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3| 80
|
沧浪诗词学院一期绝句班蒹葭组第七讲作业贴 |
点评
问好诗友,小绝符合平仄格律,符合第一法之要求。第一句起点论剑地点,第四句重描华山。这样不即不离。点赞。
| ||
| |
| |
| |
| |
| |
| ||
| ||
| ||
点评
评阅老师子芸简评:问好学友!
第一句表达有问题,第二句美,第三句山转跑了,第四句花没扣住启承句。应该是:
吐绿柔荑满柳枝,鹅黄款款下春池。
春风轻揽纤腰舞,道道春波沁墨诗。
| ||
点评
评阅老师子芸简评:问好学友!
稠、凑韵嫌疑明显。
试改一下:
昨夜雨疏风也骤,小园花正满枝头。
奈何辗转无眠意,总想花落不得收。
| ||
点评
评阅老师子芸简评:问学友好!
试改一下,来说明问题:
雨歇蛙鸣又夕阳,新禾出浴正梳妆。
好心相问几时嫁,羞道新禾未许郎。
| ||
点评
评阅老师小渔夫简评:个人认为首句换两字顺承而下,承 顺起自然,四句乎起承 形不散。个见。
评阅老师小渔夫简评:羁旅愁情。
学友绝句诗,一是,题目与诗脉上衔接不够紧凑,(可调整题目及后四字可不要)起沒入题(作业要求首句扣题)二是,承顺起句还是在观景,沒衔接好起句,四句又要乎应承句。个人认为首
评阅老师小渔夫简评:句一定多读几遍原诗,明白诗意。如第一法课件起句,点明"客舍并州已十霜"是说羁旅外乡已经十年了,归心想回家看看,昼夜思念着家乡咸阳,又渡桑乾河的感受与惆怅,却看到并州但愿是我家乡,羁
评阅老师小渔夫简评:而得名,晋代陶渊明曾隐居东流艺菊,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因而镇内有陶渊明祠堂也不奇怪了。)三四句是说,行不由已观江在堤柳岸,却看东流不复还。
提示:学习在仿写诗绝
评阅老师小渔夫简评:简评:主题,东流陶公祠门不得入。七绝是首 观游记诗,一二句,主写游观皖南东流镇,长江边景及秀峰
塔下陶公祠堂。(说一下塔则边陶公祠。‘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黄庭坚诗中的‘东流’而得
| ||
| ||
| ||
| |
| |
| |
点评
评阅老师翠竹盈窗简评:这首七绝符合第一法,主题突出,开篇点题,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赞!
| ||
点评
评阅老师翠竹盈窗简评:这首七绝格律无误,符合第一法,首尾照应,写出了清秋寒夜的思乡之情。
| ||
点评
评阅老师翠竹盈窗简评:这手七绝符合第五法,尾句呼应承句,今昔对比,唯余遗憾。一东韵和二冬韵混用可否,或者是新韵,宜注明。
| ||
| ||
点评
评阅老师逍遥简评:问好老师,这都夏天了咋还报春呢?转句节奏不对,结句太平淡。承句很不错。
| |||
点评
评阅老师逍遥简评:问好老师,首先风雨不可用浓字修饰。其次是否有些啰嗦?
| ||
点评
评阅老师紫月点评:符合作业第一法要求。第一句“已去”建议用“苒苒”,第二句“水东流”的意思跟芳华未负都点不搭。一、四句的“时光”是起了照应的作用。第三句转捩,“多情岁月”却显重复啰嗦。
| ||
点评
评阅老师紫月点评:作业要求用1、3、5法此诗标明用2法,不符合作业要求,而且也不符合2法的写作要求。题目太现在语言化,过于生硬直白。
| ||
| |
| |
| ||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