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远山绿叶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五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15: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0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是什么滋味?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有何不同? ...

谢谢老师的讲解,“必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应该指做亡国之君的滋味;而“怎一个愁字了得”愁的是孤独。两者都是一种心里落差,前者有生命危险,后者只是情感需要慰籍,轻重程度不同。

点评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时,就都清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0: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0
不难看出诗词的感染力与其作者的境遇、情怀和修养紧密联合在一起。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有做到人诗合一才能真正感人打动人,否则文字游戏只能让说一套做一套的恶习加重,于人于己无益。

点评

诗是人说话,人诗合一就是自己说自己的话,如果说别人的话,是别人的事,那么如何感人?又感的是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1
诗词篇幅短小,对作者的内心既要实现承载的目的,又要有不可承载的一面,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要有对内心如实承载的作用,也要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声胜有声之妙。至于不可承载的一面就是晦暗面,因对人对己无益,故不属于艺术的表达范畴,但如能反思也可以承载。

点评

无所谓“不可承载”,是如何表达的问题,怎样承载的问题,若明知与人无益,要反思着说出来。这方面你理解了,也要把意思,用准确的说法,说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1
难怪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不言之言就是寄言,是诗的委婉表达方式。

点评

理解得准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0: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2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能把诗词单单归结为,用“雅材”、“雅语”、“雅意”而了之呢?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把诗词简单归结为“雅材”。“雅语”,“雅意”是印象派简单粗暴和经验主义做法,把诗词作为语言艺术当成了表现语言本身。

点评

可以这样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0: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2
我们应该认为,诗词的内在美已经超越了看、听、读的层次,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看听读是一个初步感知和体会的过程,而思考分析是对内在美的挖掘和发现。

点评

可以这样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3
它以不满足诗词的形象美为出发点,又以固定的声韵格式传递诗词艺术的“精髓”,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内在美和形式美结合在一起就是艺术的美,即艺术雅的真正含义,也是艺术精髓的表现。

点评

可以这样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1: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3
从而给人以无限的感染力。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感染力源于内在美,而形式美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点评

可以这样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1: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4
假如诗词的形象,还可以用为所谓“雅”而“雅”的,拙劣方法来蒙人的话,那么诗词的这种内在美,在缺少了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内在美是无法蒙人的,因为真善美既有大众审美检验,也有真理检验。

点评

应说“诗词的内在美与不美是无法蒙人的”。语言要严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1: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6
刘熙载所言“典雅”,涉嫌专指诗词形象上的所谓“雅”,而不包括“俗”,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刘熙载所言“典雅”有专指诗词形式的一面,也这个并非判断诗词雅的真正标准。

点评

有时间就去通读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6
诗词作为艺术,它的“雅”是注定的,是其根性的必然,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雅是一切艺术的根性,违反就是伪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7
它的“雅”并非依赖“典雅”的外表,而是决定于其外表与本质的统一,即形神兼妙。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雅应该是从里到外全方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22: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7
李清照《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 ...

李清照《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上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感受,做铺垫。下片,写梅花的特点特征。“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言其高雅却也娇嫩,以自喻。“吹动浓愁”实为引出作者自己的愁肠,“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实为对自己的宽慰。“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言梅花耐得住寂寞而仍然风流俊俏的不屈精神,作者通过自省而获得了精神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8
作者借梅咏怀,着力寄寓梅的清雅和娇贵,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作者以梅自喻,抒发个人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9
并以“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钩”等一系列,所谓“雅”的字眼,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是在做环境氛围的烘托,是传统大众审美的表现,如今叫做小资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29
来将梅的典雅高贵和主人的富贵闲逸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虽处凄凉环境却不失清高的愁楚心情。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就是找共同点,为情景交融做关联和象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6: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30
这首词得到了后人很高的评价。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古代士大夫们也多处在这样的阶层之中,高评价也在情理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7: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31
显然,这首词里已没有了上一首词中的富贵词语,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人根据自身的条件变化用词也会发生变化,此时李清照正是艰难时刻,国破夫亡,内心凄苦惆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7: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31
每句皆为口语,属“俗字”、“熟语”,更无“典雅”可言,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俗字俗语并不影响深情,这首词流传的更广。

点评

还是靠多经验多体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7: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32
特别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 守著窗儿”、“怎生得黑”,如单拿出来看,谁能说这是诗词里的句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但拿出来就是俗话,放在此种却流淌自然和富于生活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7: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32
再就是一首词中出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点点滴滴”这么多重复的字句,算不算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根本无需在意“避俗”,“避熟”,因为那本身就是脱离生活的表现,诗词的雅在于内在美,而非表面文字的富丽堂皇。

点评

是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3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30
贡献
102043
金钱
1152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0-27 17: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9-3 12:32
但是,谁又挡得住这首词被称为千古佳作?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打动人心才是关键,谁也无法否认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再过一千年,中国人还是读的懂和读的津津有味,因为此中有真性情。

点评

有自己的思考,尊重客观,尊重实践,不轻易人云亦云,认识就能避免主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0: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0-26 15:55
谢谢老师的讲解,“必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应该指做亡国之君的滋味;而“怎一个愁字了得”愁的 ...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时,就都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0: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0-26 20:23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有做到人诗合一才能真正感人打动人,否则文字游戏只能让说一套做一套的恶习 ...

诗是人说话,人诗合一就是自己说自己的话,如果说别人的话,是别人的事,那么如何感人?又感的是谁?

点评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我记住了。人诗合一,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定位,其次就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诗和真实对个性的要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0: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0-26 20:29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要有对内心如实承载的作用,也要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声胜有声之妙。 ...

无所谓“不可承载”,是如何表达的问题,怎样承载的问题,若明知与人无益,要反思着说出来。这方面你理解了,也要把意思,用准确的说法,说出来。

点评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用词表情达意不准确,我以后会注意准确和精确的组织语言,争取让别能听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0-26 20:31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不言之言就是寄言,是诗的委婉表达方式。

理解得准确。

点评

谢谢老师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0-26 20:36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把诗词简单归结为“雅材”。“雅语”,“雅意”是印象派简单粗暴和经验主义做 ...

可以这样理解。

点评

谢谢老师认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0: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0-26 20:38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看听读是一个初步感知和体会的过程,而思考分析是对内在美的挖掘和发现。 ...

可以这样理解。

点评

谢谢老师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0: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0-26 20:41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内在美和形式美结合在一起就是艺术的美,即艺术雅的真正含义,也是艺术精髓的 ...

可以这样理解。

点评

谢谢老师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9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8 0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