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8

春风得意:诗词的语法特点

[复制链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4-4 10: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诗词的语法特点


作者:春风得意
特点之一:字、词、句的换位

汉语词序的一般规律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状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补语中心词在前,补语在后。诗词因受格律的限制,往往打破正常的词序,进行换位处理。换位处理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字的换位。有些复音词,如上边所讲的并列结构的词或词组的字,有时为了平仄和押韵的需要,前后顺序可以换位,但其意思还是相同的。如杜甫的《出郭相访》:“还往莫辞遥”,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弟兄羁旅各西东”,毛泽东《送瘟神》:“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等。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的,即字的换位也要照顾到民族与大众的语言习惯。有些词和词组虽然是并列结构的,但也不宜换位,例如“父母”就不能写成“母父”,“科技”就不宜写成“技科”,还有“男女”、“上下”、“左右”、“江山”、“将相”、“艰难”等等。

二是词语换位。词语换位即句子成分换位。有四种情况:
1、主谓换位。即把谓语放在前面,主语放在后面。例如魏征的《述怀》:“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按照正常语法语序,应为“寒鸟鸣古木,夜猿啼空山。”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本意是因为浣女归而竹林响起了喧哗之声,渔舟下而莲丛晃动起来。这种换位写法,已经不仅是为了平仄的需要,而且强调了听觉、视觉的先闻、先见,使内容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鲜明。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方回诗:“何许中原唯见雁,不多我辈只鸥知。”等等,都是主谓换位,如果不从换位法来理解,而按常规语序理解,就有困难了。
2、主宾换位。如杜甫《月夜》:“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王维的《汉江临眺》:“出塞三江接,荆门九派通。”宋姚宽的《生查子》:“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
3、补语提前。如辛弃疾《水龙吟》:“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这里的“系斜阳缆”应是“系缆于斜阳之中”,“斜阳”是补语,却被提前插于谓语和宾语之间。又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等等。

三是句子换位。句子换位,有半句换位,有整句换位。如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说在稻花香里听到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述说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里把“说丰年”调换到前面去了。如果不了解这是换位法,就会误解为人在路上说丰年,又听到稻田里一片青蛙的叫声。这样诗意就显得淡薄了许多。 另如: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张仲素:《春闺思》:“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有的换位句子要经过分析才能辨别出来。如杨万里的《过石磨岭》:“翠带千环束翠峦,青梯万级搭青天。长淮见说田生棘,此地都将岭作田。”

古典诗词语序的变化,情况很复杂,有的是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有的是为了求得曲折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有的则是为了求新和含蓄,或为了丰富作品的内容,以增强作品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需要说明的是,诗词虽然可以不受语法上一般语序的约束,但作者写作时,必须使句中的词与词之间有比较自然的联系,使读者经过思索、玩味,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意图,达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其意”(梅尧臣语)。

特点之二:句式多样化

语法上的句子是语言的表达单位,形式上有主语和谓语,以及宾、补、定、状之类,内容上含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而诗词中的句子,原本是配乐歌唱的单位,后来同歌唱脱离,成为了朗读和书写的单位。因此,诗词上的句子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跟语法上的句子在概念上是有所不同的。其不同处有如下三点:

1、可以不分主语和谓语。语法上的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和谓语,否则就是病句。而诗词的句子有时只包含一个词组,没有主语和谓语,但意思却很完整。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都是由一个名词和一个带附加语的名词组成,都没有主语和谓语,但读者会都感到它的意思很完整。了了十个字,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黄村野店,夜月西沉,旅客即被晨鸡唤起,匆忙赶路。夜阑风寒,板桥上落了一层白霜,上面已经留下了一行行人的足迹。由此可以想象到外出人的旅途辛苦。两句虽都没有主语和谓语,但读者已心领神会,尽明其意,反而感到它的完美无缺。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间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两联都没有主、谓语,但读者能从中理解到,前联是说李白诗歌的语言和风格,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后一联则说两人互相思念,杜甫在渭北遥忆江东的李白,只能看到远天的春云;想象中李白则在江东思念渭北的杜甫,翘首远望,也只会看到远处的树色。两联都很富有诗意,如果在中间再增加什么字的话,则会使人感到多余、累赘。
2、可以是单句。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一句一景,形成四副各自独立的画面。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寅的《言志》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林伯渠的《京包路上》:“向时一觉车中梦,万马奔腾过大同。正是草原生意满,人间到处有东风。”等等,每句意思都恨完整,也是语法意义上的单句,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诗词作品中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见。
3、可以是单句的一部分。作为语法上的单句,诗词的一句有时候并不独立成句,而是要由下一句或上下句甚至一整段共同来完成。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周恩来《春日偶成》:“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上述诗句的上一句如果没有下一句或两句、多句进行补充,就会令人难明其意,不知所云。
4、可以是复句。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王维的《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
上述诗词句式都是语法意义上的复句,一句中包含有两三层意思。

总之,诗词作者在构思作品遣词造句过程中,可以不受语法句子结构的约束,根据内容和格律方面的要求,在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进行自由的选择句式。

特点之三:互文

诗词中有些字词本应合在一起使用,但有时却因字数、平仄等因素的限制,而被省略了。比如在上句里出现的字、词,而在下句里理应出现却没有出现;或者在上句里理应出现而没有出现的字、词,而在下句里却出现了。这种相互成文、合而见义的情况,在汉语言学上被称作“互文”。例如《木兰辞》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描写兔子甴卧姿而起身时的姿态,就是前句省了“眼迷离”,后句省了“脚扑朔”。其实,不管是雄兔还是雌兔,起身时都有“脚扑朔”、和“眼迷离“的状况。

王维的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也是互文,即上句省略了“响杜鹃”,下句省略了“树参天”。
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是互文。诗意是说,花径不曾为客扫,今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为君开。
单句也有互文现象,如李白的“西望长安不见家”,是说向西眺望,既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家。

这种诗词中的互文现象,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注意到被省略的部分,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而避免误读。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0: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语法是为了理解原意,而不是用已知的语法挑特殊的语法错误,说这句话不和语法,那句话不合语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59
贡献
3015
金钱
5860
发表于 2019-4-4 13: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而探索诗的思维的特殊性。
三山侃侃堂主人   左海淡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6: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寄怀素窗陈妹》-(清代-张芬)【顺着读】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怨赋歌诗,叠叠竹梧移影、月迟迟。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倒着读】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倚高楼。迟迟月影移梧竹,叠叠诗歌赋怨愁。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4-5 08: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1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欣赏,欢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966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3
贡献
11676
金钱
15957
发表于 2019-4-23 08: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9-4-22 10:05
谢谢欣赏,欢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15: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宋人编纂的《李太白文集》、《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等一些唐诗专项书籍中,《静夜思》是这样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元朝人与明朝人编辑的相关书籍都是如此,只不过明朝一位叫赵宦光的文人整理宋朝《万首唐人绝句》时,将其中第三句的“举头望山月”改为了“举头望明月”;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中将第一句的“床前看月光”改为了“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未改;最后到了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采集两家之改,将“看”与“山”同时换掉了,从此才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7 0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