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7-21 19:47 编辑
林泉的对联中有“两兼”,有的联友,可能不清楚什么叫两兼,这里发我一篇旧文,帮助释疑。
两兼对
句中一个字承前接后均能表达意义,这种字叫两兼词(不是兼语式,也与骑句对不同,兼语式、骑句对都是上下句之间,两兼词是一句中),用两兼词作的对联称为两兼对。两兼对中的名词一般要重读,才能完整地表达出句子的全部含意。从语法上分析,两兼对,是指一句中的一个名词既作上一词的宾语,又兼作下一一词的主语,一个词语同时兼了两个句子的成分;或者同时兼作上下两个词的主语。两兼词语的应用,实际上是用单句形式表现复句的内容,以简洁的文字表现更为复杂的意思,这点与骑句对相同。这在变化对仗句法,扩大对偶容量方面有积极意义。两兼对,有三种类型,一是两兼词在句中,一是两兼词在句首,一是两兼词在句首句中结合使用。 放在句首和句中的两兼名词可以用同一个字或词,采取简省和重读的方式应用。 1.中字两兼对: 两兼对中,重读的名词一般都处在句子的中间。 a兼宾语和主语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唐/孟浩然《京还留别》)○颈联。句中的“温泉”、“晚日”重读,句意为树绕温泉,温泉绿;尘遮晚日,晚日红。 虎啸山城晚,猿鸣江树秋。(唐/卢僎《稍秋晓坐阁》)○首联。意为:“虎啸山城,山城晚;猿鸣江树,江树秋。”山城是上一词的宾语又是下一词的主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颔联。意为:“星垂平野,平野阔;月涌大江,大江流。”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唐/杜甫《奉酬李》)○颈联。句中“桃花”既是“入”的宾语,又是“嫰”的主语;“柳叶”既是“归”的宾语,又是“新”的主语。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唐/郑愔《春怨》)○颔联。句中“蝶”既是“吹”的宾语,又是“乱”的主语;“花”既是“洗”的宾语,又是“新”的主语。 藤缠古木绿,雨打新荷娇。(对联)○亦可读作:藤缠古木古木绿,雨打新荷新荷娇。 藤缠古木绿,花衬远楼红。(刚刚对) 风括长天阔,日铭大地明。(刚刚联)○亦可读作:风括长天长天阔;日铭大地大地明。 b兼主动动词和使动词 据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记载,后唐进士范质,因不满后唐君臣的腐败无能,而辞官回家,遁迹民间。曾经在自己的白纸扇上写了一副对联: 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扇联。意思是说,让炙热难熬的酷暑和那些贪官污吏一起滚走吧!扇子一摇,凉风送爽,请老朋友和清风一道来我这儿做客吧。联语中的“去”和“来”就是兼词,既做主动词,又做使动词。 c兼前面的中心语素和后面的定语 芦中人语响;柳下惠风和。(佚名联)“芦中人”即春秋时楚人伍子胥。因其父兄均被楚平王所杀,愤而奔吴,在路上遇一渔父,渔父回家为其取食,伍子胥生疑,藏匿于芦苇之中。渔父取食归,连呼“芦中人”,伍子胥乃出,后遂以“芦中人”代称伍子胥。柳下惠即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死后谥“惠”,因居柳下村,遂称柳下惠。联中“人”和“惠”为两兼词,它们与前面的词分别组成“芦中人”和“柳下惠”;与后面的词分别组成“人语”和“惠风”,从而产生意趣。上联还有另一种版本:李东阳气暖;柳下惠风和。 d.其他 士农工商角徴羽;寒热温凉恭俭让。○工,宫;凉,良。借音对。商、温,借义对。却又两兼: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寒热温凉温良恭俭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