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瑞丰堂

双十二有纪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2 18: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2 14:24
张学良作为一个“不抵抗将军”,为何要发动“西安事变”?这内中的原因所在,正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张学良 ...

关键在于1931年7月12日密电张学良:“对日军在东北之挑衅,须极力忍耐,勿生事端,此非对日作战之时。”这个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就一切都清楚了。
张,作为地方军阀,想保存实力,这是一定的,对欧美抱有幻想,这也是真的。但蒋氏之密电是其下定决心的最后外在因素。九一八当日张下达不抵抗命令。事件不过在沈阳。如果蒋于第二天下达抵抗命令,东北军并未撤离东北,还可一战。如果蒋下达抵抗命令,张不执行,那主要责任当然在张。问题是蒋并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因此,虽然可以说张是不抵抗将军,但更应该说蒋是不抵抗统帅。
至于西安事变。不管张的内因是公是私,是公私各有,但表面上是要求蒋抗日的。这个不能否认吧。只要不否认这个,其它都是次要的。出发点是要求抗日,归结点也落实到了抗日上,这对中国命运的影响就是正面的,就是立了大功。功当然不能抵过,但过就能抵功吗?
后来解密的资料,包括回忆录,都只有深化西安事变认识的作用,都没有改变事件定性的作用。
如果张当时就是坚决抵抗,那他就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是一个彻底的正面人物了。说他西安事变有功,并没有掩盖其污点的意思。因此,说他有污点也不能否定他的功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2 21:2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22-12-13 05:48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2 20:42
蒋要张固守锦州,张却退入关内。


首先固守锦州的命令不是蒋介石下的。当时他已经承担指挥不力责任下野。其次张学良之所以退让是因为得到了错误的情报,认为日军大举进攻。而他依然配合把兄弟的工作,指望国联。甚至希望能够帮助蒋介石东山再起,毕竟蒋是他在国民党内最大靠山。之后不久,蒋介石复出。汪精卫拿着蒋介石的信,让张学良打几个小仗。下面是张学良的回忆录。

  谈询之下,汪表示政府打算在华北对日本用兵之意。我遂询问,政府是否具有坚决的决心,有无相当的准备。我们不要再蹈往年抗俄之覆辙。汪答曰:“不是那个样子的事,是因为政府受到各方面的言论攻击,希望我对日本作一个战争姿态,小加抗战,至于胜败则所不计,乃是在政治上可以应付舆论之指责也。”我聆听之下,惊讶愤慨,遂即答曰:“政府既无准备和决心,拟牺牲将士之性命,来挽救延续政治之垮台,我不取也。”汪遂曰:“这是蒋委员长的意思。”我说:“你若说是蒋委员长的意思,蒋委员长是我的长官,他会直接给我下命令的。他不会写信,说汪先生你来同我商讨。既然说是同我商讨,这种并不是真正的抗战,而是拿人家的性命,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的办法,我的表示是,决不赞同。”(《杂忆随感漫录》,〔台北〕历史智库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27-128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2 23: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2 20:42
蒋要张固守锦州,张却退入关内。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蒋认可丢掉东三省。这还说什么不抵抗将军,干脆就应该说不抵抗统帅或不抵抗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2 23: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2 20:46
所以,写张学良是太费周章的。

如果是纪实文学,那实事求是即可。如果是诗,那抓住重点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2 23: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22-12-12 21:25
首先固守锦州的命令不是蒋介石下的。当时他已经承担指挥不力责任下野。其次张学良之所以退让是因为得到了 ...

现在我们说历史,主要是资料不全。但历史定性历史已经定性,因此不心在定性上另做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06:0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2-12-12 23:20
如果是纪实文学,那实事求是即可。如果是诗,那抓住重点即可。

是的,重点就是之前张学良和蒋介石在抗日事情上都不够坚决,蒋介石是元首,始终没有明确的抵抗态度,甚至是明确的不抵抗态度,张学良选择了配合。后期张学良转变了,而且迫使蒋介石转变,这个才是大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06: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22-12-13 08:08 编辑

众说纷纭惑更多,大天扯破又如何。
回头浪子金难换,一路高吟正气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06:3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22-12-13 06:38 编辑

守业当初是罪人,迟疑不敢用精神。
三载徘徊又三载,回头不顾百年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08:0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22-12-13 08:42 编辑

奉天城外起风云,瑟瑟枪声不忍闻。
十万国军谁抵抗,几人抛却百来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54
贡献
17027
金钱
30222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13 09: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09:25
究竟是谁下达不抵抗命令,这是个必须落实到人的历史责任问题。张学良并没有回避这一历史责任,晚年坦承是 ...

国共谁负谁赢,中国人自己的事,与亡国日本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0:0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09:25
究竟是谁下达不抵抗命令,这是个必须落实到人的历史责任问题。张学良并没有回避这一历史责任,晚年坦承是 ...

这个逻辑的立足点。是假定蒋介石政府在完成剿共后,会采取抗日举动,并且必然取得胜利。

那么问题来了,抛开能不能取得胜利不谈。
这个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如果永远不能够完成剿共,是不是就永远不抗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3:1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11:55
张学良的思想高度还没达到国家民族利益层次,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更多的是与老蒋之间的恩怨。两件事是导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两个人的观点,都是认为拖后腿的不是我兄弟。
那么就比较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3 13: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08:27
世人对张学良褒贬不一,写这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难在分寸的把握上。

对于争议人物,没有分寸可言,自说自话即可。因为你想照顾别人,别人也不会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3 1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09:25
究竟是谁下达不抵抗命令,这是个必须落实到人的历史责任问题。张学良并没有回避这一历史责任,晚年坦承是 ...

究竟是谁下达不抵抗命令,这是个必须落实到人的历史责任问题。---如果没有蒋的七月密电,可以认为全部现任在张。既有七月密电,那主要责任就在蒋,张不过是直接责任者。
张学良并没有回避这一历史责任,晚年坦承是自己下达不抵抗命令。---这就是张比蒋真实的地方。我们后人或外人,不能因为张出来承担责任就把责任全部给张,也不能因为蒋不出来承担责任就认定他没有责任。如果是这样,那不过是鞭打快牛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3 14: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09:25
究竟是谁下达不抵抗命令,这是个必须落实到人的历史责任问题。张学良并没有回避这一历史责任,晚年坦承是 ...

老蒋有远见吗?如果有远见也失败,那只能说天欲灭之。说老蒋亡于中共,不如说老蒋亡于自己。说一个亡于自己的人有远见,其实就是一个讽刺。
假设没有发生西安事变,相信小日本仍逃脱不了战败的命运。---是吗?没有西安事变,共军就不可能出山西抗日。如果没有敌后抗日,日军就没有后顾之忧,心腹之乱。有共军强力策应,国军犹节节败退。如果没有,除了一溃千里,还能有什么?这还是说国军抗战。可是国军能抗战吗?不能,为什么?全力以赴剿共呀。剿共已经剿了十年。如果十年不抗日,日军能打到那里?不是几个月东三省就全部沦陷了吗?按此推论亡国不过几年而已。
中国知道西安事变的作用,历史也知道其作用,只有你还闭着眼睛说瞎话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17
贡献
12958
金钱
15582
发表于 2022-12-13 15:3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11:36
二战的大局决定小日本必然战败。

二战,顾名思义是世界大战的第二次。二战结束了,现代国人总结其大战起止时间,算为1931~1945,也只是近年说法。前些年,国内庆祝抗战胜利纪念,称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再前些年,国内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然而,世界拉开二战序幕,都公认以1939年9月德国侵入波兰算起。请问林先生,1931年9.18~1936年12.12,你怎样认定“二战大局决定小日本必然战败”?

   “塘沽停战协议”、“何梅协议”,不是“不抵抗将军”而是老蒋的国民政府授意签定的吧?这可是在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坚决不承认“满洲国”后发生的事情吧?国民政府的对日宣战,是不是跟在美、英后面于1941年12月发布《对日宣战布告》的?

   为老蒋洗白白,现代台湾地区的人也不干,反而大陆人肯干,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2-12-13 16:0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不是不抵抗,而是当时不是抵抗时期。西安事变后,蒋对张云,此举实不理解蒋之谋略,张亦深以为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17
贡献
12958
金钱
15582
发表于 2022-12-13 16:4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2-12-13 16:05
蒋不是不抵抗,而是当时不是抵抗时期。西安事变后,蒋对张云,此举实不理解蒋之谋略,张亦深以为然。 ...

按下国共事不说的话,应该是坐等美英列强在华利益受损后再联合抗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17
贡献
12958
金钱
15582
发表于 2022-12-13 16:4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12-13 16:40
按下国共事不说的话,应该是坐等美英列强在华利益受损后再联合抗日。

于是,1941.12.7珍珠港事件,12.8美英、英对日宣战,12.9中国对日宣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6:5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2-12-13 16:05
蒋不是不抵抗,而是当时不是抵抗时期。西安事变后,蒋对张云,此举实不理解蒋之谋略,张亦深以为然。 ...

共产党领导抗联在东北抗日六年后,国民党蒋介石依然觉得不是抗日的时候。甚至又是六年后才宣战。也不怪人家说他们不抗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2-12-13 19: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22-12-13 16:51
共产党领导抗联在东北抗日六年后,国民党蒋介石依然觉得不是抗日的时候。甚至又是六年后才宣战。也不怪人 ...

国军才是抗战主力。有史可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2-12-13 19: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22-12-13 16:51
共产党领导抗联在东北抗日六年后,国民党蒋介石依然觉得不是抗日的时候。甚至又是六年后才宣战。也不怪人 ...

人家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20:5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屠尽名城十万家,东瀛鬼子自称花。
昔年司令新开府,今日挥刀又建牙。
大地无声藏血肉,长江谁敢食鱼虾。
秦淮几许纱笼月,错愕曾经照战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22:0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问归期未有期,分离时是永离时。
松花江上情人老,犹念当初诀别诗。

淞沪会战时候。东北军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长途跋涉。他们到达地方的时候,已经是残局挨打局面,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掩护中央军撤退休整。

张学良给他们的话。是东北军要站在抗日战场的第一线,唯有牺牲是属于我们东北军的。

其中67军军长吴克仁中将,军参谋长吴桐刚少将,107师参谋长邓玉琢少将,321旅旅长朱之荣少将,322旅旅长刘启文少将,以及属下8位团长为国捐躯。注意67军是简编部队,只有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23:3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22-12-13 23:52 编辑

何寻昔往气如虹,萧瑟名城室九空。
最是仓皇辞庙日,中山陵下美龄宫。

美龄宫的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当时林森是主席,但他在市里有房子不愿意过去,所以成了谒陵官员接待处。直到1946年还都,蒋介石夫妇才经常住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17
贡献
12958
金钱
15582
发表于 2022-12-14 00:0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23:07
二战是1936年结束的吗?二战的主战场是欧洲,随着德国和意大利的战败,亚洲的小日本注定逃脱不了战败的命 ...

唉,林先生,你看清了才好说话呀。39楼,你说:“二战的大局决定小日本必然战败。”

   此帖,正探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回顾,也只回顾1931年9.18,是不是?你怎的一下只去到“二战大局”上?不是告诉你,1939年9月二战才拉开序幕么?小日本1936年打个鬼二战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17
贡献
12958
金钱
15582
发表于 2022-12-14 00:1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22:39
蒋介石是亚洲战区总司令,他是位居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巨头之后的世界巨头。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 ...

国联,全称啥啥不记得了,一战战胜国见者有份。日本不是不满意“满洲国”独立不被通过而退出吗?怎的又扯上二战后的联合国?弄不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17
贡献
12958
金钱
15582
发表于 2022-12-14 00:1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还加上“关贸”,世贸的前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17
贡献
12958
金钱
15582
发表于 2022-12-14 00:25: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12-14 00:15
国联,全称啥啥不记得了,一战战胜国见者有份。日本不是不满意“满洲国”独立不被通过而退出吗?怎的又扯 ...

“国联”,全称就叫“国际联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2-12-14 01: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2-13 22:55
假设没有西安事变,国民党命运会如何无从得知,但绝无可能败在中共手上。所以对中共来说张学良是千古功臣 ...

假设没有西安事变,国民党命运会如何无从得知,但绝无可能败在中共手上。---你很奇怪。史实是,十年剿共,国军百万,也只是把共军从南方赶到了北方而已。解放战争,国军四百多万,只三年就败给只有百万的共军。何以敢言“绝无可能败在中共手上”?五次围剿之败,非共军之败也,乃博古李德之败也。如果毛还指挥红军,五次围剿也不致败。这一点可读毛选。你要注意一点。遵义会议,毛已复出。只要毛出,蒋就必败。蒋,大义不行,小计也不行。不行不败,于理不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2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