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0-29 19: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9-10-29 19:11 编辑
香山《长庆集》以讽谕、閒适、感伤三类分卷,而古调、乐府、歌行各体,即编 于三类之内;后集不复分此三类,但以格诗、律诗分卷。古来诗未有以〔格〕称者, 大历以后始有。〔齐、梁格〕、〔元和格〕,则以诗之宗派而言;〔辘轳格〕、〔进 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无所谓〔格诗〕也。兹乃分格、律二种,其自序谓〔迩 来复有格律诗〕。《洛中集记》亦曰:〔分司东都以来,赋格律诗凡八百首。〕《序 元少尹集》亦曰:〔著格诗若干首,律诗若干首。〕是〔格〕与〔律〕对言,实香山 创名。此外亦无有人称格诗得。既以〔格〕与〔律〕相对,则古体诗、乐府、歌行俱 属格诗矣。而俗本于后集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复系〔歌行、杂体〕字样,是直以格诗 又为古诗中之一体矣。汪立名辨之甚晰。
赵之诗话,也在瞎扯。白于格律诗中提的律诗是指一韵到底的律诗正体,而以邻韵通押之诗称为格诗。赵反对此说仅为其个人意见,但不能瞎扯到“则古体诗、乐府、歌行俱 属格诗矣”。但从这里透露出的信息:格诗指通押之诗。
格诗之前提必须是近体。古体诗、乐府、歌行体虽可通押,但非近体,不可谓格诗。
格诗与律诗合称格律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