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7-18 22: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有一个人写诗,有一句叫:“黄鹂邀眉探春色。”这里的“邀眉”,我是怎么也看不懂。就问作者是何意,结果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这一句的意思是:黄鹂邀请画眉鸟一起探寻春色。——他把“邀请画眉鸟”,缩写为“邀眉”,这肯定是不通的。画眉鸟,怎么可以简称为“眉”呢?邀请画眉鸟,简成“邀眉”,这不是闹笑话吗?这种想当然的缩写,是很有问题的。
比如还有一位朋友,写过两句诗:“夏日炎炎何纳凉,云山隐隐紫薇旁。”其实,她这里的第一句,我倒能看明白,大概是说:夏日炎炎,该向何处纳凉呢?但是“何处纳凉”,缩写为“何纳凉”,这是不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此外,这里的“何纳凉”,也有歧义。因为“何”有“何处”之意,还有“如何”之意,“何纳凉”也容易让人理解成“如何纳凉”。因此,这种表达也不严谨。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关于连绵词的用法问题。连绵词是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一般在近体诗对仗句里,连绵词要对连绵词,比如陈与义的“前冈春泱漭,后岭雪槎牙”,泱漭对槎牙,二者都是连绵词;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对空濛,二者都是连绵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