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0-1-19
威望737
金钱4742
贡献3385
金牌会员
 
威望- 737 点
贡献- 3385 次
金钱- 4742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25 15: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54.“引 进 毒 蛤 蟆” 的 反 思
重阳jm/文
七十年前,澳大利亚政府从海外将百余只毒蛤蟆(学名蔗蟾蜍)引入昆士兰州,用来对付吃甘蔗的昆虫。然而未曾想到,这些蔗蟾蜍不仅胃口大,而且繁殖速度快,用它们消灭害虫的目的非但没有达成,反而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现在,科学家又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蔗蟾蜍体态丰满,模样丑陋,有毒性,而且不停地变异,一代比一代的后腿更长,跳越力更强,活动范围越来越扩大。目前,这一重两公斤的毒蟾蜍已将活动范围扩展到澳大利亚热带和亚热带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无情地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已形成一场极为严重的生态灾难。
由此而想到了中国在八十多年前引进西方无韵诗的情景,如此多么相似!二十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力推行白话文,一股以“打倒传统”为口号的激进派,将中国的汉语,汉字都列入了打倒之列,更何况传统的格律诗词?那时,有几位崇洋诗人,将外国分行的散文当作诗引进中国,称之谓自由白话诗。学习外国人的样子,强调意象,不讲韵律,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可谓极具时尚,迅速被人效仿,并迅速地变异,更新换代,迅猛发展,风靡全国,将中国传统诗词挤到了几近灭绝的边缘。至今,已谓之与国际接轨,妄称为中国诗坛主流。
中国无韵诗的泛滥成灾,严重地破坏了中华民族诗文化。中华民族诗歌的传统性,独特性,被抛弃一尽。特别严重的是,《新华字典》等一些极具权威性的辞书,竟将诗的定义篡改得稀里糊涂,自相矛盾,严重地混淆了诗概念。致使当今的青少年不知诗为何物,甚至一些大学教授竟然也弄不清诗是什么?当今中国不仅有各种无韵诗专刊专集,各类报刊杂志充塞进了无韵诗,甚至各级学校乃至高等学府的教科书中也塞进了无韵诗,并美其名曰:中国的现代诗,现代的中国诗。本来,中华民族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现今,不但无韵也成诗,而且一句话也成诗,甚至一个字也成诗,这是何等的荒唐!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诗文化的一场大灾难吗?这难道不是东方文明诗国的一大悲哀吗?!
澳大利亚引进毒蛤蟆泛滥成灾,中国引进无韵诗泛滥成灾,科学与现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006.04.20
首发《艺苑》转发《芳草》等。
55.纪念艾青 坚守中国诗歌的民族性
重阳jm/文
正值中国新诗大师艾青逝世10周年之际,回顾一下艾青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认清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警示自己,教育子孙,都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艾青是中国二十世纪伟大的诗人。被誉为中国诗坛“泰斗”。他的诗,他的诗论对中国甚至对世界都有极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上,二十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诗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先河。从此,中国新诗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如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地进入了中国诗歌的主流航道,这其中不乏艾青的丰功伟绩。
中国诗歌,也就是中华民族的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诗歌。是用韵律表达情意的文字。从远古到现代,节奏和韵律始终是中华诗的命脉,是中华诗的传统。因此,中国新诗本应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产生、发展与壮大。
中国诗歌为什么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民族特性呢?艾青说:“我们民族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风格、习惯,我们人民有自己的气质和风度。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和地理环境,也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欣赏趣味和审美观念。”艾青说:“凡是真正现实主义的作品,一定具有民族气魄。……我们的作品具有民族的风格,人们才能看了我们的作品认为是中国诗人的作品。”
中国新诗之始,本是有韵之诗。辛亥革命前,1906年冬到1908年夏,少年毛泽东在家务农时写过一首《耕田歌》:“耕田乐,天天有事做。近冲一垫田,近水再垫望,多年副产积满仓。农事毕,读书很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这是一首地道的有韵自由诗,比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上第一次发表的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9首白话诗早了十年。而胡适所发表的第一首新诗也是有韵之诗。之后的一代诗宗郭沫若的许多新诗都是有韵之诗。郭老还告诫人们“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
艾青提倡新诗要押韵。他说:“我同意鲁迅的主张,押大致相同的韵,废古韵,以现代语言的发音押现代的韵。”他对诗韵有独特的看法:“韵的运用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用在每句起首一字,一种是用在每句末尾一字,也有用在每句的任何一个节拍中的。而现在一般对韵的用法,多只注意每句末尾一字上。”
艾青的诗讲究韵律,有些较长的诗都是一韵到底的。艾青的诗韵,押得自然,灵活,押得不见痕迹,造成一种独特的气韵和节奏。
对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艾青说:“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说:“在文学上,所谓形式,里面包含着体裁、格式、结构、手法、风格、韵律等。”
艾青说:“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的选择、冶炼、重新组织的语言。”要“为新的形式与新的形象创造新的语言。”他认为诗语言“必须是以日常语做基础的”“最富于自然性的语言是口语”“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现出来,才是理想的诗。”
艾青说:“诗还是应写得让人看得懂,要是看不懂,怎能叫人感动呢?”他用口语写诗,自然流畅,好读易记,感人至深,雅俗共赏。艾青的诗语有一种弹性力和流动感,读之有如行云流水,飘然荡漾。
诗的“散文美”是艾青提出来的,对此他有论述,有实践。艾青说:“强调散文美,就是为了把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风气中摆脱出来,要以现代的日常所用的鲜活的口语,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赋于诗的新的生机。”他的诗如李白的诗句“天然出芙蓉”,形随意合,自然巧成。艾青的诗朴素、单纯、集中、明快。他的不少有韵诗,就是“新韵”的最好典范。艾青的诗,真情的抒发,多样的形式,独特的押韵,内在的节奏,朴素的语言,散文的美感,对新韵诗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愧为一代诗宗。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并且充分地发挥了他的创造性。他不固守陈规,并能汲取外来的精华。他的诗是属于自己的,也是属于全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但是,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承认世无完人,事无俱全。艾青是人不是神,自然也有他的不足之处,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盲目崇拜。“散文美”不是“散文化”,更不是“西化”“洋化”。艾青早年的诗,受西诗的影响较深,写了不少类似外国译诗的无韵诗,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特别是广大的当代诗人们错误地理解了艾青“散文美”的主张,错误地模仿他的无韵诗,将诗写得更散,散得象一堆乱麻。更有甚者,不着边际地堆砌文字,诗语怪诞,语意玄奥,晦涩难懂,再加上无节奏无韵律,完全没有了诗模样,其实根本就不是诗了,从而给诗坛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艾青曾明确而严厉地指出:“……那种诗(没有中国情调的无韵诗),假如在作者名字下面加上个‘译’字,我们就会以为是外国人写的,因为那种诗没有中国诗的气味(韵味)。我自己就写过不少这类的诗。”艾青早期的那些不是中国诗的“诗”,艾青自己早已否定了它。而现今的一些新诗大家们仍将那些诗搬出来大加吹捧甚至吓人。特别对青少年们吹捧为“泰斗”的“珍爱的”诗。这简直就是对“泰斗”的亵渎!他们口口声声称“泰斗”,却早已把“泰斗”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们今天纪念艾青,学习艾青,就要坚守中华民族诗歌的独特的民族性,让中华民族诗歌在全世界弘扬光大,以慰艾青在天之灵。
2006.05.10
首发2006年9月《艺苑》总18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