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3|回复: 10

平仄二元化在理论上是怎样诞生的?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8-3 23: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皆知唐近体诗最大特点是由四声八病论论改为平仄二元化。
平仄二元化在理论上由谁引起的?
是由元兢解释蜂腰病提出“平声非病也”引起的。
四声八病论之初衷是四声地位均是平等的。就如永明体诗押韵可押平、上、去、入韵一样。在蜂腰病上二五两字不可同平、同上、同去、同入。否则即犯蜂腰病。
但元兢根据永明体诗实践的两个现象,做出了修订:
1,五言平韵诗中首句可以入韵;
2,平头诗换头时第一字同平可以不换。
元兢理解到平声与上去入三声的不同点:于是提出了二五同平不是病的蜂腰新论,这实际上等于将上去入声总体上与平声区分开来,这才实现了沈约的“浮声 ”与“切响”之分,导致了唐近体诗的诞生。所以元兢本人能写出“蓬州野望”这样标准的律诗。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23: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仄韵诗是没有实现平仄二元化的,因而唐之后的仄韵诗仍是四声论的非近体诗。

点评

明代真空贯珠集里有仄韵律诗格律,针先生应该见过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0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8-4 08:3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8-3 23:33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仄韵诗是没有实现平仄二元化的,因而唐之后的仄韵诗仍是四声论的非近体诗。 ...

明代真空贯珠集里有仄韵律诗格律,针先生应该见过吧。

点评

我是不反对有“仄韵律诗”一说的。但我认为这“仄韵律诗”属于“古律”,不属于“唐近体”,因为仄韵律诗是讲四声论,未实现平仄二元化(即仄声不再分上去入三声,可以互相随便代替)。 仄韵律诗在格律上等于将“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1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4 11: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口木 于 2020-8-4 11:28 编辑

副首斑竹针叶林三段论
元兢解释“平头”“调声”时已用平仄二元化之概念————针叶林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1418544-1-1.html
第一论:
可见:元兢此解释有两个进步:
一、蜂腰同平非病,平声第一字可不换头(仄声第一字必换),表明了平声比仄声的优越性(特殊性),这也许是沈约四声八病论所没有的;
二、平仄二元化,把上去入三声合为一个整体声看待,其中任何一声与次字的上去入任何一声都可以看作仄声,不再细分为三声。
   -----所以他才能写出标准的近体诗“蓬州野望”。可惜他的诗太少,否则真没沈宋什么事了~~~
第二论:
似乎平仄二元化的时间看来起码要从沈宋提前到元兢时代(高宗,上官仪时代,公元663年之前)
第三论:

从元兢能作出“蓬州野望”这样标准律诗来看,他肯定有独到之处,这点要比同时代的上官仪、许敬宗都要强。所以元兢可以看作沈宋定型近体诗的先驱者(比沈宋大约早了50年)。

点评

第三论: 从元兢能作出“蓬州野望”这样标准律诗来看,他肯定有独到之处,这点要比同时代的上官仪、许敬宗都要强。所以元兢可以看作沈宋定型近体诗的先驱者(比沈宋大约早了50年)。 -----为什么不能认定元兢为唐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1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1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8-4 12:20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4 08:32
明代真空贯珠集里有仄韵律诗格律,针先生应该见过吧。


我是不反对有“仄韵律诗”一说的。但我认为这“仄韵律诗”属于“古律”,不属于“唐近体”,因为仄韵律诗是讲四声论,未实现平仄二元化(即仄声不再分上去入三声,可以互相随便代替)。
仄韵律诗在格律上等于将“平”换为上或去或入,但不能上去入三声不分。比如王力说过的一首“仄韵律诗”: 《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垫【去声二十九艳】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艳【去声二十九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 ◆占【去声二十九艳】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念【去声二十九艳】
----再请注意二三句、六七句第二字相粘“结【入】/叶【入】”,和六七句第二字相粘“近【去】/坠【去】”确实是同声相粘------说明这是讲究“四声”的诗,符合平韵律诗的格律。但因为不是平仄二元化,所以属于“古律”即仍然是古体诗(古风),不能算近体诗。

点评

我是不反对有“仄韵律诗”一说的。但我认为这“仄韵律诗”属于“古律”,不属于“唐近体”,因为仄韵律诗是讲四声论,未实现平仄二元化(即仄声不再分上去入三声,可以互相随便代替)。 仄韵律诗在格律上等于将“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16:18
以前你说仄韵近体律诗是古诗,见到北山的帖子,就改嘴! 改为【我认为这“仄韵律诗”属于“古律”,不属于“唐近体”】,也是有悖于王力的! 王力主编、叶圣陶审阅的《古代汉语·试律》特别强调: 近体诗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12: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8-4 11:26
副首斑竹针叶林三段论
元兢解释“平头”“调声”时已用平仄二元化之概念————针叶林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 ...

第三论:
从元兢能作出“蓬州野望”这样标准律诗来看,他肯定有独到之处,这点要比同时代的上官仪、许敬宗都要强。所以元兢可以看作沈宋定型近体诗的先驱者(比沈宋大约早了50年)。
-----为什么不能认定元兢为唐近体诗的定型者?
1,存诗太少,只有一首,比永明体诗人偶尔出现的“合唐律”的格律诗还少,这是关键。
2,其诗论“诗髓脑”仍然以四声八病论为主,虽然提出了一些新的说法促进了近体诗的诞生。

点评

诗太少?真空一首也没有制定的 真空《贯珠集》大道至简、完美无缺的律句理论: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12:51
认定元兢定型近体诗,是早晚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1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4 12: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8-4 12:25
第三论:
从元兢能作出“蓬州野望”这样标准律诗来看,他肯定有独到之处,这点要比同时代的上官仪、许敬 ...

认定元兢定型近体诗,是早晚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4 1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8-4 12:25
第三论:
从元兢能作出“蓬州野望”这样标准律诗来看,他肯定有独到之处,这点要比同时代的上官仪、许敬 ...

诗太少?真空一首也没有制定的
真空《贯珠集》大道至简、完美无缺的律句理论: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4 16: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8-4 11:45
我是不反对有“仄韵律诗”一说的。但我认为这“仄韵律诗”属于“古律”,不属于“唐近体”,因为仄韵律诗 ...

以前你说仄韵近体律诗是古诗,见到北山的帖子,就改嘴!
改为【我认为这“仄韵律诗”属于“古律”,不属于“唐近体”】,也是有悖于王力的!

    王力主编、叶圣陶审阅的《古代汉语·试律》特别强调:
    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柳宗元《江雪》是押仄声韵的。两首诗都是绝句。现在再举杜甫的《丁香》为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这是一首五律,押的是去声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4 16: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口木 于 2020-8-4 16:2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8-4 11:45
我是不反对有“仄韵律诗”一说的。但我认为这“仄韵律诗”属于“古律”,不属于“唐近体”,因为仄韵律诗是讲四声论,未实现平仄二元化(即仄声不再分上去入三声,可以互相随便代替)。
仄韵律诗在格律上等于将“平”换为上或去或入,但不能上去入三声不分。比如王力说过的一首“仄韵律诗”: 《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垫【去声二十九艳】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艳【去声二十九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 ◆占【去声二十九艳】
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念【去声二十九艳】
----再请注意二三句、六七句第二字相粘“结【入】/叶【入】”,和六七句第二字相粘“近【去】/【去】”确实是同声相粘------说明这是讲究“四声”的诗,符合平韵律诗的格律。但因为不是平仄二元化,所以属于“古律”即仍然是古体诗(古风),不能算近体诗。
】字为何变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5 05: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元兢根据永明体诗实践的两个现象,做出了修订:
1,五言平韵诗中首句可以入韵;
2,平头诗换头时第一字同平可以不换。
元兢理解到平声与上去入三声的不同点:于是提出了二五同平不是病的蜂腰新论,这实际上等于将上去入声总体上与平声区分开来,这才实现了沈约的“浮声 ”与“切响”之分,导致了唐近体诗的诞生。所以元兢本人能写出“蓬州野望”这样标准的律诗。

===========================
五言诗句:〇②〇〇⑤
元兢的蜂腰理论:五言诗句,二五俩字,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声。
例一、当②为【时,⑤可以【平上去入】,
例二、当②为【上时,⑤可以【平去入】,
例三、当②为【去时,⑤可以【平上入】,
例四、当②为【入时,⑤可以【平上去】,
以上四种情况:平上去入】、平去入】、平上入】、平上去】,如何是平仄的分野呢?
你说的【这实际上等于将上去入声总体上与平声区分开来】,何以见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09: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