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如观

王力先生关于什么是格律诗的重要论述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0: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0:28
号称王力著作的《诗词声律启蒙》书本里,
有没有你主楼帖子的内容呢?

网传的,转帖者可能有删减。

或是王力当年在出版社约稿时临时也会有增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0: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0:28
号称王力著作的《诗词声律启蒙》书本里,
有没有你主楼帖子的内容呢?

大辩若讷。

为什么要“讷”?在思考。想一个最圆融的答案来回答对手。

学圣贤的思辨,你不去学就去辩肯定要吃亏。先学儒释道,再学诗。相信很多人不愿意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0: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0:28
号称王力著作的《诗词声律启蒙》书本里,
有没有你主楼帖子的内容呢?

大成若缺。

就是最严的大清科考律也允许有几种变律,否则“可操作性”就会变差,实施起来就会很困难。

世间无法做到绝对完美,只能是趋近于完美。这就是所谓的挂一漏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0:28
号称王力著作的《诗词声律启蒙》书本里,
有没有你主楼帖子的内容呢?

六十多岁去学也不算晚,捷径就是学南怀谨的著作。佛法就是学净空法师的开示。

姜子牙七十多岁才出世。一切都不算晚。当你学成之后,行走诗坛更是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1: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说别的,近体诗的律句,不是平仄是四声!
这一点王力一生没有弄明白!

点评

大清科考律是用的平仄,还是四声? 大成若缺。四声太繁琐,实行起来太困难,才简化为平仄。八病也是如此。 中华文化是一种渐变式文化,诗体的演变便一个完美注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1:4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6-4 16:06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1:23
不用说别的,近体诗的律句,不是平仄是四声!
这一点王力一生没有弄明白! ...

大清科考律是用的平仄,还是四声?

大成若缺。四声太繁琐,实行起来太困难,才简化为平仄。八病也是如此。

中华文化是一种渐变式文化,诗体的演变便是一个完美注脚。

点评

唐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四声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平仄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增加了清规戒律的近体诗! 例如: 不允许孤平! 不允许首句押韵!! 依据五言的16律句,只允许6个!!!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2: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1:44
大清科考律是用的平仄,还是四声?

大成若缺。四声太繁琐,实行起来太困难,才简化为平仄。八病也是如此 ...

唐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四声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平仄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增加了清规戒律的近体诗!
例如:
不允许孤平!
不允许首句押韵!!
依据五言的16律句,只允许6个!!!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点评

大清科考律是否允许平仄平平仄? 孤仄不论,这也应是变律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22
如何复兴传统文化?复兴诗歌?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施。 诗歌方面,如观认为,先要把诗体,诗韵发展主脉梳理清楚。先论枝繁,再论叶茂。当今理论界有些主次颠倒了。以至至今难以达成共识。缺少大师与领路人。 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4:08
理论会促进诗体的突变,这就是理论指导的强大作用。 干任何事情都需要理论来指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3:39
就有人喜欢怀念“前朝”。 沈宋体出现后就有人偏不理会,仍然去写元兢体,永明体。包括现在不是也有人仍然去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3:28
元兢论拈二后,以后有粘连的律诗是不是明显增多了? 沈宋论替之后,以后论四,六的律诗是不是也明显增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2:01
唐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四声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平仄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增加了清规戒律的近体 ...

你承认大清科考律是平仄律这就好办。

平仄律对于四声律难道不是简化?由清往前推,宋元明的律诗和清朝的比有什么区别?盛唐后的律诗和清朝的比又有什么区别?

它是怎么由四声变成平仄的?是突变还是渐变?





点评

唐朝元兢25四声律理论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 明朝真空24平仄律理论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仄仄,〇仄〇平平。〇仄〇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3: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2:01
唐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四声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平仄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增加了清规戒律的近体 ...

元兢论拈二后,以后有粘连的律诗是不是明显增多了?

沈宋论替之后,以后论四,六的律诗是不是也明显增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3: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2:01
唐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四声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平仄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增加了清规戒律的近体 ...

就有人喜欢怀念“前朝”。
沈宋体出现后就有人偏不理会,仍然去写元兢体,永明体。包括现在不是也有人仍然去写?



点评

什么是【沈宋体】? 什么是【元兢体】? 二者谁早谁晚?二者有什么区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3: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2:01
唐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四声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平仄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增加了清规戒律的近体 ...

理论会促进诗体的突变,这就是理论指导的强大作用。
干任何事情都需要理论来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3:28
就有人喜欢怀念“前朝”。
沈宋体出现后就有人偏不理会,仍然去写元兢体,永明体。包括现在不是也有人仍 ...

什么是【沈宋体】?
什么是【元兢体】?
二者谁早谁晚?二者有什么区别?

点评

元兢体当然早于沈宋体。 元兢体只论拈二,沈宋体既论拈二又论四,六平仄交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3: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3:19
你承认大清科考律是平仄律这就好办。

平仄律对于四声律难道不是简化?由清往前推,宋元明的律诗和清朝的 ...

唐朝元兢25四声律理论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

明朝真空24平仄律理论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仄仄,〇仄〇平平。〇仄〇平仄,〇平〇仄平。
〇平〇仄仄,〇仄〇平平。〇仄〇平仄,〇平〇仄平。

点评

元兢调声术单换头执行的人多,双换头执行的人少。 同理,沈宋体的两两交替也执行的人少,实际上只执行了二,四,六交替。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由来。 后来,民间又论了拗救与救孤平。但是到赵执信那里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12
对,元兢体只论了拈二,但没有论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4: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6-4 16:1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2:01
唐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四声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平仄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增加了清规戒律的近体 ...

如何复兴传统文化?复兴诗歌?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施。

诗歌方面,如观认为,先要把诗体,诗韵发展主脉梳理清楚。先论枝繁,再论叶茂。当今理论界有些主次颠倒了。以至至今难以达成共识。缺少大师与领路人。

其次,诗歌不能分家。诗要与歌与舞紧密地联系起来。古典乐舞,民族音乐的振兴力度还不够。

西安在这方面还是走在前面的,如观每年都去几次西安考察。因此,国家应建几个象西安,横店,敦煌,平遥,丽江,曲阜这样的传统文化复兴基地来以点带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4: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3:52
什么是【沈宋体】?
什么是【元兢体】?
二者谁早谁晚?二者有什么区别? ...

元兢体当然早于沈宋体。

元兢体只论拈二,沈宋体既论拈二又论四,六平仄交替。

点评

你有什么证明:沈宋诗诗讲究24平仄律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4: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6-4 14:59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3:55
唐朝元兢25四声律理论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〇仄 ...

对,元兢体只论了拈二,但没有论平仄,还是论四声,这一点《文镜秘府论》里可以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5: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3:55
唐朝元兢25四声律理论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〇仄 ...

元兢调声术单换头执行的人多,双换头执行的人少。

同理,沈宋体的两两交替也执行的人少,实际上只执行了二,四,六交替。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由来。

后来,民间又论了拗救与救孤平。但是到赵执信那里又发现有矛盾,又开始斥责真空的那句话。

所以民间一直是二,四,六交替,很少做到两两交替。就是大清科考律也没敢规定全部两两交替,允许了几种变律。


点评

何为【两两交替】? 能否用五言诗句,具体说明一下吗? 顺便提及一下:清朝的科举的律句为何不是【两两交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5: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2:01
唐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四声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平仄律!
清朝科举的近体诗,是增加了清规戒律的近体 ...

大清科考律是否允许平仄平平仄?

孤仄不论,这也应是变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5: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4:55
元兢体当然早于沈宋体。

元兢体只论拈二,沈宋体既论拈二又论四,六平仄交替。

你有什么证明:沈宋诗诗讲究24平仄律呢?

点评

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就是证明,沈宋体大比例合此口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5: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5:12
元兢调声术单换头执行的人多,双换头执行的人少。

同理,沈宋体的两两交替也执行的人少,实际上只执行了 ...

何为【两两交替】?
能否用五言诗句,具体说明一下吗?
顺便提及一下:清朝的科举的律句为何不是【两两交替】?

点评

两两交替源于双换头。比如仄仄平平仄。 但平仄平平仄就不再是两两交替,而是一种变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5: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5:25
你有什么证明:沈宋诗诗讲究24平仄律呢?

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就是证明,沈宋体大比例合此口诀。

点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明朝真空的律句理论,怎么又成了唐朝沈宋的理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5: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5:30
何为【两两交替】?
能否用五言诗句,具体说明一下吗?
顺便提及一下:清朝的科举的律句为何不是【两两交 ...

两两交替源于双换头。比如仄仄平平仄。

但平仄平平仄就不再是两两交替,而是一种变律。


点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5: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5:37
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就是证明,沈宋体大比例合此口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明朝真空的律句理论,怎么又成了唐朝沈宋的理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5: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1-6-4 15:52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5:41
两两交替源于双换头。比如仄仄平平仄。

但平仄平平仄就不再是两两交替,而是一种变律。

【例1】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2】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怎么就是【两两交替】呢?
硬要说成是【两两交替】的话:
【例1】是:管头不顾锭!
【例2】是:管腚不顾头!

点评

这就是如观主张的当今诗赛的执行这八句律,比大清科考律略宽一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6:02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以上叫正律。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以上叫变律。 仄平平仄平。 以上为孤平拗救,叫拗律。 这就是正律,变律,拗律的区别。当今很多人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57
对,就这四种。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就不是两两交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5: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5:46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对,就这四种。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就不是两两交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5:5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5:46
【例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2】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以上叫正律。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以上叫变律。

仄平平仄平。

以上为孤平拗救,叫拗律。

这就是正律,变律,拗律的区别。当今很多人混为一谈。


点评

明朝真空律句理论,五言律句不分伯仲总计16格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6: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6: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6-4 16:16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5:46
【例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2】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就是如观主张的当今诗赛执行的这八句律,比大清科考律略宽一些。

点评

明朝·游艺《诗法入门》书影截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6:29
你的主张,一点道理也不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6: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5:57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明朝真空律句理论,五言律句不分伯仲总计16格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点评

三平尾,三仄尾? 你这谱从哪来的?是真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4 16: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6-4 16:02
这就是如观主张的当今诗赛执行的这八句律,比大清科考律略宽一些。

你的主张,一点道理也不讲!

点评

规定诗韵与诗律是每一个正统政权应尽的义务。 所以当今除了《中华通韵》,还应出一本《中华诗律》。 并且要采用如观匡定版,因为我的版本是最圆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6: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4 16:19
明朝真空律句理论,五言律句不分伯仲总计16格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平尾,三仄尾?

你这谱从哪来的?是真空的?

点评

明朝·闽谭游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解读: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 谓诗句中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或当用平而用仄亦可,或当用仄而用平亦可,不必拘定。 二四六分明 谓诗句中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4 16: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