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61|回复: 73

元兢解释“平头”“调声”时已用平仄二元化之概念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9 23: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30 16:18 编辑

元兢解释“平头”“调声”时已用平仄二元化之概念
●天卷○调声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该诗已明显平仄二元化。

    【双换头】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上去入”已经合为一体“仄”声。

    【单换头】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
【单换之禁忌】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例”树表(去上)/林侧(平入)----林(平)不可换仄也!
  
●西卷○论病○文二十八种病
  第一,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平头诗曰:“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又诗曰:“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枝聚还散,吹杨凝且灭。”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
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
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
----意上句是“上去入”(仄),下句是“上去入”任一即犯病。如上句是去,下句是三种仄声之一的上声也算病。

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
-
---意第二字无问平仄,即使仄声四声不同,也是犯病。

       此而或犯,末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或曰:沈氏云:“第一、第二字不宜与第六、第七同声。若能参差用之,则可矣。”谓第一与第七、第二与第六同声,如“秋月”、“白云”之类,即《高宴》诗曰:“秋月照绿波,白云隐星汉。”此即于理无嫌也。
-
---未强调仄分三声,即平仄可“参差”相对也。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这两例诗应该是“蜂腰”,决不会只指其中的平声收尾句。仄声收尾句“(去)/(入)”仍然是蜂腰,说明了三声不再细分。


元兢此解释有两个进步:
一、蜂腰同平非病,平声第一字可不换头(仄声第一字必换),表明了平声比仄声的优越性(特殊性),这也许是沈约四声八病论所没有的;
二、平仄二元化,把上去入三声合为一个整体声看待,其中任何一声与次字的上去入任何一声都可以看作仄声,不再细分为三声。
   -----所以他才能写出标准的近体诗“蓬州野望”。可惜他的诗太少,否则近体定型者就不是沈宋了~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23: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29 23:55 编辑

平仄二元化是诗格律化的巨大进步,这在很多永明体诗中已经初露端倪了。
如徐陵诗:
折杨柳 南北朝·徐陵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

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

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29 23: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兢换头术:四声二元化,仄头三元化。
蓬州野望★盛唐·元兢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去声】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弄个马甲也不像样。 元兢是盛唐诗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0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30 07: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7-29 23:58
元兢换头术:四声二元化,仄头三元化。
蓬州野望★盛唐·元兢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平平仄平仄,仄去仄 ...

弄个马甲也不像样。
元兢是盛唐诗人?

点评

这应为初唐! 不弄马甲怎么办? 三羊的网名不是被乱臣贼子给屏蔽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07: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07:30
弄个马甲也不像样。
元兢是盛唐诗人?

这应为初唐!
不弄马甲怎么办?
三羊的网名不是被乱臣贼子给屏蔽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2: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兢解释“平头”“调声”时已用平仄二元化之概念的说法可榷,但其完成了平与上去入三声对举也是真的

点评

这话一点不错! 元兢的换头术,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平仄换句头,一是平仄换联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2: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此处还是强调了上去入三声的

或曰:沈氏云:“第一、第二字不宜与第六、第七同声。若能参差用之,则可矣。”谓第一与第七、第二与第六同声,如“秋月”、“白云”之类,即《高宴》诗曰:“秋月照绿波,白云隐星汉。”此即于理无嫌也。
----此处虽强调了同声,但依诗例秋月、白云是平入、入平同声,缺其它参照,难于断定其余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同上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释曰:凡句五言之中,而论蜂腰,则初腰事须急避之。复是剧病。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乎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这个四声碎用就比较明显了

点评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 ------ ◆殿【去声十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2: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2:31
元兢解释“平头”“调声”时已用平仄二元化之概念的说法可榷,但其完成了平与上去入三声对举也是真的 ...

这话一点不错!
元兢的换头术,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平仄换句头,一是平仄换联头!

点评

换头术又名拈二,实际上是并未论及到后三的,故首句后三就出现了仄平仄的句式,又如水共三巴远姑改为水共三巴丽于近体而言是无妨的,但于调声则犯蜂腰之病却又是不允许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3: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30 13:31 编辑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7-30 12:57
这话一点不错!
元兢的换头术,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平仄换句头,一是平仄换联头!
...

换头术又名拈二,实际上是并未论及到后三的,故首句后三就出现了仄平仄的句式,又如水共三巴远姑改为水共三巴丽于近体而言是无妨的,但于调声则犯蜂腰之病却又是不允许的
但是我这里录的版本有【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有上去人一声之说,如是则上去入归为后世所称的仄声也无不妥,故只云可榷

点评

同理: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 是符合元兢25律,并不符合真空24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3:47
以下是王昌龄《诗格》的说法,不是元兢的说法! 【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3: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3: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3:18
换头术又名拈二,实际上是并未论及到后三的,故首句后三就出现了仄平仄的句式,又如水共三巴远姑改为水共 ...

以下是王昌龄《诗格》的说法,不是元兢的说法!
【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3: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3:18
换头术又名拈二,实际上是并未论及到后三的,故首句后三就出现了仄平仄的句式,又如水共三巴远姑改为水共 ...

同理: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
是符合元兢25律,并不符合真空24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30 13: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2:53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 ...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
------
◆殿【去声十七霰 秋风日,
◆日【入声四质】
                ◆陇【上声二肿】
  引夕照,  ◆照【去声十八啸】
  晻暧     ◆暧【去声十一队】
  映容质。 ◆质【入声四质】

点评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重点在上面的解释,【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存疑,可能抄错,也可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5: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13:54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 ...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重点在上面的解释,【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存疑,可能抄错,也可能是笔得者,也可能为同一管,即轩、时为一管,殿、日为同一管,陇、照为一管,暧、质为一管,不过这样的为一管实在有问题,轩、时为一管,同平非病,可以略过,殿、日为同一管却又象是合理的

出处:南朝 虞炎的《咏帘诗》
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
曈昽孔光晖,晻暧映容质。
清露依檐垂,蛸丝当户密;
褰开谁共临,掩晦独如失。

点评

第三,蜂腰。   【1】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13
【双换头】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30 15: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30 16:01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5:31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 ...


    【双换头】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若双换头,前两字是“上去入”,如“旷望(去)/水共(去)”,可见仄之三声是任意对的,不再细分上去入对上去入了。这实际就是平仄二元化吧?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这两例诗应该是“蜂腰”,决不会只指其中的平声收尾句吧?仄声收尾句“(去)/(入)”怎么解释?

点评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这两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19
“徐步金门旦,言寻上苑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15
平与上去入对举的换头确实是虽未有平仄之名却已有平仄之实,可以视作是二元化的初级阶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30 16:1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15:52
【双换头】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 ...

平与上去入对举的换头确实是虽未有平仄之名却已有平仄之实,可以视作是二元化的初级阶段,如确定【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这段话是王昌龄的,哪么即可确定王昌龄又比元兢前进了一步,明确了上去入为一声可以不再细分三声碎用

点评

王昌龄 (698—757年),上去入三声混用的时候,王昌龄才15岁,他并不具备研讨或确定官方规矩的条件! 盛唐:玄宗先天 二年 (713)《长安早春》 《长安早春》佚 名===================【长】 杳霭三春色。先从帝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7:14
王昌龄《诗格》的说法,不是重新制定,而是解说的官方规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30 16: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元兢此解释有两个进步:
一、蜂腰同平非病,平声第一字可不换头(仄声第一字必换),表明了平声比仄声的优越性(特殊性),这也许是沈约四声八病论所没有的;
二、平仄二元化,把上去入三声合为一个整体声看待,其中任何一声与次字的上去入任何一声都可以看作仄声,不再细分为三声。
   -----所以他才能写出标准的近体诗“蓬州野望”。可惜他的诗太少,否则真没沈宋什么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6: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5:31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 ...

第三,蜂腰。
  【1】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旦,言寻上苑春。”

  【2】释曰:凡句五言之中,而论蜂腰,则初腰事须急避之。复是剧病。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

  【3】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

【1】,是出自佚名的《文笔式》
【2】,是日本和尚空海的解释。
【3】,是出自元兢的《诗髓脑》

点评

《文笔式》不是有笔得、笔失之说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6: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15:52
【双换头】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 ...

“徐步金门,言寻上苑春。”

点评

蜂腰诗: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 ------羊式注音法怎么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6: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15:52
【双换头】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 ...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这两例诗应该是“蜂腰”,决不会只指其中的平声收尾句吧?仄声收尾句“(去)/(入)”怎么解释?



如果殿、日,陇、照,暧、质,步、出视作同仄而不论上去入的话,哪么,近体的仄仄平平仄就有实在是故意犯蜂腰之嫌了

点评

如果殿、日,陇、照,暧、质,步、出视作同仄而不论上去入的话,哪么,近体的仄仄平平仄就有实在是故意犯蜂腰之嫌了 ------应该是的。若没有平仄二元化,则不会解除八病蜂腰之束缚,近体诗不会产生。真如此,元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6: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6:04
平与上去入对举的换头确实是虽未有平仄之名却已有平仄之实,可以视作是二元化的初级阶段,如确定【上去入 ...

王昌龄《诗格》的说法,不是重新制定,而是解说的官方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30 16: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7-30 16:15
“徐步金门旦,言寻上苑春。”

蜂腰诗: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瞳引夕,晻映容质。
------羊式注音法怎么注?

点评

什么人也跟你针叶林的嘴巧!!!!! 这是那个龟孙子的注音?????!! 蜂腰诗: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 针叶林你的臭毛病,何时能够改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6: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7-30 16:13
第三,蜂腰。
  【1】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 ...

《文笔式》不是有笔得、笔失之说么

点评

那是另一篇,名叫《文笔十病得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6: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16:24
蜂腰诗: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
------羊式注音法怎么注? ...

什么人也跟你针叶林的嘴巧!!!!!
这是那个龟孙子的注音?????!!


蜂腰诗: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瞳引夕,晻映容质。


针叶林你的臭毛病,何时能够改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6: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6:29
《文笔式》不是有笔得、笔失之说么

那是另一篇,名叫《文笔十病得失》

点评

蜂腰: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诗得者:“惆怅崔亭伯”;失者:“闻君爱我甘”。   笔得者:“刺是佳人”;(四言。)失者:“杨雄《甘泉》。(四言。)得者:“云汉自可登临”,(六言。)“摩赤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30 16: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30 16:19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 ...


如果殿、日,陇、照,暧、质,步、出视作同仄而不论上去入的话,哪么,近体的仄仄平平仄就有实在是故意犯蜂腰之嫌了


------应该是的。若没有平仄二元化,则不会解除八病蜂腰之束缚,近体诗不会产生。真如此,元兢居功至伟。
    看来三羊崇拜元兢是对的,不过三羊对蜂腰的认识却不是元兢的本意。

点评

其实应该不是的,参看27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42
【看来三羊崇拜元兢是对的,不过三羊对蜂腰的认识却不是元兢的本意】 三羊领教:你来解释元兢的本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39
你针叶林,怎么老是不懂装懂自装大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30 16: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30 16:42 编辑

似乎平仄二元化的时间看来起码要从沈宋提前到元兢时代(高宗,上官仪时代,公元663年之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6: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30 16:46 编辑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7-30 16:31
那是另一篇,名叫《文笔十病得失》

蜂腰: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诗得者:“惆怅崔亭伯”;失者:“闻君爱我甘”。
  笔得者:“刺是佳人”;(四言。)失者:“杨雄《甘泉》。(四言。)得者:“云汉自可登临”,(六言。)“摩赤霄而理翰”;(六言。)失者:“美化行乎江、汉”,(六言。)“袭元、凯之轨高”。(六言。)得者:“高 仞排虚空”,(七言。)“盛轨与三代俱芳”,(七言。)“犹聚鹄之有神 ”;(七言。)失者:“三仁殊途而同归”,(七言。)“偃息乎珠玉之室”。(七言。)得者:“雷击电鞭者之谓天”;(八言。)失者:“润草沾兰者之谓雨”。(八言。)
  或云:平声赊缓,有用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太半。

这里的文笔得失更明显同平、同上、同去、同入的同声之病,也即是四声碎用更加明显

点评

顺便友情提醒, 蜂腰: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据卢盛江考证:【第】字,三宝本作【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6: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16:34
如果殿、日,陇、照,暧、质,步、出视作同仄而不论上去入的话,哪么,近体的仄仄平平仄就有实在是故意 ...

你针叶林,怎么老是不懂装懂自装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7-30 16: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16:34
如果殿、日,陇、照,暧、质,步、出视作同仄而不论上去入的话,哪么,近体的仄仄平平仄就有实在是故意 ...

【看来三羊崇拜元兢是对的,不过三羊对蜂腰的认识却不是元兢的本意】
三羊领教:你来解释元兢的本意!

点评

你看不懂蜂腰诗吗?看看例诗中二五两字是同上同去同入吗?你那二五大唐律破产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30 16: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30 16:34
如果殿、日,陇、照,暧、质,步、出视作同仄而不论上去入的话,哪么,近体的仄仄平平仄就有实在是故意 ...

其实应该不是的,参看27楼

点评

蜂腰诗: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 ------先确认“文镜秘府论”中元兢对“蜂腰”的解释问题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0 1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