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1|回复: 49

如此歧解

[复制链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1-12-8 14:4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甫《羌村三首》有句:“骄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这两句似乎易解,不应有别解。金圣叹,萧涤非,及吴见思《杜诗文论》解为:“娇儿绕膝,以抛离之久,畏我复去耳”,这个解释就很合理,然而卢元昌,浦起龙却解为:“不离膝,乍见而喜,复却去,久视而畏,此写幼子情状最肖”,这恐怕是理解力问题,不能用诗无达诂搪塞。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1-12-8 2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12-8 19:38
老杜所描述的情形应是孩子看到久离家门的大人回来了很高兴,就跟前跟后但看大人好像不高兴,又躲开了。“回 ...

林老师还真敢这么理解呀。
单独一句或许不好理解,那就整个篇章联系来读。自然是第一种解释的对,第二种就是个笑话。
即使单独读这一句,也容易理解,老杜的文字表述还是很精确的。汉字的意思虽是多义,但理解时只要认真分析。还是能有明确的意思的,不是模棱两可。否则容易闹笑话。
骄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只要把复和却的意思弄懂,整句就意思明确了。首先判断却的词性,是虚词还是实词。却作虚词时是“反而”,转折的意思。前面一个复已经是虚词了,这个“却”自然是实词,离去的意思。否则,这语气就怪怪的。却去,就是离去。那么谁离去呢?是我(老杜)还是娇儿?前面不是有个复吗?复,再一次的意思,主语自然是老杜了,他以前离开家,现在回来了,复却去,娇儿怕他再离开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1-12-8 2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12-8 20:07
就是就是。老杜诗不靠谱,前说不离,后必复去。炼字炼句炼意都不到位。 ...

现在一些人写诗,意思都表述不清楚,却美其名曰含蓄蕴藉。
现在一些人读诗,把诗无达诂挂在嘴边,说作者怎么写是作者的事,怎么理解那诗,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嘛,就算作者以为然,我读者也可以以为不然,作者无权干涉。就算一本经书,他要歪着念也很占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605

帖子

59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5
贡献
1372
金钱
2332
发表于 2021-12-8 21: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1-12-8 20:40
现在一些人写诗,意思都表述不清楚,却美其名曰含蓄蕴藉。
现在一些人读诗,把诗无达诂挂在嘴边,说作者 ...

我总担心读者们会被带歪了,现在看来明辩事非者不少,是我桤人忧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1:2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解释,简单易懂。第二种解释,与第一种解释并不相悖,是将第一种解释再细化。绕膝,是初见而高兴;绕膝的同时,端详父亲的容貌,小孩子便想:父亲是不是过段时间又要离开呀,我可怕他离开哦。——也并不是很离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1:3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却去,久视而畏。”是说看父亲看了很久后,担心父亲再次离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1:3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圣叹、萧涤非、吴见思、卢元昌、浦起龙都没有解错,解错只有一个人:林金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1:4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知楼主是怎么回事,把第二种解释说成是歧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1:5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12-8 21:42
从上句“还家少欢趣”来看老杜其时的心情并不是很高兴,脸色不好看娇儿先亲热后吓跑,就很自然了。老杜刚 ...

“复却去,久视而畏。”我替你把语序调整一下:(孩子)久视(父亲)而畏(父亲)复却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2:0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见思解这两句诗,是先解释“不离膝”三个字,说这三个字表现了孩子“乍见而喜”。再解释“复却去”三个字,说这三个字表现了孩子“久视而畏”。然后总结说:“此写幼子情状最肖。”所以他这个解释是对第一种解释的进一步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1-12-8 22: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12-8 21:24
此句的主语应是“娇儿”吧。

这么大的一个复字在这里呢。“却去”的怎么可能是娇儿?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娇儿来绕膝,第一次却去都没有,何谈复?却去的父亲回家了,娇儿怕他再却去,才有复字一说。这么简单都有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2:0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1-12-8 22:06
这么大的一个复字在这里呢。“却去”的怎么可能是娇儿?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娇儿来绕膝,第一 ...

误解的不是林君一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2:1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1-12-8 22:06
这么大的一个复字在这里呢。“却去”的怎么可能是娇儿?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娇儿来绕膝,第一 ...

首先是楼主搞错了!根本不是问题,却当一个问题拿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1-12-8 22: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忠 发表于 2021-12-8 22:08
误解的不是林君一人吧?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反正作者怎么写是作者的事,读者怎么读是读者的事,只要解释的通,作者也无权干涉,你说的。
这么说,纵使杜甫复生,看后人这么解他的诗,也要活活气死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2:1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12-8 22:13
诗句与文句,本有距离;文言与白话,又有距离。
本来读诗产生了歧解,现在读诗话又起歧解了。
我看得孔夫子 ...

有许多人,大写其诗,大谈其理论,而文言文底子却很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2:1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1-12-8 22:13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反正作者怎么写是作者的事,读者怎么读是读者的事,只要解释的通,作者也无权 ...

我是说了。但也总要合情合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2:23: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12-8 22:16
格那丁、九门肯定不如我。别的我不清楚。

嘿嘿,和老兄一样,我对我的文言文功夫也是比较自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2:2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写诗,要论诗,先读一千首诗和三百篇古文在肚子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0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摘一段网文供毅忠先生参考:

下边,对一些疑难诗句作些说明:

诗中说“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对此,历来有两种解释:①古人吴见思《杜诗论文》认为,“娇儿绕膝,以抛离之久,畏我复去耳。”②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不离膝’,乍见而喜;‘复却去’,久视而畏。此写幼子情状最肖。”今人对此解释,有依“吴说”的,如《大学语文》认为:畏我复去,只怕我又要离去。也有从“仇说”的,如马茂元等同意“久视而畏”。还有朱本《作品选》认为,倾向于“仇说”,但又注明另有别说,表示“两说并用”。《唐诗选》倾向于“吴说”,但不排斥“仇说”。

我看“仇说”为是。这里一个关键词是“却”字。这是退却之“却”,不是转折之“却”。若说“离家”,怎么可用“却”呢?有的把“却”解成“仍”、“还”,更说不通,那样,“复”作何解?小孩子见到父亲板着面孔,怪吓人的,不禁后退了几步,倒是合情合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3:3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1-12-8 23:00
摘一段网文供毅忠先生参考:

下边,对一些疑难诗句作些说明:

据你所引,吴说、仇说原是一说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3:3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12-8 22:51
不见得吧!要知道这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迄今仍无定论。主要分歧在于“复却去”的主语是谁?一说以为是“ ...

你把“杜隐”原文引述完整一点好吗?我想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8 23:3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1-12-8 23:00
摘一段网文供毅忠先生参考:

下边,对一些疑难诗句作些说明:

你这里的吴说、仇说不是两种解释,是完全相同的一种解释。我前面说得很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6:2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忠 发表于 2021-12-8 23:37
你这里的吴说、仇说不是两种解释,是完全相同的一种解释。我前面说得很清楚了。 ...

不离膝,乍见而喜
复却去,久视而畏。

……这是排比句法,主语都应是骄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9 07:4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1-12-9 06:29
不离膝,乍见而喜
复却去,久视而畏。


不离膝,乍见而喜:孩子不离膝,是因为他们突然看见父亲而高兴。
复却去,久视而畏:父亲再次离家而去,是孩子久看父亲时所担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9 07:4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注释者是要解释杜诗中“不离膝”三个字,说明这三个字写得好。他解释说:不离膝三个字写出了孩子突然看见父亲感到高兴的情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9 07:5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注释者要解释杜诗中“复却去”三个字,说明这三个字也写得好。他解释说:复却去三个字,写出了孩子久看父亲时产生的担心的心理(担心父亲再次离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8:1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忠 发表于 2021-12-9 07:51
接着,注释者要解释杜诗中“复却去”三个字,说明这三个字也写得好。他解释说:复却去三个字,写出了孩子久 ...

如果从注的角度看,你这倒是也算一解,此句两解是文学史公认,不是我杜撰,我是从周啸天文章看到这个争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08:1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要看骄儿担心杜甫复却去而不离膝是乍见产生的感觉,还是久视产生的感觉,以此推定浦起龙的原意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502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67
贡献
5372
金钱
6956
发表于 2021-12-9 08:5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看来我指出了许多人对仇注的误读。我可以写博士论文了。你们都不要偷窃我的成果。这个伟大的成果是我一眼看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605

帖子

59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5
贡献
1372
金钱
2332
发表于 2021-12-9 09: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版还是有好处的,你们看,这个问题就辩析得比较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