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发表于 2020-4-2 06: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欣赏完毕!不再修改的话,以此为准来评论!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 05:15 编辑
律句和特殊拗句。
一,基本定义:
律句:在律诗中出现的符合声律的句子。
声律:在韵文中平仄两两交替的规则。
拗句:在律诗中不符合声律的句子。
特殊拗句:在律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拗句。
二,特殊拗句为什么特殊:
先看看唐近体诗定型者之一沈佺期的七律:
沈佺期七律
搜韵网共14首,其中包含“中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拗句)的七律诗共5首,占36%。
龙池篇(唐·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唐·沈佺期)
金舆旦下绿云衢,綵殿晴临碧涧隅。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
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惜汾阳纡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唐·沈佺期)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
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守岁应制(唐·沈佺期)
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宜将岁酒调神药,圣祚千春万国朝。
------近体诗是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的。特别是七律体材为唐代首创。近体诗格律是后来人归纳而成。
所以特殊拗句(王力)是标准律诗的句型之一。这种句型所以不叫律句,只是因为不符合音节点平仄
交替。但因其常用,故称为“特殊拗句”,或“准律句“。
三,关于“律句”概念,是随着近体诗中律诗的定型而出现的。
白居易诗中就出现了“律句”的概念:“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这说明“律句”概念是同律诗同时出现的。律句,就是出现在律诗
中的符合音节平仄交替的句子。
除此之外出现在辞赋或对联中的符合近体诗的句子也可称为律句,但一般称为词句联句即可。词或联
的句子符合词律或联律,一般不再称为律句,以免与诗律相混淆。
例如:“看万山红遍”,就是词句,不是律句。
“真山水不须图画,大圣贤皆自奋兴”是联句,也不是律句。
为什么这些“词句”“联句”不是“律句”?
因为:
1,律句音步为二二一(五字句)或二二二一(七字句),上面两例均不符合;
2,律句语法基本结构为二三(五字句)或四三(七字句),上面两例均不符合。
四,怎样理解王力在“词律”一章中使用的“律句”概念?
王力为了解说方便,借用了律诗中“律句”概念,来解释词句中使用律句或者部分使用律句的问题。比如
“看万山红遍”他说是一字句“看”+“四字律句”“万山红遍”组成,使对词句构成的声律特点容易理解和
记忆。所以王力注释说“就便陈说,并无深意。”。像三羊那样扩大“律句”定义范围至日常用语,是错误的
过度解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