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46
注册时间2014-11-8
威望4949
金钱16531
贡献8610
金牌会员
 
威望- 4949 点
贡献- 8610 次
金钱- 16531 枚
|
发表于 2020-9-15 0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0-9-15 03:52 编辑
梅花精灵 发表于
引用三
搜韵 >> “不” 字在七律句末仄读诗例:
试问此花清白不,不闻吁咈只闻都。〈宋·张明中《白牡丹》七律尾联〉
仄仄仄平平仄仄
为问从军真乐不,书来粗遣故人知。〈宋·苏轼《坐上復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七律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唐旧刻故存不,林壑幽人今有诸。〈宋·赵蕃《奉寄子耕簿公尊兄兼呈德化令君丞公...》七律第3联〉
仄平仄仄仄平仄
凉德未知年熟不,微官其奈月桩何。〈宋·陈傅良《桂阳劝农》七律第3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人来肯寄平安不,茅屋三间伴剡滩。〈宋末元初·戴表元《徐都目之官奉化》七律尾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梅喦有约人知不,几处朱阑看白云。〈元·陈益稷《送驾至上都过关口而回》七律尾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虹桥一散能追不,海镜孤飞奈尔何。〈明·徐渭 《泊阊门值闰月中秋》七律第3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应多无恙轻帆不,秋水蒹葭一迟人。〈明·董其昌《送章公觐水部之任清江》七律尾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
老去流光还念不,数函云壑有丹书。〈明·区元晋《和答郑过斋寄怀 其一》七律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囊中留得一钱不,箧底赢将万卷馀。〈清·叶方蔼《董孝廉苍水入都诗以讯之》七律第3联〉
平平平仄仄平仄继述何能蘉敢不,乾坤亭裡久延留。〈清 ·弘曆《恭依皇祖登岱诗韵 其二》七律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试问王孙归去不,无须补屋更牵萝。〈清末近现代初·许南英《春草八首,和沉琛笙大使...》七律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
不/
无论是在古音,还是在今音中都是平仄两读音。
词长说上述古诗句:
“不” 字在七律句末仄读。
事实上,
你举例的:
凉德未知年熟不,微官其奈月桩何。〈宋·陈傅良《桂阳劝农》七律第3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老去流光还念不,
数函云壑有丹书。〈明·区元晋《和答郑过斋寄怀 其一》七律尾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众所周知:
近体诗除了仄韵诗之外,
通常押韵原则都是:
1.首句可押可不押;
2.偶句押同一韵部平声韵。
词长所举例的均是:
七律第3联和七律尾联(第7联)。
请教:
在这些例句中
“不” 字仄读有错误吗?
格律诗的第3.5.7联也需要押韵吗?
既然词长喜欢举例古诗句,
那么,请看:
不字在结尾押韵的诗句
~~~~~~~~~~~~~~~~~~~~~~~~~~~~~~~~~~~~~~~~~~~~~~~~~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宋.曾几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
得瑞香于四明
宋 曾几
锦树转栾海角州,移春槛里见风流。
两三翠盖张前面,千百香囊缀上头。
绝代红梅相对好,妒人山麝莫来休。
衰翁若被儿童问,入眼还曾有此不。
~~~~~~~~~~~~~~~~~~~~~~~~~~~~~~~~~~~~~~~~~~~~~~~~~~~~~
重至秀山售屋将归十首其一
宋 方回
高下花千树,东西屋百间。
一毫非易得,双手竟空不。
勇锐伤轻脱,愚冥昧险艰。
全城保生齿,终觉愧衰颜。
~~~~~~~~~~~~~~~~~~~~~~~~~~~~~~~~~~~~~~~~~~~~~~~
雪后梅边
宋 方岳
寒雀群飞最上头,啄残香玉翠云裘。
老坡诗裹么麽凤,待与梅花渠是不。
~~~~~~~~~~~~~~~~~~~~~~~~~~~~~~~~~~~~~~~~~~~~~~~~~~~~~~~~~~~~~~~~
张王臣自湖南官满趋朝舟过白沙和惠资福二诗
宋 章甫
丛桂书斋念昔游,红莲幕府喜归休。
秋风起舵蒹葭渚,春月停桡杜若洲。
未用把诗轻万户,直须呼酒散千忧。
赞公亦是江湖旧,更问君能少住不。
~~~~~~~~~~~~~~~~~~~~~~~~~~~~~~~~~~~~~~~~~~~~
请词长慢慢品评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