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9-4-5 10:55 编辑
的确,目前留下的平水韵只有一张字表,并无录音资料可供发音参考。但汉字的中古音仍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在古韵书或古字典里就有切韵读法。虽然不能准确发音,但因汉字发音有很大稳定性,应该差不到那里去。有人认为平水韵是“哑巴韵”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既然现在有了能准确发音的普通话,为什么还要用平水韵呢?这是为了传承。因为大量的古诗词都是用平水韵写成的,人们读惯了唐诗宋词,就对其中汉字的平仄有了深刻的印象。你现在改变了其习惯性的平仄发音,就会很别扭。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你现在写古体律诗要将“节”“发”用作平声字,就和唐诗脱节了,就会与历史割裂,谈不上传承民族文化了。所以大多数懂平水韵的人写古体诗仍然使用平水韵是正当防卫。
至于古韵怎么读的问题,可以说你怎么读唐诗宋词就怎么读平水韵诗好了。因为方言不同你读成五花八门也没有关系,仍然不会失去诗意,这就是唐诗宋词的魅力。其实即使在唐宋,不同方言区的诗人读诗发音本来就是五花八门的,这并不能影响文人们的诗赋交流。所以发音准确与否不是问题,吟者“韵乃声韵”“哑巴韵”之说是危言耸听。所以写平水韵诗词只需按平水韵表,无须学习古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