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20|回复: 74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二十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8-31 06: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贴于圈网2011-6-12 18:48,现发布于吾爱网2017-06-19 00:05




关于诗词的“雅”——从艺术谈起二十八



八、关于诗词的“雅”的一些习惯看法
  前面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才说到诗词,就是想把诗词的“雅”放在整个艺术的高度来观察它和识别它。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你只有弄明白病人所处的环境、职业、气候条件等总的属性和大的影响,才可能有针对性的望闻问切和对症下药。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说诗词了。(以下见分节)。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1、人们对诗词的“雅”的一贯认识。
  就中国文化来看,从古始,人们对“雅”的理解总与《诗经》有关。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经就是中国诗的最早集大成著作,也可以说是诗的源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大体上可以认为“风”指来自于民间的诗歌,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风就是民风,说的就是大概就是民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颂”指祭祀祖先、歌功颂德的一类。“雅”分为“小雅”和“大雅”,是由贵族阶层采集或创作的,其中“小雅”与“风”较接近,“大雅”则如上面“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颂”就是歌颂先人,雅就是贵族的雅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这里的“雅”,不仅仅是一种划分而已,还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里的“雅”就是高雅,指的是贵族们的雅好,具有明显的阶级色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可以看出,“雅”的含义历来是有值得商榷的成分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雅”在这时虽有“美”的含义,但也有“自以为美”的主观方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上述,我们从艺术一般规律的角度所进行的分析,“雅”和“俗”是没用高下等级之分的,因而不该带有褒贬色彩。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雅”在当初的含义主要还是等级色彩为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事实上,历来人们对“雅”的判断,都未脱离开等级观念。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可能是有话语权决定的,就像教育部专家诬陷老百姓缺乏审美能力差不多的意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刘熙载说:“诗何为富贵气象?曰:大抵富如昔人所谓函盖乾坤,贵如所谓截断众流便是。诗质要如铜墙铁壁,气要如天风海涛”(《艺概·诗概》)。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写诗,富要如同究竟真理虽一却无穷无尽,贵要超越俗流而远见卓识,而诗质要贵在周密真实而无懈可击,气腰如天风海涛汹涌磅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把“诗质”,直接概括为“贵气之象”,不难看出与“雅者,正也”之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可能和上古内圣外王的思想有关,“雅,正也,王政之所兴也“应该指的就是上层意识形态正四方之风气。所以,”富贵之象“应该也指具有引领风气的“精神食粮”意思。个见,错谬处还请严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文人墨客和贵族政客,好以“儒雅”自居,又多有闲情逸致,因此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所谓贵族活动,列为“雅”便不足为奇了。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古代贵族阶层就是所谓的“雅士”,主要还因为学习文化的权力和话语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必然有自我美化的成分,但也不能否认确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如屈原等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0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受这种传统的影响,后人也自然不自然的将这些归入高雅文化,观其常常并称之固,也可见此端倪。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些多是旧社会文化观念的习惯使然,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称知县为“父母官”,未必“父母官”就是褒义,无非是对身份的尊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因为,这些“儒雅”之事大都被古代贵族有闲者所喜好,又因为古代见诸文字的东西,基本是由他们传承下来,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古时候艺术为基本是士大夫阶层的事情,这也留给人下上层多雅的印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人们对“雅”的习惯认识,并逐渐演化成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或曰审美习惯。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习惯成自然,这就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4: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刘熙载还说:“善古诗必属雅材。俗意、俗字、俗调,苟犯其一,皆古之弃也”(《艺概·诗概》),这证明他也不敢违背传统的等级观念。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传统的等级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力量在起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4: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2、诗词的“雅”在认识上的误区。
  刘熙载实际上概括出了人们自古以来,对待诗词这种文学艺术关于“雅”的一贯态度,即诗词要从特征上显现出所谓选“雅材”、用“雅字”、有“雅意”。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就是诗为“雅文”的又一重含义,即形式和表面文字等等方面都要符合“雅”的要求,实际上是符合士大夫的审美和生活情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他又说:“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典雅、精神,兼之斯善” (《艺概·诗概》)。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就是说写诗要符合文化传承,也要有自己独到的发展创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到底他说的“雅”的含义,应该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就是“不可有我而无古”,即诗词要做到“高古”或“华丽”。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和中国文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有密切联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评陶渊明的诗词高古,如白居易于《与元九书》说:“以康乐之奥博,多溺於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於田园”。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山水田园诗合乎高古风格,因为那是社会最原始的状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大家,也对其诗颇加称赞,杜甫就赞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人们对山水田园诗的推崇,因为那代表着恬淡和不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有所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称的李商隐《板桥晓别》: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有讽刺的意味,无人能解释还说好就莫名其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首诗属于借景抒情的诗,是李商隐的饯别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小小的别离,却交织出这么多的“流光溢彩”之词,既很好的渲染了离别之情,又显得华丽。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李商隐这种含蓄委婉的诗风,确实词语华丽和充满画面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刘熙载也很矛盾,因为他知道很多古人诗词 ,并不好归入这一类,且更让他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举一例,如贾岛《访隐者不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了《访隐者不归》是叙事诗,却也充满了画面感,令人遐想无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他又说,“更不可有古而无我。典雅、精神,兼之斯善”。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典雅”指高古,“精神”指个人精神,又未尝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06: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8-31 07:02 编辑

  但是,他却坚持“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剥去数层方下笔,庶不堕熟字界里”(《艺概·诗概》)的说法,又似乎前后自相矛盾。






    (下页还有)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避熟”应该指避免抄袭,“避俗”应是指避免低俗,当个这个低俗不完全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0-21 15: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