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97|回复: 74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9-2 07: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9-2 07:53 编辑

首贴于圈网2011-6-12 18:48,现发布于吾爱网2017-06-19 00:05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二


十、诗词的“雅”的三个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知道,解释为“雅,正也”的“雅”,因为历来带有等级色彩而失于偏颇,其具有符号性质的所谓“雅材”、“雅语”、“雅意”,也必然有失公允,也就不可能完全代表诗词的“精华”,而真正能概括诗词“精华”且能够将诗词“精髓”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才是诗词真正的“雅”。(以下见分节)。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这一看法,诗词的“雅”应该至少具有这样三个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1、感官美
  诗词是语言艺术,首先它要考虑对语言的选择。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属于语言艺术,也就对语言的正确和准确性有较高要求。比如语言要凝练,要通俗,要有内蕴等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1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诗词最终是“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空洞的语言炫耀,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写诗随性适分就要要表达真实的自我,这也是诗的个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它不应该为所谓的“雅”而“雅”,而应该按照诗词的创作和欣赏需要,恰当的选择诗词语言。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总是以最真实和最准确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为要求的选择字词,而非无中生有的为“雅”而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看着字眼舒服,读着韵味十足,听着声调和谐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要做到字准,音调和谐,且韵味十足,那这就要把握好内容和形式之间度的问题,最终还是以达意为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诗词在艺术特征上的“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雅是从内涵到形式的全面美,有主次,但并非次要的可有可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2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诗词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艺术的美,才能让人有欣赏下去的欲望。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有文从字顺和音调和谐,以及韵味十足才全面体现了艺术的美,这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追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2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王维《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一位轻着罗衫的女子,在上弦月的秋夜谈筝至夜深仍不愿入睡的画面,给出的理由是孤独,情景交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有诗的格式,词有词的格式,但都是用语言来表现的。因此诗词首先要在看、听、读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看就是看字词,听就是听韵味,读就是读声调和谐与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2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场”字三声,既是形式服从内容,也是听读上更加和谐,因为首句“枪”是平声,这应是类似于的拗救的方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4 2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韵味和声调,是诗词最主要的审美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难看出,在这两点上,这两首诗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必须坚持这样的特征,否则诗词将不成其为诗词,诗词的“雅”也就不复存在。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韵味就是诗词内涵性和音乐性的的统一和谐,即耐嚼和耐听,是动感的心声。声调就是听读的音高起伏总体概况,既有规律性,也有内涵行,比如“你是好人”和“你是好人?”因为音高变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0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韵味和声调,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选择,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韵味和声调需要协调一致,或者说声调本身就是韵味的一部分,即语言和音律的和谐配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0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不论是诗词的语言意义,还是其韵味和声调,都是由语言本身决定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是语言本身的排列造成了韵味和声调的变化,当然这也是人为的选择结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语言的选择应是诗词最关键的一项内容。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语言的选择直接关系内在的内涵性和外在的音乐性,是韵味和声调的直观直接因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语言文字作为诗词的外部形象,它的“雅”似乎更具有先声夺人之势。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语言表面意思的雅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内涵的雅具有耐人回味的特点特征,音乐性的雅具有听读的美妙和谐感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上面“桂魄”、“轻罗”、“银筝”等形象,总能给人以“高贵”的联想。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高贵”有其外在视觉表现,“桂魄”是大象,“轻罗”象征美妙的女子,“银筝”象征高雅的艺术爱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这也正是很多人因误解,而囿于“诗要避俗,更要避熟”怪圈的原因。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写诗不能脱离生活,“避俗”,“避熟”是人读诗词后被表面语言所迷惑而造成的错觉,实际上“桂魄”、“轻罗”、“银筝”本身就是古代士大夫生活化的平常话语,后人以为的“雅”在别人那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这两首诗,毛泽东的这首诗可谓句句用“俗”,句句用“熟”,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文字表现的“俗”和“雅”是相对而言的,因阶层和地位的不同而转换,比如这首诗对于我来读就很亲切,因为这符合朴实的常用语。可能有些为“雅”而“雅”的人读后觉得太浅显,因为他们所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它为什么还能与上一首,在韵味和声调上一脉相承呢?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王维和毛泽东都是用自己最生活话的语言来表达,也就是一脉相承。至于今人感觉上的“雅”&"俗”是时代更易造成语言变化和大众审美变化的证明,不代表客观真实上绝对的“俗”和“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王维另一首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点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言山雨过后的秋夜;颔联,言明月当空下的松林和石间淙淙泉水流动。颈联,言竹林莲下的情景,富于生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里的语言,平实而无高贵气,甚至每一句话都从俗言熟语中变化得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却构建了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极其优美的意境,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一动一静间,让人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可见空山不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审美角度看远远胜过上一首的《秋夜曲》。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语言贴近生活就纯朴,贴近自然就灵动,这才是俗,也为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根结底,诗词的语言,只要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诗词的创作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满足人们在看、听、读上对诗词的欣赏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选“俗”也好,用“雅”也好,都应该视作诗词的“雅”。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词的创作只要符合创作规律和得到大众审美的认可,那其形式和内容就能够被雅俗共赏,因为它本质的美无法被否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5 1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7: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9-7 10:16 编辑

   下一篇: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三十三






    (下页还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