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4|回复: 7

“新韵”无失败

[复制链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2-10 10: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韵”无失败

    “新韵”是法定推广普通话和使用汉语拼音以后,随着社会和高科技的发展,自然产生的客观存在,是中华民族当代必有的新文化现象。它不是任何主观臆造的虚无的神,可以任意制造任意打倒。“新韵”的根基是民族,母体是传统,潜力是高科技(高科技对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的巨大影响;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必须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它的现实环境是普通话与汉语拼音的法定推广、普及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因此,它与现实的中华民族和民族语言是相溶的;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是相适应的,它们是共存的。因此,它只有生成而无失败。那么,它会灭亡吗?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生与灭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有生就有灭,“新韵”亦然。但在目前,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正普及,高科技正发展,“新韵”亦然;十年五十年后,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大普及,高科技大发展,“新韵”亦然;百年千年后,中华民族安在,中华民族语言尚存,普通话大大普及,高科技大大发展,“新韵”亦然!

14

主题

678

帖子

22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
贡献
701
金钱
767
发表于 2020-2-10 1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伦不类的新韵谱、他们不伦不类的中华通十六韵,还不都是新韵统一战线的大失败吗?
诸如此类空洞的口号适可而止吧,你不是说有问必答吗?那就请老老实实到此应诉去罢:

点评

我无话可说了。你们各个各说去吧!  发表于 2020-2-10 10:46
我无话可说了。你们各个各说去吧!  发表于 2020-2-10 10:46
救诗必先救韵;救韵必先救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 魂 (新韵)

平平仄仄千百年  几多痴顽夜难眠
涓涓细水润大地  隆隆春雷震九天
极目五洲风云卷  胸怀四海波浪宽
高堂大雅侧颜过  布衣草履遍山川

(重阳J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0: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 天(新韵)

中华诗词千年昶,格侓平仄挑大梁。
倡导新韵普通话,两百秋后啥模样?

(重阳J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629

帖子

58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83
贡献
1236
金钱
2257
发表于 2020-2-10 12: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GMD  GCD  一百多年里 都在 搞什么 新韵,这都是 没有 抓住 主要矛盾  也没有 抓住 矛盾的 主要方面,所以 费力不讨好,根本 没有 效果,注定 诗 失败的,前车之鉴 现在还 摆在那里 呢。不懂历史 也不去 了解历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5: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

       
重阳/Jm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新韵”,就是采用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
    “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它采用了普通话韵母四声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综合了中华传统诗词和民歌与自由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诗词,是社会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诗词(文学艺术)也必然地发生了相应的划时代的变化:其一是法定使用普通话;其二是推广使用汉语拼音并标定四声;其三是有韵新诗与古体新诗的形成。这就确立了中华诗词划时代变化的基础,即传统诗词以普通话的韵母为韵并与自由新诗相结合,实现“平仄开放,韵律改革,自然四声,形随意合”,由此而产生新诗体——新韵。
声韵,本是汉语文字的根本属性,独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声对韵,自然巧成,本应如此的。声韵自身的规律性是永久的鲜活的,它必将突破僵式而作新的变化与发展。
    和声对韵,是诗歌所特有的独特标志。声韵是新体诗与旧体诗相结合的内在基础和先决条件。普通话韵母四声是中华民族法定的标准语音,不管是旧体还是新体,都应该在它的统一之下,求生存,求发展。
    韵,是中华诗词的根。有了韵,也就有了根,也就有了传统,也就有了民族。“新韵”,既是相对于“诗韵”而言的“韵”,又是相对于“诗体”而言的“体”。所以,“新韵”既是“韵”又是“体”。“新韵”是中华民族先进诗文化的先进代表,“新韵”代表着中国先进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世事万物都是变化的,世事万物又是永恒的,物质不灭。变与不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变是对不变而言,不变是对变而言。说变时,其中必有不变之因素在;说不变时,其中必有变之因素在。变是进化,不变是永恒。诗歌也一样。诗歌是与人类语言俱生共存的,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共同发展变化至今的。但诗歌也有不变之因素在,那就是节奏和韵律,那就是诗歌的永恒。
   诗歌进化的基础是什么呢?有内部的基础和外部的基础。也就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构成诗歌进化的基础。内因是诗歌自身形态的演变,外因是社会的需求和选择,这就是诗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诗歌的进化,主要是指诗歌形体的变化。中国诗史上已有的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词,曲等就是诗歌不同时期进化的不同结果。就是诗歌内因和外因的矛盾统一的斗争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表现。它既有永恒的本质特征的遗传或继承,又有外部因素造成的形体变态。
    诗歌也是呈三极进化式的,这是自身的而不是外加的。正如格律诗是固化守旧的一极,自由新诗是自由无度的另一极,新韵自由诗则是两极相互斗争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生极。这就是新韵诗歌的突现,这就是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所以,新韵自由诗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而无韵自由诗没有中国诗歌永恒的传承基础,没有中国诗歌独特的本质特征,所以它不是诗,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更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未来。
    中国诗歌有其独具的定义、诗性、结构和章法,它是国语大法的一部分。新韵,是广纳博采诸诗体精华的新型诗体,它是对旧格律的突破,是对自由新诗的改造,是真正新诗体的创建与发展。当今中国所出现的任何新诗体都脱离不开与“新韵”的关联,都必定要囊括在“新韵”的范畴之内,因为它脱离不开普通话或国语大法的约束。
    纵观中国诗歌的进化史,可以发现它有一条恒定的本质特征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节奏和韵律,那就是中国诗歌不变的永恒的本质所在。这就是中国诗歌之所以称为诗歌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就不会是中国诗歌。直言之,中国诗歌进化的未来必定是有韵之诗,新韵之诗。
   无韵诗,虽然数量多,势力大 ,占中国现代诗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因在中国“无韵不成诗”,所以说它不是诗。它“混充诗”的好景不会太长。
    旧韵诗太固守,不适应中国的现时代,所以说它必须改革创新,才有发展。因此,中华诗词如果固守旧格律而不改革创新,是不会有新发展的。
    新韵诗,普通话 ,既摆脱了格律的束缚,又继承了民族诗传统,弘扬了民族诗精神,顺应民心,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虽刚刚起步,但是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途无量!
    新韵唱词,以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融汇贯通于传统诗词、民歌和现代诗语之中,以精炼的结构形式适时适度地深入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新韵在目前最活跃最典型的代表模式和象征。是建立中华新韵新诗体的主体基础,是中华新韵发展壮大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中国当代诗坛,以韵为根,三足鼎立:无韵不成诗,旧韵需改革,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为了新韵的顺利发展,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传统诗词的改革创新;二是要加速“现代诗”即无韵诗的传统化或民族化的改造。倡导新韵,宣传新韵,为普及新韵而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