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24|回复: 147

三羊与金斑竹,讨论马蹄韵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11-12 0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下三羊与金斑竹,讨论马蹄韵

余德泉《对联通》
第三章 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平仄的这种运用规则,就叫“马蹄韵”,亦称“马蹄格”。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0: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11-12 14:16 编辑

《论六朝骈文中的“马蹄韵”》—— 陈鹏

    摘要:骈文不属于韵文,“马蹄韵”虽以“韵”相称,却并不是用于韵而是用于平仄的一种声律规则。因为骈文的篇幅远远长于对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不可能都要有规律可循,所以六朝骈文中的马蹄韵只包含包脚规则,并不包括句中规则,即对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尽管魏晋时期的文人已开始追求声韵美,但他们并没有在骈文创作中尝试使用马蹄韵。刘宋时期,范晔、谢庄通习音乐,精于声律,尤其是范晔骈文中对句句脚平仄相对的例子已经很多,但在对句句脚使用马蹄韵的地方,只有零星几处,很可能只是无意的巧合。永明文人在骈文创作中仍未自觉地使用马蹄韵,即使是那些篇幅较短的文章也未能全篇音调马蹄。在梁代前期,已出现通篇或接近通篇在句脚音调马蹄的骈文,但只是极少数,且集中于体制短小、形式精关的谢物小启。到了徐陵、庾信,多种文体已出现通篇或接近通篇在句脚使用马蹄韵的骈文。徐、庾二人的骈文多能遵守马蹄韵,但并不拘泥,视文意之需要而常稍作变通。至于一联之中的平仄相间,联与联之间的平仄相对,则相对不如马蹄韵那样严格。

    据我所知,研究六朝骈文者很少论及马蹄韵,倒是研究对联的学者曾较为深入地探讨过这个问题。清人林昌彝云:“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今人余德泉解释说:
    说的就是“仄顶仄,平顶平”。所以我们称之“马蹄韵”。由于其如同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

    马蹄韵是指对联在句脚或句中采取“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的声律规则。最早使用“马蹄韵”这一名称的大概是清代的曾国藩,其《求阙斋读书录》卷七云:陆贽骈文“则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马蹄”即是指马蹄韵。但什么是马蹄韵,曾氏却语焉不详。参考林昌彝的有关论述,可知“马蹄韵”虽以“韵”相称,却并不是用于韵而是用于平仄的一种声律规则。

    林昌彝云:“唐宋律赋,蝉联相续”,认为唐代的律赋开始使用马蹄韵。其实则不然,唐宋律赋由于押韵的缘故,很难在句脚形成马蹄韵。曾国藩似认为陆贽的骈文最早使用马蹄韵,眼光无疑高于林氏。余德泉一方面认为马蹄韵是对联的核心,“对联同其他文体特别是诗词曲的本质区别正是从马蹄韵上体现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完全未遵守马蹄韵的破律对联,比比皆是”,这无疑有些自相矛盾。对联的产生时间较晚,约在唐末五代之际。事实上,六朝骈文已开始使用马蹄韵。如徐陵《玉台新咏序》有云:
    其人五陵豪族,充选掖庭;
              │        —
    四姓良家,驰名永巷。
          —        │
    亦有颍川新市,河间观津。
              │        —
    本号娇娥,曾名巧笑。
          —        │
    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
          │            —
    卫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            │
    阅读敦礼,岂东邻之自媒;
          │            —
    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
          —            │
    弟兄协律,生小学歌;
          │        —
    少长河阳,由来能舞。
          —        │
    这段文章在句脚形成“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的声律规则,也就是所谓马蹄韵。因为骈文的篇幅远远长于对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不可能都要有规律可循,所以六朝骈文中的马蹄韵与对联中的马蹄韵有所不同,只包含包脚规则,并不包括句中规则,即对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接下来本文拟进一步考察六朝骈文在句脚使用马蹄韵的情况。

    刘勰《文心雕龙》云:“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文心雕龙·声律》)由于中国文字的特点,早斯的文学也注重自然声调的和谐,但并未自觉地追求人为的声律限制。正如沈约所论:“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宋书·谢灵运传论》)

    曹魏时期,声韵自觉的意识增强了。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李登著《声类》“始判清浊,才分宫羽”(《隋书·潘徽传》)。建安诗人,尤其是曹植,已较注意文字的修饰、声韵的和谐。对仗精致、声韵和美的诗句屡见集中,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风格,如: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曹植《赠白马王彪》)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
    渔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曹植《情诗》)

    这些诗句,已类似后世的律联。范文澜据此认为“作文始用声律,实当推原于陈王也”,却未免溯源过早。因为在曹植的大量诗篇中,这样的例子毕竟并不多见。西晋陆机《文赋》云:“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即要求文章创作应讲究声调的错综变化,力求音韵的和谐动听。尽管魏晋时期的文人已开始追求声韵美,但他们并没有在骈文创作中尝试使用马蹄韵。如陆机的《演连珠》50首虽然“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有的甚至完全做到一联之间平仄相间,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对,但这50首连珠无一首合马蹄韵的调声规则。

    刘宋时期,范晔、谢庄通习音乐,精于声精。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云:
    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吾思乃无定方,特能济难适轻重,所禀之分,犹当未尽。

    范文澜先生解释说:“观蔚宗此辞,似调声之术,已得于胸怀,特深自秘异,未肯告人。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即所谓济艰难,适轻重矣。”只可惜天不假年,范晔因卷入政治的纷争而被杀,使四声论的发明推迟了数十年。范晔骈文中对句句脚平仄相对的例子已经很多,但在对句句脚使用马蹄韵的地方,只有零星几处,如:
    其风不可留,其敝不能反。及汉祖仗剑,
            —          │         │
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绪余四豪
      —        —        │
之烈,人怀陵上之心。(《后汉书·党锢列传序》)
  │            —
    朝规失绥御之和,戎师骞然诺之信。其
                —              │
内属者,或倥偬于豪右之手,或屈折于奴仆之
                      │
勤。塞候时清,则愤怒而思祸;桴革暂动,则
—        —            │        │
属鞬以鸟惊。(《后汉书·西羌列传序》)
        —
后一例中的“其内属者”是散句,其末字的平仄可不计在内。除这个散句外,这两段文章中单对每一联出句的末字与上一联对句的末字平仄相粘、隔对每一联首句的末字与上一联末句的末字平仄相粘,但在范晔骈文中,像这样三联或四联在句脚音调马蹄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这可能只是无意的巧合。

    《文镜秘府论》天卷曰:“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约)氏乃著其谱、论,云起自周颙。”据《南史》载:周颙著《四声切韵》(南史·周颙传》),沈约著《四声谱》(《南史·沈约传》),王斌著《四声论》(《南史·陆厥传》),惜自隋以来,全已失传,莫得其详。又据梁萧子显(南齐书·陆厥传》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瑯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可见沈约、周颙等人已从汉语自身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然后依据“四声”制定相应的声韵规则并用于诗歌创作中,从而产生了注重声病的永明体诗歌。

    永明时期的诗人,已经有意识地调配诗句的平仄,以求得音律的错综和谐。在沈约、谢朓、王融的笔下,五言律句有了相当的比例。有时一首诗全用律句,与后世律诗的风貌近似。但是当时诗人关注的主要是两句之间的平仄相对,对于全诗律联之间的结构尚未有所考虑安排。他们已注意到了每联中的对仗,但还未留意联与联之间的相粘。骈文的创作也是如此,因为马蹄韵要求单对每一联出句的末字与上一联对句的末字平仄相同、隔对每一联首句的末字与上一联末句的末字平仄相同,也就是联与联之间的相粘,所以这一时期的骈文虽已注意到一联之中的平仄相同,联与联之间的平仄相对,但还未自觉地使用马蹄韵,即使是那些篇幅较短的文章也未能全篇音调马蹄,如:
    窃以积丝成彩,散茧腾花,巧擅易水之
          —  │    │  —    │  │
间,价贵丛台之下,民受禄为养,沾荷弥深。
—    │  —  │      │  │    │  —
圣恩曲渐,自叶流根;复袖緼裾,岂伊恒饰。
  —  │    │  —    │  —    —  │
荣新之宠,固难轻报。(沈约《谢齐景陵王赉母赫国云气黄绫裙襦启》)
    该文从“圣恩曲渐”起就未能在句脚遵守马蹄韵,而全文却基本上能做到一联之中的平仄相间,联与联之间的平仄相对。
    刘勰《文心雕龙》云:
    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美联社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文心雕龙·声律》)
    刘勰尽管并不完全赞成沈约所设的“八病”等人为声律限制,但在原则上还是支持沈约的四声论。遗憾的是,刘勰并未论及马蹄韵,但他的一些篇章已自发地运用马蹄韵,如:
    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
              │            —
    理不谬摇其枝,字不妄舒其藻。
              —           │
    又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必练于兵,
                │            —
    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
              —            │
    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        —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            │
    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             —
    (《文心雕龙·议对》)
    但在刘勰的骈文中像这样连续七联在句脚使用马蹄韵的也只有这一处,大多只是两联或三联使用马蹄韵,四联音调马蹄的例子就不是很多。在梁代前期,只有极少数短篇骈文做到了全篇在句脚遵守马蹄韵,如:
    伏以景逼徂春,时临变节。
          │  —    —   │
    啼莺出谷,争传求友之音;
      —  │    —  │  —
    翔蕊飞林,竟散佳人之靥。
      │  —    │  —   │
    鱼游碧沼,疑呈远道之书;
      —  │    —  │  —
    燕语雕梁,恍对幽闰之语。
      │  —    │  —  │
    鹤带云而成盖,遥笼大夫之松;
        —    │    —  —   —
    虹跨涧以成桥,远现美人之影。
        │    —    │  —  │
    对兹节物,宁不依然。
    敬想足下,声驰海内,名播云间。
                —  │    │  —
    持郭璞之毫鸾,词场月白;
        │    —    —  │
    吞罗含之彩凤,辩囿日新。
        —    │    │  —
    某山北逸人,墙东隐士。
        │  —     —  │
    龙门退水,望冠冕以何年;
      —  │     │    —
    鹢路颓风,想簪缨於几载。
      │  —      —    │
    既违语嘿,且阻江湖。
      —  │   │   —
    聊寄八行之书,代申千里之契。
      │  —  —    —  │  │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
    除“对兹节物,宁不依然。敬想足下”这些散句外,该文在句脚完全遵守马蹄韵的声律规则,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而该文却有一处不合平仄相对,即“遥笼大夫之松”一联中的“夫”字和“人”字不能平仄相对。又如刘孝仪《谢鄱阳王赐钵启》云:
    珍穷货贡,制极范金。用贵宝樽,文包龙鼎。
      —  │    │  —    │  —    —  │
    雕镂海籍,图载山经。
      │  │   │   —
    阅众灵於器中,弄神奸於掌里。
        —    —      —    │
    足令任后所欲,远惭汉世;
          │  │    —  │
    少君有觌,遥羌齐寝。
      —  │   —   │
    除了最后一联在文末而不合马蹄韵,启文其他各联在句脚全都音调马蹄,而全文不合平仄相对的地方却有三处。
    尽管在徐、庾之前,已出现通篇或接近通篇在句脚音调马蹄的骈文,但只是极少数,并且集中在体制短小、形式精美的启文。到了徐、庾二人,则多种文体已出现通篇或接近通篇在句脚音调马蹄的骈文。如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云:
    昔仙人道引,尚刻三秋;神女将梳,犹期九日。
        —  │   │   —    │  —    —  │
    未有龙飞剑匣,鹤别琴台。
          —  │    │  —
    莫不衔怨而心悲,闻猿而下泪。
          │    —    —    │
    人非新市,何处寻家?别异邯郸,那应知路?
      —  │   │   —    │  —    —  │
    想镜中看影,当不含啼;栏外将花,居然俱笑。
        —  │    │  —    │  —    —  │
    分杯帐里,却扇床前。是故不思,何时能忆?
      —  │   │   —    │  —    —  │
    当学海神,逐潮风而来往;
      │  —      —    │
    勿如织女,待填河而相见。
      —  │      —    │
    全文只有最后一联不合马蹄韵。又如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云:
    八体六文,足惊毫翰。四始六义,实动性灵。
      │  —    —  │    │  │   │   —
    落落词高,飘飘义远。
      │  —    —  │
    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    —      —    │
    藏之山岩,可使云雾郁起;
      —  —    │  │  │
    济之江浦,必当蛟龙绕船。
      —  │    —  —  —
    首夏清和,圣躬怡裕。
      │  —    —  │
    琉璃彤管,鹊顾鸾回;婉转绿沉,猿惊雁落。
      —  │    │  —    │  —    —  │
    下风倾首,以日为年。
      —  │   │   —
    犍为舒人,实有诚顾;碧鸡主簿,无由遂心。
      │  —    │  │    —  │    —  —
    寂寞荆扉,疏芜兰径。
      │  —    —  │
    骖驾来梁,未期卜日;遣骑致邺,希垂枉道。
      │  —    —  │    —  │    —  │
    除最后一联在文末可以忽略不计外,全文在句脚不合马蹄韵的是“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一联。如果把这一联颠倒一下顺序,即改成“笔非秋而垂露,文异水而涌泉”,则合乎马蹄韵的要求,同时不影响文意的表达。但我们习惯以“文笔”并称,“文”在前,“笔”在后,庾信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愿迁就马蹄韵。不仅短篇如此,六朝后期的长篇骈文亦声韵谐美,音调马蹄。以徐陵《玉台新咏序》为例,这篇长达近千字的文章,除“琵琶新曲,无待石崇;箜篌杂引,非关曹植”一联外,其他在句脚不合马蹄韵的几处,或是在一层意思的结尾,或是在以虚词引导语意转折处,都可以忽略不计。然该文有多处不合平仄相对,可见作者在创作骈文时极为注重马蹄韵。
    庾信的长篇骈文,也非常讲究马蹄韵,如其名篇《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有云:

    江东八千子弟,从项籍而不归;
      —  —  │      │    —
    海岛五百军人,为田横而俱死焉。
      │  │  —      —    │
    呜呼哀哉!
    毛修之埋于塞表,流落不存;
        —      │    │  —
    陆平原败于河桥,生死惭恨。
        —      —    │  │
    反公孙之柩,方且未期;
        —  │    │  —
    归连尹之尸,竟知何日?
        │  —    —  │
    游魂羁旅,足伤温序之心;
      —  │    —  │  —
    玄夜思归,终有苏昭之梦。
      │  —    │  —  │
    遂使广平之里,永滞冤魂;
          —  │    │  —
    汝南之亭,长闻夜哭。
      —  —    —  │
    在这一段文字中,“毛修之埋于塞表”一联中的“落”、“原”二字以及最后一联中的“南”字均不合平仄相对,但这段文字在句脚完全遵守马蹄韵,可见庾信在创作墓志铭这样的长篇骈文时,也自觉地追求声调马蹄。

    总的来说,到了徐陵、庾信时期,骈文创作才特别重视马蹄韵。至于一联之中的平仄相间,联与联之间的平仄相对,则相对不如马蹄韵那样严格。正如谭献评徐陵《与王僧辩书》所云:“徐庾出而大变六朝之体势,比于诗家之沈宋。”骈文演进到了徐庾,如同五律发展到了沈宋,已经基本定型了。徐陵、庾信的骈文“五色相宣,八音迭奏”,不仅集六朝之大成,将六朝骈文的声律之美推向了一个高峰,而且还导初唐四杰之先路,在骈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陈鹏,男,河南周口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0: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0:08
《论六朝骈文中的“马蹄韵”》—— 陈鹏

    摘要:骈文不属于韵文,“马蹄韵”虽以“韵”相称,却并不是 ...


请把平仄标示整理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4: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12 10:37
请把平仄标示整理好

平仄标示,已经整理好,请你验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4: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云:笔以四句为科,其内两句末并用平声,则言音流利,得靡丽矣;兼用上、去、入者,则文体动发,成宏壮矣。

徐陵以靡丽标名,如,
鸿都——写状【仄】,皆旌——烈士——之风【平】;
麟阁——图形【平】,咸纪——诚臣——之节【仄】。

魏收以宏壮流称,如,
苍精——父天【平】,铨与——象立【仄】;
黄神——母地【仄】,辅政——机修【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4: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11-12 15:06 编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这就是马蹄格,三羊先把基本知识学扎实了,再去打擂不迟。你的优点是善于到处搜集资料。上联首句尾字平声起,落句必仄声,单边三、七句皆可用马蹄格(即尾字平仄相粘相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11-12 15:23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12 14:56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能攻心【平】,则反侧自消【平】,从古知兵非好战【仄】
不审势【仄】,即宽严皆误【仄】,后来治蜀要深思【平】

这幅对联,不是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5:00
能攻心【平】,则反侧自消【平】,从古知兵非好战【仄】;不审势【仄】,即宽严皆误【仄】,后来治蜀要深 ...

上句尾平平相粘,下句尾仄仄相粘,你认为是鸡爪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4:14
平仄标示,已经整理好,请你验收!

没有呀,乱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军仁政,郡伯宏猷,亿万年夺险频开,惠泽达于行旅;-----第二句与第三句尾字平平相粘。这就是马蹄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12 14:56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看法与你同。
用在正处为优点,用错地方就是缺点,听不进意见就是无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12 15:08
上句尾平平相粘,下句尾仄仄相粘,你认为是鸡爪韵?

金斑竹的【鸡爪韵】,在下还是第一次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12 14:56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的确是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12 15:20
没有呀,乱得很

已经很清楚了!是否设备不同的显示问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12 15:08
上句尾平平相粘,下句尾仄仄相粘,你认为是鸡爪韵?

懂得为什么取名马蹄韵,不取名鸡爪韵,回答就不会想当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11-12 15:3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5:25
已经很清楚了!是否设备不同的显示问题呢?


不是一般的乱,是乱的不得了。凡是拖来的东西,都会变形,因此要检查,重新编辑才行。
是你的问题,我们读者只管打开来,打开来看到不对的话便都是发帖者的问题的,请查你的问题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12 15:22
制军仁政,郡伯宏猷,亿万年夺险频开,惠泽达于行旅;-----第二句与第三句尾字平平相粘。这就是马蹄格!
...

制军仁政【仄】,郡伯宏猷【平】,亿万年夺险频开【平】,惠泽达于行旅【仄】
东接沙渠
【平】,西连巴蜀【仄】,两百里荡平共庆【仄】,颂声遍及康衢【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这一类的对联,构成的是单边马蹄韵,而不是双边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攻心【平】,则反侧自消【平】,从古知兵非好战【仄】
不审势【仄】,即宽严皆误【仄】,后来治蜀要深思【平】


双边构成的是:平、平、仄;仄、仄、平。不是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12 15:27
懂得为什么取名马蹄韵,不取名鸡爪韵,回答就不会想当然了。

在下不知,没必要研究这些外靶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5:32
制军仁政【仄】,郡伯宏猷【平】,亿万年夺险频开【平】,惠泽达于行旅【仄】;
东接沙渠【平】,西连巴 ...

提示,你没搞懂什么叫马蹄韵,否则不会这么说。我不与你讨论,只是提醒你注意罢了,少走点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5:34
能攻心【平】,则反侧自消【平】,从古知兵非好战【仄】;
不审势【仄】,即宽严皆误【仄】,后来治蜀要 ...

请再认真学习吧,我不解释,不参与讨论,发点吃瓜群众的点赞,给你们制造点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12 15:22
制军仁政,郡伯宏猷,亿万年夺险频开,惠泽达于行旅;-----第二句与第三句尾字平平相粘。这就是马蹄格!
...

李学文编著的《民国联三百副》163、仰园·慕寿祺
曲曲弯弯【平】,前前后后【仄】,花花叶叶【仄】,水水山山【平】,人人喜喜欢欢【平】,处处寻寻觅觅【仄】
年年岁岁【仄】,暮暮朝朝【平】,雨雨风风【平】,莺莺燕燕【仄】,想想来来往往【仄】,常常翠翠红红【平】


双边句脚: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

这才是货真价实的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5:37
在下不知,没必要研究这些外靶子!

三羊呀,不搞清怎知自己对不对。劝你去有马的地方,实地观察一下。哪怕要取得一点点知识,也得认真才能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12 15:41
三羊呀,不搞清怎知自己对不对。劝你去有马的地方,实地观察一下。哪怕要取得一点点知识,也得认真才能得 ...

10年之前,就已经研究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5:37
在下不知,没必要研究这些外靶子!

认识要端正,这绝对不是外(歪)靶子。取名者有认真的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11-12 15:41
李学文编著的《民国联三百副》163、仰园·慕寿祺
曲曲弯弯【平】,前前后后【仄】,花花叶叶【仄】,水水 ...

这的确是马蹄韵,但老金的也是。关键是你对定义没搞透,还有马蹄韵的类型,与对仗的类型一样,不是单一的,提示你再去钻研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12 15:43
认识要端正,这绝对不是外(歪)靶子。取名者有认真的说明。

谁取名,怎么个认真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12 15:46
这的确是马蹄韵,但老金的也是。关键是你对定义没搞透,还有马蹄韵的类型,与对仗的类型一样,不是单一的 ...

老金的说法,也已经研究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12 15: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11-12 16:06 编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大观楼长联是马蹄格的典范: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底、帻,仄仄相粘,即马蹄格。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仄声骏,并不粘平声边,这是第二组格,叫换头,不能粘对到底,那样太板滞!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平声临和仄声素又不粘,此组又换头。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稻与霞又不粘,是因为再换头。
可见,大观楼长联四次换头,并非粘对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5: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0-11-12 15:46
这的确是马蹄韵,但老金的也是。关键是你对定义没搞透,还有马蹄韵的类型,与对仗的类型一样,不是单一的 ...

马蹄韵有两种格式:
或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
这两种格式的四个平声或四个仄声,是马蹄韵的死定格式,一个平或仄绝对不可人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