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6|回复: 65

三羊转文: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音律说》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2-1 0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羊转文: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音律说》

罗根泽:《音律说·上》
  ○一 音律说的前驱──文气说
  音律的前驱是文气说。文气说的渊源,虽然可以上溯于孟子的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但孟子并未鲜明的以之适用于文学。以气为文学方法,似始于曹丕。他的典论论文云: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又云:
  徐时有齐气。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又与吴质书云:
  公有逸气,但未遒耳。(文选卷四十二)
  此所谓气,合则为一,分则为二。“文以气为主”之“气”,及“徐有齐气”,“公有逸气”之“气”,皆指文章的气势声调而言。“气之清浊有体”,及“孔融体气高妙”之“气”,则指先天的才气及体气而言。不过依曹丕的观点,文章的气势声调原于先天的才气及体气,所以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所以仍是一而已矣。
  曹丕的提倡文气,似受多方面的影响;“气”字当然来自孟子,而气用于文,文须重气,则大概由于译读佛经。本来文气说是音律说的前驱,文气也就是自然的音律(详下节)。我在一章四节曾经说:文学的讲求音律,基于“转读”“梵音”,首传经音的是曹丕的弟弟曹植,这与曹丕的首创文气说,不会绝无关系。
  至谓“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显然出于庄子天道篇所谓“不疾不徐,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有数存于其间,臣不能授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详一篇三章十节)
  曹丕同时的刘桢,提倡“气势”,文心雕龙风骨篇引他的话云:
  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
  定势篇亦引云:
  文之体指实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天下一人耳,不可得也。
  此与曹丕不同者有两点:一、曹丕重在天才,所以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刘桢重在功力,所以说“孔氏卓卓,信含异气,”而“笔墨之性”,则“殆不可胜”。二、曹丕重在天才,故其所谓气虽然兼括文章的声调而言,但他谓文章的气势声调由于先天的才气及体气,所以重气而略于势。刘桢重在功力,故其所谓气虽兼括才气体气而言,但他注重文章本身的气势声调,所以重气而更重势。刘勰云:“公所谈,颇亦兼气,”(文心雕龙定势篇)谓之兼气,则有更重于气者。陆厥云:“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详七节),则其所“大明”者,是“体势”,不是“气”。“气”最神秘,“势”便逐渐具体了。

  ○二 文气与音律的关系
  音律与文气的关系,是由于和孙人和先生的闲谈而才引起我的注意研究的。
  一天同他谈到文学上的音律问题,他说音律与文气有关。这在他或者是“言者无意”,但在我却是“听者有心”。的确文气是最自然的音律,音律是最具体的文气,所以曹丕论文气,而斤斤于“气之清浊”。稍具体的音律,是“体势”,所以“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不过“文气”与“体势”,虽然暗示文学上的音律,但那是最自然的、不可捉摸的音律,不是有规矩可循的音律。有规矩可循的音律说的创始者是沈约。沈约之创造音律说,固仰赖于四声的发明(详四节),但只就文学上的作用而言,则确在谋所以使有具体的文气。他的宋书谢灵运传论云:
  王褒刘向杨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祖师,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
  可见“累气”由于“芜音”,而沈约等所以提倡音律,是在谋解“累气”之弊了。惟其如此,所以沈约谓古人未睹音律之秘,陆厥便驳他说:
  自魏文属论,深以清浊为言;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吾妥帖之谈,操末续颠之说,兴玄黄于律吕,比五色之相宣。苟此秘未睹,兹论为何所指耶?
  (引详七节)
  自然沈约的音律说,不即同于曹丕的文气说与刘桢的气势说,但文气是最自然的音律,音律是最具体的文气,于此可得到证明了。

  ○三 范晔的自然音律说
  由曹丕刘桢的文气说与气势说,到沈约周颙等的人为的音律说,中间有一过渡的学说,就是范晔的自然音律说。二章二节曾引他的狱中与诸甥侄书云:
  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
  他谓“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似有创立具体的音律之意,但他究竟没有创立具体的音律,究竟还以为“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又云:
  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来。(同上)
  这是指的演奏的音乐,不是指的文学上的音律,但文学上的音律,实与音乐有关;音乐既是“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来,”音律也不问可知了。

  ○四 四声的发明
  音律说的目的虽在使文不“累气”,但音律说的兴起则有待于四声的发明。
  古代是不分四声的,所以锺嵘诗品序云:“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四声的发明,大概始于齐永明(四八三~四九三)年间。顾炎武音论云:
  南史陆厥传云:“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周颙传曰:“颙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沈约传曰:
  “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武帝雅不好焉。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甚遵用约也。”庾肩吾传曰:“齐永明中,王融,谢眺,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陆厥传又曰:“时有王斌者,不知何许人,著四声论行于时。”今考江左之史,自梁天监以前,多以去入二声同用;以后则若有界限,绝不相通:是知四声之论,起于永明,而定于梁陈之间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四,四声始于齐梁条略同。)
  至何以必至永明年间才能发明四声,则由于永明时的造梵呗新声,又由梵呗而推及中文。陈寅恪先生四声三问云:
  初问曰:中国何以成立一四声之说?即何以适定为四声,而不定为五声或七声,抑或其他数之声乎?答曰:所以适定为四声,而不定为其他数之声者,以除去本易分别,自为一类之入声,复分别其余之声,为平上去三声。综合通计之,适为四声也。但其所以分别其余之声为三声者,实依据及摹拟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而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又出于印度古时声明论之三声也。据天竺围陀之声明论,其所谓声Svara者,适与中国四声之所谓声者相类似。即指声之高低言,英语所谓Pitch Accent者是也。围陀声明论依其声之高低,分别为三:
  一曰Udatta,二曰Svarita,三曰Anuoatta。佛教输入中国,其教徒转读经典时,此三声之分别当亦随之输入。至当日佛教徒转读其经典所分别之三声,是否即与中国之平上去三声切合,今日固难详知,然二者俱依声之高下分为三阶,则相同无疑也。中国语这入声皆附有K.R.T等辅音之缀尾,可视为一特殊种类,而最易与其他之声分别;平上去则其声响高低相互距离之间虽有分别,但应分别之为若干数之声,殊不易定。故中国文士依据及摹拟当日转读佛经之声,分别定为平上去之三声。合入声共计之,适成四声。于是创为四声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此四声之说所由成立,及其所以适为四声,而不为其他数声之故也。
  再问曰:四声说之成立由于中国文士依据及摹拟转读佛经之声既闻命矣。果如所言,天竺经声流行中土,历时甚久,上起魏晋,下迄隋唐,六七百年间审音文士善声沙门亦已众矣,然则无论何代何人皆可以发明四声之说,何以其说之成立,不后不先,适值南齐永明之世?而创其说者非甲非乙,又适为周颙沈约之徒乎?
  答曰:南齐武帝永明七年二月二十日竟陵王子良,大集善声沙门于京邸,造经呗新声。实为当时考文审音之一大事。在此略前之时,建康之审音文士及善声沙门讨论研究必已甚众而且精。永明七年竟陵京邸之结集,不过此新学说研究成绩之发表耳。此四声说之成立所以适值南齐永明之世,而周颙沈约之徒又适为此新学说代表人之一故也。(清华学报第九卷第二期)
  此说极是。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云:“音韵之学,自沈约为四声,及天竺梵学入中国,其术渐密。”虽没有详明的考订,但已感觉到四声与梵呗有关了。

  ○五 音律在文学上的功用
  文学上既因为有了文气说,希望不因“芜音”,以致“累气”;文字上又借了转读佛经,发明了四声的区别;由是沈约等遂以四声适用于文学,发明了人为的音律说,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云: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由此知四声和音律虽是周沈诸人的共同发明。但周所致力的偏于文字上的四声,沈所致力偏于文学上的音律。所以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云:“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氏乃著其谱论,云起自周颙。”(实为刘善经四声指归,详九节)而文学上的音律,则沈约毫不推让的谓“独得胸衿”。沈约以外,要推王融。
  锺嵘诗品序云:“齐有王元长(融字)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惟颜宪子乃云律吕音律,而其实乃大谬;惟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
  尝欲进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眺沈约扬其波。”似王融的发明音律还在沈约之前;不过他的知音论既未就,则沈约自然可以说是“独得胸衿”了。
  沈约所谓“玄黄律吕”,“宫羽相变”,都是以旧名名新义,我们应当研求新义,不必曲解旧名。他的新义有三:
  一、“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大概同于文心雕龙声律篇所谓“声有飞沈”。黄侃札记云:“飞则平清,沈则仄浊。一句纯用仄浊,或一句纯用平清,则读时亦不便,所谓‘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也。”的确,平声飞而浮,仄声沈而切,所以这种解释,似合沈刘之意。
  二、“一简之内,音韵尽殊”──音指字的发声,韵指字的收声。邹汉勋五韵论云:“音目同纽,韵谓同类。言五字诗一句之中,非正用重言连语,不得复用同韵同音之字。”故亦即同于文心雕龙声律篇所谓“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
  三、“十字之文,轻重悉异”──案曰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类引王昌龄诗格以“轻清”与“重浊”对举,知轻重就是清浊(详四篇二章六节)。
  然则沈约的“相变”“互节”的方法,不止分平仄,且分清浊。

  ○六 甄琛沈约的讨论四声
  惟其四声是从转读佛经而来,不是于古有之的,所以甄琛诋其不依古典。日僧遍照金刚的的文镜秘府论四声论云:
  魏定州刺史甄思伯(琛字),一代伟人,以为沈氏四声谱,不依古典,妄自穿凿,乃取沈君少时文咏犯声处以诘难之。又云:“若计四声为纽,则天下众声无不入纽,万声万纽,不可止为四也。”(实为刘善经四声指归,详九节)又引沈约答甄公论云:
  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明各有所施,不相妨废。
  昔周孔所以不论四声者,正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以其四时之中合有其义,故不标出之耳。是以中庸云:“圣人有所以不知,匹夫匹妇犹有所知焉。”斯之谓也。(同上)
  甄琛诋沈约的四声谱“不依古典”,的确如遍照金刚所说:“甄公此论,恐未成变通矣。”(实为刘善经语,详九节)然沈约既自以为“独得胸衿,穷其妙旨”,“骚人以来,此秘未睹,”则对于甄琛的诋毁,不妨逆来顺受,引以为荣,而反以与古代的四时五声相附会,以现在的眼光看来,真是大可不必,而且如此便自陷于矛盾。但我们要知道,“不依古典”便犯了那时的学术道德的禁律,所以不得不与古说相附会了。

  ○七 陆厥沈约的讨论音律
  甄琛诋沈约“不依古典”,相反的陆厥又诋沈约不得谓“独得胸衿”。与沈约书云:
  范詹事自序:“性别宫商,识清浊,特能适轻重,济艰难。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斯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尚书(南齐书作沈尚书)亦云:“自灵均以来,此秘未睹;或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大旨钧使(二字南史作欲)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但观历代众贤,似不都ウ此处,而云“此秘未睹”,近于诬乎?案范云“不从根本中来”尚书云“匪由思至”,斯可谓揣情谬于玄黄,レ句差其音律也。范又云“时有会此者”,尚书云“或暗与理合”,则美咏清讴,有辞章调韵者,虽有差谬,亦有会合。推此以往,可得而言。夫思有合离,前哲同所不免;文有开塞,即事不得无之。子建所以好人讥单,士衡所以遗恨终篇。既曰遗恨,非尽美之作。理可诋诃,君子执其诋诃,便谓合理为ウ,岂如指其合理,而寄诋诃为遗恨邪?自魏文属论,深以清浊为言;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吾(南史作龃龉)妥帖之谈,操末续颠之说,兴玄黄于律吕,比五色之相宣,苟此秘未睹,兹论为何所指耶?故愚谓前英已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至于掩瑕藏疾,合少谬多,则临淄所云“人之著述,不能无病”者也。非知之而不改,谓不改则不知,斯曹陆又称“竭情多悔”,“不可力︹”者也。今许以有病有悔为言,则必自知无悔无病之地;引其不了不合为ウ,何独诬其一合一了之明乎?意者,亦质文时异,古今(南史作今古)好殊,将急在情物,而缓于章句,情物文之所急,美恶犹且相半;章句意之所缓,故合少而谬多。义兼于斯,必非不知,明矣。
  (南齐书卷五十二陆厥传,南史卷四十八陆厥传)
  沈约答书驳辩云:
  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南齐书作举)。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南史无也字),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功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灵均以来,未经用之于怀抱,固无从得其仿佛矣。若斯之妙,而圣人不尚何邪?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于训义,非圣哲立言之所急也。是以子云譬之“雕虫篆刻”,云“壮夫不为”。自古辞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差参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睹”者也。以此而推,则知前世文士,便未悟此处。若以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则美恶妍媸(南史作媸),不得顿相乖反。譬如子野操曲,安得忽有阐缓失调之声?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士衡虽云:“炳若缛锦”,宁有濯色江波,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服?此则陆生之言,即复不尽者矣。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辨此。(同上)
  二书比而观之,陆所言者为自然的音律,所以历举曹丕的文气说和刘桢的体势说,谓“苟此秘未睹,兹论为何所指耶?”沈所言为人为的音律,所以谓“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灵均以来,未经用于怀抱。固无从得其仿佛矣。”在一种新说的产生以前,必先有一种引子,或是暗示新说的途路,或是急切的企求新说的兴起。四声的区别,虽至永明的时候才能发明,而文学之急切的求助声韵,则为时已久,尤其是文气说兴起以后。
  所以陆厥谓曹刘已睹音律之秘,也不是绝无理由。但那只是自然的音律,没有“十字之文,颠倒相配”的人为的条律;而此人为的条律之创始者则确是沈约。
  所以沈约谓“骚人以来,此秘未睹”,“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也是对的。
  不过沈约虽规定“十字之文,颠倒相配”的条律,然也要不违背自然的音律,或者竟是以之切合自然的音律。所以说:“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

  ○八 一般的音律研究
  音律说既兴起以后,当然有一班人来研究。文镜秘府论论病云:“约已降,竞融以往,声谱之论郁起,病犯之名争兴,家制格式,人谈疾累。”可见那时一班人的声病热了。可惜书阙有间,不能尽知其详。隋书经籍志载:声韵四十一卷,周研撰;声类十卷,李登撰;韵集十卷,未注作者;韵集六卷,吕静撰:都是四声未发明以前的著作,当然不是研究文学上的音律之书。又载:四声韵林二十八卷,张谅撰;韵集八卷,段弘撰;群玉典韵七卷,注:“梁有文章音韵二卷,王该撰,又五音韵五卷,亡”;韵略一卷,杨林之撰(文镜秘府论作阳休之)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李撰;纂韵钞十卷,未注作者;四声指归一卷,刘善经撰;四声一卷,沈约撰;四声韵略十三卷,夏侯咏撰;音谱四卷,李撰;韵英三卷,释静洪撰:这些著作都在四声兴起以后,也在音律说兴起以后,但那几部是研究文字上的声调的,那几部是研究文学上的音律的,也不能确考。惟文镜秘府论四声论称及阳休之的韵略,李的音谱决疑及刘善经的四声指归,则此三书是研究文学上的音律无疑。刘善经的四声指归,俟下节详论。秘府论称阳休之韵略云:
  齐仆射阳休之,当世之文匠也,乃以音有楚夏,韵有讹切,辞人代用,今古不同,遂辨其尤相涉者五十六韵,科以四声,名曰韵略。制作之士,咸取则焉,后生晚学,所赖多矣。称李音谱决疑云:
  齐太子舍人李节(泽案疑为,否则李为季,字季节),知音之士,撰音谱决疑。其序云:“案周礼,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沽(当为姑)
  洗为羽,商不合律,盖与宫同声也。五行则火土同位,五音则宫商同律,ウ与理合,不其然乎?吕静之撰韵集,分取无方;王征(泽案,应作微)之制鸿宝,咏歌少验。平上去入,出行闾里,沈约取以和(原作禾)声之律吕相合。窃谓宫商徵羽角,即四声也,羽读如括羽之羽,亦之和同以拉群音,无所不尽,岂其藏埋万古,而未改于先悟者乎?”经每见当此(疑为世)文人论四声者众矣,然以其五音配偶,多不能谐,李氏忽以周礼证明商不合律,与四声相配便合,恰然悬同,愚谓锺蔡以还,斯人而已。
  称阳休之韵略的话不过寥寥数句。不能借窥韵略的真象。至李的音谱决疑,就所引序文而言,其目的在证明古已有四声,与沈约答甄公同;不过沈约以四声附会五声,李则似谓羽为群音之合,不代表一首,而以宫商角徵附会四声。然又谓:“商不合律,盖与宫同声。”又似以商并于宫,以缩成四首。全书已佚,未悉究竟。宫商角徵羽是古代原有的音乐上的五音,平上去入是宋齐间新发明的文字上的四声,根本没有关系。沈约论声韵,言及宫商角徵羽,是用古名,名新说。这是中国古代的通习,不惟沈约一人为然。惟以于时尊重古典,所以提倡新学术者,不能不附古以自重。文镜秘府论(实为四声指归,详九节)说:“当世文人论四声者众矣,然以五音配偶,多不能谐,”知以四声附会五音,不只李一人了。
  文镜秘府论所称述的论声韵之书,除上述二种及刘善经的四声指归以外,还有王斌的五恪四声论,常景的四声赞。称王斌的五恪四声论云:
  略阳(泽案,眉端注一洛字,故或为洛阳)王斌撰五恪四声论,文辞郑重,体例繁多,割析推研,忽不能别矣。
  称常景的四声赞云:
  魏秘书常景为四声赞曰:“龙图写象,鸟迹ゼ光,辞溢流徵,气靡轻商。四声发采,八体含章。浮景玉苑,妙响金锵。”虽章句短局,而气调清远,故知变风俗下,岂虚也哉?
  此外又于调四声谱引元氏云:
  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
  于此可见当时一班人之热烈的研究文学上的音律了。元氏以文字上的平上去入四声,附会音乐上的宫商角徵羽五声,其失同于沈约李,论证详前,不再词费。

  ○九 刘善经四声指归
  刘善经是隋时人,如只重时代观念,则应俟述于隋唐的文学批评一篇。不惟刘善经,其他讲病犯的如元兢崔融(详下章七、八两节)也应俟述于隋唐的文学批评一篇。但如此便将声病论一问题截为两橛,叙次披阅,皆不方便。这是绪言里说过的:“就一般的文学批评而言,隋唐显与魏晋六朝不同,所以分为两朝。
  但唐初的音律说,则传六朝衣钵,便附叙六朝的音律说后。”(一篇一章十四节)
  日人铃木虎雄文镜秘府论校勘记(储皖峰先生译本,见文二十八种玻ń录二)
  谓秘府论曾引刘善经的四声指归。但检读论音韵几部分未见。惟于文笔十病得失引:“文人刘善经云:‘笔之鹤膝,平声犯者,盖文体有力。’”虽为刘善经语,但是否出于四声指归不可知。函问对秘府论有特殊研究的储皖峰先生,复书谓:
  “西卷(泽案,秘府论分天地东西南北六卷)中所引刘氏语甚多,当是刘善经语。
  又文镜秘府论之四声论,似是刘善经四声指归原文。”西卷中所引刘氏语,当研讨病犯之言,俟下章叙述。四声论在天卷,发端即谓“论曰、经案”云云;论李音谱决疑又云:“经每见当世文人论四声者众矣。”审其文义,纯为作者自言,不曰刚案(文镜秘府论作者为遍照金刚),而曰经案,不曰刚见,而曰经见,其为刘善经原文无疑,储先生说极是。(所以上节所引秘府论四声论,实皆刘善经四声指归。)
  四声指归所论,不外四声的历史与价值。首引陆士衡文赋云:“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又引云:“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度,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泽案,文赋原文下有”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二句),譬犹亻舞(泽案,文赋作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说是:“文体周流,备于兹赋矣。陆公才高价重,绝世孤出,实辞人之龟镜,固难得文名焉。至于四声条贯,无闻焉尔。”其意盖谓文赋“实辞人之龟镜”。但所谓“音声之迭代”,与“歌者应弦而遣声”,并不即是后来的“四声条贯”。永明以前的所谓音声,率指音乐上的宫商角徵羽,不是文字上的平上去入,所以刘氏此说是对的。但刘氏又赞成李音谱决疑的以周礼证羽商不合律,以五音与四声相配,说是:“便恰然悬同,愚谓锺蔡以还,斯人而已。”
  (引详前节)便未免因附古而自相牛氐牾了。
  刘氏的自相牛氐牾,正同于沈约的一方面谓四声的发明为独得之奇,一方面又以四声缘附古所谓四时,不是自身的知识上的错误,而是迫于社会的崇古,不能不托古以自重。至真正谈到四声的起源,刘氏以为不惟陆机无闻,李充翰林论、挚虞文章志,也“未曾开口”。自屈宋马杨,以至平子、敬通、武仲、孟坚、曹植、王粲、孔璋、公、潘岳、左思、士龙、景阳之辈,也都因为不明四声,所以“其声词高下,未会当今,唇吻之间,何其滞欤?”“虽师旷调律,京房改姓,伯喈之出变音,公明之察鸟语,至于此声,竞无先悟。且诗书礼乐,圣人遗旨,探赜索隐,亦未之前闻。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氏乃著其谱论,云起自周。”至沈约周以前,刘氏认范晔谢庄为知声的前驱,他说:“(锺)嵘又称:
  ‘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曰:宫商与二仪俱生,行(诗品序作自)古诗人不知用之,唯范晔谢公(诗品序作谢庄)颇识之耳。’今读范侯赞论,谢公赋表,辞气流靡,罕有挂碍,斯盖独悟于一时,为知声之创首也。”这是如何清楚而正确的四声历史观!而既以诗书礼乐,“亦未之前闻”,何能又赞成李的引周礼证羽商不合律,以附会五音?可怜亦复可笑!
  论到四声的价值,他说:“夫四声者无响不到,无言不构,总括三才,苞笼万象。”又说:“四声者,譬之轨辙,谁能行不由轨乎?纵出涉九州,巡游四海,谁能入不由户也?四声总括,义在于此。”又引刘滔云:“虽复雷霆疾响,虫鸟殊鸣,万籁争吹,八音递奏,出口入耳,触身动物,固无能越也。”这虽只是笼统的抬高四声的价值,但借此知四声在当时的地位。其实不惟在当时,后来的绝句诗、律诗、四六文、联语,都由此而生,中国文学所异于其他各国文学者,以此为最,其价值可想而知了。


罗根泽:《音律说·下》
 ○一 沈约八病说蠡测
  沈约等所定的文学上的音律,分积极建设与消极避忌两方面。积极建设的是四声,消极避忌的是八病。四声说已述之于上,此下再述八病说。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引诗苑类格载沈约云:
  诗病有八:平头、上尾、蜂腰(泽案南史陆厥传作蠡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惟上尾鹤膝最忌,余病亦通。
  但八病是否出于沈约,颇有人怀疑。王通中说天地篇说李伯药“上陈应刘,下述沈谢,四声八病。刚柔清浊,各有端序。”阮逸注云:“四声韵起自沈约,八病未详。”纪昀沈氏四声考卷下云:“按齐梁诸史,体文但言四声五音,不言八病;言八病自唐人始。所列名目,惟诗品载蜂腰、鹤膝二名,南史载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四名,其大韵小韵正纽旁纽之说,王伯厚但据李淑诗苑类格,不知淑又何本,似乎辗转附益者。”(《畿辅丛书》本)
  今案沈约答甄公云:“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详上章六节)秘府论西卷论病序述及病犯的名称,有“八体、十病、六犯、三疾,”知八体即八病,沈约既言及八体,当然不是后人的“辗转附益”。不过八病虽确乎创始沈约,而沈约所谓八病究竟如何,则无从知道。秘府论论病类共举二十八种病,于第四鹤膝病下引沈约东阳著辞曰:“若得其会者,则唇吻流易;失其要者,则喉舌塞难。事同暗抚失调之琴,夜行坎Б之地。”并未举出具体的条律。其他各病亦时引沈氏说(详五节),但似非沈约。知者,鹤膝病下引沈氏云:“人或谓鹤膝为蜂腰,蜂腰为鹤膝,疑未辨。”沈约是八病的创始者,不会有这种疑问。
  沈约的八病说既无从稽考,则研究八病不能不祈灵于后人的解释。后人的解释,言人人殊,极不一致,由此知八病说虽创始于沈约,而后来之繁琐严密的格式,大概不是沈约所厘定。所以纪昀沈氏四声考卷下云:“宋人所说八病,微有不同,然皆不详所本,大抵以意造之也。”考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下,对八病亦有解释。作者遍照金刚,生于日本宝龟五年,当唐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卒于日本承和二年,当唐太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据储皖峰先生校印文二十八种病)。离沈约比较近些,因之所言也许比较合沈约之意。据列如下:
  一、平头──“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引号内为秘府论原文,下同)
  二、上尾──“或名云土崩病”。“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
  三、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
  四、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
  五、大韵──“或名触地病”。“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邻’‘身’‘陈’等字,既同其类,名犯大韵。”
  六、小韵──“或名伤音病”。“小韵诗者,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为小韵病也。”
  七、傍纽──“亦名大纽,或名爽切病。”“傍纽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鱼’‘元’‘阮’‘愿’等之字。此即双声,双声即犯傍纽。”
  八、正纽──“亦名小纽,或名爽切病。”“正纽者,五言诗‘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入’等字。如此之类,名为犯正纽之病也。”
  声病说的目的,原不过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以求声调之变化错综,俾自然的音律,益发具体而已。而此严密繁琐的格式,则有时反斩丧自然的音律。
  沈约固是始作俑者,但未流之弊,也不能一股脑儿记在沈约名下;因为这种严密繁琐的格式,不见得出于沈约。
  最后有须申明者,虽然沈约答甄公只说到“作五言诗者”,但所谓声病的适用,则不限于诗,而兼及于文,他的宋书谢灵运传论,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以声病之说,批评了古往今来的文学家。批评王褒刘向杨班崔蔡之徒的“芜音累气”,我们已征引在前(前章第二节),此外他批评魏晋作家云: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抒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龋ㄟ前式。这也是以音律的观点,批评古今的作品。此所言虽率为五言诗,前所言王褒刘向之徒,则决不限于诗,更不限于五言诗。又谓音律之说,“自骚人以来,此秘未睹,”则音律固可适用于一切文学了。所以秘府论所举例证,不只限于诗,而并及于辞赋铭诔以至散文。如于第一平头病下云:“四言七言及诸赋颂,以第一句首字,第二句首字,不得同声,不复拘以字数次第也。如曹植洛神赋云: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是也。铭诔之病,一同此式。”第二上尾病下云:
  “凡诗赋之体,悉以第二句末,与第四句末以为韵。若诸杂笔不束以韵者,其第二句末即不得与第四句同声,俗呼为‘隔句上尾’,必不得犯之。如魏文帝与吴质书曰:‘同乘共载,北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是也。”秘府论中又有文笔十病得失,按名思义,知笔亦有声病。十病的前八病就是沈约所谓八病(详九节),益知声病之说,不专是就诗而言了。

  ○二 文镜秘府论所列文二十八病
  自沈约创立四声八病以后,研究声病者,真如雨后春荀般的层出不穷。秘府论序云:
  沈侯刘善之后,王皎崔元之前,盛谈四声,争吐病犯,黄卷溢箧,缃帙满车。
  又前章八节曾引论病类云:
  约已降,兢融以往,声谱之论郁起,病犯之名争兴,家制格式,人谈疾累。
  序所称王皎崔元,乃举其姓,论病所称约兢融,则举其名。王盖指著诗格的王昌龄(详四篇二章五至七节),皎盖指著诗式诗议的皎然(同上八至九节,皎非姓),指周,约指沈约,崔元与兢融合观,知盖指著诗格的元兢(详七节),著唐朝新定诗格的崔融(详八节)。至沈侯当然亦即沈约,刘善则为刘善经。
  秘府论论病序谓病犯的研究有八体十病六犯三疾诸称,秘府论总为文二十八种病。文二十八种病下所引的解说甚多,标明为某人之说者,俟下分述;其余大概也是齐梁至隋唐时人之说。八病已详前节,兹列九至二十八病于下:
  九、水浑──“谓第一与第六之犯也”。
  十、火灭──“谓第二与第七之犯也”。案秘府论病目平头下注云:“或一六之犯名水浑病,二七之犯名火灭病。”是二病仍即平头病。又案遍照金刚尝以秘府论“虽要而又玄,而披诵稍难记,”“更妙其要合口上者”,为文笔眼心抄。
  眼心抄不列二病,以木枯为第九病,金缺为第十病,大概也是因为二病仍即平头病,故不复列。
  十一、木枯──“谓第三与第八之犯也。”
  十二、金缺──“谓第四与第九之犯也。”
  十三、阙偶──“谓八对皆无言靡配,瞩由言疋偶,因以名焉。”眼心抄作“谓八对皆无言靡配是”。秘府论眼心抄皆引或曰:“诗上引事,下引事以对之;若一缺偶对者,是名缺偶。”案王昌龄诗中密旨云:“缺偶病,诗中上句引事,下句空言也。”与或说合。
  十四、繁说──“谓一文再论,繁词寡义。或名相类,或曰疣赘。”病目繁说下注云:“或名疣赘,崔名相类。”崔即崔融。
  十五、龃龉──“一句之内,除第一字及第五字,其中三字,有二字相连同上去入是。若犯上声,其病重于鹤膝。此例文人以为秘密,莫肯传授。”病目注云:“或名不调。”
  十六、从聚──“如上句有云,下句有霞,抑是常;次句复有风,下句复有月(原无月字,据下文校增),云霞风月,俱是气象,相次从聚,是为病也。”
  病目注云:“或名从木。”密旨云:“密旨云:“从木病,诗句皆有木物也。”
  十七、忌讳──“其中意义有涉于国家之忌是也。”病目注云:“或名避忌之例。”
  十八、形迹──“于其义相形嫌疑而成。”
  十九、傍突──“句中意旨傍有所突触。”
  二十、翻语──“正(正字原无,据眼心抄增)言是佳词,反语则深累是也。”
  二十一、长撷腰──“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病目注:“或名束。”
  二十二、长解镫──“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长撷腰相同,是长解镫病也。”病目注:“或名散。”
  二十三、支离──秘府论眼心抄皆无释,密旨云:“支离病,五字之法(泽案,疑为诗)切须对也,不可偏枯。”
  二十四、相滥──“谓一首诗中再度用事,一对之内反复重论,文繁意叠,故曰相滥犯。”注云:“或名繁说。”
  二十五、落节──“凡诗咏春即取春之物也,咏秋即须序秋之事情,或吟今人,或赋古帝;至于杂篇咏,皆须得其深趣,不可失意义。假令黄花未吐,已咏芬芳;青叶未抽,逆言蓊郁;或专心咏月,翻寄琴声;或一(原无一字,以意增)
  意论秋,杂陈春事;或无酒而言有酒,无音而道有音:并是落节。”
  二十六、杂乱──“凡诗发首诚难,落句不易,或有制者,应作诗头,勒为诗尾,应可施后,翻使居前,故曰杂乱。”
  二十七、文赘──注云:“或名涉俗病。”
  二十八、相反──“谓词理别举是也。”宗旨云:“诗中两句相反失其理也。”
  二十九、相重──“谓意义重叠是也。”宗旨云:“诗意并物色重叠也。”
  三十、骈拇──“所谓两句中道物无差,名曰骈拇。”题为文二十八种病,所论述的却是三十种病。病案题目九曰水浑,十曰火灭,九曰木枯,十曰金缺,眼心抄又无水浑木枯二病,大概因为水浑火灭本是合为平头病,全列就成为三十病,实则只是二十八种病。又相滥下注云:“或名繁说”,则如依或说相滥就是繁说,二十八种病又了二十七种病了。

  ○三 王斌的病犯说
  二十八种病之鲜明的引标为某人之说者有王斌、刘滔、沈氏、刘善经、元竞、崔融六人。
  王斌盖即作五恪四声论的洛阳王斌。南史卷四十八陆厥传云:“时有王斌者,不知何许人,著四声论行于时。”可见与陆厥沈约同时。南史卷二十二有王彬,仕齐梁,与此盖作一人。秘府论引王斌说二则:
  一、蜂腰及鹤膝──“王斌五字制鹤膝,十五字制蜂腰,并随执用。”案蜂腰病的普通说法是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鹤膝病的普通说法是第五字不得与十五字同声。王斌之意,盖亦同此。
  二、傍纽──王斌云:“若能回转,即应言‘奇琴’‘精酒’‘风表’‘月外’,此即可得免纽之病也。”盖谓“奇琴”“精酒”“风表”“月外”虽是双声,但以二字连为一词,所以得免纽病。正如秘府论所谓:“凡安双声,惟不得隔字,若‘踟蹰’‘踯躅’‘萧瑟’‘流连’之辈,两字一处,于理即通,不在病限。”

  ○四 刘滔的病犯说
  刘滔不知何许人;刘善经四声指归曾引其说(见前章九节),当在刘善经前。
  梁有刘纟舀,梁书卷四十九刘昭传云:“子纟舀,字言明,亦好学,通三礼。大同中为尚书祠部郎,寻去职,不复仕。”不知是否一人?(此与前节王彬,皆刘盼遂先生告知)秘府论引刘滔说三则:
  一、上尾───刘滔云:“下句之末,文章之韵,手笔之枢要,在文不可夺韵,在笔不可夺声。且笔之两句,比文之一句,文事三句之内,笔事六句之中。
  第二、第四、第六,此六句之末,不宜相犯,此即是也。”案此指“隔句上尾”。
  秘府论于引刘滔说前谓:“凡诗赋之体,悉以第二句末与第四句末以为韵端;若诸杂笔不束以韵者,其第二句末即不得与第四句同声,俗呼为‘隔句上尾’,必不得犯之。”
  二、蜂腰──刘滔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案意谓五言诗之前二字为一短句,后三字为一短句,故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分句之末”,不宜同声。
  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原作四,据文笔十病得失引改),如古诗曰:‘九洲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
  然用余句平上可为上句,龋┨无全用(泽案疑有误),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由此知刘滔虽谓第二字第五字“同分句之末”,不宜同声,但也可以不拘此限。
  三、傍纽及正纽──“刘滔以双声亦为正纽;其傍纽者若五字中已有‘任’字,其四字不得复用‘锦’‘禁’‘急’‘饮’‘荫’‘邑’等字,以其一纽之中有‘金’‘音’等字,与‘任’同韵故也。”刘滔云:“重字之有关关,叠韵之窈窕,双声之有参差,并兴于风,如诗矣。”案刘滔说与众不同者有二点:一,傍纽正纽相反。二,正纽病──即他所谓傍纽病,众率释为一句中不得用一纽四声各字,他则谓不但不得用一纽四声各字,而且不得用同韵的他纽四声各字,真是严格极了。

  ○五 沈氏的病犯说
  此所称沈氏,盖非沈约,前已言之(详一节)。秘府论引沈氏说六则:
  一、平头──或曰:“沈氏云,‘第一第二字不宜与第六第七同声;若参差用之,则可矣。’谓第一与第七,第二与第六同声,如‘秋月’‘白云’之类。
  即高晏诗曰:‘秋月照绿波,白云隐星汉。’此即于理无嫌也。
  二、上尾──沈氏亦云:“上尾者,文章之尤病,白开辟迄今,多慎不免,悲夫。若第五与第十故为韵者,不拘此限。即古诗云:‘四座具莫喧,愿听歌一言。’此其常也,不为病累。其手笔第一句末,犯第二句末,最须避之。如孔文举与族弟书云:‘同源派流,人易世疏,越在异域,情爱分隔’,是也。”
  三、蜂腰──沈氏云:“五言诗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案秘府论于引沈氏说前,引刘氏云:“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谓“此是一句之中上尾”。则沈氏盖略同于刘滔,谓五言诗之前二字为一短句,后三字为一短句,“并须要杀”,所以不得同声。
  四、鹤膝及蜂腰──沈氏云:“人或谓鹤膝为蜂腰,蜂腰为鹤膝,疑未辨。”
  五、小纽──“凡安双声(声字原脱),唯不得隔字,若‘踟蹰’‘踯躅’‘萧瑟’‘流连’之辈,两字一处,于理即通,不在病限。沈氏谓此为小纽。”
  又引刘氏说傍纽云:“沈氏所谓‘风表’‘月外’‘奇琴’‘精酒’是也。”
  (详下节)小纽本是正纽异名,但沈氏同于刘滔,正傍相反,所以他所谓小纽,却就是普通所谓傍纽。至他的解说,大概同于王斌,主张一句中的隔字双声是病,不隔字双声不是病。如“风表”“月外”“奇琴”“精酒”是双声,但两字一处,所以“不在病限”。
  六、大纽──“如王彪之登治城楼诗云:‘俯观陋室,宇宙六合,譬如四壁。’即譬(此字原脱)与壁是也。沈氏亦云(云疑衍)以此条谓之大纽。”大纽本是傍纽异名,但他所谓大纽,却即是普通所谓正纽。

  ○六 刘善经的病犯说
  储皖峰先生谓秘府论论病类所引刘氏盖即刘善经(见前章九节)。考秘府论所引诸人的病犯说,自王斌、刘滔、沈氏,以至刘氏,都不出于沈约所谓八病;元兢固亦讨论八病,而亦讨论八病以其他病犯;至崔融则仅论其他病犯,无一字论及八病。八病原出沈约,其他病犯乃后人所陆续增添;八病都是“声”病,其他病犯则有的是“形”病框“义”病。沈氏的年代不可知,王斌刘滔皆是隋以前人,元兢及崔融皆是唐人,就病犯的历史转变而言,刘氏当是唐以前人,谓为刘善经,极为合理。又秘府论序提到刘善经,也可为刘氏指刘善经的证明。秘府论引其病犯说六则:
  一、蜂腰──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云,’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
  二、鹤膝──刘氏曰:“鹤膝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即古诗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是也。”
  三、大韵──刘氏曰:“大韵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即一韵内不得复用’人‘’津‘’邻‘’亲‘等字。若一句内犯者,曹植诗云,’泾渭扬浊清‘,即’泾‘’清‘是也。十字内犯者,古诗云,’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即’石‘’益‘是也。
  四、小韵──刘氏曰:“小韵者,五言诗十字中,除本韵以外,自相犯者,若已有’梅‘,更不得复用’开‘’来‘’才‘’台‘等字。五字内犯者,曹植诗云,’皇佐扬天惠‘,即’皇‘’扬‘是也。十字内犯者,陆士衡拟古歌云,’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即’阳‘’霜‘是也。若故为叠韵,两字一处,于理得通,如’飘‘’窈窕‘’徘徊‘’周流‘之等,不是病限。若相隔越,即不得耳。”
  五、傍纽──刘氏曰:“傍纽者,即双声是也。譬(原作避,误)如一韵中已有’任‘字,即不得复用’忍‘’辱‘’柔‘’蠕‘’仁‘’让‘’{人小}‘’日‘之类,沈氏所谓’风表‘’月外‘’奇(原脱)琴‘’精酒‘是也。”
  六、正纽──刘氏曰:“正纽者,凡四声为一纽,如’任‘’荏‘’衽‘’入‘,五言诗一韵中已有’任‘字,即九字中不得复有’荏‘’衽‘’入‘等字。古诗云,’旷野莽茫茫‘,即’莽‘与’茫‘是也。凡诸文笔,皆须避之。
  若犯此声,即龃龉不可读耳。”

  ○七 元兢的病犯说
  秘府论尝于引元氏说后,接着又引元兢说,似非一人?但审其旨趣,颇相类似,又似是一人?元兢就是元思敬。知者,新唐书艺文志文史类著元兢古今诗人秀句二卷,总集类著元思敬诗人秀句二卷,似一书重见,元兢元思敬亦即是一人。
  旧唐书文苑传上:“元思敬者,总意中为协律郎,预修芳林要览,又撰诗人秀句两卷传于世。”益知元兢元思敬是一人(此系储皖峰先生告知)。大概兢是名,思敬是字。新唐志文史类又载所作宋约诗格一卷,宋志文史类只作诗格,秘府论及日本见在书目又载所作诗髓脑(见在书目谓一卷,秘府论未载卷数),不知是否一书?秘府论论病类引元兢说十则:
  一、大韵──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五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二、小韵──元氏曰:“此病轻于大韵,近代咸不以为累文。”
  三、傍纽病──元氏曰:“傍纽者,一韵之内有隔字双声也。”元兢曰:
  “此玻轻于小韵,文人无以为意者。又若不隔字而是双声,非病也,如’清切‘’从就‘之类是也。”
  四、正纽──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
  如梁简文帝诗云:’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金‘’锦‘’禁‘’急‘是一字之四声,今分为两处,是犯正纽也。”元兢曰:“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之而已。’”
  五、龃龉──元兢曰:“平声不成病,上去入是重病。文人悟之者少,故此病无其名。兢案文赋云:‘或龃龉而不安’,因以此病名为龃龉之病焉。”
  六、从聚──元兢曰:“盖略举气象为例,触类而长,庶物则同。上十字已有‘鸾’对‘凤’,下十字不宜更有‘凫’对‘鹤’,上十字已有‘桂’对‘松’下十字不宜更有用‘桐’对‘柳’,俱有从聚之病。此又悟之者鲜矣。”
  七、忌讳──元兢云:“此病框犯,虽有周公之才,不足观也。又如咏雨诗称‘乱声’,沂水诗云‘逆流’,此类者是也。”
  八、形迹──元兢曰:“文中例极多,不可轻下语也。”案秘府论:“形迹病者,于其义相形嫌疑而成。如曹子建诗云:‘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即如近代诗人,唯得云’丽城‘,亦云’佳丽城‘若单用’佳城‘,即如’膝公佳城‘,为形迹病也。“
  九、傍突──元兢曰:“此与忌讳同,执笔者咸宜戒之,不可辄犯也。”案秘府论引周彦伦诗云:“二亩不足情,三冬我已毕。’谓”‘二亩’涉其亲,宁可云不足情也?“
  十、长撷腰及长解镫──元兢曰:“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则屡迁其体,不可得句相间,但诗然之。近文人篇中有然,相间者偶然耳。然悟之而为诗者,不亦尽善者乎!”案秘府论于长撷腰病下引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景拂桃华。
  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谓:“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又于长解镫病下引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谓:“‘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八 崔融的病犯说
  秘府论论病类引及崔氏之说。惟氏疑为崔融。论对类又引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详四篇一章六节),也疑即崔融所著。新唐书卷一百十四本传云:“融为文华婉,当时未有辈者,朝廷大手笔,多敕委之。其洛出宝图颂尤工。撰武后哀册最高丽,绝笔而死,时谓思苦神竭云:“是崔融为华婉典丽的文人,所以作唐朝新定诗格,研讨病犯。论病类共引六则:
  一、繁说──崔氏曰:“‘从风似飞絮,照日类繁英,拂岩如写镜,封林若耀琼。’此四句相次一体,不异似类,如若,是其病。”案病目繁说下注云:
  “崔名相类。”
  二、不调──崔氏曰:“是名不调。不调者,谓五字内除第一字第五字,余三字用上去入声相次者。平声非病限。此是巨病(原作废误),古今才子多不晓。
  如‘晨风惊叠树,晓月落危峰。’(原注,‘月’次‘落’同入声。)如‘雾生极野碧,日下远山红。’(原注,‘下’次‘远’同上声。)如‘定惑关门吏,终悲塞上翁。’(原注,‘塞’次‘上’同去声。)”按不调即龃龉下注云:
  “或名不调。”
  三、从木───“崔氏名从木病。即引诗云:‘庭捎桂林树,詹度苍梧云,棹唱喧难辨,樵歌近易闻。’‘桂’‘梧’‘棹’‘樵’俱是木,即是病也。”
  案从木即从聚,病目从聚下注云:“或名从木。”
  四、形迹──崔氏曰:“‘佳山’‘佳城’非(泽案,非疑为皆)为形迹坟埏,不可用。又如‘侵天’‘千天’是谓天与树木等,犯者为形迹。他皆效此。”
  案病目形迹下注云,“崔同”,则秘府论的释形迹病为“于其义相形嫌疑而成”,盖采用崔氏说。
  五、翻语──崔氏曰:“‘伐鼓’反语‘腐骨’,是病。”案病目翻语下注云,“崔同”,则秘府论的释翻语病为“正言是佳语,反语则深累是也,”盖采用崔氏说。其所列例诗为鲍明远“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当亦引自崔氏。
  又案“伐鼓反”为“腐”,“鼓伐反”为“骨”,所以“伐鼓”翻语是“腐骨”。
  六、相滥病───崔氏云:“相滥者,谓‘形体’‘途道’‘沟淖’‘淖泥’‘巷陌’‘树木’‘枝条’‘山河’‘水石’‘冠帽’‘衤禺衣’,如此之等,名曰相滥。上句用‘山’,下句用‘河’,上句有‘形’,下句安‘体’,上句有‘木’,下句安‘条’,如此参差,乃为善焉。若两字一处,自是怨焉,非关诗处。”案病目相滥下注云,“崔同”,则秘府论的释相滥为“一首诗中再度用事,一对之内反复重论,文繁意叠,故名相滥”,盖采用崔氏说。
  王斌崔融等六人以外,还引有上官仪皎然的病犯说。龃龉病下引上官仪云:
  “犯上声是斩刑,去入亦绞刑。如曹子植诗云:‘公子敬爱客’,‘敬’与‘爱’是其中三字,其二字相连同去声是也。”忌讳病下云:“皎公名曰避忌之例。诗曰:‘何况双飞龙,羽翼纵当乖。’又云:‘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只言片语,不值特叙。此外引或云或曰者甚多,不惟其人无考,而且不能确定出于几人,故皆从略。

  ○九 佚名的文笔式──文笔十病得失
  秘府论西卷论病类除了文二十八种病以外,还有文笔十病得失,疑出作者姓名已佚的文笔式。蜂腰下引文笔式云:“制作之道,惟笔与文。文者,诗赋铭颂箴赞吊(原误作即)诔笔是也;笔者,诏策移檄章奏书启等也。即而言之,韵者为文,非韵者为笔。文以两句而会(原作而以两句文会),笔以四句而成。文系于韵,两句相会,取于谐合也;笔不取韵,四句而成,往于变通。故笔之四句,比(原作此)文之二句,验之文笔,率皆如此也。体即不同,病时有异。其文之犯避,皆准于前。假令文有四言、六言、七言等,亦随其句字,准前勘其声病,足悟(原作吴)之矣。”显然是文笔十病的总纲,也就是文笔式的小序,而文笔十病得失,当然原出文笔式无疑了。
  所谓十病就是沈约八病外,益以隔句上尾和沓发二病。八病的解说,和前据秘府论所列者(详二节)全同,兹不复赘;止述隔句上尾和沓发于下:
  一、隔句上尾──文二十八种病上尾下曾提到隔句上尾(详四节),似隔句上尾是上尾的一种,不能独为一病,就是文笔十病得失中也没有将隔句上尾特列为一病。但一则去此止余九病,二则傍纽下云:“笔有上尾、鹤膝、隔句上尾、沓发四病,词人所常避也。其上尾鹤膝与前不殊。束晰表云:‘薄冰凝池,非登庙之珍,’‘池’与‘珍’同平声,是其上尾也。左思三都赋序云:‘魁梧长者,莫非其旧风谣歌舞,各附其俗,’‘者’与‘舞’同上声,是鹤膝也。隔句上尾者,第二句末与第四句末同声也。如鲍照河清颂序云:‘善谈天者,必征象于人;工言古者,必考续于今,’‘人’与‘今’同声是也。但笔之四句,比(原作此)
  文之二句,故虽隔句,犹称上尾,亦以次避,第四句不得与第六句同声,第六句不得与第八句同声也。”知所谓十病,实以隔句上尾独为一病。同时何谓隔句上尾,也由此得到解释了。
  二、沓发──“沓发者,第四句末与第八句末同声是也”。上尾下称为踏发,言“又有踏发声,第四句末与第八句末,不得同声。”文二十八种病亦曾言及,称为翕发声。其鹤膝下云:“又今世笔体,第四句末不得与第八句末同声,俗乎为翕发声(翕原作逾,而眉端注翕字)。譬如机开翕尾而头发,以其轩轾和不平故也。若不犯此病,谓之鹿卢声,即是不朽之成式耳。”
  文笔十病得失与文二十八种病的异点,就是彼虽亦论及笔,但以文为主,此则文笔并重。但如前所引,谓“笔有上尾、鹤膝、隔句上尾、沓发四声,”似四病最为重要,其余六病,或者较为轻微。亦未可知。
  又秘府论地卷八阶类下注云:“文笔式略同”,知文笔式除论十病外,还论八阶,即一咏物阶,二赠物阶。三述志阶,四写心阶,五返讠州阶,六赞毁阶,七援置阶,八和诗阶。据名可以知义,无庸述释,虽与病犯无涉,以其亦出文笔式,姑附于此。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1 1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这资料不错。飘扬一下~~~

点评

图片不大144kb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4:19
将“八体”解读为“八病”的,在下三羊所知: 罗根泽是第一人,蒋绍愚是第二人,还有一人三羊忘记姓名的。 三羊有蒋绍愚说法的截图,只是现在不能上传! 沈隐候《答甄公论》云: “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07:04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06:19
资料不错,不认真领会又有何用? 看看三羊给你飘红部分, 罗根泽:《音律说·下》  ○一 沈约八病说蠡测   沈约等所定的文学上的音律,分积极建设与消极避忌两方面。积极建设的是四声,消极避忌的是八病。四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0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06: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1-3-6 06:1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0:31
三羊这资料不错。飘扬一下~~~

资料不错,不认真领会又有何用?
看看三羊给你飘红部分!

罗根泽:《音律说·下》

 ○一 沈约八病说蠡测
  沈约等所定的文学上的音律,分积极建设与消极避忌两方面。积极建设的是四声,消极避忌的是八病。四声说已述之于上,此下再述八病说。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引诗苑类格载沈约云:
  诗病有八:平头、上尾、蜂腰(泽案南史陆厥传作蠡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惟上尾鹤膝最忌,余病亦通。
  但八病是否出于沈约,颇有人怀疑。王通中说天地篇说李伯药“上陈应刘,下述沈谢,四声八病。刚柔清浊,各有端序。”阮逸注云:“四声韵起自沈约,八病未详。”纪昀沈氏四声考卷下云:“按齐梁诸史,体文但言四声五音,不言八病;言八病自唐人始。所列名目,惟诗品载蜂腰、鹤膝二名,南史载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四名,其大韵小韵正纽旁纽之说,王伯厚但据李淑诗苑类格,不知淑又何本,似乎辗转附益者。”(《畿辅丛书》本)
  今案沈约答甄公云:“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详上章六节)秘府论西卷论病序述及病犯的名称,有“八体、十病、六犯、三疾,”知八体即八病,沈约既言及八体,当然不是后人的“辗转附益”。不过八病虽确乎创始沈约,而沈约所谓八病究竟如何,则无从知道。秘府论论病类共举二十八种病,于第四鹤膝病下引沈约东阳著辞曰:“若得其会者,则唇吻流易;失其要者,则喉舌塞难。事同暗抚失调之琴,夜行坎Б之地。”并未举出具体的条律。其他各病亦时引沈氏说(详五节),但似非沈约。知者,鹤膝病下引沈氏云:“人或谓鹤膝为蜂腰,蜂腰为鹤膝,疑未辨。”沈约是八病的创始者,不会有这种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06: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3-6 14:0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0:31
三羊这资料不错。飘扬一下~~~

三羊怎么不能上传截图的图片呢?请针管查找一下原因!谢谢!

点评

点击自己已发帖的“编辑”、“图片”,按提示操作。图片不能太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07: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1-3-6 07:13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0:31
三羊这资料不错。飘扬一下~~~

将“八体”解读为“八病”的,在下三羊所知:
罗根泽是第一人,蒋绍愚是第二人,还有一人三羊忘记姓名的。
三羊有蒋绍愚说法的截图,只是现在不能上传!
声律鼻祖沈约的四声八体,附会神农的四象八卦,无非就是借助神农的神灵罢了!

沈隐候《答甄公论》云:
    “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
魏常景《四声赞》曰:
    “龙图写象,鸟迹摛光。辞溢流徵,气靡清商。四声发彩,八体含章。浮景玉苑,妙响金锵。”虽章句短局,而气调清远;故知变风俗下,岂虚也哉。
李延寿《南史·陆厥传》云:
    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才。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点评

这里并没有将八体视为八病。所以八体另有所指。沈约这里只是泛泛讲了声调平衡而已,包含对立统一的哲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7
贡献
9124
金钱
1350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3-6 0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声调流变,但虽异却常存。

诗自歌来,宫商是也;调自音出,不自沈四声始。声调本有,所以是研究发现,严格说是“发现”。

四声+宫商,再+语气,调不止“四”。寸草晨露先生谓韵母第一“啊”(A),有十二语气声。

音声调研究,汲取前人,但不止于此。

点评

在下三羊:谢谢关注!谢谢光临!!谢谢教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7
贡献
9124
金钱
1350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3-6 08: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声调发现与声、韵发现(反切拼),是汉语学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09: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1-3-6 08:53
音声调流变,但虽异却常存。

诗自歌来,宫商是也;调自音出,不自沈四声始。声调本有,所以是研究发现,严 ...

在下三羊:谢谢关注!谢谢光临!!谢谢教会!!!

点评

问候三羊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0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7
贡献
9124
金钱
1350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3-6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3-6 09:03
在下三羊:谢谢关注!谢谢光临!!谢谢教会!!!

问候三羊先生。

点评

再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0: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6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49
贡献
16814
金钱
2948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0: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别来无恙!去国学看看!

点评

去国学看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0: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3-6 10:32
三羊别来无恙!去国学看看!

去国学看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3: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弄一个他有关诗格方面的论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4: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3-6 06:19
三羊怎么不能上传截图的图片呢?请针管查找一下原因!谢谢!

点击自己已发帖的“编辑”、“图片”,按提示操作。图片不能太大。

点评

还是不行呢!麻烦查看一下三羊的发帖权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4: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6 14:06
点击自己已发帖的“编辑”、“图片”,按提示操作。图片不能太大。

还是不行呢!麻烦查看一下三羊的发帖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4: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3-6 07:04
将“八体”解读为“八病”的,在下三羊所知:
罗根泽是第一人,蒋绍愚是第二人,还有一人三羊忘记姓名的。 ...

这里并没有将八体视为八病。所以八体另有所指。沈约这里只是泛泛讲了声调平衡而已,包含对立统一的哲理。

点评

罗根泽和蒋绍愚,两人都是如此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4: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0:31
三羊这资料不错。飘扬一下~~~

图片不大144kb

点评

个人权限自己可见,应该无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4: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4: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6 14:13
这里并没有将八体视为八病。所以八体另有所指。沈约这里只是泛泛讲了声调平衡而已,包含对立统一的哲理。 ...

罗根泽和蒋绍愚,两人都是如此说!

点评

发个链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4: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4: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3-6 14:26 编辑


个人权限自己可见,应该无问题。
发个截图:

搜狗截图21年03月06日1424_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4: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3-6 14:20
罗根泽和蒋绍愚,两人都是如此说!

发个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4: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启动电脑,可以了!
9.png

点评

2.能达八体   《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引魏秘书常景《四声讃》曰:“辞溢流徵,气靡轻商。四声发彩,八体含章。【4】316”沈约也曾说:“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潔。”然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5: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5: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3-6 14:50
重新启动电脑,可以了!

2.能达八体
  《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引魏秘书常景《四声讃》曰:“辞溢流徵,气靡轻商。四声发彩,八体含章。【4】316”沈约也曾说:“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潔。”然则在沈约看来,诗人作诗时仅能交互错杂使用文字,能将同声、同韵或同调之字错开,还是不够的。沈约强调诗人作诗还要通达“八体”,知避八体之病,才可以形成诗句平仄相间、声韵流利、和体抑扬的审美效果。若不懂避病,则不仅不会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事同暗抚失调之琴,夜行坎壈之地”。
----沈约的“独得之秘”试释 作者:崔德全   时间:2011-03-08    (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学院中文系 陕西 安康 725000)

通达八体=避八病 ?

点评

八病,是【八体】只讹传! 能达八体,如何解释为【避八病】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5: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的诗,使用律句很多。但并未忌八病。
日出东南隅行 南北朝·沈约
朝日出邯郸,照我丛台端。【平头】
中有倾城艳,顾景织罗纨。【平头】
延躯似纤约,遗视若回澜。
瑶装映层绮【上】,金服炫雕栾。
幸有同匡好【上】,西仕服秦官。【平头】【鹤膝】
宝剑【去】垂玉贝【去】,汗马饰金鞍。【平头】【蜂腰】
萦场类转雪,逸控写腾鸾。
罗衣夕解带,玉钗暮垂冠。

点评

你的说法不对,沈约定律,与沈约诗的合律,是两码事! 如同 北宋《新唐书》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5: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6 15:18
2.能达八体
  《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引魏秘书常景《四声讃》曰:“辞溢流徵,气靡轻商。四声发 ...

八病,是【八体】只讹传!
能达八体,如何解释为【避八病】呢?

点评

对。可能因为都有个数字“八”吧。八病,只是指五言诗句四声运用方面的一些忌讳----关系到读音是否协调顺耳好不好听而已,哪里能拔高到“体”上?若关系诗的“体”“格”问题,永明诗人会犯那么多八病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6: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3-6 15:45
八病,是【八体】只讹传!
能达八体,如何解释为【避八病】呢?

对。可能因为都有个数字“八”吧。八病,只是指五言诗句四声运用方面的一些忌讳----关系到读音是否协调顺耳好不好听而已,哪里能拔高到“体”上?若关系诗的“体”“格”问题,永明诗人会犯那么多八病吗?

点评

看看沈约等人的定义: 第一,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第二,上尾。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37
刚才不是说过吗?沈宋诗,也并非首首都是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6: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6 15:26
沈约的诗,使用律句很多。但并未忌八病。
日出东南隅行 南北朝·沈约
朝日出邯郸,照我丛台端。【平头】

你的说法不对,沈约定律,与沈约诗的合律,是两码事!
如同 北宋《新唐书》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沈宋体,并非首首都是近体诗!

点评

三羊面壁这么久复出怎么有些错误还没改?看这断句依然故我: 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怎么把一个词“婉附”棒打鸳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54
那你说沈约这首日出东南隅行是不是永明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6: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6 16:03
对。可能因为都有个数字“八”吧。八病,只是指五言诗句四声运用方面的一些忌讳----关系到读音是否协调顺 ...

刚才不是说过吗?沈宋诗,也并非首首都是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6 16: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3-6 16:39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3-6 16:29
你的说法不对,沈约定律,与沈约诗的合律,是两码事!
如同 北宋《新唐书》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 ...


那你说沈约这首日出东南隅行是不是永明体?

永明体与近体的区别之一是这个时代诗的主流都是一体化。而唐近体诗时代却是分化出了很多体裁。。

点评

【唐近体诗时代却是分化出了很多体裁】,也是你针叶林的杜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43
是永明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6: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6 16:03
对。可能因为都有个数字“八”吧。八病,只是指五言诗句四声运用方面的一些忌讳----关系到读音是否协调顺 ...

看看沈约等人的定义:
第一,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第二,上尾。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
第四,鹤膝。
  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


某某诗者,某某与某某不得同声。也即:同声是病,异声是法。

点评

请注意:空海的这些句子都有成分省略,字面义有歧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6: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1-3-6 16:4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3-6 16:32
那你说沈约这首日出东南隅行是不是永明体?
不是永明体!

点评

虽然这题目是乐府旧体,但文体却是典型的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8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