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如观

律诗、格律诗、近体诗是不是一个概念?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8-4 22:1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可不是一个筐,想装什么就装什么,齐梁之前的诗体才叫古风,如果不合,只能叫沾了近体风气的古风,不是纯粹的古风。
   赵执信将诗体分为四类,即古中之古,古中之近(律式古风),近中之古(古风式律诗),近中之近(律诗正格),很合理。

点评

古风可不是一个筐,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北山兄,的论,欣赏!  发表于 2020-8-5 15:40
“格律诗的简称就是律诗”。这种说法对不对? 要考察格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如果出现在齐梁以后,那么就可以确定格律中的格是专指平仄格,就可以验证如观推断的正确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5 05:06
《五言古诗》 按宋严羽云,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然论者谓五言之原,生于南风,衍于五子之歌。逮汉苏李始以成篇。嗣是汪洋于汉魏,汗漫于宋晋。至陈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8-4 22: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8-7 10:5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4 22:19
古风可不是一个筐,想装什么就装什么,齐梁之前的诗体才叫古风,如果不合,只能叫沾了近体风气的古风,不是 ...

《五言古诗》
按宋严羽云,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然论者谓五言之原,生于南风,衍于五子之歌。逮汉苏李始以成篇。嗣是汪洋于汉魏,汗漫于宋晋。至陈隋而古调绝矣。唐初承前代之弊,幸有陈子昂起而振之。遏贞观之微波,决开元之正派。于时李杜王孟之徒相继有作。元和以下,遗响复息。故今采汉魏以来古诗,以类列之。断自韦应物韩愈而止。至论其体,则刘协所云五言流调,清丽居宗者是也。他如扶风歌,五君咏,夏日叹等篇,虽云五言,实为杂体,故兹不载。

声病兴而诗有町畦,然古今体之分,成于沈宋。开元天宝间或未之尊也。大历以还,其途判然,不复相入。由宋迄元,相承无改。胜国士大夫,浸多不知者。不知者多,则知者贵矣。今则悍然不信,其不信也,由不明于分之之时。又见齐梁体与古今体相乱,而不知其别为一格也。常熟钱木庵良择,推本冯氏,著唐音审体一书,原委井然,可以采,名流问辨咸不及。

北山之论明显偏颇,齐梁之前是为汉魏,即汉魏古风也,所谓至陈隋而古调绝矣,汉魏古调或汉魏古体,止有宫商,未论四声,至陈隋四声出而古调绝矣;所谓汉魏古风是言其风骨高古,这跟后世所论诗体的古风、格律显然不是同一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05: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4 22:19
古风可不是一个筐,想装什么就装什么,齐梁之前的诗体才叫古风,如果不合,只能叫沾了近体风气的古风,不是 ...

“格律诗的简称就是律诗”。这种说法对不对?
要考察格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如果出现在齐梁以后,那么就可以确定格律中的格是专指平仄格,就可以验证如观推断的正确性。


点评

“格律诗的简称就是律诗”。这种说法是可榷的 唐人诗论一般只称律诗,未见有格律之说,论格也多是格调和作法,及至后来才有诗体分类上的体、格之别 《诗人玉屑》云,诗体上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5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8-5 1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8-5 12:06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20-8-5 05:06
“格律诗的简称就是律诗”。这种说法对不对?
要考察格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如果出现在齐梁以后, ...

“格律诗的简称就是律诗”。这种说法是可榷的

唐人诗论一般只称律诗,未见有格律之说,论格也多是格调和作法,及至后来才有诗体分类上的体、格之别

《诗人玉屑》云,诗体上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诗体下 古人文章,自应律度,未尝以音韵为主。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之类。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诗第二字侧入,谓之正格,如〔风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诗,用偏格者十无二三。(笔谈)

可见,律诗能达八体,八体中前人视五言仄起不入韵为正格,平起不入韵为偏格,其余或可归为变格,变格之外或可曰别格,即别具一格之意,如八体之外的什么孤雁格、进退格、辘轳格、八句仄入格。。。

体也是这样,八体为正,其余什么江左体蜂腰体偷春体折腰体顺风调等均属失粘的拗体,失粘拗之外又有句拗的,联拗句拗之外又有失对的,而这些正是齐梁体的特征,齐梁体是归属古风的,故不必以什么拗律混同近体律当回事


总而言之,八体为正为律,韵律上一韵到底,声律上平仄两两相替、对、粘,其余什么孤雁格、进退格、辘轳格都具有古风式的用韵特征,其余什么江左体蜂腰体偷春体折腰体顺风调句拗失对等都有古风式的声律,这些劳杂子本质上最多都是广义上的格律诗而不能跟近体等同而论

点评

《诗人玉屑》云,诗体上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 杂体也是诗词传承的一大项,这我才找刚刚组建了专栏。不能断了传承。还有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5 14:06
如观的很多诗论看似荒诞,其实都是暗藏杀机。那是我故意卖的破绽,设的套。但是为什么每次总有人往里钻呢? 诗人把李自尊为了神,诗论家把王力视为了神,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王力讲过的话并非全无漏洞。还有就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5 13:27
所谓的“正格”、“变格”、“别格”之说我想也是宋以后特别是清朝视沈宋体为正格,依此而类推出来的。 所以据此推断格律一词的出现应该至少不早于宋朝,真正最后明确“正格”的应该是在清代,特别是科考律的正式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5 1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12: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5 11:15
“格律诗的简称就是律诗”。这种说法是可榷的

唐人诗论一般只称律诗,未见有格律之说,论格也多是格调和 ...

所谓的“正格”、“变格”、“别格”之说我想也是宋以后特别是清朝视沈宋体为正格,依此而类推出来的。

所以据此推断格律一词的出现应该至少不早于宋朝,真正最后明确“正格”的应该是在清代,特别是科考律的正式公布。

所以王力所说的“自由体的反面就是格律体。”这是用后人总结出来的概念来匡定了前人的各类诗体。

我们现在流行的格律表的主要依据应是清朝的。所以如观才认为所谓的“正格”中的“格”是特指平仄格。

那诗经、楚辞、古风都没有规定平仄格,所以就不能称作格律诗。永明体才开始尝试规范四声乃至演变为平仄格,所以它才勉强可以称作”格律诗“。

所以王力所说的“自由体的反面就是格律体。”他所理解的”格“应是把诗经四言、古风五言七言,把这种对字数的要求也视为了”格“。

这就是如观与王力的分歧所在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13: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8-5 13:30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5 11:15
“格律诗的简称就是律诗”。这种说法是可榷的

唐人诗论一般只称律诗,未见有格律之说,论格也多是格调和 ...

如观的很多诗论看似荒诞,其实都是暗藏杀机。那是我故意卖的破绽,设的套。但是为什么每次总有人往里钻呢?

诗人把李白尊为了神,诗论家把王力视为了神,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王力讲过的话并非全无漏洞。还有就是当年的汉语拼音拉丁化,不知王力参与有多深。

那个拼音韵母表编得一塌糊涂。这种廉价的所谓创新以后应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14: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5 11:15
“格律诗的简称就是律诗”。这种说法是可榷的

唐人诗论一般只称律诗,未见有格律之说,论格也多是格调和 ...

《诗人玉屑》云,诗体上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
杂体也是诗词传承的一大项,这我才找刚刚组建了专栏。不能断了传承。还有就是恢复宋词谱曲,这方面的人才更是少。西安小雁塔有人在研究。


一个诗坛这些专栏都不能缺。应一字长蛇阵地列出,压住阵角。

诗律,诗韵,诗论,诗词创作,步和,题图。现在再专攻杂体。这样如观就基本学全了。独步诗坛,逍遥自在。这种感觉就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