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12|回复: 73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9-2 07: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贴于圈网2011-6-12 18:48,现发布于吾爱网2017-06-19 00:05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三



    近体诗格律谨严,始盛于宋代的词后来多被各种《词谱》约束。其实不论近体诗还是词,其声韵格式都是当时的产物,也是当时环境和条件下的审美习惯所致。(以下见分节)。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将其作为一种传统顶尖艺术“精华”而不折不扣地加以传承,是一种发扬和光大,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创作诗词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有志于此人们的责任和义务,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样的重要,因为文化是文明的个性,失之民族就失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视古今某些语言声韵差异变化较大,为既成事实,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恰当合理的改革,以适应人们对不断递增的“精华”的期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用新韵写诗就是这样改革举措,能够方便初学者更好的发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无疑,是一种更加科学的做法,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科学的态度就是尊重客观事实,能够在非原则的地方适当调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最接近诗词本身从产生到发展的“精髓”品质。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本身的精髓是要因时制宜的,比如双轨制就是时代的产物,很好的解决了古今音调变化带来的麻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在看、听、读三方面的形象特征所形成的和谐美,从根本上解释了诗词得以存在和广泛流传的原因。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在听读看方面的调整,很好的适应了大众审美的需要,这样流传就有了基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9-2 08:07 编辑

  换言之,人的欣赏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诗词之“雅”,并非摹古、仿古,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雅是诗词的美学价值,,与古今没有关系,所以没有必要仿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要走出这个“瓶颈”,与时俱进地化古为今,而又今传古趣,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时代虽然改变,但文脉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古今本是一脉相承,也就必然能够化古为今和今传古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大胆地倡导“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典雅、精神,兼之斯善”,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一定要清晰,这就是古今的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不是自相矛盾地,又说“善古诗必属雅材。俗意、俗字、俗调,苟犯其一,皆古之弃也”。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个是僵硬的妥协大众审美,是时代的局限使然,也是作者认识不够彻底的证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量事实也证明,后者未必“古之弃也”。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要符合艺术规律,符合时代特点,这样的作品生命力是顽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们还是要把诗词的“雅”和诗词语句之语言的、语义的,以及选材的“雅”,区分开来。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是对形式和内涵的区分,语言的选择也确实要符合考虑大众审美,能自圆其说很有必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诗词的“雅”,是就诗词这种艺术整体而言的,而不是就其一言一字。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不能拿整体的美,和局部貌似美的特点特征来相提并论,那是概念不清发生的错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句的“雅”与“俗”,对一首诗或词,固然重要,但按上面所述,它也只是诗词的外部形象。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形式的雅就是文字的表面直观感受,不等于内涵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撇开“蹩脚”的作品不谈,诗词的“雅”,是由其艺术本质的特点决定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就是作者心声的表达,这本身就是一种真善美的表达,雅就是给人的整体艺术风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作品,不论其语句的“雅”与“俗”,它的艺术本质都是“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句的“雅”,不代表诗词的“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专善于舞弄辞藻的作者,他们的作品大都蹩脚得很,毫无艺术性,也就更谈不上“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就是堆砌辞藻的现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之,语句的“俗”,也不一定不能构成诗词的“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句表面的俗雅不能决定本质的俗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时,甚至有一种相反相成的效果,给人以出其不意的美的感受。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语句的俗雅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诗也一样有很多类别,比如讽词,哀悼等等方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是一首对比讽刺诗,凸显了英雄和小丑的不同选择,符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65年秋,词中运用了口语味十足的通俗语言,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首诗属于雅俗共赏,尤其是最后一句看似俗,实际凸显了革命者不愿苟且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痛快淋漓又趣味盎然的情调,有力的讽刺了当时大国垄断集团嚣张气焰和赫鲁晓夫关于“共 产主义就是人人有土豆牛肉汤”的毫不负责任的荒谬言论。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达意为上,语言风格要服务情感色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真正的理解诗词内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词艺术之“雅”不容抹杀。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艺术的雅并非教条主义者眼里的雅,有其自身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今后在追求诗词本质的“雅”的同时。一定不要将其混同于所谓语句或某些字面上的的“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语句的雅是主观的,内涵的雅是客观的,尊重客观实质才是雅的表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从评价的角度,为了对某一具体的诗词作品,加以在某些审美取向上的划分,我们可以引入“雅材”、“雅语”、“雅意”或“俗语”、“俗字”的概念,但不应再含有褒贬之意,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引入是 为了更好的理解解读作品,以及适当的规范用词用句风格,不能犯教条主义的褒贬心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应一味片面的以为诗词要以所谓“雅材”、“雅语”、“雅意”为上(尽管这表面上更能让人误以为就是诗词的“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雅不再表现语言色彩,而在内涵的感情色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诗词上品,应是那些把诗词的形象特征(“雅”或“俗”),与诗词的“精髓”品质,完美结合的佳作。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上品是精益求精的结果,思想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统一 是必要的,但这也和文字表面的雅俗没有必然关系,上面的鸟儿问答就是很好的证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2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9-7 10:15 编辑

      下一篇: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8: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17: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