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7-2
威望1043
金钱6040
贡献4617
金牌会员
 
威望- 1043 点
贡献- 4617 次
金钱- 6040 枚
|
发表于 2020-9-20 18: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精灵 于 2020-9-20 23:58 编辑
引用一
﹝1﹞“不”字的平仄问题 - 诗词吾爱网
『 汗。刚在擂台那边回了贴,才发现这里还有一个。额懒。搬过来。嘿嘿。
破小孩:吾爱检测。测不出来,让你自己判断。不是判定平声。』
......
----------------------------------------------------------------------------------------------------------
引用二
古诗词中,「不」什麽情况读平声?什麽情况中读仄声呢?
2018-11-08 由 老街味道 发表于文化』
『老街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古汉语中,「不」在什麽情况中读平声?在什情况中读仄声呢?为什麽?
前言
古汉语中,有不少字是多音字,有的字多音同义,例如:看、听;有的是多音异义:中、吹等字。如果使用这些多音异议的字,一定要注意平仄的不同,否则很容易犯出律的大忌。
......
结语
古汉语中,「不」常用的就是通「否」有平上两声,用作否定的意思是入声。大家不要把现代汉语和古诗韵的平仄搞溷了,在诗词里表示否定的」不「依旧是仄声。
特别是用网络检测诗词格律的时候,多音字如果意义不同平仄是不同的,但是网络软件目前检测不出来,还是需要靠自己的知识来辨别 。』
......
原文网址:https://kknews.cc/culture/k92zjzq.html
---------------------------------------------------------------------------------------------------------
引用三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上卷167页 > 不
【不】1【bu《广韵》分勿切,入物,非。】
1. 无,没有。《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郑玄笺:“行役反无日月。”宋 杨万里《月下杲饮》诗之二:“月下不风终是爽,烛光何处何罪也堪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别后二月,竟得孪生。今已啁啾怀抱,颇解笑言;觅枣抓梨,不母可活。”
2. 非,不是。《礼记.中庸》:“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孔颖达疏:“苟,诚也;不,非也。”《后汉书.孔融传》:“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3. 不到,未。《孟子.粱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孙奭疏:“虽止于五十步,不至于百步,然皆是走也。《百喻经.工鸽喻》:“彼实不食,我妄杀也。”
4. 副词。
﹝1﹞表否定。《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唐 牛僧儒《玄怪彔.裴谌》:“妓作之曲,赵皆不能逐。”《红楼梦》第五五回:“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头三不知。”茅盾《子夜》一:“黄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己涨上了。”
﹝2﹞表禁止。勿,不要。《孟子.滕文公上》:“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唐 韩愈《和归二部送僧约》诗:“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清 陈鱣《对策》卷二:清 陈鱣《对策》卷二:“陆澄以为非郑所注,请不藏于秘省。”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叶圣陶《微波》:““这两年里头,你一直在上海吧?’‘不’,前年夏天我到北京去了,是上礼拜才来上海的。’”
﹝4﹞方言。用在句末表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我且问你,褚一官在家不?”叶圣陶《未厌集.小妹妹》:“我也问你,你愿意不?”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能达到某种结果。 冰心《我的同班》:“我呆不下去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七回:“咱们吃不成,叫敌人也不要想好好吃。”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名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倒不在钱不钱的;你老瞧,那傢伙真有三百斤开外,怕未必弄得成啊!”
﹝7﹞跟“便”“就”搭用,表示选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独有最狠毒最狡滑最短见的,是那晚婆,大概不是一婚两婚人,便是那低门小户。捡剩货与那不学好为夫所弃的,这几项人,极是老鲫熘。”《红楼梦》第四七回:“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沙汀《在祠堂里》:“不是饿死拖死拦,就是做了难堪职业的牺牲品。”
﹝8﹞方言。不用;不要。〈限用于某些套语〉。如:不送;不谢。
5. 助词。无义。﹝1﹞ 用于足句或加强语气。《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敦煌变文集.垆山远公话》:“你若在寺舍伽蓝,要念即不可,今况是随逐于我,争合念经?”蒋礼鸿通释:“‘要念即不可’就是‘要念即可’。”《水浒传》第十二回:“不因这番比试,有分教,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头里夺头功。”﹝2﹞表示反问语气。《书.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
6. 通“丕”。大。《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段玉裁曰:“不”与“丕”音同。故古多用不为丕。如不显即丕显之类。”高亨注:“不”,通“丕”,大也。”《逸周书.小开》:“呜呼,敬之哉!汝恭闻不命。”朱右曾校释:“不读为丕”,大也。”《管子.宙合》:“君臣各宁其分,则国宁矣,故名之曰不德。”郭沬若等集校引丁士涵云:“古字多以‘不’为‘丕’,此‘不’字当读为‘丕’,不字当读为丕,‘丕’,大也。”
【不】2 【fou 《广韵》方久切,上有,非。】同“否”。
《说文.不部》:“否,不也。”段玉裁注:“不者,事之不然也;故音义皆同。”《韩非子.内储说上》:“昭侯以此察左右诚不。”陈奇猷集释:“诚不,谓知不割爪者为诚,其割则否。”《后汉书.段颖传》:“羌悉众攻之,厉声问曰‘田婴 夏育在此不?”清 姚鼐《夏昼斋居》诗:“未知古与今,此意有迁不。”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今兹则颇无奈何,可不秋季再行应命?”
【不】3 【fou 《广韵》甫鸠切,平尤,非。】姓。汉有 不疑。见《后汉书.皇甫规传》。
【不】4 【fu 《集韵》风无切,平虞,非。】花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承华者曰鄂,‘不’,当作拊,拊,鄂足也。”清 黄生《义府.鄂不》:“不,篆作 象花蒂形,即古柎字。”《群书治要》:“本作“鄂不炜炜。”注:“‘不’当作跗,跗,跗,鄂足也。”《说文.不部》:“不”,段玉裁注:“古声不、柎同。”
【不】5 【pi 《韵补》补美切,上纸。】 通“否”。﹝1﹞邪僻。《商君书.一言》:“秉权而立,垂法而治,以得奸于上而官无不,赏罚断而器用有度。”高亨注:“不与否古通用。《诗.大雅.抑》:‘未知臧否’《释文》:‘否,恶也。’”﹝2﹞鄙,不敬重。《荀子.赋》:“君子所敬而小人不者矣?” 』
---------------------------------------------------------------------------------------------------------
路过学习。惜未见搜索更多相关诗例,答案并示理据也许更具说服力且更有益于诗友了解这个检测软件亦投降的古董多音字。善!
近没空玩这个, 匆匆贴上一些相关资料或方便更多诗友查阅参考。先收藏有趣讨论于相关帖供日后有机会上再读 并谢 楼主 诗兄以及一众大侠。
﹝未校对 错漏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