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7-2-11
威望844
金钱6700
贡献5681
金牌会员
 
威望- 844 点
贡献- 5681 次
金钱- 670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5-9 21: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5-9 21:32 编辑
有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有很多的论述,这里主要引用一下有关思维方面的比较,‘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从古希腊时代起,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作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真理的最基本手段,并把“分析学”或“逻辑学”视为一切科学的工具.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这种实证分析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便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西方科学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老子首创了“体道”说.“体道”,就是以心灵体验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的根本之道.儒家是把认识的对象作为人类自我意识外化的伦理情感的整体来体验的,从中寻找对主体伦理、价值规范的印证.中国历史上缺乏实证科学的探索,封建保守思想束缚.’,中式思维体现在古代诗话中基本上都是碎片化的散论,是经验和感悟性的,缺乏其应有的演绎推导,这些诗话往往让人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表层面,但是,学问这个东西是需要深究的,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这也是跟古人的穷理尽性的思想是相符的,要要知其所以然,我们是否需要借鉴和引进一下先进的西方理论进行深认的剖析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