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16|回复: 59

隋炀帝《纪辽东》是词的源头【三羊转载网络资料】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0-29 08: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0-29 08:09 编辑

词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它产生于隋唐之际。

    1986年12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唐宋词鉴赏辞典》,编者唐圭璋、钟振振在该书《前言》中说:“词起源于隋”。又说:“词虽起于隋,但隋词却未能保存下来……因此,我们论述词的发展史,不能不从唐代说起。”

    “隋词”到底有没有被保留下来,为了解开这个谜,我到扬州大学文学院资料室翻阅了《任中敏文集》。任中敏先生是原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任中敏文集》“敦煌曲研究”一书中写道:“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保存隋炀帝与王胄所作之‘纪辽东’四首”。

    隋炀帝写的二首是:

    (一)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二)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从大业六年(610年)至大业10年(614年),隋炀帝先后进行过三次战争,有胜有败。大业8年,隋炀帝渡辽水,伐高丽,《隋书》对这些战争的景况有如下之描写:“骆驿引途,总集平壤,莫非如豺如貔之勇,百战百胜之雄。顾盼则山岳倾颓……涉辽而东,循海之右,……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隋炀帝的这两首《纪辽东》,当为这次出兵取得暂时胜利时,得意而写。

    王胄的两首,是对隋炀帝上述两首的唱和。

    王胄(558-613),山东临沂人,少有逸才,大业初为著作佐郎,以文词为炀帝所重,帝写五言诗,常诏胄和之。王胄的两首《纪辽东》如下;

    (一)

    辽东  水事龚行,俯拾信神兵。
    欲知振旅旋归乐,为听凯歌声。

    千乘元戎才渡辽,扶秽已冰销。
    讵似百万临江水,按辔空回镳。


    (二)

    天威电迈举朝鲜,信次即言旋。
    还笑魏家司马懿,迢迢用一年。

    鸣銮诏跸发淆潼,合爵及畴庸。
    何必丰沛多相识,比屋降尧封。

    值得注意的,任中敏提到隋炀帝和王胄的这四首《纪辽东》时,还对《纪辽东》进行了评价:

    “其分片、立格、叶韵、平仄,无一非后来长短句之体,已确切无可否认。”

    所谓长短句,即词之又称。《纪辽东》在分片上,每片四句,共两片,每片各一韵。在句法上采取七、五间用。所有这些,确如任中敏先生之断定:“无一非后来长短句之体也。”

    在任先生的这一大断文章之前一行,还以标题的形式写下了“起源”两个字,这就是说隋场帝的《纪辽东》,乃是词之起源。任先生的这一考证,将词之起源从初唐向前推到了隋,对隋扬帝在诗词方面的创新给予了肯定。所有这些,对如何正确理解“词史”,无疑是一大贡献。

    任中敏先生在文革后期,在四川大学恢复工作后,专心从事敦煌歌辞的研究。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任先生编校的《敦煌歌辞总编》,共收录敦煌遗书中所见唐五代歌辞一千三百多首,其中有题为《求因果》的词作45首。

    其第一首是:

    姐妹兄弟如手足,断却难相续。
    共汝同胞骨肉连,争得不心欢。

    长如今生身强健,兄弟勤相见。
    一朝生命掩黄泉,难得再团圆。

    这45首在分片、格式等方面,都和隋炀帝所作《纪辽东》相仿佛,这说明在《纪辽东》之后,已有词人按照《纪辽东》的模式来进行填词了。这也是《纪辽东》是词之起源的又一重要佐证。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与诗一样,以平仄定体,所以推到隋朝。若按三羊观点,永明已是格律,或唐朝仍是25律为主,那么词的出现在梁朝已有了。
此诗我收在《杂体大全》的“相间”部分的“七五言相间”中

七、五言相间  
由七言五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此体系由汉乐府《鸿雁出塞北行》发展变化而来。这是最常见的一种。
纪辽东    隋炀帝
辽东海北剪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徙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作者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三伐辽东等。
    (二)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
甘露    王安石
折得—枝香在手,人间未应有。
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尽日含霜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魂。

天寒日暮山谷里,白砾愁成水。
地上渐多枝匕稀,惟有故人知。

十二月想郎   
正月里想我的郎,郎郎是新年,
小才郎出外地去,又是大半年,
湿润的含苞花儿,你得不来采,
以后老来无子呀,苦得如黄莲。

二月里想我的郎,郎郎是春分,
孤独睡在牙床上,面儿对孤灯,
终日思想我的郎,天天想到晚,
每到晚上想才郎,哭到大天亮。

三月里想我的郎,郎郎桃花红,
橱中拿出青丝缎,巧手做纪念,
为我的郎绣荷包,剪了花绒线,
描好龙呀绣好凤,不见我郎来。

四月里想我的郎,郎郎真难熬,
为我的郎不回来,性命有难逃,
常有一班年轻人,无故来吵闹,
倘我的郎知道了,想必要动刀。

五月里想我的郎,郎郎是端阳,
双手拿着满花镜,照照奴容光,
以前郎在家中时,白嫩又透红,
现在我郎不在家,面儿如大黄。

六月里想我的郎,郎郎三伏天,
怕呀只怕小才郎,吃上鸦片烟,
你有三朋和四友,天天去玩耍,
如果吃上鸦片烟,人人要讨厌。

七月里想我的郎,郎郎是秋凉,
为我的小才郎呀,许下神庙香,
走三步来拜三拜,拜到高山上,
请佑我的小才郎,早早回家乡。

八月里想我的郎,郎郎情门开,
在孤雁的足下呀,带封情书来,
我呀十指儿尖尖,拆得书信开,
但只见得书和信,不见我郎来。

九月里想我的郎,郎郎是重阳,
想我的郎只想到,后园菊花香,
别人家里想才郎,个个想到手,
可小女家想才郎,不得来成双。

十月里想我的郎,郎郎小阳春,
我想我的小才郎,两眼泪汪汪,
一日三餐好茶饭,有口难下咽,
眼见常年来想思,思思成呆子。

十一月想我的郎,郎郎大雪飘,
我想我的小才郎,瘦如杨柳腰,
小才郎出外地去,约有一年到,
想必他已在外面,另有贵相交。

十二月想我的郎,郎郎爆竹红,
忽然听得门外边,门环响叮咚,
我张开尖尖十指,打开两扇门,
只见我的小才郎,嘻笑有容容。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
    也有五七言相间的:
山中忆鹤林    宋•白玉蟾
碧桃兮花落,青鸟去兮春寂寞。
风止兮雪霁,望美人兮天一角。
.
山中忆鹤林    白玉蟾
白云兮孤飞,雁向北兮燕南枝。
青山兮方叠,望美人兮天一涯。
.
山中忆鹤林    白玉蟾
苍崖兮巍巍,对落花兮倚斜晖。
猿啼兮鹤唳,望美人兮天一隅。

寒夜怨    明•刘炳
月来愁亦来,心怜月去愁应改。
楼高月转迟,停筝坐倚熏笼待。
月落却成眠,谁知枕冷愁仍在。  
作者简介  刘炳(生卒不详),明朝洪武年间曾担任御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0: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29 10:52 编辑

如果认为永明体已是格律,那么梁诗已有四三式
2、四三言相间
由四言三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相和歌辞    梁
五音曲五首
隋书乐志曰:梁有相和五引。三朝第一奏之。陈氏因焉。隋文帝开皇中。改五引为五音。唯迎气於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谓孟春其音角也。《唐书》乐志曰:五郊迎气。各以月律而奏其音。盖因隋旧制云。
角引
萌生触发。岁在春。
咸池始奏。德尚仁。
{沾心}{滞心}以息。和且均。

    徵引
执衡司事。宅离方。
滔滔夏日。火德昌。
八音备举。乐无疆。

    宫引
八音资始。君五声。
兴此和乐。感百精。
优游律吕。被咸英。

商引
司秋纪兑。奏西音。
激扬钟石。和瑟琴。
风流福被。乐愔愔。

    羽引
玄英纪运。冬冰折。
物为音本。和且悦。
穷高测深。长无绝。

    相和六引 〖五曲〗    梁•萧子云
隋书乐志曰:普通中。敕萧子云改诸歌辞为相和引。则依五音宫商角徵羽为第次。非随月次也。
宫引
宅中为君。声之始。
气和而应。律生子。
四宫既作。阴阳理。

    商引
君臣数九。发凉风。
三弦夷则。白藏通。
克谐候管。和六同。

    角引
蛰虫始振。音在斯。
五声六律。旋相为。
韶继夏心。备咸池。

    徵引
朱明在离。日长至。
候气而动。徵为事。
六乐成文。从之备。

    羽引
其音为物。登玄英。
制留循短。位浊清。
惟皇创则。和且平。
作者简介  萧子云(487-549),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景齐,南兰陵人。为萧嶷第九子。萧子云从小勤学而有文采。26岁写成《晋书》,30岁任梁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著《东宫新记》。后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晋安王府文学、司徒、主簿和吏部长史兼侍中等职。他还善于草隶书法,善效钟元常(钟繇)、王逸少(王羲之)之书,而微变字体,自觉功进,其书亦雅。被梁武帝赞为“笔力骏劲,心手相应。巧逾杜度(东汉草书家),美过崔实,当与元常并驱争先。”萧子云书法名声远播。百济国派使者前来南朝求购其书法作品。时萧子云任丹杨郡丞,使者候于道,见子云,遂迎向前拜谒,曰:“侍中尺牍之美,远流海外,今日所求,唯名迹也。”随之,萧子云挥毫3日,书30纸与百济国使者。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台城失守,萧子云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时年62岁。萧子云著有《晋书》(已佚,有辑本1卷)、《东宫新记》。

刘鋹僭号岭南虐其民潘美伐之俘以献为猛虎攫二十句    宋•崔敦礼   
猛虎攫,噬海隅。
跨峤绵岭,环为炉。
流膏解节,民毕屠。
帝怒惠顾,思往苏。
授以虣将,施天诛。
长驱无垠,抵其郛。
手援炎歊,吹以濡。
长缨系颈,来累累。
撑骸脍肉,穷凶徒。
观城告社,咸嗟嘘。
作者简介  崔敦礼,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绍兴进士。文学家,著有《宫教集》、《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0: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五言相间的出现得更早
由六言五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鸿雁出塞北行    乐府
凤凰远生北海,及时昆山冈。
百鸟并侍左右,鼓翼腾争光。
上熙游云日间,千岁时来翔。
孰若彼龙与龟,曳尾泥中藏。
非云雨则不行,冬伏春乃骧,
退哀此秋兰,芳草绝,随化扬。
灵气一何忧伤,万里驰芬芳。
常恐物微易歇,一朝见弃忘。
.
当事君行    曹植
人生有所贵尚。出门各异情。
朱紫更相夺色。雅郑异音声。
好恶随所爱憎。追举逐虚名。
百心可事一君。巧诈宁拙诚。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
鸿雁生塞北行    晋•傅玄
凤凰远生海西。及时昆山冈。
五德存羽仪。和鸣定宫商。
百鸟并侍左右。鼓翼腾华光。
上熙游云日间。千岁时来翔。
孰若彼龙与龟。曳尾泥中藏。
非云雨则不升。冬伏春乃骧。
退哀此秋兰草。根绝随化扬。
灵气一何优美。万里驰芬芳。
常恐物微易歇。一朝见弃忘。
作者简介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 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清夜辞十首    宋•白玉蟾
月明兮星稀,烟漠漠兮风悲。
空阶兮竹影,悄无人兮萤飞。

餐松兮饮水,望绛阙兮思归。
白云兮黄鹤,胡不来兮何时。

晁说之•夜行自戏六五言
    触热褦襶几许,我生何艰哉。
    九天星斗初转,汲井意徘徊。
    不解鸣珂帝所,踉蹡没尘埃。
    为问晚嫁卢姬,一笑为谁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1: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整齐的长短句,各种各样的唐朝有很多,我没有认真收集,因此唐朝以前的只收了一部分。
因此三羊先生首先必须端正观点,到底格律诗形成用什么来划线,永明体到底是声律还是格律。你浮游于两者之间,不要说你抄来的我们不信,就连你也未必真信。关键处三羊一定要搞清,才能势如破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1: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看来,诗与词的分类,是现代人的说法!

点评

那倒不是。唐时体已分,名未分,说诗说词难分明,五代已分明,宋代更壁垒分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1: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0-29 11:03
由此看来,诗与词的分类,是现代人的说法!

那倒不是。唐时体已分,名未分,说诗说词难分明,五代已分明,宋代更壁垒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比较
鸿雁出塞北行    乐府
凤凰远生北海,及时昆山冈。
百鸟并侍左右,鼓翼腾争光。
上熙游云日间,千岁时来翔。
孰若彼龙与龟,曳尾泥中藏。
非云雨则不行,冬伏春乃骧,
退哀此秋兰,芳草绝,随化扬。
灵气一何忧伤,万里驰芬芳。
常恐物微易歇,一朝见弃忘。

隋炀帝写的二首是:

    (一)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二)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辽东    水事龚行,俯拾信神兵。
中间一字是
辽东浿水事龚行,俯拾信神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1: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求因果(悌让 四首)

  姊妹兄弟如手足。断却难相续。共汝同胞骨肉连。争得不心欢。  长如今生身强健。兄弟勤相见。一朝生命掩黄泉。难得再团圆。 【 ○三四三】
  徧见今时少识智。迷上更加呆。自家骨肉也相欺。恩义不相知。  彼此不能相忍耐。小事翻为大。为尊人我竞相欺。礼度失尊卑。 【 ○三四四】
  如此见知全是错。骨肉原看恶。何如礼让不须争。恩义亦连生。  恩从上报兄饶弟。礼让多周备。义从下起弟饶兄。至老不相争。 【 ○三四五】
  恒山四鸟同窠养。羽翼皆成长。临时队散各东西。长□不能飞。  空里盘旋三五转。追□□攀恋。悲鸣惨见哭声凄。不忍当头飞。 【 ○三四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因果(孝义 十首)

  一一劝君学好事。孝义存终始。立身礼让最为先。每事学周旋。
  学取每常存义礼。好事人皆美。不得摴蒲学赌钱。非道没良贤。 【 ○三三三】
  遍见赌钱无利益。枉费人功力。晓夜驱驱不得眠。一调舍家缘。
  针头料得锄头掷。终是无成益。数回赌得这回输。少智没盈余。 【 ○三三四】
  痴心只拟赢千百。福命何曾得。日深月久费功夫。钱物又原无。
  遍见赌钱还赌命。几个心平正。至亲骨肉共铺摊。遍伐也相谩。 【 ○三三五】
  斗打两家因此起。各说强词理。忽然村戆不平安。便被两般看。
  既有闲功学好事。日夜看文字。读取先贤内教书。无价碎真珠。 【 ○三三六】
  更有三端并六艺。广学多周被。因何我慢学摴蒲。虚使用功夫。
  词中奉劝苦丁宁。有耳总须听。只恐当年小后生。学道切须平。 【 ○三三七】
  侍奉尊亲及父母。不得辞辛苦。急须勾当作家生。和慎乐轰轰。
  大家处分便须行。每事莫相争。喏诺齐恭礼莫亏。一一惧严威。 【 ○三三八】
  侍奉比来居左右。索唤专祗候。假如出去疾来归。咨告父娘知。
  兄友弟恭存礼义。每事无难易。父慈子孝说言同。和顺好家风。 【 ○三三九】
  好即同衣无不耻。大家无拣彼。上和下睦总随从。无事不通同。
  与人交道通还往。先问家尊长。不得迷头自意专。私为不周旋。 【 ○三四○】
  曾闻父在观其志。孝义存终始。百年好恶自家看。每事要周旋。
  养子自知身不孝。不是如今道。切须钦敬自家身。孝养要恭勤。 【 ○三四一】
  见其寿考要欢喜。终始供甘美。见其衰老病来侵。争得没愁心。
  父母年老皮肉薄。□□筋衰弱。眼暗多饶耳又聋。白发损形容。 【 ○三四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1: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因果(修善 十一首)

  □□□□□□□。□□□□□。□□□□□□□。□□□□□。
  □□□□□□□。只为求因果。今生修得累生求。须上涅盘楼。 【 ○四○九】
  日日捶钟吹法蠡。修善意轻罗。一前一步踏莲窠。诸佛竞来过。
  此是上方行步处。识者皆来聚。下界凡夫路得么。修善最喽啰。 【 ○四一○】
  有福之人登彼岸。免受三途难。无福之人被弃遗。未有出缘期。
  努力回心归善道。地狱无人造。轮回烦恼作菩提。生死离阿鼻。 【 ○四一一】
  普劝阎浮世界人。修善莫因循。切须钦敬自家身。莫遣受沉沦。
  今生果报前生种。惭愧生珍重。来生更望此生身。修取后来因。 【 ○四一二】
  一失人身万不复。堕在三途狱。万般千种受灾殃。痛苦彻心肠。
  在生不觉分毫善。恶事专心羡。死后轮回受苦忙。自作自身当。 【 ○四一三】
  劝君努力自修行。离却淤泥坑。守轨贪生恋世荣。究竟有何成。
  世荣虽好还生老。终是轮回道。学善修禅离死生。诸佛会中行。 【 ○四一四】
  劝善比来无恶意。学取如来智。同向菩提会里行。清净了无生。
  但知学善莫狐疑。生死与君期。改除三毒变慈悲。诸佛当时知。 【 ○四一五】
  十恶不生名十善。便是如来见。忍辱包含并总齐。便是佛菩提。
  上十二千人众悟。识佛知门户。扫洒堂中修善台。清净没尘埃。 【 ○四一六】
  有福之人拱著手。衣食原来有。无福之人终日忙。少食没衣裳。
  今生受苦犹常可。修取来生果。如今不解礼当阳。累劫受灾殃。 【 ○四一七】
  怕罪之人心改变。□恶回为善。故犯之人不避殃。自作自身当。
  自从发意礼南宗。终日用心功。一法安心万法通。无不尽消溶。 【 ○四一八】
  见说善言并善语。志意思惟取。耳中闻恶便佯聋。走过疾如风。
  今生得达菩提岸。惭愧无头畔。愧要中心作佛人。教得善缘因。 【 ○四一九】

  ○求因果(苦学 二首)

  志心苦学志心求。见性大修由。因循过日累生休。虚度数十秋。
  此是菩提真种子。救度人生死。今生修得累生收。福慧不能休。 【 ○四二○】
  大郎虽然不识字。晓会天下事。生生世世说真言。妙法听幽玄。
  见性得超三界外。诸佛为期会。志心修道得生天。地狱永无缘。 【 ○四二一】

  ○求因果(真悟 八首)

  千经万教分明说。善恶同增减。救度阎浮大地人。几个是心真。
  悟人见说生回向。志意求无上。莫似从前蹭蹬行。有眼恰如盲。 【 ○四二二】
  贪恋火宅不性悟。终日居迷路。闻其善事却沉吟。地狱沦加深。
  词中莫怪苦丁宁。佛法没人情。任你愚人听不听。悟者自心明。 【 ○四二三】
  迷者用心诸处觅。费却千车力。不知身内有如来。门户不曾开。
  佛即是人人是佛。识取真假物。即冰是水水为冰。何处认疏亲。 【 ○四二四】
  迷即众生悟是佛。能出或能没。慧日消除冻水冰。本性湛然凝。
  佛即喻如冰水智。智者还如委。迷人心地得星星。回暗却为明。 【 ○四二五】
  迷者不知身是佛。恶想何曾没。悟人教道学无为。犹自智狐疑。
  眼见光花诸色相。便即生回向。不解回心但执迷。任性走东西。 【 ○四二六】
  悟者自身修个性。比来学究竟。用心洒扫一间房。清寂涅盘堂。
  上下空闲无一物。即见当阳佛。金火银炉烧宝香。经教在傍厢。 【 ○四二七】
  性悟不愁衣食薄。终日心头乐。本性原来好唱歌。心里念弥陀。
  自从寻觅善根由。万事总虚休。离居火宅没忧愁。常乐在心头。 【 ○四二八】
  迷人终日愁衣食。费却千车力。悟来谁肯受艰辛。忧道不忧贫。
  前生种得今生福。富贵多财禄。今世还修来世因。预办不贫人。 【 ○四二九】

  ○求因果息争 十首

  忆惜当时心未悟。万恶心头聚。如今学善减精神。□耎耎如人。
  自从礼佛归香火。绝得争人我。受若依依胜得狂。自己审思量。 【 ○四三○】
  太硬太刚全易折。枉用斤头铁。何如和和少添刚。软硬恰相当。
  遍见豪强争意气。全是凡夫智。不能方便体圆融。刚强作匆匆。 【 ○四三一】
  父母发肤何要毁。只为无明嘴。结终两个竞虚空。相骂不成功。
  一身被毁犹尚可。父母何■〈僭,心代日〉过。祖父先灵作骂门。被毁失精神。 【 ○四三二】
  恶口秽言相点污。出口难申吐。亲情中内懒听闻。著戁见他人。
  假如有理教申雪。一一当头说。也莫言词抑压人。闪赚自家身。 【 ○四三三】
  不能忍辱经官断。不是喽啰汉。因何泼口骂尊亲。笑煞四边人。
  世间好事无心学。志老无知别。出语争强说是非。人我竞相欺。 【 ○四三四】
  自若敬他还自敬。大智菩提性。若也欺他也自欺。料算没便宜。
  豪强之人风火性。爱共人争竞。等闲村戆便争论。追领入公门。 【 ○四三五】
  无理有钱多破用。官典相原纵。有理无钱吃棒人。自损自家身。
  根本两家全是可。只是争人我。村戆终当不肯休。经县又经州。 【 ○四三六】
  枷禁日多全不问。钱物消磨尽。争禁烦恼赌牛知。□□□□□。
  多言多语多有过。多事多饶祸。少祸无过少发言。少事少因缘。 【 ○四三七】
  煞缚熟持三五度。也合知甘苦。累经著棒更赔钱。渐渐软如绵。
  识字少年抄取读。长智多风俗。总是南宗内教言。原自善根源。 【 ○四三八】
  不学之人无心照。见说何方笑。学者专加女角心。钦敬重如金。
  多饶不共人争竞。忍辱修心性。万般千种发狂心。收在总持林。 【 ○四三九】

45首齐全了

点评

词的发端并不以入乐为凭,乐府也是入乐的,诗所谓古之乐章也是入乐的,故一般以体而分,句式相同且创作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认为是词的发端,可推至南北朝,如梁武帝的江南弄 江南弄七首 江南弄 众花杂色满上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29 12: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9 11:29
求因果(修善 十一首)

  □□□□□□□。□□□□□。□□□□□□□。□□□□□。

词的发端并不以入乐为凭,乐府也是入乐的,诗所谓古之乐章也是入乐的,故一般以体而分,句式相同且创作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认为是词的发端,可推至南北朝,如梁武帝的江南弄

江南弄七首

江南弄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龙笛曲

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镂竹眠玉床。婉爱寥亮绕红梁。绕红梁。流月台。驻狂风。郁徘徊。

采莲曲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

凤笙曲

绿耀克碧雕管笙。朱唇玉指学凤鸣。流速参差飞且停。在凤楼。弄娇响。间清讴。

采菱曲

江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桂棹容与歌采菱。歌采菱。心未怡。翳罗袖。望所思。

游女曲
  
氛氲兰麝体芳滑。容色玉耀眉如月。珠佩婐{女巵}戏金阙。戏金阙。游紫庭。舞飞阁。歌长生。

朝云曲

张乐阳台歌上谒。如寝如兴芳晻暧。容光既艳复还没。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

同样的江南弄沈约也有几首

江南弄四首

赵瑟曲

邯郸奇弄出文梓。萦弦急调切流征。玄鹤徘徊白云起。白云起。郁披香。离复合。曲未央。

阳春曲

杨柳垂地燕差池。缄情忍思落容仪。弦伤曲怨心自知。心自知。人不见。动罗裙。拂珠殿。

朝云曲

阳台氤氲多异色。巫山高高上无极。云来云去常不息。常不息。梦来游。极万世。度千秋。

除了沈约,南北朝还有其它的文学家之创作,另外有个长相思的,情况相类,我懒,就不细找例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2: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句式相同且创作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认为是词的发端,”那就糟糕了,可推至汉朝,要例子多得很,会旷日持久的争论。所以,问题的标准一定要规范,不是人多为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2: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29 12:48 编辑

有两首《上留田行》诗,就是基本上用六三言相间句式的:
上留田行    曹丕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
富人食稻與粱,上留田。
貧子食糟與糠,上留田。
貧賤亦何傷,上留田。
祿命懸在蒼天,上留田。
今爾歎息將欲誰怨,上留田。
作者简介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上留田行    谢灵运
薄游出彼东道。上留田。
薄游出彼东道。上留田。
循听一何矗矗。上留田。
澄川一何皎皎。上留田。
悠哉逷矣征夫。上留田。
悠哉逷矣征夫。上留田。
两服上阪电游。上留田。
舫舟下游飚驱。上留田。
此别既久无适。上留田。
此别既久无适。上留田。
寸心系在万里。上留田。
尺素遵此千夕。上留田。
秋冬迭相去就。上留田。
秋冬迭相去就。上留田。
素雪纷纷鹤委。上留田。
清风飚飚入袖。上留田。
岁云暮矣增忧。上留田。
岁云暮矣增忧。上留田。
诚知运来讵抑。上留田。
熟视年往莫留。上留田。
谢灵运的这首更是全部是六三相间的,只是它们的三言都是固定的“上留田”。



诗歌中三三七言更是最常见的形式,是不是也可当词的先驱。那南北朝多呢所以有规律的长短句虽然重要,但不是重点

点评

不以句式和创作群为依据,哪么,你认为以何为词的依据呢,四声格律、平仄格律么 先行界定一定的概念才不会各说各话一团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29 12: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9 12:46
有两首《上留田行》诗,就是基本上用六三言相间句式的:
上留田行    曹丕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

不以句式和创作群为依据,哪么,你认为以何为词的依据呢,四声格律、平仄格律么

先行界定一定的概念才不会各说各话一团糟

点评

平仄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4: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0-29 12:57
不以句式和创作群为依据,哪么,你认为以何为词的依据呢,四声格律、平仄格律么

先行界定一定的概念才不 ...

平仄格律

点评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6:05
词,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调,如果是依平仄格律的话,词的起源就应回到唐朝,唐之前最多算是雏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29 15: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调,如果是依平仄格律的话,词的起源就应回到唐朝,唐之前最多算是雏形了

点评

词的特点一是长短句,二是诗余,这个诗不是古风,是格律,因此不是四声(三羊强调词也是四声,笑话),而是平仄。所以唐圭璋、钟振振先生说得对“词虽起于隋,但隋词却未能保存下来……因此,我们论述词的发展史,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5: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0-29 15:42
词,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调,如果是依平仄格律的话,词的起源就应回到唐朝,唐之前最多算是雏形了 ...

词的特点一是长短句,二是诗余,这个诗不是古风,是格律,因此不是四声(三羊强调词也是四声,笑话),而是平仄。所以唐圭璋、钟振振先生说得对“词虽起于隋,但隋词却未能保存下来……因此,我们论述词的发展史,不能不从唐代说起。”因为隋已具备了词的诞生两个条件。梁只具备了词的第一个条件,说萌芽还可以。隋词有没有保存下来,还得找,可能隋诗中只这首还沾点边,但到其它资料中可能找得到,比如敦煌藏书中,它有几代的资料在内。我现在买了一些敦煌书,有空好好读读,这是一块宝地

点评

平仄律,难以通解【唐诗】和【宋词】,甚至【元曲】! 针对下面24个句子来说,依据【平仄律】,句句皆失律;依据【四声律】,句句都合律。 《钦定词谱》念奴娇共计8首仄韵。每首三句:上阕尾句、下阕头句和尾句。 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29 16: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李清照之《词论》

话说回来,词,并不只以平仄而论声律,尚关阴阳清浊轻重宫商五音,其实不仅是李阿姨一个人如此论,李渔、张炎也有相同或相似的论述,若依这些大家之论述来说,词的起源可推前至南北朝,形成于唐,发展于五代,至宋朝达其巅峰。。。

点评

你这说对了。词以平仄为主。因词原是唱的,与格律诗只是吟诵不同,所以在仄声韵中有的词牌要注意声调。比如入声韵,可吟不可歌,因短而促。后来词也不歌,入声韵也就不碍事了。因此平仄仍然是决定因素。词不可能起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6: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29 16:44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0-29 16:05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 ...

你这说对了。词以平仄为主。因词原是唱的,与格律诗只是吟诵不同,所以在仄声韵中有的词牌要注意声调。比如入声韵,可吟不可歌,因短而促。后来词也不歌,入声韵也就不碍事了。因此平仄仍然是决定因素。词不可能起于南北朝。因为若起于南北朝,那就比格律都早了,诗词的历史得重写。我说的也许只是个纲,要论证应该找实例,但我认为八九不离十。

点评

我想你是会错李阿姨的意了,入声并不是可吟不可歌,入声的声情郁勃而已。 乐歌,古以诗,近代以词。如〈关雎〉、〈鹿鸣〉,皆声出於言也。词则言出於声矣,故词,声学也。   《说文解字》词曰:「意内而言外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29 16: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9 16:42
你这说对了。词以平仄为主。因词原是唱的,与格律诗只是吟诵不同,所以在仄声韵中有的词牌要注意声调。比 ...

我想你是会错李阿姨的意了,入声并不是可吟不可歌,入声的声情郁勃而已。


乐歌,古以诗,近代以词。如〈关雎〉、〈鹿鸣〉,皆声出於言也。词则言出於声矣,故词,声学也。
  《说文解字》词曰:「意内而言外也。」徐锴〈通论〉曰:「音内而言外,在音之内,在言之外也。」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词有创调、倚声,本诸倡和。倡和莫先於虞廷,观乃歌曰以下三句调,即乃赓载歌及又歌之调所出也。风雅篇必数章,后章亦多用前调,其或前后小异者,殆犹词同调之又一体耳。
  词导源於古诗,故亦兼具六义。六义之取,各有所当,不得以一时一境尽之。
  乐中正为雅,多哇为郑。词乐章也,雅郑不辨,更何论焉。
  梁武帝〈江南弄〉、陶宏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孝穆〈长相思〉,皆具词体,而堂庑未大。至太白〈菩萨蛮〉之繁情促节,〈忆秦娥〉之长吟远慕,遂使前此诸家,悉归环内。
  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足抵少陵〈秋兴〉八首,想其情境,殆作於明皇西幸后乎。。。

摘自词概供参考

[清] 刘熙载
(摘自《艺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29 19: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29 19:21 编辑

入声可唱,我说错了。但入声用于痛苦,紧急或决绝的发誓等,由于它的短、促、重,一拉长则成平声,造成音韵不清晰,因此唱中谨慎用之。〈关雎〉第二段入声韵,是求婚被拒的痛苦。
其他解释与韵文同等,与词的关键无多大关系,可以不计。
乐府是词的源头之一,但以四声去求则不对,那么多的长短句乐府,进入词的并不多。乐府题目也有五言的七言的进入词牌,比如20字的28字的,有的就是变体绝句而已,还有六言24字的,很多词牌都不是写的人多的原因,成因值得研究

点评

词本适乐之歌辞,并不能一概以平仄格律而论,唐之前【含唐】的载入乐府,唐时曰教坊曲或曲子词,从龟兹大量引入其曲,唐人依腔制词,然唐人亦以诗为歌【即词】,至南宋,苏东坡以诗为词,多不协音律,词渐变为一种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0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29 20: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之源,若依平仄格律而论,当推太白〈菩萨蛮〉、〈忆秦娥〉;若依五音六律而论,当推梁武帝〈江南弄〉、陶宏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孝穆〈长相思〉;若依官制而论则当推宋,所谓‘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 后,少得存者’也。若依声出自然之语则推及乐府和诗,所从之出发点不同,词之源恐未可一刀切。。。

【词源卷下
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 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而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 于融化词句,而于音谱,且间有未谐,可见其难矣。作词者多效其体制,失之软媚,而无所取。此惟美成为然,不能学也。所可仿效之词,岂一美成而已。旧有刊本六十家词,可歌可诵者,指不多屈。中间如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吴梦窗,此数家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各名 于世。作词者能取诸人之所长,去诸人之所短,精加玩味,象而为之,岂不能与美成辈争雄长哉。余疎陋謭才,昔在先人侍侧,闻杨守斋、毛敏仲、徐南溪诸公商搉音律,尝知绪余,故生平好为词章,用功踰四十年,未见其进。今老矣,嗟古音之寥寥,虑雅词之落落,僭述管见,类列 于后,与同志者商略之。】----此段摘自张炎之《词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30 00: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29 19:14
入声可唱,我说错了。但入声用于痛苦,紧急或决绝的发誓等,由于它的短、促、重,一拉长则成平声,造成音韵 ...

词本适乐之歌辞,并不能一概以平仄格律而论,唐之前【含唐】的载入乐府,唐时曰教坊曲或曲子词,从龟兹大量引入其曲,唐人依腔制词,然唐人亦以诗为歌【即词】,至南宋,苏东坡以诗为词,多不协音律,词渐变为一种文体,但是南宋后期,词家都已不晓音律,故沈伯时教人作词,惟注意于紧守去声字,及平声可以入声替,上声决不可以去声替等等规律,这是就前辈名家词中,模拟其四声句逗,依样画葫芦,也就是杨守斋所谓「依句填词」。宋元之间,词曲不分,大抵协音律可歌者为曲,不可歌者为词,词源流之大略也

点评

彼词(曲子词)非此词,唐人依腔制词,乐府耳,非文体之词,词与乐府本一家,分家后则财产分割清楚,彼词非此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3: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30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0-30 00:03
词本适乐之歌辞,并不能一概以平仄格律而论,唐之前【含唐】的载入乐府,唐时曰教坊曲或曲子词,从龟兹大 ...

彼词(曲子词)非此词,唐人依腔制词,乐府耳,非文体之词,词与乐府本一家,分家后则财产分割清楚,彼词非此词了

点评

教坊记·序 崔令钦 昔阴康氏之王也,元气肇分,灾沴未弭,水有襄陵之变,人多肿膇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于是制舞。舜作歌以平八风,非慆心也。春秋之时,齐遗鲁以女乐,晋梗阳之大宗,亦以上献子,始淫声色矣。施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4:14
【二十一、填腔·填词】施蛰存(1905~) 元稹《乐府古题序》谓乐府有「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30 14: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30 13:08
彼词(曲子词)非此词,唐人依腔制词,乐府耳,非文体之词,词与乐府本一家,分家后则财产分割清楚,彼词 ...

【二十一、填腔·填词】施蛰存(1905~)

元稹《乐府古题序》谓乐府有「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这段话说明乐曲与歌词的互相形成,极其简明扼要。《宋书·乐志》云:「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凡此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又有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也同样是说明歌词与乐曲的关系。

  所谓「由乐以定词」,是指先有乐曲,然后依这个乐曲的声调,配上歌词。这在古代,叫做「倚歌」。《汉书·张释之传》云:文帝「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颜师古注云:「倚瑟,即今之以歌合曲也。」唐、宋人叫做「倚声」,《唐书·刘禹锡传》云:「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声作竹枝词十篇,武陵人悉歌之。」张文潜序贺方回词云:「余友贺方回博学业文,而乐府之词,高绝一世,携其一编示余,大抵倚声而为之词,皆可歌也。」宋人也有称为「填曲」的。《梦溪笔谈》:「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合。」宋元以来一般人则通称「填词」。这个名词,出现得也相当早,宋仁宗对柳永有「且去填词」之语,可见这个名词在北宋时已有。

  所谓「选词以配乐」,是指先有歌词,然后给歌词谱曲。即《尚书》所谓「声依永,律和声」。以歌词配乐曲,古代称为「诵诗」。《周礼》记载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其三曰「诵」。郑玄注曰:「以声节之日诵。」《汉书·礼乐志》云:「乃立乐府,采诗夜诵。」这是说,以白天采集到的各地民歌,晚上为它们谱曲。可是,颜师古注云:「夜诵者,其言辞或秘不可宣,故于夜中歌诵也。」这个注释,极为可笑。民间歌谣,有什么秘不可宣的,要在夜晚偷唱呢?这个「诵诗」的「诵」字,向来没有人注意郑玄的注解,连颜师古也以为是「歌诵」的意思。汉代称为「自度曲」。《汉书。元帝纪》谓帝「多村艺,自度曲,被歌声。分刌比度,穷极窈(下应为幻)眇。」这就是说皇帝能够给歌词作曲,到了宋代,就称为「填腔」。《复斋漫录》云:「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由此可知宋人为歌词作曲,称为「填腔」。

  自古以来一切音乐歌曲,最初是随口唱出一时的思想情感,腔调都没有定型。后来这个腔调唱熟了,成为统一的格律,于是一个曲子定了型。再以后,有人配合这个曲调另制歌词,于是一个曲调可以谱唱许多歌词。「填词」与「填腔」是互相起作用的。方成培《词麈》中说:「古人缘诗而作乐,今人倚调以填词,古今若是其不同。」他以为古人都是为诗配乐,而今人则都是跟着曲子的腔调配词。这样提法,未免片面,从唐代的五七言诗发展到宋代的词,这些文学形式的改变,已说明了诗随时都在受乐的影响。不能说唐代的诗乐关系是先有诗、后有曲调;宋代的诗乐关系是先有曲调,后有词。不过,宋代词人,精通音乐的人不多,故多数人只能填词而不能填腔。

  不懂音律,当然不会填腔作曲;但宋人所谓填词,最初也还是需要懂一点音律。一个曲调的转折、节奏、快慢,如果不能听懂,所作歌词就不能选字、协韵、合拍。这样做出来的歌词)就会使歌唱者拗口、失律、犯调。在宋代,歌楼伎席传唱的词调,文人都已听得很熟,因此部能够一边听唱,一边选字定句。所谓「依声撰词,曲终而词就」。或者是先随意写一首长短句歌词,『也往往可以配合现成的歌曲。这是因为平时听得多了,虽说随意撰词,其实心中已摹拟着一个曲调。例如苏东坡作江城子词,其序云。「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又阳关曲序云:「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这两段词序是东坡故弄玄虚。如果他撰词觅句的时候,心中没有想到江城子或小秦王的腔调,他随意写出来的词怎么能谱入江城子或小秦王呢?他又知道小秦王可以过入阳关曲,故作小秦玉词而令乐师唱时过腔,便题作阳关曲。由此可知东坡填词,亦有音律知识为基础。如周美成、姜白石之深通音律者,就非但能填词,也能填腔了。杨守斋《作词五要》,其三为「按谱填词」,沈伯时《乐府指迷》亦说「按箫填词」。前者要求按乐谱作歌词,后者要求依箫声作歌词,这些例子,都说明填词非懂音律不可。

  但是南宋后期,词家都已不晓音律,故沈伯时教人作词,惟注意于紧守去声字,及平声可以入声替,上声决不可以去声替等等规律,这是就前辈名家词中,模拟其四声句逗,依样画葫芦,也就是杨守斋所谓「依句填词」。可是,杨守斋还说:「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百无一二。」可知宋词虽盛,词家能按歌者并不多。依句填词,亦已可贵,又何怪乎元明以后,词仅存于纸上而不复为乐府乎?

  由以上的文献看来,「填词」这个名词,可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按谱填词」,这些作家部深通音律,能依曲谱撰写歌词。他们也能「填腔」,即作曲。柳耆卿、周美成、姜白石、张叔夏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种是「按箫填词」。这些作家不会唱曲打谱,但能识曲知音。他们耳会心受,能依箫声写定符合于音律的歌词,但他们不会「填腔」。苏东坡,秦少游,贺方回,赵长卿,都属于这一类。第三种是「依句填词」。这些作家不懂音律。词对于他们,只是一种纸上文学形式。他们依着前辈的作品,逐字逐句的照样填写,完全失去了「倚声」的功效。南宋以后,大多数词家都属于这一类,但由于才情有高下,文字有巧拙,这些词家的作品仍有很大的区别。刘龙洲、陆放翁、元遗山、陈其年等,可谓依句填词的高手,厉樊榭以下至戈顺卿,就是呆板的摹古作品了。明清二代,有许多小家词人,他们的作品,破句落韵,拗音涩字。「依句」的功夫,都谈下上,也就不能算是填词了。

  近代词家,自知不懂音律,只能依句,故自谦日「填词」。其实这还是「填词」的末流。如果能做到第一义的「填词」,这「填词」二字也不算是谦词了。

  明代人开始把「填词」作为一个名词用,竟称「词」为「填词」。如李蓘在《花草粹编》序文中说:「盖自诗变而为诗余,又曰雅调,又曰填词,又变而为金元之北曲。」清代词家沿袭其错误,凡讲到词,常说是「填词」,似乎都不了解这个「填」字的意义。这是「填词」这个语词的误用。

点评

元稹《乐府古题序》谓乐府有「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0-30 14: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0-30 13:08
彼词(曲子词)非此词,唐人依腔制词,乐府耳,非文体之词,词与乐府本一家,分家后则财产分割清楚,彼词 ...

教坊记·序 崔令钦
昔阴康氏之王也,元气肇分,灾沴未弭,水有襄陵之变,人多肿膇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于是制舞。舜作歌以平八风,非慆心也。春秋之时,齐遗鲁以女乐,晋梗阳之大宗,亦以上献子,始淫声色矣。施及汉室,有若卫子夫以歌进,赵飞燕以舞宠,自兹厥后,风流弥盛。晋氏兆乱,涂歌是作,终被诸管弦,载在乐府。吕光之破龟兹,得其乐名称多,亦佛曲百馀成。我国家元元之允,未闻颂德。高宗乃命乐工白明逵造道曲、道调。玄宗之在藩邸,有散乐一部,戢定妖氛,颇藉其力。及膺大位,且羁縻之,常于九曲阅太常乐。卿姜晦,嬖人楚公皎之弟也,押乐以进。凡戏辄分两朋,以判优劣,则人心竞勇,谓之热戏。于是诏宁王主藩邸之乐以敌之,一伎戴百尺幢,鼓舞而进,太常所戴即百馀尺,比彼一出,则往复矣。长欲半之,疾仍兼倍。太常群乐鼓噪,自负其胜。上不悦,命内养五六十人,各执一物,皆铁马鞭、骨檛之属也,潜匿衷中,杂于声儿后立,坊中呼太常人为声儿。复候鼓噪,当乱捶之。皎、晦及左右初怪内养麇至,窃见衷中有物,于是夺气褫魄,而戴幢者方振摇其幢,南北不已。上顾谓内人者曰:「其竿即自当折。」斯须中断,上抚掌大笑,内伎咸称庆,于是罢遣。翌日,诏曰:「太常礼司,不宜典俳优杂伎。」乃置教坊,分为左右而隶焉,左骁卫将军范安及为之使。开元中,余为左金吾仓曹,武官十二三是坊中人。每请禄俸,每加访问,尽为余说之。今中原有事,漂寓江表,追思旧游,不可复得,粗有所识,即复疏之,作《教坊记》。

先摘这些给许先生参考吧

点评

谢谢,老啦,得慢慢消化,否则肠梗阻O(∩_∩)O  发表于 2017-10-30 15: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0-30 15: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0-30 14:12
【二十一、填腔·填词】施蛰存(1905~)

元稹《乐府古题序》谓乐府有「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 ...

元稹《乐府古题序》谓乐府有「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这段话说明乐曲与歌词的互相形成,极其简明扼要。---------这段正好非常明白的告诉我们,歌曲中的“词”与文体的“词”的本质区别。歌曲中的“词”是乐府诗,文体的“词”要另谱曲方能唱,虽然都能唱,与格律诗只能吟诵不一样,但方式大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1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