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0-6-28
威望287
金钱4033
贡献3344
金牌会员
 
威望- 287 点
贡献- 3344 次
金钱- 4033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0-7-28 00: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交流一下
池雀
风焦梅影倦,蜓瘦藕花迟。
恨雨支天网,祷晴偏己私。
但求餐啄饮,未有感恩时。
青紫色双缀,啖甘鸣素枝。
一部小电影,两幅画面,一对主角,一个焦点,两种声音,不同诉求。
一、一部小电影,池雀。
二、两幅画面:
(1)、第一幅画面,言池。首联,风焦梅影倦,蜓瘦藕花迟。广角镜头
(2)、第二幅画面,言梅子树和雀。尾联,青紫色双缀,啖甘鸣素枝。特写镜头
三、一对主角,一个焦点,两种声音,不同诉求。
(1)、一对主角,池与雀。
(2)、一个焦点,两种声音,不同诉求,下雨与不下雨。池,希望下雨,雀,反对下雨。
整首气脉关系如下文所示:
首联,风焦梅影倦,蜓瘦藕花迟。言池之景象,缺雨时久,来场雨已是当务之急,此联之意义,一是点题池,二是为颔联雨的出场进行铺垫。
颔联、颈联,恨雨支天网,祷晴偏己私。但求餐啄饮,未有感恩时。画外音,主角雀与池交叉登场,不见其形,但闻其音。颔、颈联的首句可视为雀的声音,雀的诉求;颔、颈联的对句可视为池的声音,池的观点。当然,这四句细研起来池、雀的声音在某些单句中也互有交叉,于此不作细论。
尾联,青紫色双缀,啖甘鸣素枝。起句,梅子树的特写镜头,青色和紫色的梅子双双挂在梅子树上;对句,也是特写镜头,梅子树上多了一只雀,它一边啄食着那成熟了的梅子,一边还在鸣叫着,它鸣叫些啥,请看颔、颈联的起句,尾句这里的“鸣”呼应颔、颈联首句;尾联的起句,一方面向前呼应首联首句的梅,是梅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开启尾句把雀与梅、雀与池收入一个囊中。看到这里也许有诗兄会说,你说的这些脉络关系清晰无疑,那么颔、颈联的尾句说是池的声音和观点,请问池能发声吗?就是,不过您别急,且看下文,首联首句有个风,她就是池的新闻发言人,颔、颈联对句就是其发声所在。
其实,拙作之所以要写这么一池雀,是别有用心或另有所图,颔联第一句,恨雨支天网,支天网这个潜意,言香港国安立法或及其它有关立法事项,雀,潜意指香港那些反对立法之人;青紫色,也或意有所指,于此不作明论;尾句“啖甘鸣素枝”,素枝,无花的树枝,雀今天可以在树枝上挑成熟的甜果子吃,假若再不下雨,这树可能会枯萎,明年不但开不了花,更妄言结果,这树枝就会成了永远的素枝。至于,感恩的潜意,是想跟雀说,享受果子甘甜之时,也要饮水思源,想想此甜何来。求大同存小异,共存共荣、和谐相处也正是在下写此拙作的潜意诗旨之一。水平有限,不足之存,在所不免,望指正赐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