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8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5901
金钱107587
贡献95124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5901 点
贡献- 95124 次
金钱- 107587 枚
 
|
发表于 2021-6-13 16: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 王昌龄在《诗格》的三境论: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
谢谢诗友的文章,来龙去脉探底很详细,学习了。正所谓,就以上王昌龄的《诗格》的三境论,我发表一点自己的读后感。
一曰物境,想为山水诗,就是要侧重彰显自然山川的美丽景色。心为神之舍,故神之于心就是守住心神,用现代话说就是有自己的见识和独立思考,而不能人与亦云,当身处于合适的环境时,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就好产生某种灵感,即视境于心。莹然掌中就是一定要抓住清晰和完整的灵感,然后通过思考,从而清晰的表达意境。比如,一个孤单的人,看到了天空中飞过一直孤鸣的大雁,会作何感想呢?
二曰情境,情乃情理之情,是人与人打交道时才会有的情形,”娱乐愁怨“就是人际间交往的情绪,通过反复思考,想明白其中的事理原由,自然能够深得其情,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写成诗也是这样的表达,以事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为意境。
三曰意境,主要诗表达心中的成熟思想,为的是追求真理。这是也可以借助物和人组成意境,也同样可以就思想本身进行思考,用高度的理性抽象和推理出人生的真谛,这是的意象就是意本身,所有的象都服务于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