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8|回复: 135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兰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592

主题

767

帖子

9012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8
贡献
321
金钱
6448
发表于 2015-8-8 22: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蓝心 于 2015-8-9 22:46 编辑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0

主题

88

帖子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1
贡献
169
金钱
250
发表于 2015-8-8 23: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题什么是对联。?


对联就是既相对又相联的两句话


二题,清联三百首。(五幅)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一庭芳草围新绿;
仄平平仄平平仄
十亩藤花落古香。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室雅何须大;
仄仄平平仄
花香不在多。
平平仄仄平

人从宋后羞名桧;
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到坟前愧姓秦。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题看了一段



四题。

听说:对联起源有桃符说。到唐朝就有对偶句。明清时对联作为单独文体较流行

点评

太简略了, 顺口溜也符合. 把对联六要素说说.  发表于 2015-8-10 13:38
如烟月 你好 看了你的作业 整体做的不错 需要自己看的 自己在下面多看看  发表于 2015-8-9 23:10
一题正确 够简练  发表于 2015-8-9 2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9

帖子

1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0
贡献
343
金钱
803
发表于 2015-8-9 0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亭王 于 2015-8-9 10:23 编辑

古风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副组-兰亭王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通常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一组对偶语句,对偶语句意义较完整,可以独立运用,可以书写张挂,才可以称为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丛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仄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平平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休萦俗事催霜鬓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且制新歌付雪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
答:阅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又叫楹联,产生于民间,历史悠久,逐渐发展,日趋完善;但是,对联从未被国家定位,关于对联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分以下几点:
1、桃符说
2、春联说
3、演化说(1)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2)发展: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 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 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 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 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 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 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 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点评

感谢老师的点评,下次我会注意,特别感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30 22:03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一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仄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平平 【琴应为平】【梧应为平】 二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9 23:23
一题正确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9 2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6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55
金钱
246
发表于 2015-8-9 08: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15-纳兰飘雪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答 :

①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②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平

③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平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④ 供桑梓讴吟,几处亭台成小筑;
     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快春秋游览,一隅丘壑是新开。
     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⑤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
    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
    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点评

老师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1 14:33
纳兰飘雪同学整体做的都不错 别忘了复习 笠翁对韵  发表于 2015-8-9 23:29
一题正确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9 2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14

帖子

48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5
贡献
351
金钱
3879
发表于 2015-8-9 09: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素素 于 2015-8-9 16:05 编辑

古风联七期第一讲
兰02-素素
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就是即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多为短语。
它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字的艺术。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答:
1.鹤舞关河动,云飞楚塞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鹤,入声字,长,多音字)

2.九曲初通三岛近,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九,一,入声字)


3,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通平仄平通通,仄仄平平仄仄通。


4,雨入花心,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5,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读了一段。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搜索结果如下:
究其对联的起源,众说纷坛,尚无定论,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是:
先有了先秦时期的桃符,而后从桃符演变成春联,并与同步发展的文体合二而一,形成了最初的对联形式。对联与其它文体相比,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偶句形式。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骈偶阶段: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
律偶阶段:律偶是指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

对联盛行于明清两代,完美于康乾盛世。




点评

老师辛苦了!记住了。是我粗心,下次不会这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1 08:05
3,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1 08:03
3,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通平仄平通通,仄仄平平仄仄通。 这种情况最好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出平仄 而不是用通字代替 4,雨入花心,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9 23:35
三四题完成的也不错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9 23:31
一题正确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9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6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55
金钱
246
发表于 2015-8-9 09: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楹联学院七期第一讲
兰组06-吟诗作业:(纳兰飘雪代交)
一,对联是什么?
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二,12、拂水山庄 柳如是  
古    
    浅深流水琴中听;  
古: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3、晋祠云陶洞        竹雨松风琴韵;
古: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古:平平平仄平平             
    7、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古: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6、题歌台 李 渔    
    休萦俗事催霜鬓;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且制新歌付雪儿。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11、无 题     
    风流顾曲情如绪;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二题 做的也不错 赞一个 希望 纳兰飘雪 同学在下面别忘了做一下三 四两题 加油  发表于 2015-8-9 23:42
一题正确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9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2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5
贡献
51
金钱
76
发表于 2015-8-9 0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31-狼族宠儿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288、杏村沽酒 戴鸿庥
对岸绿杨,摇乱三春旗影;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出墙红杏,招来几个酒人。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289、自 题 郑心一
无可奈何新白发;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如归去旧青山。
仄平平仄仄平平

291、题理发店 石达开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294、 云麓宫 黄道让
西南云气来衡岳;
平平平仄平平仄
日夜江声下洞庭。
仄仄平平仄仄平


299、斗笠店 钟云舫
为爱烟霞,共尔远寻方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能耽风雨,与君出钓寒江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看了一点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考证。

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另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点评

老师好,谢谢老师,辛苦了,奉茶  发表于 2015-8-10 13:00
二题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及 入声字 应为仄】 三 四两题记得在下面认真预习 总体不错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9 23:48
一题正确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9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243
金钱
392
发表于 2015-8-9 1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组长-若雪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答:
1、无 题 冒 襄
       风流顾曲情如绪;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2、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古: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3、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古: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古:仄平平仄仄平平

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5、金顶寺 段 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
古:平仄仄平平仄仄
       池塘芳草梦何如?
古:平平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已预习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答:对联的发展:

对联发展的阶段划分,联界存有诸多分歧,难以统一。我个人认为,划分为九个阶段较为妥当:
1、孕育阶段:先秦
2、产生阶段:汉代
3、成长阶段:魏晋
4、成熟阶段:南北朝至唐
5、推广阶段:宋元
6、繁荣阶段:明代
在文学史上,明代是话本小说最繁荣的时代。对联,经过宋元两代的推广,到明代也进入了繁荣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皇帝提倡,大力普及。
(2)对联的形式更加灵活自由。
(3)联书刊行数量大增。
(4)对联作家大量涌现。

  7、鼎盛阶段:清代
对联经发展、繁荣至清代,进入联史上第一个鼎盛阶段(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对联成为有清一代格律文学的主流文体,使清联得以与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相提并论,享誉文坛。主要表现是:
(1)空前普及。
(2)品种完备。
(3)艺术纯熟。对联艺术的纯熟
(4)战斗性强。
(5)联书盈世。
(6)联家辈出。
8、彷徨阶段:1911—1949年
9、复兴阶段:建国以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

帖子

7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80
金钱
285
发表于 2015-8-9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兰12明月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50、罗浮山酥醪观楼 杨应琚
小楼容我静;
仄平平仄仄
大地任人忙。
仄仄仄平平
64、八十自寿 袁 枚
桑榆晚景休嫌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日落红霞尚满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67、抱瓮轩 前 人
香草美人怜,百代艳名齐小小;
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芳亭花影宿,一泓清味问憨憨。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73、贺梧门书屋落成 前 人
小筑于山水间,直以云霞为伴侣;
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大名在欧苏上,尽收文藻助江山。
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96、题李仙园 周升桓
一带林塘诗境界;
仄仄平平平仄仄
四时花果隐生涯。
仄平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学习中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对联的发端可追溯到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直到五代后蜀主孟昶在一年除夕写出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句后,对联才从诗文中单独分离出来,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对联的成熟年代发展于隋唐。

点评

明月同学好,作业第一题也已评阅,答题正确。赞! 作业第二题平仄分析全对,学习态度认真! 第三题需要好好品读,对今后的联对很有帮助! 第.....   发表于 2015-8-10 0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5
贡献
33
金钱
48
发表于 2015-8-9 11:3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花开 发表于 2015-8-9 11:12
一.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就是又联又对的两句话。
二.清联三百首〔五对〕
花因好客常含笑
平平仄仄平平仄
鸟亦骄人似解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霄市楼头一草堂
仄仄平平仄仄平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共知心似水
仄平平仄仄
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三.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拜读中
四、联的起源与发展?
答:对联起源桃符,在先秦之前形成。
在唐代各方面条件具备。宋到元继续发展。鼎盛时期则在明清两代。及延续到今天。

点评

花开同学好,第一题回答正确,但需要略加详细一些! 第二题平仄分析想当准确,赞! 第三题需要仔细品对,加油 第四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15-8-10 0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0
贡献
21
金钱
31
发表于 2015-8-9 15: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兰22 兔子爱吃鱼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的对联。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题歌台 李 渔
休萦俗事催霜鬓;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且制新歌付雪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自题联 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

沧浪亭 宋 荦
共知心似水;
仄平平仄仄
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但在桃符上写“神荼”、“郁垒”二神名,其目的只是为了辟邪,直到《淮南子》记述有关二神时,尚无独立使用对仗句的意识,“神荼”与“郁垒”也非对仗句子。因此,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另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理由是《宋史•蜀世家》记载有“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提句。但从后来发现的材料看,在孟昶以前的唐代,已经有人作对联了。因此,把对联的起源时间定在五代,为时过晚。
谭伺同似乎看到了这一点,他在《石菊影庐笔识》中,把对联的起源时间定在梁代。他说:“考孝(梁代)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是诗,而语皆对仗,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但这个结论同样不严密。因为,对联上下联末句句脚要求一仄一平,而“卿”与“生”都是平声,且正好押韵,因此两人是在作诗,而不是对联。
还有人把对联的产生定在西晋,谓“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是我国最早的对联。这也是难以另人接受的。考证结果,说明这两句之合于对仗,不过是二人自报家门时的一种巧合而已。

对联的产生时期- 唐

对联产生于唐代,是有史实根据的。陆续发现的一些出现于唐代的实实在在的对联作品,便是有力的说明。方东先生就在《霞浦县志》和《福鼎县志》上发现三幅唐代的堂室对联:
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
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
(这是唐代进士林嵩所题自己读书草堂之联,时间在(860--873))
还有两幅对联为陈蓬所题。
一:
竹篱疏见浦;
茅屋漏通星。
另一:
石头磊落高低结;
竹户玲珑左右开。
陆续发现的唐代对联逐渐增多,这至少说明唐代对联的确实存在。导致对联产生于唐代的理由,绝非偶然。从对联产生的途径可以说明。
对联的产生途径,除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是律诗。律诗除排律外,八句中要求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且合一定的平仄,对联也讲对仗平仄。这说明对联最本质的东西,是从律诗直接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根据很多史料记载,唐代很多诗人创作时,并非先得全诗,而是将律诗中比较精彩的中间两联写出,最后再配全诗。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一诗就是如此。据《唐才子传》载:
(贾岛)逗留长安,虽行坐寝食,苦吟不濯。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
此对后来入了诗,因此没有被作为对联。没有能够独立成联,这说明律诗之“联”与对联,有联系又有区别。由律诗之“联”转化为对联,还有一定得条件。这一点,香港的梁羽生先生在《律诗之“联”不同于对联》一文中,介绍得非常透彻。他举例说,杜甫的《蜀相》中的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说是概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独立出来作为武侯祠的楹联;但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莺空好音”就不能独立出来作为武侯祠的楹联。
除了律诗以外,在唐代,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对联的产生。这些因素,主要是联句、摘句和书壁等。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由两人或多人共同作一首诗,相连成篇。后来习惯于一人出上句,续者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这种作诗方式唐代很常见。《孟浩然集序》中记载:(浩然)间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叹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联句在唐代,又扩展为酒令、口号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摘句,就是把一篇作品中特别精彩的句子摘出来单独使用。程千帆先生在《关于对联》一文中说:将一篇作品中特别精彩的句子摘出来,单独加以赏析,此风起于六朝,盛于唐。白居易18岁入长安时,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就被广泛传诵。
书壁,即将诗句写在壁上。唐代一些诗人和书法家都喜欢如此。无锡惠山有唐代张祜题壁联:“小洞穿斜竹,重街夹细沙”便是一例。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诗的隔句对的特殊影响。这些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结合有关书籍自己课外阅读吧。
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唐代,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对联的产生,不管通过何种途径,对联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都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对联的发展时期-宋元明

唐代以后,对联便逐步推广开来。到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由于朱元璋对对联的重视,上行下效,于是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俗。春联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对联的发展。

对联的鼎盛时期-- 清代

命清以来,出现了无数撰写对联的高手。明代的解缙、清代的孙髯翁、郑板桥纪晓岚、曾国藩、俞樾等。有关他们的对联轶事,至今还在流传。他们所写的对联,有的已集而成册。
对联汇集,远在宋元两代就已经出现。周守忠的《姝联》、钱德苍的《玉堂巧对》就是。明代扬升庵所著的《榭华启秀》,是今天所见到的较早的一部对句专集。

清代,凡值大典庆成,皆有进御文字,为对联的鼎盛时期。康熙、乾隆年间曾有两次编辑楹联,因未见其书,不知面目如何。清代汪升刻了一部《评释古今巧对》汇集了康熙以前的趣联巧对,可称当时趣巧对联的集大成者。乾隆年间,李谦堂所著《联经》,共四卷,集儒家经语或根据经意自撰成联。有影响的还有:王有光的《吴下谚联》,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影响最大。个人专集有曾国藩的《求阙斋联语》、左宗棠的《盾墨馀沈》、俞樾的《楹联录存》等等。章太炎、吴恭亨等也有专门的对联集,而且中多精华。还有诸如《对联汇海》、《对联大全》之类的联集。
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越写越长。号称“海内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有180字,已属洋洋大观,但就字数来说,清代光绪以来有不少对联都超过了它。如吴可读题甘肃举院长联、钟耘舫题成都望江楼长联、俞樾题杭州西湖彭玉麟祠长联、潘柄烈题武昌黄鹤楼长联、张之洞题屈原湘妃祠长联等等,每副从192字到1612字不等,可谓鸿篇巨制。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以后在“对联的艺术技巧”中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三是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风景甚佳有景物联;某人去世,有挽联;感于世情,有喻志联;交朋会友,有娱兴联。诸如此类,官民皆有。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仅形成,而且已经完善(这在以后的讲解中有专门介绍,也不再展开)。总之,对联在清代以来,进入了它的空前鼎盛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2

帖子

20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3
贡献
575
金钱
743
发表于 2015-8-9 15: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组19- 子墨
一、          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以简短的两句话,来表达实事、情景、历史等内容的句子。要求平仄相对、词性相符、词意相符、句意有所关联。对联的发展历史悠久,和诗词一样也是我国古文化瑰丽的明珠。

二、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3、古藤书屋 倪国琏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静如山房 高凤翰
    诗怀淡处临春水;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5、偶 题 郑 燮
    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三、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江韵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酣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四、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骈偶阶段: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连续对偶句组成的文体;
律偶阶段:律偶是指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

点评

第四题错了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2 21:32
子墨同学好!第一题详细的解析了对联的含义,点赞 第二题平仄分析正确,继续努力! 第三题需要我们每一个学员都必须仔细学习,加油!... 第四...   发表于 2015-8-10 0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6

帖子

6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2
贡献
198
金钱
250
发表于 2015-8-9 18:2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兰组作业:兰17-燕儿飞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讲究对称和平衡音韵和谐的一种文学体裁。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 广泛的群众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无题   前人 雨入花心 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 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      拂水山庄 柳如是 远近青山画里看= ———————— 仄仄平平仄仄仄 浅深流水琴中听 ———————— 仄平平仄平平平      湘西草堂  王夫子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题施粥厂联  前人 同是肚皮  饱者不知饥者苦 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一般面目  得时休笑失时人 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也称楹联、楹贴,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古书籍中的对偶句则是对联真正的影子。虽然可称得上工整。但它们毕竟是对偶,不是对联,充其量只是对联的雏形。关于最早的对联,通常的说法是五代十国。 明清两代,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对联成为科举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当时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 民国时期,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 直到解放后,传统文化得到复兴,更多的思想内容注入对联这古老的文体。 虽然现在的对联爱好者研究对联只凭兴趣和爱好而为,但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楹联学会纷纷成立,楹联大赛和各种征联活动也红红火火。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对联的发展又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点评

愁勤同学好!作业第一题回答略有点不太详细,需加强!第二题平仄分析正确,点赞! 第三题需要我们每一个学员认真学习!加油! 第四题很棒!继...   发表于 2015-8-10 0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39
金钱
56
发表于 2015-8-9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七期第一讲兰组-30沉花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            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 风 有 意 难 留 我;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明 月 无 心 自 照 人。
      平 仄 平 平 仄 仄平

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21、卞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26、题安宁温泉   张英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平
     
27、陶然亭   沈朝初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烟花巷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预习中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一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园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点评

4、第三第四题可以也认真学习了,继续加油吧!  发表于 2015-8-10 06:41
3、第二题给清联标平仄,整体标注都很好,可见基本功扎实。最后一联:烟花巷外,你标注了:平仄仄,估计是你漏掉了一个“平”,下次仔细一点!  发表于 2015-8-10 06:40
2、第一题回答简洁明了,正确!  发表于 2015-8-10 06:37
1、梦浸沉花同学好!很高兴有机会向你学习:)) 你作业版面干净、整洁,大赞!  发表于 2015-8-10 0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9
贡献
52
金钱
86
发表于 2015-8-9 20:41: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风宁静致远 于 2015-8-10 15:10 编辑

8月8号作业: 古风楹联七期兰组第一讲作业       兰副组长-宁静致远
1: 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并标出平仄。
答:
1、《无题》 前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古 :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古: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2、《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古  :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桐月书声
古 :  平平平仄平平

3、《九曲溪》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古: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古: 仄平平仄仄平平

4、《湘西草堂》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难.留平仄通用)
       明月无心自照人。
古: 平仄平平仄仄平

5、《金顶寺》段 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
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
       池塘芳草梦何如?
古: 平平平仄仄平平  (梦.如平仄通用)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已预习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一、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二、对联的发展:
     对联发展的阶段划分,联界存有诸多分歧,难以统一。我个人认为,划分为九个阶段较为妥当: 1、孕育阶段:先秦 先秦时期,先民创造了文字,偶文充分发展,为对联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条件。 2、产生阶段:汉代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偶文充分发展,产生了对联,形成对联、赋、五古诗并存的局面。 3、成长阶段:魏晋 魏晋期间,文人之间交往,以接续作诗或联句为雅兴,对对子算是一种高雅的“清谈”,这促使文人勤于对句。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明确地提倡音韵的协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这为对联声律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联在此期间得以正常成长。 4、成熟阶段:南北朝至唐 南朝齐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对语言对偶中涉及的词义方面的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都做了理论上的解说和例述。南朝另一位文学家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说,很好地解决了对联的对仗、声韵等理论问题,这就为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对联的格律逐渐形成,对联作品的质量也得到提高和完善。上文所列唐联,均已达到律联的水平。(见上文) 5、推广阶段:宋元 宋元两代,对联的种类、应用范围有了增加和扩大。 北宋时,春联得到了推广和普及,王安石的《元日》诗描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出现了挽联,如苏颂挽韩康公联: 6、繁荣阶段:明代 在文学史上,明代是话本小说最繁荣的时代。对联,经过宋元两代的推广,到明代也进入了繁荣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皇帝提倡,大力普及。 (2)对联的形式更加灵活自由。 (3)联书刊行数量大增。 (4)对联作家大量涌现。    7、鼎盛阶段:清代 对联经发展、繁荣至清代,进入联史上第一个鼎盛阶段(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对联成为有清一代格律文学的主流文体,使清联得以与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相提并论,享誉文坛。主要表现是: (1)空前普及。 (2)品种完备。由于对联的普及,促使各类对联相继出现。以文字多寡论,中长联出现较多。以体裁论,除传统的状景、叙事、抒情联外,讥讽联、巧趣联多有出现。以创作手法论,出现了更多的集联、改联、征联。以应用范围论,除传统的名胜联、衙署联、喜庆联、哀挽联、题赠联外,出现了更多的行业联、岁时联、故实联和杂题联。 (3)艺术纯熟。对联艺术的纯熟 (4)战斗性强。对联的战斗性,突出表现在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和戊戌变法时期。此期间,对联在思想性、艺术性和政治性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战斗作用。 (5)联书盈世。对联书籍最迟刊行于南北朝,隋唐以降逐代增加,至明代已具相当规模。到清代,对联书目已知有300多种,实际可能达到千种。 (6)联家辈出。清代楹联家的代表人物,谷向阳教授在《中国楹联学概论》中列出了45位,这些是名符其实的“大家”,若算上“中家”、“小家”,当在两三千人以上。 8、彷徨阶段:1911—1949年 9、复兴阶段:建国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从此开始。对联的发展与时代同步,进入到复兴阶

点评

4、第三第四题看来也用心了,继续加油额!  发表于 2015-8-10 06:32
3、第二大题中给清联标平仄:五联平仄标注皆无误,可见基础很好!第2联下联 应该为:茶烟“梧”月书声,你写成“桐”月了,下次细心一点哦!  发表于 2015-8-10 06:12
2、第一题回答简洁明了,正确!  发表于 2015-8-10 06:07
1、致远同学好!:))你作业认真,内容详尽,赞一个! 但是文字都堆一起,看起来不够明了,希望下次交帖后,能编辑一下格式。  发表于 2015-8-10 0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897

帖子

52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6
贡献
1021
金钱
2793
发表于 2015-8-9 23: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 于 2015-8-9 23:50 编辑
兰亭王 发表于 2015-8-9 07:42
古风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副组-兰亭王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仄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平平
【琴应为平】【梧应为平】

其余做的不错 希望继续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897

帖子

52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6
贡献
1021
金钱
2793
发表于 2015-8-9 23: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 于 2015-8-9 23:51 编辑
白素素 发表于 2015-8-9 09:19
古风联七期第一讲
兰02-素素
作业:

3,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通平仄平通通,仄仄平平仄仄通。
这种情况最好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出平仄 而不是用通字代替

4,雨入花心,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素素 是不是着急了 心自成甘苦 标平仄都漏字了
整体不错 继续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7

帖子

11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285
金钱
413
发表于 2015-8-10 01: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兰1-锦瑟伊人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优游乐闲静;
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
    诗怀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为爱烟霞,共尔远寻方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能耽风雨,与君出钓寒江。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不断阅读中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点评

3、第三、第四题看来也花了心思了,很好,继续加油哦!  发表于 2015-8-10 06:32
2、第二题仔细看后平仄标注无误,也很不错!但是清联与下面标注的平仄有些错位,因而看起来不是一目了然,下次记得编辑一下,位置对齐了。  发表于 2015-8-10 06:31
1、伊人同学好,很高兴有机会向你学习!:)) 第一题回答简洁明了,赞一个!!  发表于 2015-8-10 0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7

帖子

3572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二十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
贡献
944
金钱
1327
发表于 2015-8-10 1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兰09-清韵兰心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多是短句,有着深刻的内涵,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4、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7、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1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26、题安宁温泉   张 英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仄仄通平,通平仄平平平仄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39、静如山房   高凤翰
     诗怀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阅读中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搜索百度文库得知: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
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
上。公元九六四年,五代后蜀主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置寝门左右,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7

帖子

3572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二十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
贡献
944
金钱
1327
发表于 2015-8-10 1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兰09-清韵兰心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多是短句,却有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4、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7、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通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1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23、沧浪亭   宋 荦
     共知心似水;
     仄平平仄仄
     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26、题安宁温泉   张 英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仄仄通平,通平仄平平平仄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预习中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搜索百度文库: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
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
上。公元九六四年,五代后蜀主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寝门左右,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点评

4、第三第四题你也认真学习了,希望继续努力哦!  发表于 2015-8-10 17:00
3、第二题给清联标注平仄,平仄基本无误,不错。另,遇到平仄通用的字,不能以“通”字概之,而应根据语境说出“平”还是“仄”  发表于 2015-8-10 17:00
2、第一题回答简洁明了,正确!  发表于 2015-8-10 16:56
1、清韵兰心同学好!你的作业版面整洁,看起来一目了然,赞一个!  发表于 2015-8-10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9
贡献
52
金钱
86
发表于 2015-8-10 13: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8号作业:
古风楹联七期兰组第一讲作业

兰副组长-宁静致远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并标出平仄。
答:
1、《无题》 前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古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古    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

2、《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古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桐月书声
古    平平平仄平平

3、《九曲溪》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古: 仄仄平平通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古: 仄平平仄仄平平

4、《湘西草堂》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难.留平仄通用)
     明月无心自照人。
古: 平仄平平仄仄平

5、《金顶寺》段 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
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
     池塘芳草梦何如?  (梦.如平仄通用)
古: 平平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已预习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一、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二、对联的发展:
对联发展的阶段划分,联界存有诸多分歧,难以统一。我个人认为,划分为九个阶段较为妥当:
1、孕育阶段:先秦
先秦时期,先民创造了文字,偶文充分发展,为对联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条件。
2、产生阶段:汉代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偶文充分发展,产生了对联,形成对联、赋、五古诗并存的局面(见上文)。
3、成长阶段:魏晋
魏晋期间,文人之间交往,以接续作诗或联句为雅兴,对对子算是一种高雅的“清谈”,这促使文人勤于对句。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明确地提倡音韵的协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这为对联声律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联在此期间得以正常成长。(见上文)
4、成熟阶段:南北朝至唐
南朝齐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对语言对偶中涉及的词义方面的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都做了理论上的解说和例述。南朝另一位文学家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说,很好地解决了对联的对仗、声韵等理论问题,这就为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对联的格律逐渐形成,对联作品的质量也得到提高和完善。上文所列唐联,均已达到律联的水平。
5、推广阶段:宋元
宋元两代,对联的种类、应用范围有了增加和扩大。
北宋时,春联得到了推广和普及,王安石的《元日》诗描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出现了挽联,如苏颂挽韩康公联:
6、繁荣阶段:明代
在文学史上,明代是话本小说最繁荣的时代。对联,经过宋元两代的推广,到明代也进入了繁荣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皇帝提倡,大力普及。
(2)对联的形式更加灵活自由。
(3)联书刊行数量大增。
(4)对联作家大量涌现。

  7、鼎盛阶段:清代
对联经发展、繁荣至清代,进入联史上第一个鼎盛阶段(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对联成为有清一代格律文学的主流文体,使清联得以与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相提并论,享誉文坛。主要表现是:
(1)空前普及。
(2)品种完备。由于对联的普及,促使各类对联相继出现。以文字多寡论,中长联出现较多。以体裁论,除传统的状景、叙事、抒情联外,讥讽联、巧趣联多有出现。以创作手法论,出现了更多的集联、改联、征联。以应用范围论,除传统的名胜联、衙署联、喜庆联、哀挽联、题赠联外,出现了更多的行业联、岁时联、故实联和杂题联。
(3)艺术纯熟。对联艺术的纯熟
(4)战斗性强。对联的战斗性,突出表现在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和戊戌变法时期。此期间,对联在思想性、艺术性和政治性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战斗作用。
(5)联书盈世。对联书籍最迟刊行于南北朝,隋唐以降逐代增加,至明代已具相当规模。到清代,对联书目已知有300多种,实际可能达到千种。
(6)联家辈出。清代楹联家的代表人物,谷向阳教授在《中国楹联学概论》中列出了45位,这些是名符其实的“大家”,若算上“中家”、“小家”,当在两三千人以上。
8、彷徨阶段:1911—1949年
9、复兴阶段:建国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从此开始。对联的发展与时代同步,进入到复兴阶

点评

其他题目回答正确而全面,非常棒!  发表于 2015-8-10 21:37
3、《九曲溪》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古: 仄仄平平通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古: 仄平平仄仄平平 古音没有通,这里三应该是平  发表于 2015-8-10 21:36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抄错字了,重新标注一下  发表于 2015-8-10 21:35
第一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15-8-10 21:31
致远好,作业完成的比较及时,赞一个,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0 21:3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366

帖子

6429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绝十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47
贡献
1775
金钱
2394
发表于 2015-8-10 13: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提交的, 请自己删除. 发表前记得预览, 位置跑掉的自己编辑调整好.
有高级模式可以编辑. 希望大家赶紧熟练论坛的操作!

评阅老师们尽量评语简短精要, 有需要特别讨论的, 带到小组群评阅群或是大群里.
评阅尽量用点评的功能, 不要用回复.

还有同学们引用网络数据要消化过做摘要, 不可直接复制. 这里是交作业的地方,
不是来做分享. 楼太高对大家都不方便. 要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 才是你自己的东西.

点评

老师辛苦啦!收到!支持!  发表于 2015-8-10 22:30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92

主题

767

帖子

9012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8
贡献
321
金钱
644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4: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8号作业:
古风楹联七期兰组第一讲作业

兰副组长-宁静致远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并标出平仄。
答:
1、《无题》 前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古 :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古: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2、《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古  :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桐月书声
古 :  平平平仄平平

3、《九曲溪》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古: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古: 仄平平仄仄平平

4、《湘西草堂》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难.留平仄通用)
       明月无心自照人。
古: 平仄平平仄仄平

5、《金顶寺》段 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
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
       池塘芳草梦何如?
古: 平平平仄仄平平  (梦.如平仄通用)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已预习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一、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二、对联的发展:
对联发展的阶段划分,联界存有诸多分歧,难以统一。我个人认为,划分为九个阶段较为妥当:
1、孕育阶段:先秦
先秦时期,先民创造了文字,偶文充分发展,为对联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条件。
2、产生阶段:汉代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偶文充分发展,产生了对联,形成对联、赋、五古诗并存的局面(见上文)。
3、成长阶段:魏晋
魏晋期间,文人之间交往,以接续作诗或联句为雅兴,对对子算是一种高雅的“清谈”,这促使文人勤于对句。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明确地提倡音韵的协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这为对联声律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联在此期间得以正常成长。
4、成熟阶段:南北朝至唐
南朝齐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对语言对偶中涉及的词义方面的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都做了理论上的解说和例述。南朝另一位文学家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说,很好地解决了对联的对仗、声韵等理论问题,这就为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对联的格律逐渐形成,对联作品的质量也得到提高和完善。上文所列唐联,均已达到律联的水平。(见上文)
5、推广阶段:宋元
宋元两代,对联的种类、应用范围有了增加和扩大。
北宋时,春联得到了推广和普及,王安石的《元日》诗描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出现了挽联,如苏颂挽韩康公联:
6、繁荣阶段:明代
在文学史上,明代是话本小说最繁荣的时代。对联,经过宋元两代的推广,到明代也进入了繁荣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皇帝提倡,大力普及。
(2)对联的形式更加灵活自由。
(3)联书刊行数量大增。
(4)对联作家大量涌现。

  7、鼎盛阶段:清代
对联经发展、繁荣至清代,进入联史上第一个鼎盛阶段(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对联成为有清一代格律文学的主流文体,使清联得以与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相提并论,享誉文坛。主要表现是:
(1)空前普及。
(2)品种完备。由于对联的普及,促使各类对联相继出现。以文字多寡论,中长联出现较多。以体裁论,除传统的状景、叙事、抒情联外,讥讽联、巧趣联多有出现。以创作手法论,出现了更多的集联、改联、征联。以应用范围论,除传统的名胜联、衙署联、喜庆联、哀挽联、题赠联外,出现了更多的行业联、岁时联、故实联和杂题联。
(3)艺术纯熟。对联艺术的纯熟
(4)战斗性强。对联的战斗性,突出表现在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和戊戌变法时期。此期间,对联在思想性、艺术性和政治性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战斗作用。
(5)联书盈世。对联书籍最迟刊行于南北朝,隋唐以降逐代增加,至明代已具相当规模。到清代,对联书目已知有300多种,实际可能达到千种。
(6)联家辈出。清代楹联家的代表人物,谷向阳教授在《中国楹联学概论》中列出了45位,这些是名符其实的“大家”,若算上“中家”、“小家”,当在两三千人以上。
8、彷徨阶段:1911—1949年
9、复兴阶段:建国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从此开始。对联的发展与时代同步,进入到复兴阶

点评

这个是重复作业,不点评了  发表于 2015-8-10 2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243
金钱
392
发表于 2015-8-10 17: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26—绮雨云梦

一、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和文字的表达形式,也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句短却有深刻的内涵,对联也要上下对仗且要上下两句相关联

二、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2、莫放春秋佳日过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最难风雨故人来
仄平平平仄平平

3、两树梅花一潭水
平仄平平仄平仄;
四时烟雨半山云
仄仄平平仄平平


4、竹雨松风琴韵
平平平平仄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5、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三、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预习了小部分

四、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起源于桃符,唐代中期,门联已较普遍。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除了春联、门联、胜迹联等以外,又出现了书斋联、书院联、灯联、寿联、挽联等,明、清两代,是对联的繁盛时期,清代达到了对联的鼎盛时期。对联种类繁多,除原有品种外,又有婚联、行业联、装饰联、集联、课联、应制联等。形式多样,律句、散句,短联、长联,嵌字、回文等,争奇斗胜。内容更是广泛深刻,写景状物,抒怀言志,歌颂讽刺,各方面都有许多佳作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9
贡献
14
金钱
23
发表于 2015-8-10 21: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10墨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即: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结构相同,节奏相应,
平仄相反,上下相关。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一;风流顾曲情如绪=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 竹疏烟补密=
    仄平平仄仄
   梅瘦雪添肥.
   平仄仄平平

三; 北院喜心成,有寒碧千层,远青一角;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
  东君如旧识,正庭槐垂荫,梁燕将雏,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平仄平平

四, 夜雨闲吟左司句=
 仄仄平平仄平仄
 时晴快仿右军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 门心皆水=
   平平仄仄
 物我同心
 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预习了部分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  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点评

墨砚作业比较规整,符合作业要求,答题非常认真,详细,赞一个,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0 22:34
北院喜心成,有寒碧千层,远青一角;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 东君如旧识,正庭槐垂荫,梁燕将雏,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  发表于 2015-8-10 22:32
门心皆水= 平平平仄  物我同心  仄仄平平  发表于 2015-8-10 22:18
风流顾曲情如绪=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平仄平平仄仄平  发表于 2015-8-10 22:08
一题回答正确,赞一个  发表于 2015-8-10 2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2
贡献
38
金钱
60
发表于 2015-8-10 22: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
兰16-彩虹

一: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二: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答:
1、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古: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2、无 题 冒 襄
       风流顾曲情如绪;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3、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古: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古:仄平平仄仄平平



4、金顶寺 段 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
古:平仄仄平平仄仄
       池塘芳草梦何如?
古:平平平仄仄平平



5、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已预习

四: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对联的起源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另一种认为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而作为对联雏形的对偶句。则早在先秦之前就已形成。在唐代,各方面的条件均已具备,对联的产生,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从宋代到元代,对联一直处于“桃符诗句”和“题桃符春联”并存的时期,摘录前人或同时代人律诗中的对句来作为春联的情况应该很普遍。
而这个时期对联的最大特点是开始向各个领域深入发展了



点评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5-9-10 14:35
作业完成很好,很整洁,赞一个,期待更加精彩  发表于 2015-8-10 22:43
第二题回答正确,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0 22:42
一题回答不错,最好再说一说对联六要素  发表于 2015-8-10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21
金钱
200
发表于 2015-8-11 00: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雪樱 于 2015-8-13 10:04 编辑

兰08-林雪樱第一讲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仄仄通平,通平仄平平平仄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2)烟寺晚钟情定否?
     平仄仄平平仄仄
     池塘芳草梦何如?
     平平平仄仄平平

3)园地久荒芜,纵然嘉木成荫,争似我孤怀落落;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诗文多失散,若有良朋问稿,只道他妙手空空;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4)诗怀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5)桑榆晚景休嫌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日落红霞尚满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3:略……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的起源: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的发展: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而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便是最初形态的对联。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 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 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 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 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 符”。

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 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 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 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 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 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 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 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 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 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 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点评

4、第三第四题也认真学习了,很好,继续加油吧!  发表于 2015-8-13 10:51
3、清联第三题,只道他妙手空空;应该是 :仄仄平仄仄平平  发表于 2015-8-13 10:50
2、给清联标平仄中第一题: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忘”、“看”虽为平仄通用,但是标注时不能标“通”,而应根据语境判断出平仄。  发表于 2015-8-13 10:49
1、雪樱同学好!你的作业干净、整洁,赞一个!第一题回答简洁明了,正确!  发表于 2015-8-13 1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3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5
贡献
83
金钱
138
发表于 2015-8-11 0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岸画桥 于 2015-8-13 00:06 编辑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兰组第一讲作业贴
兰32·青鸾的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

不仅要对仗工整,韵律协调,

还要,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  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2.  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3.  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4.  沧浪亭   宋 荦


     共知心似水;
     仄平平仄仄


     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5.   题安宁温泉   张 英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点评

谢谢老师点评,辛苦了, 这是兰-32青鸾的作业哦,她说进不来论坛。是我给代交的,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3 23:34
2、第二题给清联标平仄,正确无误,可见基本功很扎实,希能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11:01
1、柳岸画桥好,很高兴有机会向你学习!:))第一题回答简明扼要,正确!  发表于 2015-8-13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

帖子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43
金钱
61
发表于 2015-8-11 06:4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仄平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谢谢各位老师点评,今天刚看到,各位老师辛苦,因为用手机交的作业,,、没排好版,下次我会注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8 22:58
其他几题正确,总体作业完成不错,有点小遗憾:记得手机上网交作业,点击电脑版,这样作业排版比较规整,避免拥挤,继续努力天。(雨露天使)  发表于 2015-8-15 08:48
(雨露天使点评:)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仄平 。梧wú 韵部:虞,应该是平。书:shū 韵部:鱼,应该是平。  发表于 2015-8-15 08:37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仄平 。梧wú 韵部:虞,应该是平。书:shū 韵部:鱼  发表于 2015-8-15 08:24
(雨露天使点评):第一题没有回答对联六要素  发表于 2015-8-15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9-21 06: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