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古代东西左右及其尊卑微言隐义

[复制链接]

956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813
贡献
27315
金钱
3338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1-20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东西左右及其尊卑微言隐义——古代职官左右尊卑思想
刘知生

文峰望月,史海探秘





​关注他


01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诔铭分为左右两厥的因由
1、左辅右弼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为什么要分为左右两厥。因为,古代左右代表天子皇帝的辅弼近臣,这里左侧铭文主要为《少府颂》,右侧铭文主要为《御史大夫赞》,皆为皇帝三公九卿左右辅弼重臣。就像北斗七星之外,还有左右两辅星一样。
左右通佐佑,即辅助,左辅右弼。《广雅.释诂.卷二》:“佐,佑,助也。”《释名.释言语》:“佐,左也,在左右也。” 扬雄《方言》:“祐,乱也。(乱宜訓治。)”
《尔雅.释诂.第一》:“亮,右也。”晋郭璞注:“相佑助也。”又“亮、相、左、右,导也。”晋郭璞注:“皆谓教导之。”又“相、左、右,勴,也。”晋郭璞注:“勴谓赞勉也。” 又“左、右,亮,也” 晋郭璞注:“反覆相训,以尽其义。”《释名.释言语》:“教,傚也,下所法傚也。”
《汉书.何武传》云:“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师古曰:“左右谓天子侧近之臣。”
《汉书.谷永传》云:“诚敕正左右齐栗之臣,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济济谨孚(信),无敖戏骄恣之过,则左右肃艾,群僚仰法,化流四方。经曰:‘亦惟先正克左右。’未有左右正而百官枉(曲)者也。”师古曰:“周书君牙之辞也。言王者欲正百官,要在能先正其左右近臣也。”
《汉书.货殖传》云:“《易》曰:‘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师古曰:“泰卦象辞也。后,君也。左右,助也。言王者资财用以成教,赞天地之化育,以救助其众庶也。左右读曰佐佑。”
2、左右尊卑
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这种以“左”或“右”为尊的做法,是相对朝代而定的。如果单纯说古人“尊左”或是“尊右”,都是不全面的。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是以“左”为尊的,约定俗成,习惯而已。
古代左右,不仅仅是方位问题,还体现其政治君臣辅佐护佑、尊卑等级思想、军事列阵观思想、天地之道哲学思想、历史记言叙事思想、文化佩玉道德礼乐思想、宗教吉凶思想、天文星宿隐义思想、生活礼仪男女主客思想等等。
不管是尊左还是尊右,还得视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朝代而定,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并不是一律的尊右卑左,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文献中对“左”、“右”两个方位的尊重,历代不尽相同,有的甚至互相掐架。
一种观点认为夏商周,朝官尊左;宴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左,宴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一般地,对于汉人来说,先秦祭祀和军事尚左;而在职官方面,上古三代及两汉尚右,春秋战国及汉代以降则尚左。对于蛮夷来说,则为尚左。

02 古代先秦祭戎尚左思想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早期祭祀和军事尚左,古代的许多事例都可以证明古人早期尚左,如建国家神位时,“周人尚左,古宗庙在左,社稷在右。”
在军队中,“军尚左,卒尚右”;喝酒时执爵尚左,见面或告别时揖手尚左;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许多资料可以证明,在古人的观念中,“左”被重视的地位。但在职官上却是尚左尚右摇摆不定,一会尚左,一会尚右。


03 先秦执政职官朝仪左右尊卑

(一)上古三代,职官尚左尚右不清,文献掐架

1、夏商周,朝官尊左例证
据《周礼·夏官·司士》,帝王临朝典礼,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各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
又据《仪礼·觐礼》:“诸侯前朝,皆受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同姓西面,从主人之位,异姓东面,从宾位。以此,周代的大致情况是尊左的。且在周前的夏商两代,亦以左为尊。
《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
2、西周尚右例证
古代的官职往往分左右,比如在西周时期有六大职,官职中则是大宰、大宗、大士都是居右,而官职较小的有大史、大祝、大卜都是居左,这也是当时尊右卑左的一种思想。
3、春秋战国尚右例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致情况是尊右的。著名的“无出其右”和“将相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史记·谦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于是廉颇愤愤不平,以相如位在其右为耻,欲辱之,后来才有了将相和一段。
《史记》记载,赵国良将廉颇为古代名将。而蔺相如则本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也就是大太监的门客。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回国后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事,廉颇可忍不了:“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云:“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索隐》王劭按:董勋《答礼》曰“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
《正义》云:“秦汉以前用右为上。”
《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能出其右者。” 这又是以“右”为尊的记载。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制定了二十等爵位,其中“第十等左庶长,第十一等右庶长,第十二等左更,第十四等右更,第二十等是彻侯”,商鞅,白起等人都曾经做过左庶长。秦国以右为尊无疑。
出土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著名的秦国杜虎符,铭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右符在国君手里,左符在将领或地方,右高于左是肯定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代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
清代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写到:“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04 两汉时期职官,左卑右尊;右就是西面,左为东面
1、左卑右尊
正统的早期汉文化确实是以右为尊的,官职、族群、学校亦如是。“右丞”,高于“左丞”;“右族”,指豪门大族;“右学”,即“太学”,高于“小学”。“左”,低于“右”,于是又有了“卑下”之义,还表示降职。白居易《琵琶行序》称自己“左迁”为江州司马。还有“右姓豪门“之说。
据《史记》所载“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这就是古代武臣尚左,文臣尚右的说法。
《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高祖时,(周)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对此,颜师古作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
《史记.孝文本纪》云:“代王西向让者三,南向让者再。”《集解》如淳云:“ 君臣也。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三让不受,群臣犹称宜,乃更回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也。”《史记.项羽本纪》云:“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汉书.高祖纪》云:“二月,行自雒阳至。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师古云:“古诸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他皆类此。”
《后汉书.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惊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李贤注“右姓,犹高姓也”
《后汉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这里新出现了一个名词,右姓。右姓和强宗连在一起,当为高门望族,这和历史上豪门都住在国都之右有关系。豪右一词,更是直截了当。唐人王谠在《唐语林》中说:“人道尚右,以右为尊。”
2、古代有私(西)东之官。
(1)古代私官。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郁霜白东”,以部分代整体,即以“东”字代表为相东平国、在东郡等地治河。
因为张忠在担任少府之前,在东平国任国相,其发迹就是从东平相国(东方木)开始的,由于教化、引导东平王有功,受到汉成帝的重视,提拔为中央朝廷公卿之官云:少府。同时以古代周公留东未还,辅佐成王之事设喻张忠在东平国辅佐东平王改过自新。
相同的事例如《史记正义》孔安国云:“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东未还。成王改过自新,遣使者逆之,亦国家礼有德之宜也。”
根据汉初诸侯王置吏立法规定:王国二千石官员,均由朝廷代置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员方可由王国自行设置。
到汉景帝以后又规定,王国四百石以上官员均由朝廷任免。诸侯王也不得对朝廷大臣私行赏赐。因故,在地方诸侯国做官远没有在中央朝廷做官那么荣耀。
源于西将东相,左将右相,关东多出相,关西多出将的说法。古代的关东关西,是以函谷关为界。相对于秦朝都城咸阳、汉朝都城长安来说,都是属于东方。
又按古代天文五行观念,东方属木,贵臣卿大夫之象。又因长安在西,诸侯国多在长安之东,且私与西古音相近,私东又叫西东。故在地方诸侯国做官叫私东之官。
汉代私东,周代私王,都叫私官,即在诸侯国做官。周朝最高长官叫天子,齐楚燕赵韩魏秦等各国最高长官叫王。汉代最高长官叫皇帝,其下诸侯王也叫王。
因此,在中央朝廷做官叫公卿,命卿;在地方王国或诸侯国做官叫私东或私王,这是相对于在中央朝廷三公九卿做官而言。而且私东之官肯定不如公卿之官尊贵,甚至立功了也不一定会受到中央朝廷的褒赏。
《荀子.成相》云:“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其意是:君主(天子、皇帝)法令制度明,判断决定一贯有标准,榜样设立百姓知道了方向,官员升迁有规章。君主不能随意偏爱,使人尊贵或轻贱,谁还会私下去讨好地方诸侯国呢?
《史记.陆贾传》云:“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史记.贾谊传》云:“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宽慰)。其辞云:‘……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集解》孟康云:“怵,为利所诱杈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索隐》引《汉书》亦有作“私东”。
应劭云:“仕诸侯为私。时天子居长安,诸王悉在关东,群小怵然,内迫私家,乐仕诸侯,故云‘怵迫私东’也”。李奇云:“‘私’多作‘西’者,言东西趋利也。”
《诗经.小雅.大东》云:“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小东大东,就是指周王室对东方诸侯国的严重压榨及矛盾。
西汉“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许多人以作“私官”为耻。汉代法律规定诸侯国之间的臣民不得无故越界,从而在人际关系上进行一定上隔离,防止相互串通谋反。
西汉理财著作《盐铁论》云:“春秋无名号,谓之云盗,所以贱刑人而绝人伦也。故君不臣,士不友,于闾里无所容。”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任陇西太守,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集解》文颖云:“广为汉将,私受梁印,故不以赏也。”
东汉学者朱穆在《绝交论》中说,古时的人信不结私交,只在宫廷见面,只参加符合规定的聚会。
与此相反,现在的人与人之间为了私利搭成联系。他还写了一首绝交诗给刘伯升。
朱穆说,在一个社会腐败的时代,一个君子应该进入社会关系网,在孤独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坚守古代儒家所倡导的“慎独”思想。作为回应,著名的学者蔡邕写了篇《正交论》。
东汉学者朱穆在《绝交论》中说,古时的人信不结私交,只在宫廷见面,只参加符合规定的聚会。
与此相反,现在的人与人之间为了私利搭成联系。他还写了一首绝交诗给刘伯升。
朱穆说,在一个社会腐败的时代,一个君子不应该进入社会关系网,在孤独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坚守古代儒家所倡导的“慎独”思想。作为回应,著名的学者蔡邕写了篇《正交论》。
3、“私东、私官”铭文文物。
从考古角度看,2013—2014年,在陕西西安财经学院出土的秦始皇祖母墓中,其葬制是按天子六驾的规制,并出土了一些玉器、金银器和刻字陶器等物。尤其是在陶器上刻有“私官”字样。
这是因为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仅仅是孝文王(秦始皇祖父)众多妃子之一,而不是正室王后。而正室王后则是秦始皇的养母华阴太后。夏太后所生之子庄襄王即秦始皇之父继位后,尊称华阴太后为孝文王后,称自己的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秦始皇七年(前240年),夏太后病逝,由于夏太后非正室太后,所以不能与孝文合葬,故单独埋葬在杜原之东。而孝文王和华阴太后则合葬在寿陵,夏太后的儿子庄襄王则葬在芷阳。
之所以选在杜原之东,是因为夏太后的遗愿“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史记.秦本纪》语)
4、《左官律》、《阿党法》、《附益法》
(1)左官、左迁
《史记 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秦二世时期,服役的都是居住在闾左之人,右姓是不去的。所以,汉魏以后皇亲贵族也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贬官被称为“左迁”。
到西汉时期,由于诸侯国的反叛,特别是经过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影响,汉朝中央制定《阿党法》、《附益法》、《左官律》,凡是官员违犯法令私自到诸侯国任官者,构成“左官罪”。而经朝廷中央任命派遣到诸侯国任官者叫私东之官。相对于在朝廷公卿而言。
所谓“左官律”,根据《汉书.诸侯王表序》云:“武有衡山、淮南之谋(反),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服虔云:“仕於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仕於王侯也。即仕于朝廷为尊,仕于诸侯为卑。”应劭云:“人道上(尚)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师古云:“左官犹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应说是也。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
《史记.张丞相传》记载高祖采纳符玺御史赵尧的意见,将御史大夫周昌下派为赵相:“高祖:‘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索隐》案:《诸侯王表》有左官之律。韦昭以为“左,犹下也,禁不得下仕于诸侯也。”然地道尊右,右贵左贱,故谓贬秩为“左迁”。
《淮南子.缪称》云:“凡高者贵其左,故下之于上曰 左之,臣辞也;下者贵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让也。故上左迁,则失其所,尊也;臣右还,则失其所贵矣。”
此句第一个“左”指左方。面南而立,左东右西。东为“阳”方,西为“阴”方,阳为吉、为上、 为天、为君,所以古人以左为尊贵。
第二个“左之”指辅佐,臣对君起辅佐作用。前一个“右”指“右”方。所谓“贵其右”,是说臣甘守下位,以忠君为本分才算自尊自重,若违其本分,则失其贵。
第二个“右之”指佑助,指君对臣只起帮助引导作用,不代臣行其职。“君让”即指君王避让臣事而安居君位。左迁,即迁离君位。右还,即离臣位,让君待臣如臣的尊位。
5、阿党罪、附益罪
《汉书.高五王传》注引张宴云:“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汉书.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附益者,盖取孔子云‘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


05 汉代以降(后),尤其北朝到两宋,职官以左为贵
中国后来又演变为以左为贵,从何而起,无从考据。东汉时期还是尚右的,而南北朝时期官职则左高于右。这或许和北魏建立北朝,本为鲜卑族有关系。后来代北周而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其家族历代仕于北朝,唐高祖李渊父子也是,所以极有可能约定俗成用了北朝尚左的礼仪。两宋时期也就延续了隋唐尚左的习惯。
后来蒙古族建立元朝,则改变了这个传统。《元史·百官志》载:“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统六官,率百司…”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中写道:“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从明朝时尊右卑左的现象开始更改,明朝时期的左官都是大于右官的,代表的是左侍郎的官职要大于右侍郎,尊右卑左的现象也在明朝时发生改变。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又改以左为尊。沿用到清朝。《明史》记载:“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
可见朱元璋最初是尚右的,在朱元璋称吴王后,开始定下百官礼仪尚左,这种尚左的风俗一直沿用到清朝。这个原因应该和朱元璋反元,所以改元代尚右为尚左有直接关系。

06 外夷蛮族匈奴等左尊右卑

古代“中国 ”汉人和蛮夷的区别在于:汉人右尊左卑,而蛮夷正好相反。所以说,楚人尚左,和他的蛮夷身份非常符合,恰好是东周华夏诸侯国尚右的反证。
只有楚国是与众不同的。楚国的左司马高于右司马,左尹高于右尹,左军在三军中的地位次于中军,高于右军。这和楚国以蛮夷自居,不与中国有关。
《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
《史记 楚世家》:“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孔夫子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史记.匈奴列传》云:“其坐,长左而北向。”《正义》:“ 其座北向,长者在左,以左为尊也。”师古注:《汉书.匈奴传》时亦云:“左者,以左为尊。”
《史记.魏公子列传》云:“公子(信陵君)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空出左位),自迎夷门侯生。”
再者体现在汉人束发,蛮夷披头散发。汉服右衽,蛮夷之服左衽。所谓右衽就是衣服的前襟向右,汉人只有死者才左衽。这和蛮夷完全不同。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1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