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3-26 13:23 编辑
拼凑不是诗 先随便欣赏一首古人作品: 西湖春日(宋·王安国)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薰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围绕西湖描写其美,不落俗套。首联虽然远远没有杜牧的才气,但也要争取向大诗人杜牧学习,所以一来就想写首诗。烟雾缭绕的寺院里正在开饭,夕照下的楼台亭阁飘扬着酒旗。山上茂密的山花竞放芬芳熏染着山崖,湖中双飞的翠鸟掀起涟漪。尾联写湖中钓翁,让读者产生联想,余音袅袅。寺院,酒楼,山峰,湖面,皆是西湖之景,结构完整,语言舒畅,意趣盎然。 再看首今人网上的一首作品: 七律:云水逸 远望长江登北固,迢遥云水逸东吴。 折芳远寄三春草,乘兴闲观万里图。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钱湖。 瓜洲京口无音信,惟有逰莺啭碧梧。 -----整诗没有完整的意境。第一联写北固山,望在东吴。颔联转到折芳寄草,闲观。颈联入楚看竹,突然又到了西湖泛舟。尾联又回到瓜州,跳跃性地描写。但逻辑混乱,问题多多皆无回答。如寄草给谁?谁无音信?典型地强说愁似的拼凑之作。 近体诗中七律字数较五律和绝句字数较多,格律严谨,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体材。但严谨的格律也容易产生程式化的八股似的作品。凑够七言八句即以为完成了大作,全然不顾意境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这也是网上作品最普遍的弊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