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0-7-29
威望47
金钱618
贡献559
高级会员

威望- 47 点
贡献- 559 次
金钱- 618 枚
|
王力和李锳,关于【相粘】与【不粘】的错误解读
依据古人的说法:相粘,是平仄的不同,不粘,是平仄的相同。两联之间粘与不粘参照,是【后联与前联的两个第二字】,而不是【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的两个第二字】。两联之间,后联与前联两个第二字,平仄不同是【相粘】;后联出句与前联出句两个第二字,平仄相同是【不粘】。赵执信的不粘,也即【失粘】。
1、宋朝陈鹄《耆旧续闻·卷四》的说法:
四声分韵,始于沉约。至唐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凡表启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粘。
2、南宋蔡正孙(1239—?)《诗林广记》的说法: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营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琼营”,营字失粘,疑当作“岛”
3、清初王夫之(1619—1692)的说法:
又如杨用修警句云:“谁起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烽烟”。若谓“安”字失粘,更云“谁起东山谢太傅”,拖沓便不成响。足见凡言法者,皆非法也。
4、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的说法:
江左体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然其对偶特精,则谓之骨含苏李体。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杜子美卜居)
第三句失粘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
如老杜云: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严武云: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时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
韦应物云:
来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渔隐)
5、清人赵执信《声调谱》的说法:
《青溪》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律句】。随山将万转【律句】,趋途【不粘】无百里【律句】。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二句律粘】。漾漾泛菱荇【拗律句】,澄澄映葭苇【拗律句】。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拗律句】。请留盘石上【律句○上字仄,合下句便非律体】垂钓将已矣。
近体有用仄韵者,仄韵古诗却自不同,只在粘联及上句落字中细玩之!
《和杜麟台元志春情》沈佺期
嘉树满中园,氛氲罗秀色。不见【不粘上句】仙山云,倚琴空太息。沉思若在梦,缄怨似无忆。青春【不粘上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蛾眉【不粘上句】返清镜,闺中不相识【末二句古体,亦兴(案:疑是与之误)古诗相入】
三羊认为:王力和李锳的说法,在于没有将赵执信的【上句】,正确理解为【出句】!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五言律仄起式:起句第二字用仄谓之仄起。第二字仄第四字必平谓之二四定式,起句二四用仄平对句二四必用平仄,此一联之定式也。次联出句第二字与上联对句第二字相粘。故首联用仄起,次联必用平起,三联又用仄起,末联又用平起,乃一定之粘联也,否则谓之失粘。
现代·王力《诗词格律》说: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