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9

对格律诗概念的领悟 诗词札记之一 刚刚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1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格律诗概念的领悟   诗词札记之一   刚刚
1.律句: 246字平仄相间的诗句叫律句。这是南北朝后期出现的一种句型,这种句型是自发向自觉发展的进程,是格律诗形成的基点。
2.格诗:有大量律句的诗叫格诗。出现在南北朝后期。
3.律诗:全由律句组成的诗。出现在南北朝后期,唐初开始兴盛,规则一步步制定,到沈宋时定型。
4.格律诗:格诗与律诗的合称,后来专指律诗,即近体诗。
5.近体诗:以时代命名的诗体,近代是唐朝时说的当代形成格律诗,与古体诗相区别。
6.入律古风:王力命名。其实就是格诗。因为既有律句又有古风句,又不一定按三相原则行事,尤其是很少相粘,古风的味道很浓,所以叫入律古风。(有人称为古律体)
7.正格:格律诗常用的格式。遵循近体诗的字数、平仄、粘连、押韵、对仗规则的诗,我们称之为正体和正格。通俗来说,格律诗的常用格式为正格。
8.变式:即偏格,凡偏离正格的变化都叫变式。它有平仄上的变式、押韵的变式、对仗上的变式几种。
9.格律诗正格:一是三相原则(一句中246字平仄分明;对句中246字平仄相对;两联的邻句平仄相粘,246的平仄相同)。二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三是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10.格律诗变式:不符合格律诗三相原则中的某一条,叫变式,变式便不是正格,是一种违反纪律却不开除的现象,从宽处理,仍然承认它是格律诗。失间的叫大拗;失粘的叫折腰(部分失粘)或顺风体(全失粘)。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1-5-23 11:17 编辑

11.格律诗押韵正格: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12.格律诗押韵变式:格律诗初定时,奇句是不能押韵的,但受古风影响,放宽到首句也押韵。可是首句若押韵,考试规定的四韵便会出现五韵,打分成问题了,于是创造了首句押邻韵的方法,考试打分时邻韵不计分,考试韵数规定便不受影响了。首句押邻部韵便是变式了,后人取名为“孤雁出群”格。因为后人多用首句押韵,于是人们习惯把它当正格看待。
受首句押韵影响,后人在偶句上也用上邻部韵,称之为“格”。尾联用之的叫“孤雁入群格”;首联颈联为一组韵,颔联尾联为一组韵的叫“进退格”;首联颔联为一组韵,颈联尾联为一组韵的叫“辘轳格”;首句与尾联用邻部韵的为“孤雁出群与孤雁入群结合”,尚没有正式名称。
格律诗一般押平声韵,但格律诗中有押仄声韵,其他三相原则都符合的,我们知道,格律诗与古风的区别只要就在三相上,因此押仄声韵的应该是格律诗,但唐朝时把它放进古风中。后人承认它是格律诗,它属于变式。
又出现了一种奇句也押韵的格律诗,这种变式便成为一种杂体诗体,有“间韵诗”和“交锁韵诗”两种诗体。
13.律诗正格:三相原则;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颔联颈联对仗。
14.律诗对仗正格:两组对仗为颔联颈联。
15.律诗对仗变式:根据对仗的位置和组数,有多种方式,统称散行格。
两组对仗的:13联叫偷春对;34联叫藏春对;24联叫隆冬对;14联叫鸾凤和鸣对;还有没定名的12联对仗;23联对仗。
一组对仗的叫贫对仗,属于散行格。3联对仗的叫蜂腰对;2联对仗的叫燕颔对。
有三组对仗的为富对仗。123联对仗的叫垂条对;234联叫尾联增对体;还有134联与124联的,暂无名称。
有四组对仗的,那就成为一种杂体诗体了,叫全对体。
当然也有一种全不对仗的散行格,因为其他格律诗要素符合,因此也要承认这种变式的存在。
10.拗句:句式中平仄排列有几种句型的,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便叫拗。分小拗与大拗两种。小拗是135字不全符合规定的平仄;大拗是指246字不全符合规定的平仄。
11.大拗句:本来律句是246分明,凡246平仄有不合的便叫大拗句,大拗句不是律句,属于古风句。
12.古风式律诗:王力命名。其实指的就是由大拗句的格律诗,因为大拗句是古风句,这种格律诗含有古风的味道,但其他的要求都符合格律诗的要求,所以叫古风式律诗。(即网上所说的拗体)
18.变式的实质:变式是格律诗中不合正格的专名,其实就是杂体,即格律诗中的杂体。
19.杂体:杂体之称与今有些区别,古时范畴较广。
“杂”的本义是五彩相合,因此它不是单纯的。格律诗的变式,便是“驳杂不纯”,不与正格协调,所以变式属于“杂”。
“杂”又有“正项以外”有所增加,“搀杂”,比如格律诗中的限韵、和诗等,便是增加了条件,因此也属于“杂”。
“体”,“表现;体现”如果这种“表现;体现”得到“相承;继承”,便形成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有个人的比如书法中的颜体,诗中的山谷体,有一伙人的,称之为派,如江西诗派,有时代的,如永明体。
“表现;体现”会形成“规格;法式”当这种“规格;法式”自始至终进行,便形成“体制”,诗词中自始至终进行的“规格;法式”便是“文体”。
因此“杂体”在诗词中有三种意思,一是不纯,如格律诗的变式,属于格式之杂;一是加以限制或增加条件,如限韵,属于写法之杂;三是诗体,在正格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写作方法,并自始至终贯彻,便成为诗体。因此没有贯彻到底叫杂体写法,贯彻到底的便是杂体诗体。比如顶针与顶针体,顶针指的是诗词中用了顶针的方法,顶针体指的是整首诗都用顶针方法写成。
如果说格律诗的正格是树干的话,变式及其杂体就是支干与枝叶,树的风采不在树干上,而在枝叶与花上,诗也如此,格律诗活力不在正格上,而在于变式及其杂体,没有了它们,格律诗就是死水一潭。那些不懂杂体为何物,却口口声声反对杂体的“诗人”们懂不懂这个道理?如果说正格是奋进的帆船,那么变式及其杂体就是浩瀚的大海,没有了澎湃的波涛,帆船寸步难行,没有了广阔无边的海水,帆船的功能也就没有了。如果说正格是骨骼的话,那么变式及其杂体就是皮与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肉没有了骨骼能支撑生命吗?所以,可爱的诗友们,一定要正确的处理格律诗正格与变式及其杂体的关系,格律诗才能长命百岁。
20.  135不论,246分明:这个口诀是正确的。135不论是格律诗有了灵性,有了回旋的余地,是格律诗能生存下去基础。但有不少人对135不论提出怀疑。他们说1的确可不论,3和5就要论,5是要必论的。这些人被“不论”二字捆绑了,认为不论就是不管,但事实上135不能放之任之,不管不行,因此135不论便是不准确的了。
“不论”与之有关的有两个义项,一是“不管如何、不顾一切。”(论:分析判断)二是“不计较、不讲求。”(论:按照)网友们用的是一,所以认为135不论为不准确。其实这里该用的是二,“不计较、不讲求。”就是不针针计较,不必死守不变,不必完全按照常格规定的平仄。因此这个“不论”就是“灵活掌握”的意思,“不一概而论”的略语。这个“灵活掌握”主要表现在35上,不能固定在“5要论”上。灵活性在于,当3不论时,如果句子会出现三平收三仄收孤平时,5便进行调剂;当5不论时,会出现三平收三仄收孤平,3便进行调剂。因此,有了这个135不论,四两拨千斤,格律诗就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7: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1-5-23 17:17 编辑

      21.拗救:不符合平仄的句子叫拗。针对135的叫小拗,针对246的叫大拗。对拗句平仄的补救叫拗救。
      传统意义上确立的拗救模式大约有五种:当句救、对句救、邻句救、隔句救与多句救。
      邻句救、隔句救与多句救都有些像道士作法,神乎其神,有些不靠谱。
      小拗一般可不救,但为了避免出现孤平,可以当句救。比如“平平仄仄平”的句式,如果因为135不论而成了“仄平仄仄平”,便是孤平,因此3字也得变,成“仄平平仄平”,这便是本句拗救,叫孤平拗救。如果是“平平平仄平”,则可救可不救。但有人说小拗也可对句救,如丁卯体“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毕竟上句少了一个平,便在下句增加一个平。平仄数量虽然协调了,但小拗的本身并没有改变,反而增加了一个小拗句,有些得不偿失,还不如不救呢。
      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本句拗救:常式“平平平仄仄”中,当3拗“平平仄仄仄”(三仄收)时,可“三拗四救”,成“平平仄平仄”,三仄收虽然避免了,但却成了大拗句(古风句),是不是捡到芝麻(古风句)丢了西瓜(律句)?网上鼓吹这种拗救的,我看有些本末倒置了,所举例子其实是古人的大拗句,哪里是拗救?
      大拗句一般用对句救。但我说对句救是自欺欺人,大拗句是无法救的。
      比如果出句是“仄仄平平仄”,第四字当平而仄,变成“仄仄平仄仄”,甚至是“仄仄仄仄仄”,据说下句原应“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对句救出句。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出句是大拗句的并不因为下句救而改变它本身状况,它仍然是个大拗句(古风句),不会因为救而变成律句。对句对“仄仄平仄仄”句型来说还可以说补回了一个平声,对“仄仄仄仄仄”而言,下句只多一个平声有什么用?其次,对句“平平平仄平”反而增加了一个小拗句,又是个得不偿失的补救措施,不如不救,或者干脆也来个大拗句“平平平平平”,反而更大气呢。所以我说对句救完全没有必要,把功夫用在这种无用功上,还不如好好去炼字炼句。
      那么对待大拗句的态度,要么就是老老实实承认是古风句,是古风式格律诗,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写律句,不要去卖弄什么大拗。大拗句是在词语无法安排的情况下出现的特殊句子,今有人故意大写特写拗句诗来拗救,这是文风不正的反映。
      22.格律诗的节奏:
      五言古风的节奏是23,有人硬说是212或221,还说是王力说的。但是翻书一看,王力是说从语法节奏上是212或221,语法节奏不是诵读节奏,所以后面王力还有句话说读诗时还应该是23节奏。
五言格律诗节奏是221,又有人说是212或221,仍然是受语法影响。要知道246分明,分明处自然就是节奏处,如果读212,4的分明便被淹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17: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1.救孤平是实实在在的救。
2.出句小拗本可不救,却在对句用小拗来救,就等于走路时右脚外八,于是左脚也来外八,倒是平衡了,标准的八字脚了。又有点像本来只是伤风感冒,却吃错了药,增加了泻肚子。屋漏偏逢连夜雨,苦不堪言呀
3.出句大拗,对句也用大拗来救,那是本来就大病,结果又来另一场大病,让你去垂死挣扎吧。
4.出句大拗,对句用小拗来救,那是本来就大病,结果又添感冒,你说烦不烦人?不如拿根灯草吊死去算了

点评

如观本来想找一本现成的关于诗体发展史的书一读就完了。可发现并没有,诗韵也是如此。什么都要等着如观去事事躬亲。 文化断层,诗词理论研究的人才太缺乏。“学院派”的沽名也好、藏拙也罢,反正至今没见几个敢实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3 20:46
如观的想法是及早对诗体进行没有漏洞的分类,诗经、楚辞、古风、永明、元兢、沈宋、大清科考律。要把主线理出来。 在介绍诗体上我不知道当今大学里有没有教科书,具体是怎么编的?如果不采用如观的“终极匡定版”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3 20:23
如观出世之前理论界为什么不重视元兢体?不重视纳兰性德关于格诗与律诗的论述,不重视王力关于格律诗的论述?难道是专门留给如观来诗坛去总结的吗? 看书都抓不住重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3 20:01
赵执信的拗救理论是在《文镜秘府论》所提的相关书籍失传的情形下,遍访名家收集的。 从元兢的调声三术来看,其中的护腰、相承就是拗救的雏形。沈宋体出现后也会受其启发进行拗救。只是它的理论不完善、民间执行力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3 19:53
律诗的三个层级及拗救理论的终极匡定 不失对,守拈二是所有律诗必须遵守的。在此前提下论律诗三个层级。 一,守拈二。源于元兢的单换头。大拗小拗都不救,也可以三平尾三仄尾。 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3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19: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5-23 20:54 编辑
孤鹤 发表于 2021-5-23 17:34
1.救孤平是实实在在的救。
2.出句小拗本可不救,却在对句用小拗来救,就等于走路时右脚外八,于是左脚也来 ...

律诗的三个层级及拗救理论的终极匡定

不失对,守拈二是所有律诗必须遵守的。在此前提下论律诗三个层级。

一,守拈二。源于元兢的单换头。大拗小拗都不救,也可以三平尾三仄尾。

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是由元兢的单换头发展起来的。从只论拈二发展为四,六也要论。

拈二绝对不能违,违拈二失粘。起句违四,六大拗,对句必须要救。对句不救的,或对句违四,六的降为第一层级。

三,两两交替正格,源于元兢的双换头,是由一二字论及三四五六字都要论。

小拗必须要救,按孤平本句拗救的方法去救。必须本句救,不可对句救。小拗不救或对句救降为第二或第一层级。大拗根本不允许。根本不会出现三平尾,三仄尾。

两两交替正格允许的变律形式,如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这三种句式加上正格被定为清代科考律。

清代科考律不允许孤平本句拗救,但是如观认为应该加进去。把其由拗律升格为变律。

现代诗赛格律应以上述第三层级为标准。

赵执信的拗救理论是在《文镜秘府论》失传的情形下总结的,故有矛盾之处。如观本文的总结是在参照其著作,合理推演后形成的,属于终极理论。

所谓终极就是俗谛了义。合传承,合发展脉络,合发展逻辑,无法替代的归纳总结。
----------------------------------------------------------------------------------------
关于这个问题请看如观先前的拙作。对近体的发展层级均有阐述。这些论著都是划时代的。

格诗与律诗的分界岭在于拈二。是元兢首先总结的。

近体的三个层级简单地说就是一、元兢体,二、沈宋体,三、大清科考律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19: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1-5-23 17:34
1.救孤平是实实在在的救。
2.出句小拗本可不救,却在对句用小拗来救,就等于走路时右脚外八,于是左脚也来 ...

赵执信的拗救理论是在《文镜秘府论》所提的相关书籍失传的情形下,遍访名家收集的。

从元兢的调声三术来看,其中的护腰、相承就是拗救的雏形。沈宋体出现后也会受其启发进行拗救。只是它的理论不完善、民间执行力度不一致,才会产生大量救与不救的诗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2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1-5-23 17:34
1.救孤平是实实在在的救。
2.出句小拗本可不救,却在对句用小拗来救,就等于走路时右脚外八,于是左脚也来 ...

如观出世之前理论界为什么不重视元兢体?不重视纳兰性德关于格诗与律诗的论述,不重视王力关于格律诗的论述?难道是专门留给如观来诗坛去总结的吗?

看书都抓不住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2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的划分主要是参照王力的。但是王力是大家,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在研究诗体上,加上赵执信等一些前人本身就是根据口口相传总结出的零星理论,本身就不完善。加上王力时代的政治环境、学术氛围,不可能去精研。

所以王力虽为大师,但是他的某些理论,他对诗体的划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比如这“入律式古风”,还有把《黄鹤楼》称为半古风、半律句。三羊对其就有质疑,如观觉得有道理。

根据如观对诗体的终极划分,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20: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1-5-23 17:34
1.救孤平是实实在在的救。
2.出句小拗本可不救,却在对句用小拗来救,就等于走路时右脚外八,于是左脚也来 ...

如观的想法是及早对诗体进行没有漏洞的分类,诗经、楚辞、古风、永明、元兢、沈宋、大清科考律。要把主线理出来。

在介绍诗体上我不知道当今大学里有没有教科书,具体是怎么编的?如果不采用如观的“终极匡定版”会不会导致脉络不清、有理论上的缺陷与漏洞等这些情形发生?我看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3 2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1-5-23 17:34
1.救孤平是实实在在的救。
2.出句小拗本可不救,却在对句用小拗来救,就等于走路时右脚外八,于是左脚也来 ...

如观本来想找一本现成的关于诗体发展史的书一读就完了。可发现并没有,诗韵也是如此。什么都要等着如观去事事躬亲。

文化断层,诗词理论研究的人才太缺乏。“学院派”的沽名也好、藏拙也罢,反正至今没见几个敢实名到诗坛来的。“网络派”的十来年、二十来年了也就是我们这几个人,十几来人。我们到哪里,哪里就是“理论研究中心“,我们一走理论研究就基本上成了空架子。

所以能凑到一起不容易,要是真能研究出点成果来就更好了,也不枉我们相聚一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7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