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9
注册时间2017-1-9
威望549
金钱4870
贡献4059
金牌会员
 
威望- 549 点
贡献- 4059 次
金钱- 4870 枚
|
发表于 2017-10-30 15: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音律,当然不会填腔作曲;但宋人所谓填词,最初也还是需要懂一点音律。一个曲调的转折、节奏、快慢,如果不能听懂,所作歌词就不能选字、协韵、合拍。这样做出来的歌词)就会使歌唱者拗口、失律、犯调。在宋代,歌楼伎席传唱的词调,文人都已听得很熟,因此部能够一边听唱,一边选字定句。所谓「依声撰词,曲终而词就」。或者是先随意写一首长短句歌词,『也往往可以配合现成的歌曲。这是因为平时听得多了,虽说随意撰词,其实心中已摹拟着一个曲调。例如苏东坡作江城子词,其序云。「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又阳关曲序云:「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这两段词序是东坡故弄玄虚。如果他撰词觅句的时候,心中没有想到江城子或小秦王的腔调,他随意写出来的词怎么能谱入江城子或小秦王呢?他又知道小秦王可以过入阳关曲,故作小秦玉词而令乐师唱时过腔,便题作阳关曲。由此可知东坡填词,亦有音律知识为基础。如周美成、姜白石之深通音律者,就非但能填词,也能填腔了。杨守斋《作词五要》,其三为「按谱填词」,沈伯时《乐府指迷》亦说「按箫填词」。前者要求按乐谱作歌词,后者要求依箫声作歌词,这些例子,都说明填词非懂音律不可。----------词初出,作者皆懂乐,因为词与乐是结合的,只是填与另写的不同,「按谱填词」,「按箫填词」者为乐府,自作新词再谱于曲,则为词。五代宋初词人皆能词能歌,自词自歌。所以有词人檀板击节。后代文人疏于乐理,于是词与格律诗一样可吟不可歌了,词与乐再次分家。最后沦落为只能按谱(词谱)填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