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18 10:24: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更见出生势挺拔。没有“千岐细浪舞晴空”令人喜悦的自然
景色,便不会产生“惭愧今年二麦丰”的感受。第三句“化
工余力染天红”另是一番意思。说:“化工”(大自然的主宰)
不仅使麦子获得丰收,它还有余力使花儿烂漫开放。从词的
末句知道,这花是一种颜色鲜艳、氤氲扑鼻的锦熏笼(又名
瑞香花)。五、六句“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说
由于丰收在望,乡人醉酒归去,满街儿童拍手欢笑。这里
用晋代山简(字季伦)被儿童嘲笑“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
知”的故事,十分贴切。末句“甚时名作锦熏笼?”这就是那
颇负名气的锦熏笼吧?这首词章法跳跃,构成一幅新巧的意
境。这就是:登阁纵目,二麦舞空的丰收景象,映进眼帘
而当目光回顾,又看到了园中的瑞香花。须臾,诗人的目光
又被另一种景象吸引住了:乡人醉酒,蹒跚归去;儿童满街,
争相拍手。后来,似锦如熏的瑞香花又吸引住诗人,于是他
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询问:“甚时名作锦熏笼?”这首词上阕首
二句写丰收在望,末句写藏春阁盛开的瑞香花。下阕首二句
写乡间醉酒的欢乐,末句再点到瑞香花。从结构说是这样: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岐细浪舞晴空。
化工余力染夭红,甚时名作锦熏笼?
归去山公应倒载,阅街拍手笑儿童。
苏轼的作品,“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可见
阅读诗词,必须了解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熟读精思
善于意会,才能得出符合诗的实际的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