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5|回复: 85

大拗无法救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8 09: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拗无法救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诗律(下)中谈到了拗救(1418页)为了简洁,七言的不说,救孤平不说,本文只说五言的救大抝。
“所谓抝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诗人对于抝句,往往思‘救’。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拗救。”这段话说的很明白,什么叫拗,就是句子中有平仄不当的地方。改的位置是“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
一、本句救
b形句的拗救   平平平仄仄(特拗)
“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仄。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寒山转苍翠’,李白《赠孟浩然》的‘红颜弃轩冕’,杜甫《天末怀李白》的‘凉风起天末’,又《别房太尉墓》的‘他乡复行役’等”(见1448、1449页)。这些说明和例子也没有错。这些例子是“在本句的适当位置”改动的,但下面的解释却令人疑惑不解了。拿“寒山转苍翠”来说,13不论,24分明,“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应该是苍字,可是书本却解释为“五律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倒变成了第三字犯了错误,第四字去救它了。“寒山转苍翠”这句的正常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平变仄,则成了平平仄仄仄,三仄收不要说唐代格律诗中常见,就是后代也多有不当病的,还要救吗?结果你用第四字救便成了平平仄平仄了,24必论,这个4可就平仄失间,犯大病了,这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鱼没得吃,惹得一身腥,无病乱求医,吃出一身病。更好笑的在1450页“野火烧不尽”中,本依“五律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说,本应是“烧”字拗,但“烧”字偏没有拗,便只好说是“‘不’字拗”了。哦,同样第四字平仄错,本句不救,便是第四字拗,本句救了倒成了第三字拗。说法岂有如此不合逻辑的?如果统一说法,都为第四字拗,“寒山转苍翠”倒还真的救了一点点,虽然作用不大。这句本为平平平仄仄,四字拗为平,则为平平平平仄,说多难看有多难看,于是在三字上救,平改为仄,平平仄平仄比平平平平仄总多少遮了点丑吧,虽没解决节奏点的大问题,但减轻了病况。不知此书的编撰者为什么不用减轻病情的说法,却用加重病情的说法,而且前后自打嘴巴呢?
下面是书本对“诗人们最喜欢把这种拗句用在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举例: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提醒大家注意,这些例子仍然是本句救拗,不需要下手相帮的,有人却当做下句救拗处理,我提出了还被认为是理解能力差,诗词理论没有入门,令人啼笑皆非。
接着书本又自我否定:“在唐宋的律诗中,这种抝句几乎和常规的b型句一样常见;因此也可以认为不是抝句,而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注意:这样拗救的句子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既然“常见”,可以“认为不是拗句”,那么不是拗句,何来救拗?前面大篇的介绍不就被这个黑板刷子刷了吗?
二、本句不救,下句救
a形句   仄仄平平仄(大拗)
“如果这种句型五律的第四字或七律的第六字用了仄声(有时是三四或五六两字都用了仄声),那就必须在对句相救。”这段话指的是两种句型,一种是四字仄:仄仄平仄仄。一种是三四字都仄:仄仄仄仄仄。它们本句都没有救,只好下一句救了。
“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字拗‘吹字救’。”
仄仄仄仄仄句这种全仄句如何救,书本没有说,只好永远且听下回分解了。
仄仄平仄仄句按“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这个适当位置是数学里的约等于,令人估摸不透,假如在相应的位置也是第四字上,那么就是平平仄平平,棋就下死了,挽救余地都没有了(这也就是有人气得要吊颈的原因)。于是这个“适当位置”被挪到第三字上,成为平平平仄平。这种救法,棋虽然没有下死了,却也下坏了。第一并不能解决上句节奏点的错误,第二上句已很难看了,还要连累下句出现平平平仄平的难看句式,也不符合书本强调的平仄字数协调的精神,还不如上句错就让它错,让下句保持完美。
结论   大拗是无法救的。
可有人不但认为大拗的理论很好,还想完善它,于是搞出了十多个模式,这叫做画蛇添足。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0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十几年前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0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拗的救是救成律联,本质上是平衡平仄、稳顺声势,并不是说下句能把上句救成律句

大拗的救跟调声很亲近

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论下句如何尽量多用了平声,但出句是救不成什么律句的

这是理解上的问题,不是拗救本身的问题

点评

你这解说我不反对。但不是近体诗呀。先决条件不存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09:53
拗救就是调声。与近体诗无关,因为格律诗中只要出现非律句,它就已经不是格律诗了。律句是格律诗的基础,哪有基础垮了还称是格律的道理。所以不必把调声硬塞到格律诗中。 那为什么又要与格律诗纠缠不清呢,那是因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0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09: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09:40
大拗的救是救成律联,本质上是平衡平仄、稳顺声势,并不是说下句能把上句救成律句

大拗的救跟调声很亲近

拗救就是调声。与近体诗无关,因为格律诗中只要出现非律句,它就已经不是格律诗了。律句是格律诗的基础,哪有基础垮了还称是格律的道理。所以不必把调声硬塞到格律诗中。
那为什么又要与格律诗纠缠不清呢,那是因为南北朝后期以后古风都在向格律靠拢,形成一种似格律又非格律的四不像形式,于是很容易混为一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0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09:40
大拗的救是救成律联,本质上是平衡平仄、稳顺声势,并不是说下句能把上句救成律句

大拗的救跟调声很亲近


你这解说我不反对。但不是近体诗呀。先决条件不存在。海市蜃楼再“真实”也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2-10-8 10:33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09:51
拗救就是调声。与近体诗无关,因为格律诗中只要出现非律句,它就已经不是格律诗了。律句是格律诗的基础, ...

你想多了

所谓调声远在六朝就出现了,沈约的便是《调四声谱》,初唐的调声术也并不完全适合近体,如换头仅言及前二,也叫拈二,近体是采用了换头拈二但比换头要严格得多,不仅拈二,其余也要论,所以才能形成平仄相替句律

如双平双仄的齐梁格便是不违拈二却违近体句律之例,崔颢的黄鹤楼也是这样不违拈二却是违律的拗律,仅说调声、调声之拈二便会把齐梁体、拗律也纳入近体中去

护腰于近体并不取

相承于近体亦不取三平尾,因三平尾是古风的句式特征

调声远在近体还没出现便已形成,而谈拗救的最早能查到的是宋代的方回,清人王渔洋、赵执信等发扬光大

点评

根基是建筑物的基础,不顾根基谈上层建筑,会倒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1:03
相承于近体亦不取三平尾,因三平尾是古风的句式特征 而谈拗救的最早能查到的是宋代的方回,清人王渔洋、赵执信等发扬光大 -------------- 根据格律诗的2221,三平尾,因此三平尾是古风的句式特征 调声远在近体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09:53
你这解说我不反对。但不是近体诗呀。先决条件不存在。海市蜃楼再“真实”也是假的 ...

杜牧的江南春不是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0:18
你想多了

所谓调声远在六朝就出现了,沈约的便是《调四声谱》,初唐的调声术也并不完全适合近体,如换头 ...

相承于近体亦不取三平尾,因三平尾是古风的句式特征

而谈拗救的最早能查到的是宋代的方回,清人王渔洋、赵执信等发扬光大


--------------
根据格律诗的2221,三平尾,因此三平尾是古风的句式特征
调声远在近体还没出现便已形成,它可以用到各种诗体上,格律诗也可。平仄的搭配也是调声的结果。
古人不讲拗救,到南宋的方回才讲,谬种流传,却成了“发扬光大”,这就是立场决定了大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1: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0:18
你想多了

所谓调声远在六朝就出现了,沈约的便是《调四声谱》,初唐的调声术也并不完全适合近体,如换头 ...

根基是建筑物的基础,不顾根基谈上层建筑,会倒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1: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崔颢的黄鹤楼也是这样不违拈二却是违律的拗律,---------所以它不是格律诗,大脑浆糊者才捧它为七律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2-10-8 15:04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11:01
相承于近体亦不取三平尾,因三平尾是古风的句式特征

而谈拗救的最早能查到的是宋代的方回,清人王渔洋、 ...

立论不带这么论的,拗救理论是不是谬种不是全凭你一面之辞的,先入为主,你这才真是立场决定了大脑

你可以否认野火烧不尽的不字救烧字之辞,你也可以否认平平仄平仄句式的本句自救,怎么救都救不成平仄相替的规律,但这种句式运用极多且是仄韵格的正律句,所以好象是被特许的一样跟律句有相持平的地位,故叫准律。但你否认不了相仄平平仄平这类虽拗仍律的本句自救,也否认不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吹字救了上句的仄多平少,且这也与调声无冲突。


立论不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以别人的错误作自我立论的根据

点评

所谓先入为主,就是逻辑中所说的大前提,大前提选错了,根深蒂固地扎根于大脑,便是立场决定了大脑。大前提选对了,立场决定了大脑也就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三段论最重要的就是大前提。 先不说拗救对不对,只说拗救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4: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11:03
根基是建筑物的基础,不顾根基谈上层建筑,会倒坍的

倒是你该检查一下你的根基,齐梁是四声碎用,近体是平仄二元,即便是初唐的调声术也仅完成了平与上去入的对举和拈取前二,还远远没到平仄句律的形成,把齐梁和初唐理论挪作近体理论,把高层建筑立在了古代平房的根基上了

点评

没有呀。你别冤枉我哟。律句出现是南北朝后期,这是有根据的,而且多数人同意的。 于是全由律句组成的诗叫律诗,但它并不是近体诗,它只是基础而已。隋唐初增加了相对,这才叫近体诗。 你以为我说律句就是近体,也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0-8 15:02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4:30
立论不带这么论的,拗救理论是不是谬种不是全凭你一面之辞的,先入为主,你这才真是立场决定了大脑
...


所谓先入为主,就是逻辑中所说的大前提,大前提选错了,根深蒂固地扎根于大脑,便是立场决定了大脑。大前提选对了,立场决定了大脑也就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三段论最重要的就是大前提。
先不说拗救对不对,只说拗救属不属于格律诗范围
我认为拗救不属于格律诗范围,
我的大前提是    格律诗的广义指的是由律句构成的诗,(律句概念出现在南北朝后期,四声两分法后把246平仄相间的句子称之为律句,后来律句越来越多,有的作者诗作律句达85%到90%,前几年我们在理论版进行过大量的计算。于是把全部由律句组成的诗叫律诗、格律诗,这是格律诗的第一期,到隋唐初,增加了相对,到盛唐增加相粘,近体诗完成了嬗变的过程)
小前提   大拗句不属于律句
结论  既然大拗句不属于律句,那么由不是律句组成的诗,当然就不是格律诗。
所以拗救不在格律诗的范围中

请你检查,大前提正确否,正确则结论正确,不正确则结论错误。

因为你介绍了一个网友的逻辑帖子,所以我借此发挥一下三段论。


对你的印象在八门加一门的版中第一次接触你,感到你好粗鲁哟,所以我一连发了几个帖子说温柔的风凉飕飕一点不温柔。
这个帖子我改变了看法,温柔的风是有真才实学的,头脑清晰,见闻广博。拍拍你的马屁,夸一夸,希望风吹得我舒服点。
在这里此风还是挺温柔的。希望带给我们永远是和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5: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15:01
所谓先入为主,就是逻辑中所说的大前提,大前提选错了,根深蒂固地扎根于大脑,便是立场决定了大脑。大前 ...

不得不说你的所谓大前题就是错误的

判断是否律诗并不只于律句一个因素而决定,必须综合律诗的四要素而判断

大拗句在律诗中是允许一定比的存在的,但仅存在于出句,这叫前宽后严,大拗句中的特殊形式更是准同律普遍性存在

点评

你说大拗句在近体诗中允许,那你学我的三段论论述一下,大前提是什么 三段论是最严明的,我教学生写论说文重点就是教他们如何掌握三段论的论证。所以我看帖子的论点是否正确,只要用三段论套一下,结论就出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5:24
四个要素中,对仗要除外,它对绝句有用吗?因此实际上是三要素,三要素中又不是平等的,律句是重中之重,没了它什么都是空的,所以大前提有他就够了。 你说的是充要条件。那就是当律句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是否就是近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4:45
倒是你该检查一下你的根基,齐梁是四声碎用,近体是平仄二元,即便是初唐的调声术也仅完成了平与上去入的 ...

没有呀。你别冤枉我哟。律句出现是南北朝后期,这是有根据的,而且多数人同意的。
于是全由律句组成的诗叫律诗,但它并不是近体诗,它只是基础而已。隋唐初增加了相对,这才叫近体诗。
你以为我说律句就是近体,也太简单化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5:11
不得不说你的所谓大前题就是错误的

判断是否律诗并不只于律句一个因素而决定,必须综合律诗的四要素而判 ...

四个要素中,对仗要除外,它对绝句有用吗?因此实际上是三要素,三要素中又不是平等的,律句是重中之重,没了它什么都是空的,所以大前提有他就够了。

你说的是充要条件。那就是当律句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是否就是近体诗呢?
那大前提就要用你说的了。

你头脑虽然很清楚,但我不知你学过逻辑么,没学过,你这么说,不怪。学过还这么说,得去翻书复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5:11
不得不说你的所谓大前题就是错误的

判断是否律诗并不只于律句一个因素而决定,必须综合律诗的四要素而判 ...

你说大拗句在近体诗中允许,那你学我的三段论论述一下,大前提是什么


三段论是最严明的,我教学生写论说文重点就是教他们如何掌握三段论的论证。所以我看帖子的论点是否正确,只要用三段论套一下,结论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5: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2-10-8 15:28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15:11
没有呀。你别冤枉我哟。律句出现是南北朝后期,这是有根据的,而且多数人同意的。
于是全由律句组成的诗 ...

首先得明确的是律句之律是平仄二元的近体之律然后才谈得上其余,南北朝后期是四声碎用之律,这是两者的根本性区别,但不否认四声碎用之律必然会出现一些后世所说的律句,这是暗合现象而不是必然现象,这暗合现象也许再往前移都能找到个别之例

事实上自刘滔的二四异声提出来之后约在大同年间二四异声的句式才呈井喷之势,这点当代学者有所考察和统计,但是,这个二四异声是四声碎用的,还不是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最早能见到的理论在中唐,但从考察沈宋等人的诗中可以说律诗形成于沈宋,这与历史文献相符。

六朝人喜骈偶的风气从赋体带到了诗体,从六朝到隋唐初都只是对偶还不是对仗,只有到了律诗阶段才能说平仄相对的对仗

点评

事实上自刘滔的二四异声提出来之后约在大同年间二四异声的句式才呈井喷之势,这点当代学者有所考察和统计,但是,这个二四异声是四声碎用的,还不是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最早能见到的理论在中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5:42
首先得明确的是律句之律是平仄二元的近体之律然后才谈得上其余,南北朝后期是四声碎用之律,这是两者的根本性区别,但不否认四声碎用之律必然会出现一些后世所说的律句,这是暗合现象而不是必然现象 ----------你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5: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中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三段论时根据需要去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5:26
首先得明确的是律句之律是平仄二元的近体之律然后才谈得上其余,南北朝后期是四声碎用之律,这是两者的根 ...

首先得明确的是律句之律是平仄二元的近体之律然后才谈得上其余,南北朝后期是四声碎用之律,这是两者的根本性区别,但不否认四声碎用之律必然会出现一些后世所说的律句,这是暗合现象而不是必然现象
----------你错啦。近体诗不是突然出来的,他经历了一百多年分萌芽期,首先,没有律句这个酵母,近体诗是酝酿不出来的。律句在南北朝后期非常成熟,你问问当年参加讨论的雨梦、三羊等人就知道,他们都做了大量的计算,我也归纳了好几个作者的,这不是暗合,这是历史的必然。别想当然,你去查查看,能不能查到当年那些帖子,那是铁的事实,不是一个两个人说的,再去看看学者何伟棠的文章吧。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再谈吧。否则无法继续。你头脑清楚,相信很快就能解决。

讨论暂停吧,去吸收点营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0-8 15:44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5:26
首先得明确的是律句之律是平仄二元的近体之律然后才谈得上其余,南北朝后期是四声碎用之律,这是两者的根 ...


事实上自刘滔的二四异声提出来之后约在大同年间二四异声的句式才呈井喷之势,这点当代学者有所考察和统计,但是,这个二四异声是四声碎用的,还不是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最早能见到的理论在中唐,但从考察沈宋等人的诗中可以说律诗形成于沈宋,这与历史文献相符。-----------------------------------------------------
完全不合事实,照你这样说,近体诗的诞生都被你否认了。真不知你从哪里学到这种奇谈怪论的
没有两分法哪来的近体诗,两分法中唐出现,近体诗却隋唐形成,岂不是先生孩子再有坯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5: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15:24
你说大拗句在近体诗中允许,那你学我的三段论论述一下,大前提是什么

大拗可救或无法救,大前题是能不能救成律联以匹配律诗的篇构

特别留意一下篇构二字,这指的是近体律诗之成篇的结构上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事实上是存在出句都是古风句而对句却全是律句的诗体的,但这样的诗体并不属于近体律诗,所以大拗只是少量地允许,具体来说是绝句只允许一句,律诗允许两句且还不能连续,一连续就成崔颢的黄鹤楼一样成拗律了,超出两句就可能判为古风式律诗了----三句或四句连续用大拗尤为明显

点评

大拗可救或无法救,大前题是能不能救成律联以匹配律诗的篇构 -----相似的句子我在你的帖子中似乎看过,但再找就找不到了,在这些内容中我似乎明白你要说些什么,与雨梦他们似乎不同。但因不连贯,我还搞不清。这点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5:56
按下暂停键,三天不讨论。 请你先把拗句属于近体诗的三段论先搞好 其次,翻阅资料看看律句的出现时代与近体诗的关系是暗合还是必然 三,两分法是不是中唐才出现 冷静,不要急着发帖。理论研究不能急,要坐冷板凳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5:42
大拗可救或无法救,大前题是能不能救成律联以匹配律诗的篇构

特别留意一下篇构二字,这指的是近体律诗之 ...

按下暂停键,三天不讨论。

请你先把拗句属于近体诗的三段论先搞好
其次,翻阅资料看看律句的出现时代与近体诗的关系是暗合还是必然
三,两分法是不是中唐才出现
冷静,不要急着发帖。理论研究不能急,要坐冷板凳的。

这三天我不回帖了。对你我倒有点兴趣,虽然知识有些偏了,但毕竟是个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5: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8 15:42
大拗可救或无法救,大前题是能不能救成律联以匹配律诗的篇构

特别留意一下篇构二字,这指的是近体律诗之 ...

大拗可救或无法救,大前题是能不能救成律联以匹配律诗的篇构
-----相似的句子我在你的帖子中似乎看过,但再找就找不到了,在这些内容中我似乎明白你要说些什么,与雨梦他们似乎不同。但因不连贯,我还搞不清。这点以后再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5: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15:38
首先得明确的是律句之律是平仄二元的近体之律然后才谈得上其余,南北朝后期是四声碎用之律,这是两者的根 ...

还知道经历了一百多年分萌芽期,不错,所以说齐梁是律诗的源头

不用问谁,就问你自己有没有齐梁时代的平仄、句律的理论依据

四声碎用与平跟上去入三声的对举及音节为双就必然会产生平跟上去入三声的交替现象,如平平上去入之类

点评

说句老实话,我对四声八病太熟悉了,在理论版是我第一个扯出四声八病话题的。与三羊争论也就是平仄两分法明确的时间定不下来。但仄(唐朝写“侧”)在唐初的著作中已经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中唐,问问三羊就可,他可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5: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15:42
事实上自刘滔的二四异声提出来之后约在大同年间二四异声的句式才呈井喷之势,这点当代学者有所考察和统计 ...

近体诗却隋唐形成???

隋朝形成近体诗的证据???

点评

几乎所有学者如此说,你去翻,反正不是我说的,找度娘去谈谈恋爱吧,它会告诉你的  发表于 2022-10-8 1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6: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2-10-8 16:12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0-8 15:42
事实上自刘滔的二四异声提出来之后约在大同年间二四异声的句式才呈井喷之势,这点当代学者有所考察和统计 ...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 兴,官学大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 沉 宋 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律诗。” ---------这是最早能见到的律诗一词之说,近体更在律诗之后,近体一词据三羊考证同样出于元稹的某个墓志铭,元稹是中唐后期人了,何来隋朝就出了近体诗之说???

点评

此帖我看了本想笑,但你这么认真,我不敢笑了。此问题简单不要我解答,自己动手吧。此沈宋非彼沈宋。元稹与白居易同时代,与近体诗无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几乎所有学者如此说,你去翻,反正不是我说的,找度娘去谈谈恋爱吧,它会告诉你的  发表于 7 分钟前

理论要是这么个理论法就成扯蛋了

点评

那是你太随便了,所以我只好这样说说。但我还是补了一个帖子,总对得起你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6: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6: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发轫于南朝,成型于盛唐;南朝年间“永明体”是近体诗的先声,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百度文库:
近体诗,始于隋唐。唐初,形成了一种新 的诗体。这种诗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格律规定,是一种格律 诗,唐人称之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
格律诗(有的称为近体诗)是指形成于隋唐时期
格律诗词需要申遗么:
格律诗词中的近体诗,公认形成于隋唐之际
唐诗中的近体诗有哪些:
近体诗则是隋唐以后成熟的格律诗
《走向格律诗》教案:
格律诗(有的称为近体诗)是指形成于隋唐时期,
诗词知识大全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近体诗产生于隋唐之际

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律诗两种,
隋唐以后,近体诗形成

还要么?总之不是我胡编的就行了。这还只是度娘的。我教诗词班以书为根据,书也不少,就不多啰嗦。正确与否,与我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1
贡献
5327
金钱
6977
发表于 2022-10-8 16: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2-10-8 16:24 编辑

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最早的平仄相替的句律都只能从《炙毂子诗格》中的讦调体上反向推导,平侧一词的出现据三羊考证应是在初唐,哪帖就不记得了,既是考证就信他

点评

不感兴趣,他们钻到蜗牛角中去了,什么也做不出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8 16: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2 1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