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5|回复: 6

古代东西左右及其尊卑微言隐义

[复制链接]

1238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7
贡献
29175
金钱
3631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1-20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东西左右及其尊卑微言隐义——古代职官左右尊卑思想
刘知生

文峰望月,史海探秘





​关注他


01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诔铭分为左右两厥的因由
1、左辅右弼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为什么要分为左右两厥。因为,古代左右代表天子皇帝的辅弼近臣,这里左侧铭文主要为《少府颂》,右侧铭文主要为《御史大夫赞》,皆为皇帝三公九卿左右辅弼重臣。就像北斗七星之外,还有左右两辅星一样。
左右通佐佑,即辅助,左辅右弼。《广雅.释诂.卷二》:“佐,佑,助也。”《释名.释言语》:“佐,左也,在左右也。” 扬雄《方言》:“祐,乱也。(乱宜訓治。)”
《尔雅.释诂.第一》:“亮,右也。”晋郭璞注:“相佑助也。”又“亮、相、左、右,导也。”晋郭璞注:“皆谓教导之。”又“相、左、右,勴,也。”晋郭璞注:“勴谓赞勉也。” 又“左、右,亮,也” 晋郭璞注:“反覆相训,以尽其义。”《释名.释言语》:“教,傚也,下所法傚也。”
《汉书.何武传》云:“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师古曰:“左右谓天子侧近之臣。”
《汉书.谷永传》云:“诚敕正左右齐栗之臣,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济济谨孚(信),无敖戏骄恣之过,则左右肃艾,群僚仰法,化流四方。经曰:‘亦惟先正克左右。’未有左右正而百官枉(曲)者也。”师古曰:“周书君牙之辞也。言王者欲正百官,要在能先正其左右近臣也。”
《汉书.货殖传》云:“《易》曰:‘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师古曰:“泰卦象辞也。后,君也。左右,助也。言王者资财用以成教,赞天地之化育,以救助其众庶也。左右读曰佐佑。”
2、左右尊卑
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这种以“左”或“右”为尊的做法,是相对朝代而定的。如果单纯说古人“尊左”或是“尊右”,都是不全面的。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是以“左”为尊的,约定俗成,习惯而已。
古代左右,不仅仅是方位问题,还体现其政治君臣辅佐护佑、尊卑等级思想、军事列阵观思想、天地之道哲学思想、历史记言叙事思想、文化佩玉道德礼乐思想、宗教吉凶思想、天文星宿隐义思想、生活礼仪男女主客思想等等。
不管是尊左还是尊右,还得视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朝代而定,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并不是一律的尊右卑左,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文献中对“左”、“右”两个方位的尊重,历代不尽相同,有的甚至互相掐架。
一种观点认为夏商周,朝官尊左;宴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左,宴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一般地,对于汉人来说,先秦祭祀和军事尚左;而在职官方面,上古三代及两汉尚右,春秋战国及汉代以降则尚左。对于蛮夷来说,则为尚左。

02 古代先秦祭戎尚左思想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早期祭祀和军事尚左,古代的许多事例都可以证明古人早期尚左,如建国家神位时,“周人尚左,古宗庙在左,社稷在右。”
在军队中,“军尚左,卒尚右”;喝酒时执爵尚左,见面或告别时揖手尚左;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许多资料可以证明,在古人的观念中,“左”被重视的地位。但在职官上却是尚左尚右摇摆不定,一会尚左,一会尚右。


03 先秦执政职官朝仪左右尊卑

(一)上古三代,职官尚左尚右不清,文献掐架

1、夏商周,朝官尊左例证
据《周礼·夏官·司士》,帝王临朝典礼,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各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
又据《仪礼·觐礼》:“诸侯前朝,皆受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同姓西面,从主人之位,异姓东面,从宾位。以此,周代的大致情况是尊左的。且在周前的夏商两代,亦以左为尊。
《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
2、西周尚右例证
古代的官职往往分左右,比如在西周时期有六大职,官职中则是大宰、大宗、大士都是居右,而官职较小的有大史、大祝、大卜都是居左,这也是当时尊右卑左的一种思想。
3、春秋战国尚右例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致情况是尊右的。著名的“无出其右”和“将相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史记·谦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于是廉颇愤愤不平,以相如位在其右为耻,欲辱之,后来才有了将相和一段。
《史记》记载,赵国良将廉颇为古代名将。而蔺相如则本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也就是大太监的门客。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回国后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事,廉颇可忍不了:“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云:“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索隐》王劭按:董勋《答礼》曰“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
《正义》云:“秦汉以前用右为上。”
《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能出其右者。” 这又是以“右”为尊的记载。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制定了二十等爵位,其中“第十等左庶长,第十一等右庶长,第十二等左更,第十四等右更,第二十等是彻侯”,商鞅,白起等人都曾经做过左庶长。秦国以右为尊无疑。
出土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著名的秦国杜虎符,铭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右符在国君手里,左符在将领或地方,右高于左是肯定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代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
清代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写到:“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04 两汉时期职官,左卑右尊;右就是西面,左为东面
1、左卑右尊
正统的早期汉文化确实是以右为尊的,官职、族群、学校亦如是。“右丞”,高于“左丞”;“右族”,指豪门大族;“右学”,即“太学”,高于“小学”。“左”,低于“右”,于是又有了“卑下”之义,还表示降职。白居易《琵琶行序》称自己“左迁”为江州司马。还有“右姓豪门“之说。
据《史记》所载“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这就是古代武臣尚左,文臣尚右的说法。
《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高祖时,(周)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对此,颜师古作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
《史记.孝文本纪》云:“代王西向让者三,南向让者再。”《集解》如淳云:“ 君臣也。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三让不受,群臣犹称宜,乃更回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也。”《史记.项羽本纪》云:“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汉书.高祖纪》云:“二月,行自雒阳至。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师古云:“古诸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他皆类此。”
《后汉书.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惊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李贤注“右姓,犹高姓也”
《后汉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这里新出现了一个名词,右姓。右姓和强宗连在一起,当为高门望族,这和历史上豪门都住在国都之右有关系。豪右一词,更是直截了当。唐人王谠在《唐语林》中说:“人道尚右,以右为尊。”
2、古代有私(西)东之官。
(1)古代私官。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郁霜白东”,以部分代整体,即以“东”字代表为相东平国、在东郡等地治河。
因为张忠在担任少府之前,在东平国任国相,其发迹就是从东平相国(东方木)开始的,由于教化、引导东平王有功,受到汉成帝的重视,提拔为中央朝廷公卿之官云:少府。同时以古代周公留东未还,辅佐成王之事设喻张忠在东平国辅佐东平王改过自新。
相同的事例如《史记正义》孔安国云:“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东未还。成王改过自新,遣使者逆之,亦国家礼有德之宜也。”
根据汉初诸侯王置吏立法规定:王国二千石官员,均由朝廷代置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员方可由王国自行设置。
到汉景帝以后又规定,王国四百石以上官员均由朝廷任免。诸侯王也不得对朝廷大臣私行赏赐。因故,在地方诸侯国做官远没有在中央朝廷做官那么荣耀。
源于西将东相,左将右相,关东多出相,关西多出将的说法。古代的关东关西,是以函谷关为界。相对于秦朝都城咸阳、汉朝都城长安来说,都是属于东方。
又按古代天文五行观念,东方属木,贵臣卿大夫之象。又因长安在西,诸侯国多在长安之东,且私与西古音相近,私东又叫西东。故在地方诸侯国做官叫私东之官。
汉代私东,周代私王,都叫私官,即在诸侯国做官。周朝最高长官叫天子,齐楚燕赵韩魏秦等各国最高长官叫王。汉代最高长官叫皇帝,其下诸侯王也叫王。
因此,在中央朝廷做官叫公卿,命卿;在地方王国或诸侯国做官叫私东或私王,这是相对于在中央朝廷三公九卿做官而言。而且私东之官肯定不如公卿之官尊贵,甚至立功了也不一定会受到中央朝廷的褒赏。
《荀子.成相》云:“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其意是:君主(天子、皇帝)法令制度明,判断决定一贯有标准,榜样设立百姓知道了方向,官员升迁有规章。君主不能随意偏爱,使人尊贵或轻贱,谁还会私下去讨好地方诸侯国呢?
《史记.陆贾传》云:“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史记.贾谊传》云:“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宽慰)。其辞云:‘……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集解》孟康云:“怵,为利所诱杈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索隐》引《汉书》亦有作“私东”。
应劭云:“仕诸侯为私。时天子居长安,诸王悉在关东,群小怵然,内迫私家,乐仕诸侯,故云‘怵迫私东’也”。李奇云:“‘私’多作‘西’者,言东西趋利也。”
《诗经.小雅.大东》云:“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小东大东,就是指周王室对东方诸侯国的严重压榨及矛盾。
西汉“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许多人以作“私官”为耻。汉代法律规定诸侯国之间的臣民不得无故越界,从而在人际关系上进行一定上隔离,防止相互串通谋反。
西汉理财著作《盐铁论》云:“春秋无名号,谓之云盗,所以贱刑人而绝人伦也。故君不臣,士不友,于闾里无所容。”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任陇西太守,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集解》文颖云:“广为汉将,私受梁印,故不以赏也。”
东汉学者朱穆在《绝交论》中说,古时的人信不结私交,只在宫廷见面,只参加符合规定的聚会。
与此相反,现在的人与人之间为了私利搭成联系。他还写了一首绝交诗给刘伯升。
朱穆说,在一个社会腐败的时代,一个君子应该进入社会关系网,在孤独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坚守古代儒家所倡导的“慎独”思想。作为回应,著名的学者蔡邕写了篇《正交论》。
东汉学者朱穆在《绝交论》中说,古时的人信不结私交,只在宫廷见面,只参加符合规定的聚会。
与此相反,现在的人与人之间为了私利搭成联系。他还写了一首绝交诗给刘伯升。
朱穆说,在一个社会腐败的时代,一个君子不应该进入社会关系网,在孤独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坚守古代儒家所倡导的“慎独”思想。作为回应,著名的学者蔡邕写了篇《正交论》。
3、“私东、私官”铭文文物。
从考古角度看,2013—2014年,在陕西西安财经学院出土的秦始皇祖母墓中,其葬制是按天子六驾的规制,并出土了一些玉器、金银器和刻字陶器等物。尤其是在陶器上刻有“私官”字样。
这是因为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仅仅是孝文王(秦始皇祖父)众多妃子之一,而不是正室王后。而正室王后则是秦始皇的养母华阴太后。夏太后所生之子庄襄王即秦始皇之父继位后,尊称华阴太后为孝文王后,称自己的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秦始皇七年(前240年),夏太后病逝,由于夏太后非正室太后,所以不能与孝文合葬,故单独埋葬在杜原之东。而孝文王和华阴太后则合葬在寿陵,夏太后的儿子庄襄王则葬在芷阳。
之所以选在杜原之东,是因为夏太后的遗愿“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史记.秦本纪》语)
4、《左官律》、《阿党法》、《附益法》
(1)左官、左迁
《史记 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秦二世时期,服役的都是居住在闾左之人,右姓是不去的。所以,汉魏以后皇亲贵族也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贬官被称为“左迁”。
到西汉时期,由于诸侯国的反叛,特别是经过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影响,汉朝中央制定《阿党法》、《附益法》、《左官律》,凡是官员违犯法令私自到诸侯国任官者,构成“左官罪”。而经朝廷中央任命派遣到诸侯国任官者叫私东之官。相对于在朝廷公卿而言。
所谓“左官律”,根据《汉书.诸侯王表序》云:“武有衡山、淮南之谋(反),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服虔云:“仕於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仕於王侯也。即仕于朝廷为尊,仕于诸侯为卑。”应劭云:“人道上(尚)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师古云:“左官犹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应说是也。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
《史记.张丞相传》记载高祖采纳符玺御史赵尧的意见,将御史大夫周昌下派为赵相:“高祖:‘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索隐》案:《诸侯王表》有左官之律。韦昭以为“左,犹下也,禁不得下仕于诸侯也。”然地道尊右,右贵左贱,故谓贬秩为“左迁”。
《淮南子.缪称》云:“凡高者贵其左,故下之于上曰 左之,臣辞也;下者贵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让也。故上左迁,则失其所,尊也;臣右还,则失其所贵矣。”
此句第一个“左”指左方。面南而立,左东右西。东为“阳”方,西为“阴”方,阳为吉、为上、 为天、为君,所以古人以左为尊贵。
第二个“左之”指辅佐,臣对君起辅佐作用。前一个“右”指“右”方。所谓“贵其右”,是说臣甘守下位,以忠君为本分才算自尊自重,若违其本分,则失其贵。
第二个“右之”指佑助,指君对臣只起帮助引导作用,不代臣行其职。“君让”即指君王避让臣事而安居君位。左迁,即迁离君位。右还,即离臣位,让君待臣如臣的尊位。
5、阿党罪、附益罪
《汉书.高五王传》注引张宴云:“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汉书.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附益者,盖取孔子云‘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


05 汉代以降(后),尤其北朝到两宋,职官以左为贵
中国后来又演变为以左为贵,从何而起,无从考据。东汉时期还是尚右的,而南北朝时期官职则左高于右。这或许和北魏建立北朝,本为鲜卑族有关系。后来代北周而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其家族历代仕于北朝,唐高祖李渊父子也是,所以极有可能约定俗成用了北朝尚左的礼仪。两宋时期也就延续了隋唐尚左的习惯。
后来蒙古族建立元朝,则改变了这个传统。《元史·百官志》载:“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统六官,率百司…”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中写道:“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从明朝时尊右卑左的现象开始更改,明朝时期的左官都是大于右官的,代表的是左侍郎的官职要大于右侍郎,尊右卑左的现象也在明朝时发生改变。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又改以左为尊。沿用到清朝。《明史》记载:“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
可见朱元璋最初是尚右的,在朱元璋称吴王后,开始定下百官礼仪尚左,这种尚左的风俗一直沿用到清朝。这个原因应该和朱元璋反元,所以改元代尚右为尚左有直接关系。

06 外夷蛮族匈奴等左尊右卑

古代“中国 ”汉人和蛮夷的区别在于:汉人右尊左卑,而蛮夷正好相反。所以说,楚人尚左,和他的蛮夷身份非常符合,恰好是东周华夏诸侯国尚右的反证。
只有楚国是与众不同的。楚国的左司马高于右司马,左尹高于右尹,左军在三军中的地位次于中军,高于右军。这和楚国以蛮夷自居,不与中国有关。
《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
《史记 楚世家》:“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孔夫子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史记.匈奴列传》云:“其坐,长左而北向。”《正义》:“ 其座北向,长者在左,以左为尊也。”师古注:《汉书.匈奴传》时亦云:“左者,以左为尊。”
《史记.魏公子列传》云:“公子(信陵君)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空出左位),自迎夷门侯生。”
再者体现在汉人束发,蛮夷披头散发。汉服右衽,蛮夷之服左衽。所谓右衽就是衣服的前襟向右,汉人只有死者才左衽。这和蛮夷完全不同。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46

主题

274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52
贡献
2999
金钱
4420
发表于 2025-3-17 03: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杜绝零回帖!!

点评

多谢赏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17 0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8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7
贡献
29175
金钱
3631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7: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翁 发表于 2025-3-17 03:30
欣赏,杜绝零回帖!!

多谢赏读!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8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7
贡献
29175
金钱
3631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7: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辅右弼”,我需要先理解这个词语的不同含义。首先,这个词在成语中的意思是比喻在左右辅助的人,通常指帝王或太子的辅佐大臣。比如《晋书》里提到的左辅右弼,前疑后承,说明他们在政治中的重要性。另外,在紫微斗数中,左辅和右弼是两颗吉星,代表助力和贵人,尤其是同辈的帮助。这两颗星的特性不同,左辅属土,稳重敦厚;右弼属水,机智善谋。
用户可能是在学习紫微斗数,或者对古代官职感兴趣,也可能是遇到了相关的成语需要解释。需要结合这两个方面来回答,既解释成语的来源和用法,也说明在命理学中的意义。要注意区分不同语境下的含义,避免混淆。
还要注意资源中的信息,比如摘要 1 提到左辅右弼同宫格是吉利格局,主人忠厚重情,逢凶化吉。摘要 4 和 5 详细讲解了他们在紫微斗数中的作用,包括与其他星曜的配合,以及在不同宫位的影响,比如夫妻宫出现单星可能有感情问题。这些都需要整合到回答中,确保信息全面准确。
另外,用户可能对左辅右弼的具体应用场景感兴趣,比如在职场、感情中的影响,或者如何通过命盘分析来改善运势。需要将这些实际应用点结合起来,让回答更具实用性。
最后,要确保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或者在使用时进行解释,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理解。可能需要分点说明,结构清晰,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左辅右弼” 是一个多义词,既有历史典故和成语含义,也在传统命理学(如紫微斗数)中有特定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成语含义
左辅右弼原指古代帝王或太子左右的辅佐重臣,后引申为在旁协助的得力助手。
出处:《晋书・潘尼传》中记载:“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用法:多用来形容在重要职位或事业中起到关键辅助作用的人,含褒义。例如:“他是公司的左辅右弼,不可或缺。”
二、紫微斗数中的含义
在紫微斗数体系中,左辅星与右弼星为 “八吉星” 之一,象征助力与贵人运,具体特性如下:
1. 星性特点
左辅星:属戊土,主贵气、稳重、忠厚,代表平辈贵人的助力,擅长组织与策划。
右弼星:属癸水,主智慧、谋略、善交际,象征同辈或下属的支持,注重细节与策略。
共同特质:均主乐观、宽厚,能化解负面星曜的负面影响,但若与煞星同宫则可能放大问题。
2. 格局与影响
同宫格:若命宫或身宫在丑未二宫,且左辅右弼同宫,再逢吉星会合,主富贵双全、逢凶化吉,但多居辅佐之位。
单星影响:单星出现时力量减弱,可能象征重复或多余,如夫妻宫单见易引发感情波折,需结合其他星曜综合判断。
与主星配合:喜与紫微、天府、太阳等主星同度,可增强领导力;不喜与天同、武曲等星曜组合,易削弱助力。
3. 宫位解读
命宫 / 身宫:性格敦厚或机智,人缘佳,易得他人帮助。
官禄宫:适合团队合作,事业多贵人扶持。
财帛宫:赚钱途径多样,偏财机会多。
夫妻宫:需注意感情重复或第三者介入,若成对出现则助力婚姻稳定。
三、文化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左辅右弼常被视为北斗七星的 “辅弼二星”(位于武曲星旁),象征忠诚与智慧,亦有 “肉眼可见此二星者富贵长寿” 的说法。
总结
“左辅右弼” 既是历史典故中的重要官职,也是命理学中代表助力与贵人的吉星。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与命盘星曜配置综合分析其吉凶,既重视其辅助作用,也需警惕单星或煞星同宫时的潜在问题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8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7
贡献
29175
金钱
3631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7: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卑右尊”,我得先弄清楚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从常见的知识来看,它可能和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相关,特别是在座位安排或者官职尊卑方面。
左卑右尊这种观念,在不同朝代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像周朝,或许是以左为尊的;但到了秦朝,又可能变成以右为尊。所以,得先去查证一下历史资料,确定不同朝代的情况。
用户提到 “左卑右尊”,有可能是想了解这种现象的起源,也可能是想知道具体的例子。比如,在古代官场中,左丞相和右丞相哪个地位更高呢?还有成语 “无出其右”,说的就是没有能超过右边的,这也体现了右尊的观念。
在不同场合,左右的尊卑可能也不一样。就拿乘车来说,左边是尊位;而在朝堂上,可能又有不同的规定。而且,不同地区的习俗也可能存在差异,虽然用户当前在杭州,但问题可能更偏向于全国性的历史知识。
还得考虑用户的背景,用户可能是在学习历史、准备考试,或者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所以,回答的时候要详细一些,把不同朝代的变化以及相关的例子都包含进去,这样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外,用户提供的搜索资源里没有相关内容,那就只能依靠已有的知识库了。不过,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可能得引用具体的朝代和文献,比如《史记》或者《周礼》里的记载。
总结一下,回答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左卑右尊的定义、历史演变(不同朝代的变化)、具体例子(官职、乘车等)、相关成语,以及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况。同时,语言要简洁明了,结构清晰,方便用户理解。
“左卑右尊” 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里一种关于等级尊卑的观念,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观念并非一成不变,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一、概念阐释
在古代的礼仪规范和社会等级制度中,“左卑右尊” 主要体现为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的等级秩序。在座位安排、官职设置等诸多方面,都能看到这种观念的影子。
二、历史发展脉络
先秦时期
周朝:依据《周礼》的记载,周朝以左为尊,当时 “左祖右社” 的都城布局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秦国采用以右为尊的制度,比如在军功爵制中,“右庶长” 的地位高于 “左庶长”;而楚国则更看重左的位置。
秦汉时期
秦朝和汉朝继承了秦国以右为尊的传统。在官职设置上,右丞相的地位高于左丞相,像《史记》中记载的 “右丞相绾” 权力就大于左丞相。
唐宋时期
唐朝和宋朝又恢复了以左为尊的制度。在官制方面,左仆射的地位高于右仆射,在科举考试中,左榜也比右榜更为尊贵。
元明清时期
元朝实行以右为尊的制度,在政府机构中,右丞相的权力大于左丞相。明朝和清朝则延续了以左为尊的传统。
三、文化中的体现
官职方面:例如 “左迁” 在古代指的是贬官,而 “无出其右” 这个成语则表示没有人能超过,这都反映了右尊左卑的观念。
礼仪场合:在喜庆的场合,一般以右为尊;而在凶丧的场合,有时会反过来以左为尊。
建筑布局:传统的四合院中,正房的右室(西房)地位要高于左室(东房)。
四、需要注意的要点
因时代和地域而异: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对于左右尊卑的观念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来进行分析。
现代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左” 和 “右” 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政治符号,与古代的等级观念已经没有直接的联系。
如果你想了解具体朝代或场景下 “左卑右尊” 的表现,可以进一步补充相关信息。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8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7
贡献
29175
金钱
3631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7: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5-3-17 07:22 编辑

“左尊右卑”,我得先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和背景。从问题来看,这大概率和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礼仪、等级制度有关。那我得好好回忆一下相关知识,也可以看看搜索结果里有没有能支持的内容。
我先想想,左尊右卑是不是指在古代中国,左边的位置要比右边尊贵呢?我记得在很多朝代,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的站位好像就是按照左尊右卑来排的,像左丞相的地位就比右丞相高。不过不同朝代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就拿先秦时期来说,它可能遵循的是右尊左卑,这一点得确认清楚,可不能搞混了。
用户说不定还想知道这种观念是怎么形成的。这可能和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有联系,左属阳,右属阴,而阳的地位一般更高。另外,在礼仪场合,比如乘车、座位安排等方面,左尊右卑的体现也很明显。乘车时,左边的位置是给尊者坐的,像御者在中间,尊者在左,骖乘在右。
在历史上,左尊右卑的情况也有变化。像汉代以后,左尊右卑的情况比较多,但元朝却反过来,以右为尊。这得具体说明,免得用户产生误解。而且,左尊右卑在现代也有一些遗留的影响,比如在某些传统活动或者礼仪中,座位的安排依然遵循这个原则。
我还得考虑一下用户的背景,他们可能是学生,正在学习中国历史文化,也可能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所以回答的时候要简明扼要,结构清晰,分点说明,这样方便用户理解。同时,一定要保证信息准确,引用可靠的来源,要是有不确定的地方,最好指出可能存在的争议或者不同观点。
最后,回答的语言要口语化,别用太学术化的表达,让用户容易懂。要是用户还有后续问题,我可能得准备好进一步的解释或者例子,比如具体朝代的变化,或者现代应用的实例。
“左尊右卑” 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里一种重要的等级观念,其核心要义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左边的位置要比右边的更为尊贵。这种观念广泛体现在朝堂、礼仪、建筑等多个领域,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历史演变
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左尊右卑” 的观念就已经初步形成。在《礼记》中明确记载,在喜庆的场合,要以左为尊;而在丧葬等凶事场合,则以右为尊。不过,在一些诸侯国里,也存在着以右为尊的情况,比如秦国。
汉代至唐宋
从汉代一直到唐宋时期,“左尊右卑” 的制度逐渐固定下来。在官职设置方面,左丞相的地位高于右丞相,像在《史记》中就有 “左丞相平徙为右丞相,太尉勃为左丞相” 的记载。在军队中,左将军的职位也高于右将军。
元朝
元朝是一个例外,它采用了 “右尊左卑” 的制度,这可能是受到了蒙古习俗的影响。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又恢复了 “左尊右卑” 的传统。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的人要站在宫殿的左阶,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文化寓意
阴阳五行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左代表阳,象征着生机和活力;右代表阴,与收敛、死亡相关联。因此,左边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
方位崇拜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东方有着特殊的崇拜,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左(东)也被视为尊贵的象征。
礼仪规范
在日常的礼仪活动中,“左尊右卑” 也有很多体现。比如在乘车时,尊者要坐在左边;在宴席上,主宾要坐在主人的左侧;在建筑布局上,左祖右社(太庙在左,社稷坛在右)也是这一观念的反映。
现代传承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严格遵循 “左尊右卑” 的等级制度,但这种观念在一些场合仍然有所体现。例如,在会议主席台的座位安排上,通常会以中间为尊,然后按照左高右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合影时,重要人物也会被安排在左侧。
需要注意的是,“左尊右卑” 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法则,不同的朝代和地域可能会有不同的习俗。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这一观念,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左尊右卑的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 首先,我要回顾之前提供的关于左尊右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寓意的信息,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来分析建筑布局的具体影响。
用户之前的问题已经涉及到左尊右卑的基本概念,包括历史演变、文化寓意和现代传承。现在需要具体到建筑布局,所以需要从之前的回答中提取相关部分,并补充可能的例子和细节。

首先,左尊右卑的核心是左为尊,右为次。在建筑中,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宫殿、寺庙、民居等。根据之前的回答,提到了左祖右社,即太庙在左,社稷坛在右。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另外,建筑的主次结构,比如主建筑在左,次要建筑在右,或者左侧的房间地位更高。

还需要考虑不同朝代的变化,比如元朝是右尊左卑,这时候建筑布局可能有所不同。但明清恢复左尊右卑,所以需要说明不同时期的影响差异。

另外,文化寓意中的阴阳五行和方位崇拜也需要联系到建筑布局。比如东方属阳,左为东,所以左边尊贵,建筑布局可能朝向东,或者左侧有更重要的建筑。

可能还需要提到其他例子,比如民居中的左厢和右厢,或者城市规划中的左和右的安排。例如,古代城市中的左为贵族居住区,右为平民区,或者左为文,右为武等。

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可能包括宫殿布局、城市规划、民居结构、宗教建筑等方面。同时,要引用具体的例子,如紫禁城的布局,左祖右社,左文右武等。
还要注意用户提供的搜索资源中是否有相关信息,但根据提示,搜索资源部分为空,所以可能需要依赖已有的知识和之前的回答内容。
需要验证一些例子的准确性,比如左祖右社是否确实在宫殿的左右两侧,例如紫禁城的太庙和社稷坛的位置是否正确。此外,是否有其他建筑布局的例子,比如陵墓的左右安排,或者官员府邸的结构。
最后,总结左尊右卑对古代建筑的整体影响,强调其作为礼制的一部分,体现社会等级和文化观念。

左尊右卑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布局中具有深远影响
,主要体现在礼制规范、空间等级和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宫殿与都城的核心布局
  • 左祖右社
    • 太庙(左):象征宗族血脉与皇权正统,位于宫殿左侧(东),如明清紫禁城左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
    • 社稷坛(右):代表土地与农耕,位于右侧(西),如紫禁城右侧的社稷坛(今中山公园)。
    • 这一布局体现 “尊祖敬天” 的礼制,通过空间方位强化皇权合法性。
  • 文东武西
    • 朝廷文官机构(如吏、户、礼三部)多位于左侧(东),武官机构(如兵、刑、工三部)位于右侧(西),对应 “左文右武” 的等级秩序。

二、民居与院落的等级划分
  • 主房与厢房的位置
    • 传统四合院中,正房(北房)为尊,左侧(东厢房)地位高于右侧(西厢房)。
    • 家族长辈通常居住东厢房,晚辈住西厢房,体现 “左长右幼” 的伦理观念。
  • 门堂制度
    • 重要建筑入口左侧(东)设 “阊阖门”(正门),右侧(西)设偏门,如明清故宫午门左掖门为尊,右掖门为次。

三、宗教与陵墓建筑的象征意义
  • 寺庙布局
    • 大雄宝殿左侧(东)多供奉释迦牟尼,右侧(西)供奉药师佛或阿弥陀佛,反映 “左佛右菩萨” 的等级差异。
    • 塔院布局中,高僧墓塔多位于左侧(东),普通僧人墓塔在右侧(西)。
  • 陵墓朝向与位次
    • 帝王陵墓主墓道多向东(左),陪葬墓按等级依次分布左右。例如,明十三陵以长陵(成祖)为中心,其他陵墓按 “左昭右穆” 排列。

四、特殊时期的例外
  • 元朝右尊左卑:受蒙古习俗影响,元大都(今北京)宫殿布局改为 “右祖左社”,太庙在西,社稷坛在东。
  • 少数民族建筑:如藏族碉楼以右为尊,与中原文化形成对比,体现地域文化差异。
总结
左尊右卑的建筑布局不仅是空间秩序的具象化,更是礼制文化、宗法制度和宇宙观的综合体现。它通过方位、朝向和功能分区,将社会等级与自然秩序(如阴阳五行、方位崇拜)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 “礼序空间” 体系。这一传统至今仍影响着现代建筑的对称布局与礼仪性空间设计。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8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7
贡献
29175
金钱
3631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7: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从建筑布局上判断一座古代建筑的年代和文化背景。我需要结合之前讨论的左尊右卑观念,以及搜索到的资源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得回顾之前的对话,用户已经了解左尊右卑对建筑的影响,现在需要扩展到更广泛的判断方法。可能需要考虑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比如朝代的变化带来的布局差异,还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然后,搜索到的资源可能包括具体的建筑实例、不同时期的建筑规范,比如《营造法式》或者《工程做法则例》,以及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比如江南、岭南、闽南的差异。这些都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文化背景的依据。
接下来,我需要组织这些信息,分点说明。可能需要从平面布局、结构特征、装饰艺术、地域特色、文献记载等方面入手。每个部分都要结合具体的例子,比如唐代的轴线对称,宋代的减柱造,明清的斗拱变化等。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对某些术语不熟悉,比如 “举折”、“斗拱”,需要适当解释。同时,要强调综合分析的重要性,不能仅凭单一特征判断,而是要结合多个因素。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逻辑连贯,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际例子,帮助用户理解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判断古代建筑的年代和文化背景。
从建筑布局判断古代建筑的年代和文化背景,需结合历史时期特征、地域传统、礼制规范及工艺技术等多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为具体方法:
一、平面布局与轴线特征
轴线对称性
唐代及以前:建筑群多采用严格对称布局(如大明宫含元殿),轴线明确但整体较为疏朗。
宋代:轴线延伸更长,建筑群组合更复杂(如北宋东京城)。
明清:轴线强化至极致,形成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的定式(如北京故宫)。
院落组合方式
早期:单体建筑独立,院落空间开放(如汉代未央宫)。
唐宋:多进院落串联,形成 “廊院式” 布局(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明清:四合院式布局普及,主次院落分明(如北京四合院)。
二、结构与空间特征
木构架技术
唐代:斗拱硕大,出檐深远,举折平缓(如佛光寺东大殿)。
宋代:斗拱趋于纤巧,出现 “减柱造”(如山西晋祠圣母殿)。
明清:斗拱尺寸缩小,举折陡峭,梁架简化(如故宫太和殿)。
屋顶形制
等级排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时代特征:唐代多用庑殿顶,宋代歇山顶普及,明清重檐屋顶成为皇权象征。
三、装饰艺术与文化符号
彩画等级
和玺彩画:明清专属,仅限皇家建筑(如故宫龙凤和玺)。
旋子彩画:元代出现,明清用于官署(如北京颐和园)。
苏式彩画:江南风格,常见于园林建筑(如苏州拙政园)。
雕刻题材
宗教建筑:唐代佛像丰满,宋代趋于写实,明清更注重装饰性。
民居建筑:北方多砖雕,南方木雕精细,岭南地区常见灰塑(如广州陈家祠)。
四、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
北方建筑
厚重墙体、坡屋顶,注重保暖(如北京四合院)。
山西晋商大院多采用 “三进两院” 布局,强调防御性。
江南建筑
白墙黛瓦,马头墙防火,天井采光(如徽派建筑)。
苏州园林 “移步换景”,体现文人审美。
岭南建筑
镬耳墙象征功名,木雕、砖雕色彩鲜艳(如开平碉楼)。
受海洋文化影响,常融入西式元素(如广州沙面)。
五、文献与制度佐证
建筑典籍
《营造法式》(宋):记载模数制 “材份制”,可比对木构件尺寸。
《工程做法则例》(清):规范 “斗口制”,用于判断清代建筑等级。
地方志与碑刻
结合地方志记载的建筑沿革(如《苏州府志》),或碑刻中的捐资人信息,可推断建造年代与社会背景。
六、特殊案例分析
元代建筑:
保留宋金风格但多用 “大额枋”,如山西芮城永乐宫,布局受道教影响,轴线与自然地形结合。
藏式建筑:
碉楼式结构,外墙收分明显,金顶、经幡等宗教符号突出(如布达拉宫)。
伊斯兰建筑:
无偶像崇拜,装饰以几何纹、阿拉伯文字为主(如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总结
判断古代建筑的年代与文化背景需遵循 “四步法则”:
形制断代:观察平面布局、结构特征是否符合某时期主流范式。
工艺溯源:分析木作、砖石、彩画技术的演变序列。
符号解码:解读装饰题材中的礼制、宗教或地域文化隐喻。
文献互证:结合历史记载与实物遗存交叉验证。
例如,山西应县木塔通过 “八边形平面 + 斗拱层叠” 可断为辽代建筑,其宗教功能与契丹族佛教信仰相呼应;福建土楼的圆形布局和防御设计,则反映了明清时期客家人的宗族文化与生存需求。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1 2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