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52|回复: 87

五言律句构成之理论根据(改写版)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22 23: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4-24 16:05 编辑

五言律句构成之理论根据(改写版)2020.04.22
《作文大体》摘录:
第二 五言诗
凡五言诗者,上句五字,下句五字,合十字成一章之名也。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 .
平头病者,近来不去之。上句第一二字与下句第一二字,同平上去入是也。但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也。
上尾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诗第五字与第十字。又七言诗第七字与第十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随四声诗分别之,但发句连韵不为病矣。
(雨梦按:此句特别强调:上尾病不是单讲平仄,而是讲四声--“随四声诗分别之”。故仄韵诗不是非得平对仄不可,允许上去对入声韵,去入对上声韵,上入对去声韵。
今人论仄韵诗谱,皆平韵诗谱之翻版,以为不犯上尾也,殊不知又犯鹤膝病。
不过,仄韵律诗四单句脚如:韵平平平,及平平平平诗还占主流,可认为小庛非病也,正同特定拗句平平仄平仄,虽二四同,但它是由四拗三救造成,且数量几近正格句,故王力先生称此句为;拗句的特殊形式一样,等同律句。)
。。。
雨梦按:“二四不同”指五言句二和四字应不同平仄,即句内平仄相替。
“对”与“对避”是两个格律专用名词。
”对”,平仄对立也。“
“对”在本句要求平仄两两相对,现在多称相替;“对”在对句要求同位字平仄相反。
。。。
“对避”一词为日式动宾词倒装,如日式反战標语上就写作“战争反对”,汉语即“反对战争”。对避则指“平仄不同应避开”。用汉语表达即为“不允许平仄不同,或平仄应相同”。
“对避”一词,人多不解。雨梦于此特作解释。孙逐明先生对此未作解释,仅引用文中说明为鹤膝病。而据文镜秘府论二十八病文;“第四,鹤膝。
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与二九或二六(七言)字均无关。
。。。
又避下三连病,指三平尾,三仄尾为病也。
。。。。。。
五言诗:
平头论”规定一二及六七字的平仄安排,即平仄应不同;(即元競的双换头调声法)
二四不同”又规定第四字的平仄;
二九对避”则规定了第九字的平仄;
上尾论”规定了五和十字的平仄应“对”(连韵除外)。
又避下三连病”强调三和八字(为上下句第三字),其平仄以不犯三平尾和三仄尾为原则,
则全句1~10字的平仄安排都有明确规定。
。。。
律句推理;
第一步:根据二四不同,二九对避,确定一章(联)中二四九字:(二字以平代入,得第一式;以仄代入,得第二式)
第二步:根据二四不同,一章的六九字即为下句二四字,可依九字推出六字平仄;
第三步:根据平韵诗之韵脚在第十字,又根据上尾可确定五及十字平仄。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size=21.3333px]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第五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上下句第-字(即一六字,或得一字平仄后,依平头论得第六字平仄。
。。。
依上五步,可确定一章之全部平仄,共计六章如下;
第二字设仄所得四章:
1.
一二三四五
仄仄平平仄。甲1
六七八九十
平平仄仄平。乙1
2.
一二三四五
仄仄仄平仄。甲2
六七八九十
平平平仄平。乙2
3.
一二三四五
平仄仄平仄。甲3
六七八九十
仄平平仄平。乙3
4.
一二三四五
平仄平平仄。甲4
六七八九十
仄平仄仄平。乙4 
5.
第二字设平所得二章:
一二三四五
平平平仄仄。丙1
六七八九十
仄仄仄平平。丁1
6.
一二三四五
仄平平仄仄。丙2
六七八九十
平仄仄平平。丁2
。。。
这六章(联)共得上句(仄收句),下句(平收句)各六句律句。但这六句中依当今诗论,有律句正格,和律句拗格。
。。。
根据所列例诗: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221句式也,上下句第一字与二字同,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212句式也,第一字可取平或仄。
另:
《作文大体》在后面附有诗谱,见: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
谱中所记相邻双声音节均为双平或双他。即要求诗句平仄应两两相替。依此我们将十二句式中不合两两相替的句式排除,仅得四式:
仄仄/平平/仄。甲1
平平/仄仄/平。乙1
平平/平/仄仄。丙1
仄仄/仄/平平。丁1
这四式正是当今诗论中的标律句。
(唐人论诗并未对任何诗句命名。而《作文大体》称联为句。)
排除出来的八种句式则为拗句
仄仄仄平仄。甲2
平平平仄平。乙2
平仄仄平仄。甲3
仄平平仄平。乙3
平仄平平仄。甲4
仄平仄仄平。乙4
仄平平仄仄。丙2
平仄仄平平。丁2
。。。
《作文大体》对五言诗论述,合十字成一章(句),则句(联)皆合律也。如:
.
仄仄仄平仄。甲2(拗句。仄收单平句)
平平平仄平。乙2(拗句。平收单仄句)
此上句为仄收单平拗句,下句必采用平收单仄拗句互救。
清王士稹《律诗定体》言: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如单句依字拗用仄,则双句爽字必拗用平。)
王力先生诗论,认甲2句式为小拗,言可救可不救,实不合典也。[size=21.3333px](此一段引《作文大体》[size=21.3333px]及清《律诗定体》[size=21.3333px]批评王力诗论不合典籍)
.
平仄仄平仄。甲3【等律句,单仄单平自
救句】
仄平平仄平。乙3【等律句,单平单仄自
救句】
此二句式皆自救句式,可单独使用。唐许浑特爱成章使用,世称【丁卯句法】。
.
7.平仄平平仄。甲4【单仄句】
8.仄平仄仄平。乙4【单平句】
4句式为单仄小拗,可救可不救。救法有二:
1.自救:即改用“平仄仄平仄”。【等律句,单仄单平自救句)
2.他救:即下句第一字拗仄,为“仄平仄仄平”。
此句式即王力先生诗论中的唯一孤平句式,称其为大忌。实则不然。
孤平,漁洋先生称单平,指出“平不令单”,认为必救。自救句式为:“仄平/平仄/平”,实单仄单平互救。孤平依旧存在,但因第三字拗平,则未为拗了。
论者从王力先生诗论者众,然王力先生未读【作文大体】,不知有他救[size=21.3333px]法也[size=21.3333px]此段文引【作文大体】[size=21.3333px]指出王力诗论不知孤平他救法)
何谓他救法?
7.平仄平平仄。甲4【单仄句】
8.仄平仄仄平。乙4【单平句】
此一章即是也。
1.从双换头之调声法,一二六七字双换最善也。
因形成互救关系,诗联不违律也。
或疑雨梦大言,云王力先生未读【作文大体】。从他诗论可知,言古无诗谱,皆口口相传而已。【作文大体】成于唐末,上世纪初由日本传回中国。书中记录的诗谱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文献。故知王力先生未读此书也。
2.【作文大体】不但提供了诗谱,而特别是下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孤平他救”的宝贵资料: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雨梦注上去入,即仄)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用流行诗谱表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3.1.上联第二句表明仄仄仄平平,句式第一字可平可仄;
3.2.尾联上下句一二字符合沈约的四声八病论中的平头论,即上句的一二字与下句的一二字不同平仄。也符合元競在调声术论中的双换头论。
3.3出句孤仄与对句孤平互救。使孤平句因此成为合格律句。唐人诗句避孤平,多采用本句自救,即将第三字由仄改平实现拗救,此法即为孤平他救法也。
3.4流传的唐人近体诗,经确定约有150句犯孤平,这其中就有49句因他救而合理存在。
3.5诸君切勿以49句太少,需知孤平大多采用本句自救,余下不多。王力先生为证孤平大忌,言唐人诗中仅两句而已。而49句几近王力先生孤平例的25倍了。
.
仄平/平/仄仄。丙2
平仄/仄/平平。丁2
此句式由第一字设仄推出。上下句第一音节犯单
平及单仄,但由于第三字均天然处于救拗位置,故此句式因救然后律,等同律句。
。。。
根据释空海【文镜秘府论·调声 】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
1.这是同意诗句可写成三仄尾,为护腰,下句应写成三平尾句式。即承认三仄尾和三平尾入律。
2.诗句仄仄平平仄句式,若三字拗成仄仄仄平仄,则下句第三字则应由仄拗平得:平平平仄平。
此句式已在上列六章之中,亦证明上句单平,下句必救。
。。。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此段文可证平仄仄仄仄可以入诗,但下句必用平平平仄平句式。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解:待君竟不至,三仄尾也,三平向下承要求下三平承之。
故三仄尾及三平尾非大忌也。可以入律。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另古诗论称“仄平仄仄仄”,包括“仄平仄平仄”为拗极句,下句第一字必拗平相救。“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联是也。
王力先生诗论称特拗句平平仄平仄,第一字不再可平可仄,止摆了现象,未论及原因,实因第一字若仄,则犯孤平,故下句必须她救。他还未论及三仄尾句第一字也不能仄。因为他认为三仄尾也为大忌,更认识不到这也是孤平。
从以上推论:下列句式也可入律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
或有人疑诗例引古诗,必非指近体。殊不知古人论诗之道也。
1.古诗句中不论平仄,根本不需救。
2.今人诗不好找,古诗多辑成集,方便找。
3.古诗不论平仄,故从后人看来,古人不以为病,今人则看为病。
4.举今人诗易生口角,举古人诗不会惹麻烦。
下列8种句式不合《作文大体》言天宝集论中二四不同,故无法由《作文大体》推论,但在唐人近体诗中常见,应定为律句拗格:
1.仄仄平仄仄(大拗句)
2.仄仄仄仄仄(大拗句)
3.平仄仄仄仄(大拗句)
4.平仄平仄仄(大拗句)
5.平平仄平仄(仄收特拗句)
6.仄仄平仄平(平收特拗句)
7.仄平仄平仄(拗极句,孤平仄收特拗句)
8.平仄平仄平(拗极句,孤仄平收特拗句)
以上8种二四相同之句唐人诗论中找不到理论支持
。。。
剩有八种句式皆非律句:
平平仄平平(单仄失替句)
平平平平平(五连平句)
仄平平平平(单平四连平句)
仄平仄平平(单平单仄失替句)
平平平平仄(下四连平句)
仄平平平仄(单平失替句)
仄仄仄仄平(单平四连仄句)
平仄仄仄平(单仄缺平失替句)

[size=21.3333px][size=21.3333px]梦注:蓝色字均引自唐时诗话。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3 09: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 “护腰”论,这是一个进步,赞一句。   但还远远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3 16: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一句:
   律句推理;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句中的“并下”是不是删除的意思?

点评

掉了一避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16: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3 16: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16:01
请问一句:
   律句推理;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

苏版:你知道【拗极句】出自哪位名家之嘴吗?

点评

不知道,应该是雨梦的吧。我并不赞同拗极句之说,因其太入牛角尖。  发表于 2020-4-23 1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6: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4-23 16:39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16:01
请问一句:
   律句推理;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

掉了一避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3 20: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0-4-23 21:11 编辑

这个 律句推理,第四步是不合理的,三八字的平仄并没有解决。
所有的推理过程,应是以 无一字无根据古人诗话,无一字不合古人诗话。而不是据现代律句定义来作论据。这也是梦雨的话了。

律句推理;
第一步:根据二四不同,二九对避,确定一章(联)中二四九字:(二字以平代入,得第一式;以仄代入,得第二式)
第二步:根据二四不同,一章的六九字即为下句二四字,可依九字推出六字平仄;
第三步:根据平韵诗之韵脚在第十字,又根据上尾可确定五及十字平仄。

到这里,还是可以。 再往下看。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问题是:--依梦雨的说明。
1.1. 仄仄平仄
1.1.1.选择平得:仄仄平平仄--1
1.1.2.选择仄得:仄仄仄平仄--2
.
1.2. 平平仄平
1.2.1.选择平得:平平平仄平--3
1.2.2.选择仄得:平平仄仄平--4
...
2.1.平仄平仄
2.1.1.选择平得:平仄平平仄--5
2.1.2.选择仄得:平仄仄平仄--6
.
2.2.仄平仄平
2.2.1.选择平得:仄平平仄平--7
2.2.2.选择仄得:仄平仄仄平--8         

这里的8句都与下三连病无关,与避不避都无关。 仅是代入平仄,依现代律句定义标定。因为是律句,所以就是律句。古人诗话在哪里?

   律诗里的句,称律句。 没有律诗,也就没有律句。在律诗之前,没有所谓律句。  
   在律诗格式没法推理完成之前,凭什么说 律句推理 呢?


点评

这六章(联)共得上句(仄收句),下句(平收句)各六句律句。但这六句中依当今诗论,有律句正格,和律句拗格。 这六章都是依唐时诗法推论出来的。而引用的唐时诗法,难道他不是谈律句?他有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1:25
似乎觉得你思维有问题。无律诗之前,三十二种五言句式已声明过均为古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1:16
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1:13
形成下三连声去列句不是知法犯法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0:10
这个 律句推理,第四步是不合理的,三八字的平仄并没有解决。
所有的推理过程,应是以 无一字无根据古人诗 ...

形成下三连声去列句不是知法犯法吗?

点评

老先生别急,有话慢慢说个清楚。 下面四式的○,如何代换入平或仄,形成下三连声? 1.1. 仄仄○平仄 1.2. 平平○仄平 2.1. 平仄○平仄 2.2. 仄平○仄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2:42
能具体一点说吗? 举例的8个句,那句?怎么连成 下三连声。  发表于 2020-4-23 2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1: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0:10
这个 律句推理,第四步是不合理的,三八字的平仄并没有解决。
所有的推理过程,应是以 无一字无根据古人诗 ...

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点评

雨梦: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苏回:我是指第四步如下示: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此处是引用了“并避下三连病”,一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1: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0:10
这个 律句推理,第四步是不合理的,三八字的平仄并没有解决。
所有的推理过程,应是以 无一字无根据古人诗 ...

似乎觉得你思维有问题。无律诗之前,三十二种五言句式已声明过均为古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1: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0:10
这个 律句推理,第四步是不合理的,三八字的平仄并没有解决。
所有的推理过程,应是以 无一字无根据古人诗 ...

这六章(联)共得上句(仄收句),下句(平收句)各六句律句。但这六句中依当今诗论,有律句正格,和律句拗格。
这六章都是依唐时诗法推论出来的。而引用的唐时诗法,难道他不是谈律句?他有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3 22: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23 21:13
形成下三连声去列句不是知法犯法吗?

老先生别急,有话慢慢说个清楚。

下面四式的,如何代换入平或仄,形成下三连声?
1.1. 仄仄平仄
1.2. 平平仄平
2.1. 平仄平仄
2.2. 仄平仄平

点评

这些句都分别代入了平和仄呀!你认真看例句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3 23: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0-4-23 23:07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23 21:13
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雨梦: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苏回:我是指第四步如下示: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此处是引用了“并避下三连病”,一句。但跟其中 8 句,毫无关系。

    例如:此四式,1.1. 仄仄○平仄  1.2. 平平○仄平   2.1. 平仄○平仄   2.2. 仄平○仄平。与三连病有关系吗?
   没关系的话,说什么“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什么什么的”呢?不避 就不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吗?

    无关的“古人诗话”硬放上去,也算证据?


点评

例如:此四式,1.1. 仄仄○平仄 1.2. 平平○仄平 2.1. 平仄○平仄 2.2. 仄平○仄平。与三连病有关系吗? 没关系的话,说什么“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什么什么的”呢?不避 就不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3:42
无关的“古人诗话”硬放上去,也算证据? 不算证据,但以唐时诗话驳今人诗论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3:33
引了那么多,居然不知道?,文章已修改,凡引唐时诗话均改为蓝色字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3:32
把论文细渎,所引诗句均避下三连声,当然这些例句均无此病,写进去的话是脑子有毛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3:29
即文中引用的【作文大体】及【文镜秘府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3: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3:06
雨梦: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苏回:我是指第四步如下示: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 ...

即文中引用的【作文大体】及【文镜秘府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3: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3:06
雨梦: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苏回:我是指第四步如下示: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 ...

把论文细渎,所引诗句均避下三连声,当然这些例句均无此病,写进去的话是脑子有毛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3: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3:06
雨梦: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苏回:我是指第四步如下示: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 ...

引了那么多,居然不知道?,文章已修改,凡引唐时诗话均改为蓝色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3: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3:06
雨梦: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苏回:我是指第四步如下示: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 ...

无关的“古人诗话”硬放上去,也算证据?
不算证据,但以唐时诗话驳今人诗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3: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3:06
雨梦:古人诗话在哪里? 。。。 都引用了,看不见?
苏回:我是指第四步如下示: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 ...

例如:此四式,1.1. 仄仄○平仄  1.2. 平平○仄平   2.1. 平仄○平仄   2.2. 仄平○仄平。与三连病有关系吗?
   没关系的话,说什么“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什么什么的”呢?不避 就不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吗?
。。。
不避 就不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吗?
。。。
因所有句例第三字均代入平仄,必将造成下三连声病,故开宗明义表明只选不造成此病的代入。真不知你咋转不了这个弯,我要全代入,又有人责:不是下三连声应避吗?把这些犯病句列出实画蛇添足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3: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4-23 23:53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3 22:42
老先生别急,有话慢慢说个清楚。

下面四式的○,如何代换入平或仄,形成下三连声?

这些句都分别代入了平和仄呀!你认真看例句否?!
仄仄/平平/仄。甲1
平平/仄仄/平。乙1
平平/平/仄仄。丙1(此句式三字不能代仄)
仄仄/仄/平平。丁1(此句式三字不能代平)

仄仄仄平仄。甲2
平平平仄平。乙2
平仄仄平仄。甲3
仄平平仄平。乙3
平仄平平仄。甲4
仄平仄仄平。乙4
仄平平仄仄。丙2(此句式三字不能代仄)
平仄仄平平。丁2(此句式三字不能代平)

点评

雨梦: 这些句都分别代入了平和仄呀!你认真看例句否?! 1 仄仄平平仄。甲1 2 平平仄仄平。乙1 3 平平平仄仄。丙1(此句式三字不能代仄) 4 仄仄仄平平。丁1(此句式三字不能代平) 5 仄仄仄平仄。甲2 6 平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4 0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4 0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0-4-24 10:5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23 23:45
这些句都分别代入了平和仄呀!你认真看例句否?!
仄仄/平平/仄。甲1平平/仄仄/平。乙1平平/平/仄仄 ...

雨梦: 这些句都分别代入了平和仄呀!你认真看例句否?!
1 仄仄平平仄。甲1
2 平平仄仄平。乙1
3 平平平仄仄。丙1(此句式三字不能代仄)
4 仄仄仄平平。丁1(此句式三字不能代平)
5 仄仄仄平仄。甲2
6 平平平仄平。乙2

7 平仄仄平仄。甲3
8 仄平平仄平。乙3

9 平仄平平仄。甲4
10 仄平仄仄平。乙4

11仄平平仄仄。丙2(此句式三字不能代仄)
12平仄仄平平。丁2(此句式三字不能代平)

苏回:这例,我当然认真看。 先把先生的12式 返回到前一步,再整理一下如下示:
即到第三步,可以得到以下八式。(号码是我加上出的)

跟下三连病无关的有四组,设为 A组。
1.1. 仄仄○平仄--1
1.2. 平平○仄平--2
2.1. 平仄○平仄--3
2.2. 仄平○仄平--4

跟下三连病有关的有四组。设为 B组。
3.1. 平平○仄仄--5
3.2. 仄仄○平平--6
4.1. 仄平○仄仄--7
4.2  平仄○平平--8
可以看到,其中○号,不用等到代入平仄,就可以看到,据与下三连病的关系有无,可分两组AB。
下一步的第四步。其演绎过程应是对  和下三连病有关 的B组  进行,先进一步代入平仄, 再对 避下三连病的筛选。

而不是,不管有无关系,都拉到一起来进行对避下三连病的筛选,含含糊糊混过去。

所以,应是这样写: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B组的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如果是写成A组,明显是个错误,可见,两组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如果不管关系有无,都拉到一起来论的话,那么,不用推什么理,说:律句 就是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避下三连病。 这样不是更简单吗?何必零零碎碎说一大堆?

是不是这个道理?

----------------------
   律诗里的句,称律句。 没有律诗,也就没有律句。在律诗之前,没有所谓律句。  
   在律诗格式没法推理完成之前,凭什么说 律句推理 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4 1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0-4-24 15:41 编辑

雨梦 的第四步推理是错在:把在前三步得到的,但还没有定型到律句的八句未定句,都当成律句。代入平仄后,得到16未知句。然后,再古人诗话在其中删除下三连病句,于是,得到12句律句了。

    16句未知句,删除了四句下三连病句后,就成了律句。---这就是第四步推理 逻辑上的错误所在。


----------------------
   律诗里的句,称律句。 没有律诗,也就没有律句。在律诗之前,没有所谓律句。  
   在律诗格式没法推理完成之前,凭什么说 律句推理 呢?

点评

律句推理; 第一步:根据二四不同,二九对避,确定一章(联)中二四九字:(二字以平代入,得第一式;以仄代入,得第二式) 第二步:根据二四不同,一章的六九字即为下句二四字,可依九字推出六字平仄; 第三步: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4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4 15:39
雨梦 的第四步推理是错在:把在前三步得到的,但还没有定型到律句的八句未定句,都当成律句。代入平仄后, ...

律句推理;
第一步:根据二四不同,二九对避,确定一章(联)中二四九字:(二字以平代入,得第一式;以仄代入,得第二式)
第二步:根据二四不同,一章的六九字即为下句二四字,可依九字推出六字平仄;
第三步:根据平韵诗之韵脚在第十字,又根据上尾可确定五及十字平仄。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第五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上下句第-字(即一六字,或得一字平仄后,依平头论得第六字平仄。

所列五步,无一不引用唐时诗话,也无一引唐以后诗话。

点评

说:律句 就是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避下三连病。 这样不是更简单吗?何必零零碎碎说一大堆?  发表于 2020-4-24 1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6: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律诗格式没法推理完成之前,凭什么说 律句推理 呢?
。。。。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1.律诗由律句组成。
2.作文大体及文镜秘府论,前者谈律句构成,后者倓律诗中律句之排列及拗救。
3.我们依照上述二典可推导部分律句,加文后所附诗谱可证唐时已有诗谱,及律诗的构成的理论指导。可反证近人诗论言唐人无谱,靠口口相传。从推导出来的仄平仄仄平句式合律及诗谱,日人诗可证孤平大忌之无典籍可证。
本文拟分几章刊出
1.五言律句构成推理
2.七言律句构成推理
3.律诗构成推理
4.【作文大体】诗法诠释
5.【作文大体】附诗评析

点评

前者谈律句构成. ---应为前者谈(律)诗中的(律)句构成。  发表于 2020-4-24 1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6: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
这种阐述并无毛病。和二字一样,三字采用平仄代入两系列式,若避代入平或仄将造成下三连声的句式。即可得合乎避下三连病的句式的三字和八字的平仄。不合的不代并淘汰,犹于第十字设仄的不代并淘汰一样。

点评

雨梦: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 这种阐述并无毛病。和二字一样,三字采用平仄代入两系列式,若避代入平或仄将造成下三连声的句式。即可得合乎避下三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4 1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4 17: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24 16:22
在律诗格式没法推理完成之前,凭什么说 律句推理 呢?
。。。。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是避下三连病云云。】


白氏文集】,二四不同,这句话!
《文镜秘府论》里,没有这两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4 1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0-4-24 22:38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24 16:33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
这种阐述并无毛病 ...

雨梦: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
这种阐述并无毛病。和二字一样,三字采用平仄代入两系列式,若避代入平或仄将造成下三连声的句式。即可得合乎避下三连病的句式的三字和八字的平仄。不合的不代并淘汰,犹于第十字设仄的不代并淘汰一样。

苏回:那就请回过头来说明一下:
1.1. 仄仄○平仄
1.1.1.选择平得:仄仄平平仄   ---同是二四不同,同是避了下三连,为何这就是4种标律之一?
1.1.2.选择仄得:仄仄仄平仄   ---同是二四不同,同是避了下三连,为何这就是(孤仄小拗句)?--改为:拗句,仄收单平句?

是依什么而定的?
所有的过程,应是以 无一字无根据古人诗话,无一字不合古人诗话。而不是据现代律句定义来作论据。这也是梦雨的话了。

点评

1.1.2.选择仄得:仄仄仄平仄 ---同是二四不同,同是避了下三连,为何这就是孤仄小拗句? 。。。。 这是旧文,新文已无。 仄仄仄平仄---此句式非孤仄小拗句!是仄收孤平大拗句。属我的命名,非推导得此名。推导结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4 1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8: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我加括号都是对各种句式的解释,那是推导不出来的。只是说明这肿句式合现代什么规则。
我先表明经唐时文献对律诗中句的描述,所推导的十二种句式都是律句而已。这其中包括清人所论的菰平句都属律句范围。
推导的律句我当然可以因其性质命名的。其中采用了王力的-些命名,如大拗,半拗,小拗,特拗,但有些并不合王力的命名。我自己命名的有:律句正格,律句拗格。准律句,等律句,拗极句,天救句,非律句等(古称古诗句)古律句采用应化雨先生诗论吗,特拗句两种我称仄收四拗三救句和平收四拗三救句。孤平定义取渔洋先生平不令单论,即双平音节令单为孤平。双仄音节令单为孤仄,不取王力孤平定义及启功孤平,孤仄定义。
若推导出来是孤平句,则不可加括号。

点评

雨梦回: 后面我加括号都是对各种句式的解释,那是推导不出来的。只是说明这肿句式合现代什么规则。 我先表明经唐时文献对律诗中句的描述,所推导的十二种句式都是律句而已。这其中包括清人所论的菰平句都属律句范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5 0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9: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4-24 18:03
雨梦: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避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
这种阐述 ...

1.1.2.选择仄得:仄仄仄平仄   ---同是二四不同,同是避了下三连,为何这就是孤仄小拗句?
。。。。
这是旧文,新文已无。
仄仄仄平仄---此句式非孤仄小拗句!是仄收孤平大拗句。属我的命名,非推导得此名。推导结果是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9: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例1-1-1-1-2:(设第三字为仄)得第八字:
一二三四五
仄仄仄平仄。甲2(拗句。仄收单平句)
六七八九十
平平平仄平。乙2(拗句。平收单仄句)
修定版此处无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9: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1-1-1-1-2:(设第三字为仄)得第八字:
一二三四五
仄仄仄平仄。甲2(拗句。仄收单平句)
六七八九十
平平平仄平。乙2(拗句。平收单仄句)
这是金先生转帖的最初版也沒说仄仄仄平仄句式“这就是孤仄小拗句?”!
不要乱引用,我还真担心是否笔误。说此为小拗是王力,但他沒说是孤仄小拗句

点评

[attachimg]277731[/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4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24 2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0-4-24 21:32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4-24 19:22
例1-1-1-1-2:(设第三字为仄)得第八字:
一二三四五
仄仄仄平仄。甲2(拗句。仄收单平句)
我不会乱引用。
小欧句.png

点评

你再看仔伵 苏回:那就请回过头来说明一下: 1.1. 仄仄○平仄 1.1.1.选择平得:仄仄平平仄 ---同是二四不同,同是避了下三连,为何这就是4种标律之一? 1.1.2.选择仄得:仄仄仄平仄 ---同是二四不同,同是避了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4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2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