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三羊

隋炀帝《纪辽东》是词的源头【三羊转载网络资料】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30 15: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说唐代的诗乐关系是先有诗、后有曲调;宋代的诗乐关系是先有曲调,后有词。不过,宋代词人,精通音乐的人不多,故多数人只能填词而不能填腔。”-----------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30 15: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音律,当然不会填腔作曲;但宋人所谓填词,最初也还是需要懂一点音律。一个曲调的转折、节奏、快慢,如果不能听懂,所作歌词就不能选字、协韵、合拍。这样做出来的歌词)就会使歌唱者拗口、失律、犯调。在宋代,歌楼伎席传唱的词调,文人都已听得很熟,因此部能够一边听唱,一边选字定句。所谓「依声撰词,曲终而词就」。或者是先随意写一首长短句歌词,『也往往可以配合现成的歌曲。这是因为平时听得多了,虽说随意撰词,其实心中已摹拟着一个曲调。例如苏东坡作江城子词,其序云。「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又阳关曲序云:「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这两段词序是东坡故弄玄虚。如果他撰词觅句的时候,心中没有想到江城子或小秦王的腔调,他随意写出来的词怎么能谱入江城子或小秦王呢?他又知道小秦王可以过入阳关曲,故作小秦玉词而令乐师唱时过腔,便题作阳关曲。由此可知东坡填词,亦有音律知识为基础。如周美成、姜白石之深通音律者,就非但能填词,也能填腔了。杨守斋《作词五要》,其三为「按谱填词」,沈伯时《乐府指迷》亦说「按箫填词」。前者要求按乐谱作歌词,后者要求依箫声作歌词,这些例子,都说明填词非懂音律不可。----------词初出,作者皆懂乐,因为词与乐是结合的,只是填与另写的不同,「按谱填词」,「按箫填词」者为乐府,自作新词再谱于曲,则为词。五代宋初词人皆能词能歌,自词自歌。所以有词人檀板击节。后代文人疏于乐理,于是词与格律诗一样可吟不可歌了,词与乐再次分家。最后沦落为只能按谱(词谱)填词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5: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0-30 15:52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9 15:59
词的特点一是长短句,二是诗余,这个诗不是古风,是格律,因此不是四声(三羊强调词也是四声,笑话),而是平仄。所以唐圭璋、钟振振先生说得对“词虽起于隋,但隋词却未能保存下来……因此,我们论述词的发展史,不能不从唐代说起。”因为隋已具备了词的诞生两个条件。梁只具备了词的第一个条件,说萌芽还可以。隋词有没有保存下来,还得找,可能隋诗中只这首还沾点边,但到其它资料中可能找得到,比如敦煌藏书中,它有几代的资料在内。我现在买了一些敦煌书,有空好好读读,这是一块宝地

平仄律,难以通解【唐诗】和【宋词】,甚至【元曲】!
针对下面24个句子来说,依据【平仄律】,句句皆失律;依据【四声律】,句句都合律。

《钦定词谱》念奴娇共计8首仄韵。每首三句:上阕尾句、下阕头句和尾句。
1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苏轼
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一声吹断横笛。
2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苏轼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一尊还酹江月。
3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姜夔
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
旧家乐事谁省。
4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姜夔
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
几回沙际归路。
5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张炎
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
剪取一半烟水。
6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张炎
四檐吹下清气。
遥睇浪击空明,
长翁元自如此。
7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张辑
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
月悬良夜千尺。
8
又一体 双调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赵长卿
清瘦踪迹。
今夜翠葆堂深,
画工应为描得。

点评

你会永远陷于矛盾中不得自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30 16: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30 15:51
平仄律,难以通解【唐诗】和【宋词】,甚至【元曲】!
针对下面24个句子来说,依据【平仄律】,句句皆失律 ...

你会永远陷于矛盾中不得自拔

点评

你没有搞懂词曲中为什么对仄声字有时要辨。不是25律,是韵。我现在已搞明白。但要对你讲清楚,还得时间,因为我对韵部的各自功能还不十分清楚。你先要反省,看能不能查出自己的错误,省得我打你的小屁屁O(∩_∩)O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30 16: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30 16:00
你会永远陷于矛盾中不得自拔

你没有搞懂词曲中为什么对仄声字有时要辨。不是25律,是韵。我现在已搞明白。但要对你讲清楚,还得时间,因为我对韵部的各自功能还不十分清楚。你先要反省,看能不能查出自己的错误,省得我打你的小屁屁O(∩_∩)O

点评

1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苏轼 望中【平】——烟树【去】——历历【入】。 我醉【去】——拍手【上】——狂歌【平】, 一声【平】——吹断【去】——横笛【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6: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30 16:07
你没有搞懂词曲中为什么对仄声字有时要辨。不是25律,是韵。我现在已搞明白。但要对你讲清楚,还得时间, ...
这是【韵】的问题吗?
1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苏轼
望中【平】——烟树【去】——历历【入】。
我醉【去】——拍手【上】——狂歌【平】,
一声【平】——吹断【去】——横笛【入】。

点评

一、韵的问题,以后等我彻底搞懂再谈;二、词与格律诗一样用古风句,但主体是格律句  发表于 2017-10-30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7: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一、韵的问题,以后等我彻底搞懂再谈;二、词与格律诗一样用古风句,但主体是格律句  发表于 半小时前

望中【平】——烟树【去】——历历【入】。
我醉【去】——拍手【上】——狂歌【平】,
一声【平】——吹断【去】——横笛【入】。

主体用【格律句】?
唐诗宋词的声律,是四声律,而不是平仄律!

点评

抱歉,被挡出了理论版,无权解禁,已为你在版主之家申请解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3:24
靠,又被针叶林禁言了,我看看能否解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3:11
关于四声律还是平仄律,你需要有个系统性的论述,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一个都不能少,其实,网络给了你很大的空间,自己搭建个十几、几十楼,条分缕析地论述是没有问题的,然后再交给读者去评判 记得老金在龙门阵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1 23: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30 17:32
许传刚
一、韵的问题,以后等我彻底搞懂再谈;二、词与格律诗一样用古风句,但主体是格律句  发表于 半小时 ...

关于四声律还是平仄律,你需要有个系统性的论述,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一个都不能少,其实,网络给了你很大的空间,自己搭建个十几、几十楼,条分缕析地论述是没有问题的,然后再交给读者去评判

记得老金在龙门阵时有个论点是入声可以跟上去通押,但是,他的证据链出了问题,故也只能放弃其原有的观点

许先生的赋的用韵平仄相通也是这个现象,有论点还需论据支撑,论证过程要清析明了,许先生的论点不也因其证据链存在缺憾而受质疑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1 23: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30 17:3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靠,又被针叶林禁言了,我看看能否解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1 23: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30 17:3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抱歉,被挡出了理论版,无权解禁,已为你在版主之家申请解禁

点评

十分谢谢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3 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08: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1 23:24
抱歉,被挡出了理论版,无权解禁,已为你在版主之家申请解禁

十分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3
贡献
22232
金钱
2917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3 09: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1 23:11
靠,又被针叶林禁言了,我看看能否解禁

既然常被人禁言,我们就不必去那个唐僧念紧箍咒的地方,在我们的小庙中念经吧,把我们的经念好

点评

逼上梁山啊! http://www.hksc888.com/thread-772816-1-1.html [诗词理论] 小三羊的奇谈怪论小三羊(2017-11-8 )说: 填词符合唐宋词谱,不一定符合格律! 符合词谱,不一定符合格律,不一定符合格律中的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3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0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3
贡献
22232
金钱
2917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3 09: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版隔层版,老死不相往来。各拜各的佛,各念各的经,相逢犹如路人。天下太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1-13 09:23
既然常被人禁言,我们就不必去那个唐僧念紧箍咒的地方,在我们的小庙中念经吧,把我们的经念好 ...

逼上梁山啊!
http://www.hksc888.com/thread-772816-1-1.html

[诗词理论] 小三羊的奇谈怪论小三羊(2017-11-8 )说:
填词符合唐宋词谱,不一定符合格律!
     符合词谱,不一定符合格律,不一定符合格律中的声律。一般说来,唐宋诗词的【诗】,分为格律诗与非格律诗;唐宋诗词的【词】,并没有分为格律词与非格律词。大凡认为符合词谱,就是符合格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讲究声调的文体,是格律文体。反之,则不是格律文体。讲究声调的诗,是格律诗,简称律诗;讲究声调的赋,是格律赋,简称律赋。依照这个说法,讲究声调的词,是格律词,简称律词。《钦定词谱》所收入的唐宋词谱,有的是讲究声调的,也有一些不讲究声调的。不讲究声调,则不是格律词或格律文体!例如,词谱《醉太平》以下三体,只有辛弃疾的,可以称得上是格律词体!刘过的词篇,第1、2、4、5、6、8句,竟然六个不合声律。无名氏的词篇,第1、4、8句,也有三个不合声律!

----将词分为“格律词”和“非格律词”,第一次听说!小三羊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作诗律的根本大法,看来也用到词上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4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