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46|回复: 77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五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9-3 12: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贴于圈网2011-6-12 18:48,现发布于吾爱网2017-06-19 00:05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五



  再看李煜的另一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以下见分节)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是什么滋味?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有何不同?等等,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必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应该指做亡国之君的滋味;而“怎一个愁字了得”愁的是孤独。两者都是一种心里落差,前者有生命危险,后者只是情感需要慰籍,轻重程度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1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难看出诗词的感染力与其作者的境遇、情怀和修养紧密联合在一起。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有做到人诗合一才能真正感人打动人,否则文字游戏只能让说一套做一套的恶习加重,于人于己无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篇幅短小,对作者的内心既要实现承载的目的,又要有不可承载的一面,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要有对内心如实承载的作用,也要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声胜有声之妙。至于不可承载的一面就是晦暗面,因对人对己无益,故不属于艺术的表达范畴,但如能反思也可以承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切正是诗词的内在美的妙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不言之言就是寄言,是诗的委婉表达方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能把诗词单单归结为,用“雅材”、“雅语”、“雅意”而了之呢?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把诗词简单归结为“雅材”。“雅语”,“雅意”是印象派简单粗暴和经验主义做法,把诗词作为语言艺术当成了表现语言本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认为,诗词的内在美已经超越了看、听、读的层次,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看听读是一个初步感知和体会的过程,而思考分析是对内在美的挖掘和发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它以不满足诗词的形象美为出发点,又以固定的声韵格式传递诗词艺术的“精髓”,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内在美和形式美结合在一起就是艺术的美,即艺术雅的真正含义,也是艺术精髓的表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而给人以无限的感染力。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感染力源于内在美,而形式美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诗词的形象,还可以用为所谓“雅”而“雅”的,拙劣方法来蒙人的话,那么诗词的这种内在美,在缺少了作者真实内容和寓意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内在美是无法蒙人的,因为真善美既有大众审美检验,也有真理检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3、和谐美
  即,形神兼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与刘熙载所言“典雅、精神,兼之斯善”稍有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熙载所言“典雅”,涉嫌专指诗词形象上的所谓“雅”,而不包括“俗”,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刘熙载所言“典雅”有专指诗词形式的一面,也这个并非判断诗词雅的真正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明显有悖于诗词发展的历史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作为艺术,它的“雅”是注定的,是其根性的必然,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雅是一切艺术的根性,违反就是伪艺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的“雅”并非依赖“典雅”的外表,而是决定于其外表与本质的统一,即形神兼妙。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雅应该是从里到外全方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点评

李清照《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6 2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是李清照咏梅词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借梅咏怀,着力寄寓梅的清雅和娇贵,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作者以梅自喻,抒发个人情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6: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以“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钩”等一系列,所谓“雅”的字眼,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是在做环境氛围的烘托,是传统大众审美的表现,如今叫做小资心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将梅的典雅高贵和主人的富贵闲逸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虽处凄凉环境却不失清高的愁楚心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就是找共同点,为情景交融做关联和象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词得到了后人很高的评价。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古代士大夫们也多处在这样的阶层之中,高评价也在情理之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6: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比较她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这首词里已没有了上一首词中的富贵词语,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人根据自身的条件变化用词也会发生变化,此时李清照正是艰难时刻,国破夫亡,内心凄苦惆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句皆为口语,属“俗字”、“熟语”,更无“典雅”可言,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俗字俗语并不影响深情,这首词流传的更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7: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 守著窗儿”、“怎生得黑”,如单拿出来看,谁能说这是诗词里的句子?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但拿出来就是俗话,放在此种却流淌自然和富于生活气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就是一首词中出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点点滴滴”这么多重复的字句,算不算没有“避俗”、“避熟”?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根本无需在意“避俗”,“避熟”,因为那本身就是脱离生活的表现,诗词的雅在于内在美,而非表面文字的富丽堂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谁又挡得住这首词被称为千古佳作?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打动人心才是关键,谁也无法否认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再过一千年,中国人还是读的懂和读的津津有味,因为此中有真性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7 1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9-4 09:31 编辑

    下一篇: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六


    (下页还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