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59|回复: 66

浅说拗救的一脉相承

[复制链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9-7 13: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9-8 18:47 编辑

       拗救理论明确于清代,但是,我们延着诗律的历史轨迹是可以寻找到历史脉络的,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的反映,拗救理论的最早的具体理论记录则可能来自于初唐调声术中的相承之术,其曰: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当然这里是没有明言什么拗救的,但却具有明显的拗救之实质意义,从中可见的是初唐便有了以下句的多用平声而救上句的平少上去入多及平衡平与上去入三声的初级认知,不过必须说明的是,理论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初唐声律未密,而近体则是形成于沈宋,近体是规避三平尾的,故,相承术中的向下承者并不为近体所取,这点希望读者诸君分辨之;

      再延至晚唐,其时近体已经形成,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譬如平仄的论述、二四平仄交替的论述及律诗章、句、联、拗救等论述,但是我们仍可从其残存的古代诗话及国外保留的汉文献中推导出近体应有的本来面目,此是后话,不赘。先来看看唐人《炙毂子诗格》所记载的其中两个有违常格常调的诗体:

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这两个其一是背律,背也者悖也,说明了它是违背了正常诗律的,运用反推法很容易就能得出正常律诗的常格是什么,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即常格,这样的常格跟初唐的拈二及后来的近体之平仄两两相粘是相符的;同理,讦调体即违背了句律的诗体,运用反推法也就能得出正常句律的声调是什么,此“种”字合用平就是正调,这跟近体的二四六平仄分明的相替是相符的。

      宋人延袭了前人之论而把背、讦改为了拗,虽文字已变但其义不变,《瀛奎律髓》即就论及了拗及拗体,当平而仄,当仄而平及当粘不粘都是拗,又逮至清人王渔洋《律诗定体》中更有了明确的拗救之论,现代学者王力先生在前人所论的基础上也有专门论及拗救,故,这就叫一脉相承。



补充:从日本的《作文大体》中也可管窥一下近体的一些基本规则:
第二 五言诗  
  凡五言诗者,上句五字,下句五字,合十字成一章之名也。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按:二四不同便是明言平与上去入三声在五言的第二字和第四字必须不相同,如用四声碎用的观点去理解的话也可理解为二四不同声调,而二九对避之指的应是第二字和第九字的声调应当相对趋避,这是四声碎用特征的局限性,当然,唐人近体诗律是否平仄二元还是平仄二元与四声碎用同用是另外的话题,所谓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高,三仄尾如四声碎用的话,仄声有上去入三声,还可以规避上去入三声同用,调匀下三字之声调而避免不谐,但是平声止一声,后三个连平已是无法调匀下三字的声调而令其严重的失谐,白氏之理论已明言了下避三连,这便是理论高于实践,三平尾为近体之大忌是明确的,并不以古人偶有几个病例为转移,余不赘;又避下三连病云云则已明确了五言的下三个字必须规避三个连平和三个同上去入【日人谓之他声】。这样的例子在七言中仍被确认:凡七言诗者,上句七字,下句七字,合十四字成一篇之名。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是避下三连病云云。  
  柳无气力条先动,池有波文冰尽开;
  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
      这里的二六对避和五言二九对避所避的都是八病中的鹤膝病,不赘。


第九 用韵  
  凡诗之韵者,多用平声,不论五言七言,其下句之终必用同韵是也。故绝句诗二韵。一首诗四韵等也。多韵诗可准知之。若谬用其邻次相似之韵,即云越韵病,俗以为嘲。假令清韵之中用青字,肴韵用豪之是也。

按:一韵到底不允许用邻韵的规则明显,绝句止二韵,律诗止四韵,排律不限韵的规则明确。


 第四 句名  
  凡句者,不论五言七言,其首一韵谓之发句,其次一韵谓之胸句,其次一韵谓之腰句,其尾一韵谓之落句。首尾胸腰,谓之四韵,或谓之长句。若只有首位二韵,谓之一绝,或谓之绝句矣。然今暂举五言七言之绝句,显四韵长句之心耳。

按:律诗止四韵在这里再次得到明确,并且每联的叫法也明确,当然,这样的叫法跟当代的叫法稍有所不同,此不赘。

按:资料引自孙则明的【简评唐代近体诗格律专著《作文大体》】,观点上则多有与其不同,见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460288-2-1.html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4: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
8·1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拗而能救,就不为病。所谓拗救,就是上面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声,所以在下面该仄的地方用平声,以为抵偿;如果上面该仄的地方用了平声,下面该平的地方也用仄声以为抵偿,拗救大约可以分为两类:
  1、本句自救,例如在同一个句子里,第一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三字该仄而用平。
  2、对句相救,例如出句第三字该平而用仄,则对句第三字该仄而用平。
----王力   汉语诗律学

其实从调声术到近体的四个基本句式的组成都很容易便能得出拗救的平衡平仄及王力所论非虚,四个基本句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按两两相对的原则,平仄是平衡的,至于稳顺声势则前贤已有备述,此不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9-7 16:1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科举不允许拗救,平常做诗拗救却是更上一层楼。

点评

对,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7 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6: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9-7 16:13
最早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科举不允许拗救,平常做诗拗救却是更上一层楼。 ...

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7 17: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指的是平仄搭配,而不是切响去救浮声!

点评

这个搭配其实也是救,否则,前有浮声后也浮声,前也切响后也切响岂非声调不谐?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7 1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7 17:07
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指的是平仄搭配,而不是切响去救浮声!

这个搭配其实也是救,否则,前有浮声后也浮声,前也切响后也切响岂非声调不谐?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点评

两口子你说是男人救女人还是女人救男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7 1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7 17: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7 17:15
这个搭配其实也是救,否则,前有浮声后也浮声,前也切响后也切响岂非声调不谐?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 ...

两口子你说是男人救女人还是女人救男人?

点评

两口子是夫妻的俗称,夫妻干男人救女人还是女人救男人何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7 1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7 17:20
两口子你说是男人救女人还是女人救男人?

两口子是夫妻的俗称,夫妻干男人救女人还是女人救男人何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金想问的大概是两口子打架是男人救女人还是女人救男人?老金岂不闻两口子打架是床头相打床尾和么?这就是自救

床头相打床尾还不和的话就有可能民政局见了,连个自救都不懂还做甚两口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9-7 22:1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该用平时用了仄,后面把该用仄处改为平,与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一样道理。

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 措辞是声势沿顺,而不是声势合律。

点评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无论是稳顺声势还是声势沿顺,其意都是大致相同的,据此可见律诗的根本是稳顺声势这点是明确的,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7 2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2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9-7 22:15
前面该用平时用了仄,后面把该用仄处改为平,与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一样道理。

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 ...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无论是稳顺声势还是声势沿顺,其意都是大致相同的,据此可见律诗的根本是稳顺声势这点是明确的,所以我在其它的跟帖上会说拗救的平衡平仄是手段,稳顺声势才是目的。

“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这话很重要,也能证明唐人的诗律观上来说,对仗是律诗的必要条件,这跟王力的诗律学观点是一致的,据此也可明证初唐文镜秘府论中的总不对对具有古风式的特征而被近体所弃,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点评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沈宋说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拹救------二王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0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8 07: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9-8 08:34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7 22:33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 ...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沈宋说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拗救------二王说

点评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也不是沈宋说而是元稹说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拹救------也不是二王说而是金筑子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0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8: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8 07:50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沈宋说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拹救------二王说 ...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也不是沈宋说而是元稹说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拹救------也不是二王说而是金筑子说

点评

上有浮声下有切响就是拗救,谁说的自己照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8 08: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8 08:27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也不是沈宋说而是元稹说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拹救------也 ...

上有浮声下有切响就是拗救,谁说的自己照照!

点评

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的反映--原话 最早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北山原话 原话跟上有浮声下有切响就是拗救是一样的吗?尾巴你切去炖汤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0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8: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8 08:36
上有浮声下有切响就是拗救,谁说的自己照照!

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的反映--原话
最早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北山原话

原话跟上有浮声下有切响就是拗救是一样的吗?尾巴你切去炖汤了?

点评

好吧,就依你的,也就是说:定体者,拗救思想也!唐人若没有拗救思想,就不会发明定体律诗!拗救万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8 08: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8 08:41
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的反映--原话
最早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就是拗救思想- ...

好吧,就依你的,也就是说:定体者,拗救思想也!唐人若没有拗救思想,就不会发明定体律诗!拗救万岁!

点评

什么叫‘’定体者,拗救思想也!唐人若没有拗救思想,就不会发明定体律诗!拗救万岁!‘’? 律诗定体不有大量唐宋律诗在么?你就可以依前人实践做理论,王渔洋就不能依前人实践做理论,这是哪家的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0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8: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8 08:49
好吧,就依你的,也就是说:定体者,拗救思想也!唐人若没有拗救思想,就不会发明定体律诗!拗救万岁!
...

什么叫‘’定体者,拗救思想也!唐人若没有拗救思想,就不会发明定体律诗!拗救万岁!‘’?
律诗定体不有大量唐宋律诗在么?你就可以依前人实践做理论,王渔洋就不能依前人实践做理论,这是哪家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8 10: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渔洋是凭空先把唐近体诗弄一个“定体”出来!然后他认为凡不符合他这个定体的部份,他就名之为“拗救”!好比他凭空把人的身高、肢长、头大进行“定体”,只能是他认为的标准尺寸;违反这个“定体”者还活着,那一定是什么部分发生拗了,又在什么地方救了!

点评

老金是凭空地说王渔洋的律诗定体是凭空先把唐近体诗弄一个“定体”出来的,唐人诗例在那明摆着,怎好意思妄言王渔洋是凭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1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3487
贡献
18181
金钱
25399
发表于 2020-9-8 10: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有什么禁忌吗?需要注意什么?

点评

拗救的原则是不孤不救、不拗不救、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必救,至于禁忌好象没发现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8 10:16
王渔洋是凭空先把唐近体诗弄一个“定体”出来!然后他认为凡不符合他这个定体的部份,他就名之为“拗救”! ...

老金是凭空地说王渔洋的律诗定体是凭空先把唐近体诗弄一个“定体”出来的,唐人诗例在那明摆着,怎好意思妄言王渔洋是凭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9-8 12:16 编辑
邙山窑洞 发表于 2020-9-8 10:19
拗救有什么禁忌吗?需要注意什么?

拗救的原则是不孤不救、不拗不救、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必救,至于禁忌好象没发现什么
要注意的可能有两点,1是对句不能用大拗去救出句的大拗,2是不能救成三平尾

点评

拗救的原则是不孤不救、不拗不救 ---------------------- 那么,平平平仄平,不孤,第字平声要干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上句不拗,下句第三字平又要干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14: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8 14: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8 11:38
拗救的原则是不孤不救、不拗不救、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必救,至于禁忌好象没发现什么
要注意的可能有两点 ...

拗救的原则是不孤不救、不拗不救
----------------------
那么,平平平仄平,不孤,第字平声要干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上句不拗,下句第三字平又要干什么?

点评

这不特简单么,平平平仄平,准律句,本句就自救了,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上句不拗,下句第三字平何须要干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1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8: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3-2-14 10:4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8 14:03
拗救的原则是不孤不救、不拗不救
----------------------
那么,平平平仄平,不孤,第字平声要干什么?仄 ...

这不特简单么,平平平仄平,律句,本句就自救了,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上句不拗,下句第三字平何须要干什么

点评

平平平仄平----这是王渔洋的定体准律句?平平平仄平-----这也是定体准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1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8 18: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8 18:26
这不特简单么,平平平仄平,准律句,本句就自救了,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上句不拗,下句第三字平何须 ...

平平平仄平----这是王渔洋的定体准律句?平平平仄平-----这也是定体准律句?

点评

平平平仄平----这是王力的论点准律句,平平平仄平,这是小拗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1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8: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3-2-14 10:4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8 18:46
平平平仄平----这是王渔洋的定体准律句?平平平仄平-----这也是定体准律句? ...

平平平仄平----这是王力的论点律句,平平平仄平,这是小拗律句

点评

不说王力,说的是王渔洋的定体句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81
贡献
16880
金钱
297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9-8 19: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9-8 18:49
平平平仄平----这是王力的论点准律句,平平平仄平,这是小拗律句

不说王力,说的是王渔洋的定体句子!

点评

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只说了这是四拗三救,七言则是六拗五救,咋的,有违拗救理论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2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9-8 19:21
不说王力,说的是王渔洋的定体句子!

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只说了这是四拗三救,七言则是六拗五救,咋的,有违拗救理论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20: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9-8 21:50 编辑

有人愿意只用诗例去怼拗救理论的话尽管怼,唐人诗例也不缺孤平、三仄脚、三平尾、律中杂古的对句大拗这些诗例,当今也有网人到处发帖鼓吹什么孤平不忌论、三平尾合律化、三平尾救三仄脚、三仄脚救三平尾等等,爱信不信是你的事,作不作近体也是你的事,甚至不要格律都是你的自由
三仄脚句
端居不出户(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浮云一别后(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林花扫更落(孟浩然晚春)
  微升占塞外(杜甫初月)
  清晨入古寺(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亲朋尽一哭(杜甫送远)。。。
三平尾句
漠漠秋云低(杜甫秦州杂诗)
  醉里开衡门(高适酬卫八雪中见寄)
  相问良殷勤(韦应物路逢崔元二侍御)
  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将军帐下来从容(张谓送皇甫龄宰交河)
孤平句
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
春草连天积,五陵远客归。
出句对句大拗句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杜甫至后)
新亭举目风景异,茂陵着书消渴长(杜甫十二月一日

喜欢废话体都是你的自由,谁又管得着呢

这里补充一下,什么三平尾救三仄脚、对句大拗救出句大拗并不是理论大家如王力、王渔洋所主张的,这样的理论还真应验了金筑子所说的左腿瘸了再把右腿打瘸就叫拗救,爱信不信是你的自由,总之我是不会去信左腿瘸了再把右腿打瘸的所谓拗救理论的

7·13总之,像上面这些二四六用拗的例子并不是律句正则,它们极近于古风式的律诗,初学诗的人应该先求平仄分明,决不能因为弄错了平仄而以此为口实。--王力先生的告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9-8 21:4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就有拗救的论述,并非自创,而是以唐诗为例: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 鲁直 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 老杜 ,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僕谓此体非出 老杜 ,与 杜 同时如 王摩詰 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尽一桮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疑亦久矣。 张説 诗曰:‘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禪房花木深’。”

点评

宋代就有拗救的论述,并非自创,而是以唐诗为例: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 鲁直 变之。’《苕溪渔隐》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9 08:14
方回的《瀛奎律髓》也认为拗句格、拗体出自于老杜,葛晓音在论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和意义一文中认为老杜喜欢拗是随其格调而变的。 ‘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一径遇幽处,禪房花木深’,这是上句小拗以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8 2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2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9-8 21:46
宋代就有拗救的论述,并非自创,而是以唐诗为例: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

方回的《瀛奎律髓》也认为拗句格、拗体出自于老杜,葛晓音在论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和意义一文中认为老杜喜欢拗是随其格调而变的。

‘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一径遇幽处,禪房花木深’,这是上句小拗以下句小拗而救上句的仄多平少,跟相承术中的向上承者相符,不违近体二四六分明的诗律,也符合王力的拗救观‘’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拗而能救,就不为病。‘’

点评

方回的《瀛奎律髓》也认为拗句格、拗体出自于老杜,葛晓音在论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和意义一文中认为老杜喜欢拗是随其格调而变的。 --------------- 你最好把方回论诠释得详细点;为什么只拗不救的句子更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0 1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1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