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推委会特约记者 于 2019-3-30 15:25 编辑
匠人认定诗韵与点评诗词的着眼点 由吟者等人八年来不厌其烦、鞭辟入里、掰开了揉碎了式的剖析可知,匠人与诗人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本质差别。死死地抱住中古平水韵粗腿不放的文字匠们,无论入流或不入流,除普遍不讲诚信、缺乏多愁善感素质、不谙无情则无诗基本诗理、无味不成诗高级诗理、不懂韵乃声韵基本韵理以及音色关情高级韵理等显著特点外,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极为另类。对此,从他们认定诗韵和点评诗词的着眼点,即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先说认定用韵。在这方面,匠人朋友们似乎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只看字不审音。不久前屏间交流时,记者曾贴过这样几句: 梁间乍现女儿家,曼挽宋唐平仄花。
跳技绝伦惊四座,夜郎今又绽奇葩。 塞外秋来转帖问道: “这首是你写的吗?” 记者答曰: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反正不是用的中古平水韵。 哦,这几句好像是日前调侃博文的,怎么啦?” 岂料塞外秋来居然回了这样一帖: “如是,你就口是心非,明明用的平水韵,却不敢承认。” 记者闻言,登时无语。由于是屏间打趣,我根本没有标注任何诗韵,更未上传吟诵录音,塞外秋来显然是翻阅平水韵表中死的平仄归属后,武断认定的。 无独有偶。潭州雨梦分明知道平水韵资深诗友随大溜早已弃暗投明改用新声韵,却依然煞有介事地将其《劝友》用韵诬指为只能看不能读的中古平水韵,真不知这位尚未入流的老匠人先生居心何在,又是凭什么区别上平十四寒、十五删与下平一先之间的读音差别的: 潇潇唾雨落经年【年:一先】 韵
多少诗朋面未干【干:十四寒】 出韵
闭口行吟风渐弱
倚声成诵水犹寒【寒:十四寒】 出韵
嗔无小鬼推新磨
恨有大神出老千【千:一先】 韵 孤平句
史账终须秋后算
届时只恐子孙还【还:十五删】 出韵
诸如此类荒唐案例几乎随处可见,简直不胜枚举,恕不一一。 再说点评诗词。在这方面,匠人朋友们似乎也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重形式轻内容。如果他们认为形式上有什么问题,对内容往往就不屑一顾了。大约七八年前,吟者先生在中华诗词论坛律诗贴了一首端午: 端午 沅湘悲已滞, 汨水遏龙舟。 痛饮千樽酒, 难消万古愁。 宁为阶下客, 不作座中囚。 一把辛酸泪, 忍朝屈子流。 时为律诗专栏常管的博文先生另一马甲昙园伊人沙发点评说: “宁为阶下客,不作座中囚。----末三字对、疑似小合掌。。” 吟者答曰: “谢昙园伊人先生赐教点评!问先生新年好!并问律诗专栏的版主、方家和诗友们新年好!诗无达诂,大家尽可见仁见智~~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顺便讨教一下:拙作八句四十个字,给先生的第一感或者最深的印象就是“疑似小合掌”吗?或者换句话说,整个这首小律值得先生落笔点评的就是“疑似小合掌”吗?先生真的没有看出比“疑似小合掌”更有些价值的东西吗?
请勿见怪,在下初学初来,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下这大半年可就算白学了,还得回去好好练练才是啊!呵呵。再拜!” 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有的匠人甚至仅仅因为作者采用现代读书音为诗,便说人家哪里哪里不合格律,其他一切的一、一的一切、一切的一切便都不屑一顾,遑论深入点评了。
【后记】 在吟者先生不卑不亢的反诘之下,昙园伊人才礼节性地回了这样一帖: “-----诗旨大好、诗境亦佳。颔联工对、见意味。起联起句“悲已滞”,个感可酌。结联结意,容酌。。一家之言,交流耳,诗握:)” 吟者如是回复: “呵呵,看来除“疑似小合掌”外,其它方面还不是百分之百地乏善可陈啊,稍慰。
数月前在下曾直接化用贾岛句在往来帖中与人开玩笑说:
诗意出心肺,吟成涕泗流;诸君何不赏,仰卧故山秋。
呵呵,凭君这二度点评,看来在下暂且似乎不必急着仰卧故山秋啊,那就姑且再叨扰个一日半日或三日五日的吧。
顺便交流一下哈。
日前在别的板块看到过下面这样一段儿版主与诗者之间的对话,觉得挺有意思,现转帖过来试与常管先生切磋一二:
某版主对某诗友的一首小绝做了这样的点评:“口语入诗,信手拈来。关注寒士,诗者之心!”
某诗友回复说:“ 感谢会心。问好。”
某版主回复说:“诗者与读者从来都应是心与心的交流。我赏君之作,实际是在会意的基础上赏君之心啊。
日前临赏某某先生的佳作时曾作如下点评:
再赏!大抵如此,正合我意。
风之弦需要感,海之韵需要悟,心之灵尤须如此。此阕之美在乎心。
诗贵含蓄,词亦然,古来高明的吟家从来不去直接说他喜欢或憎恶什么,而往往把他的情感托付给某些意象~~
作者与读者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好诗好词都是直指人心的~~并给读者留有必要的二次创作的空间~~
此念奴娇词比那些自己死在句下、同时也让读者死于句下,或者云山雾罩、不知所云的所谓诗词不知要强多少倍!
赞一个,也推!
遥注新年快乐!”
某诗友又回复道:“版主的诗观和眼光的穿透力,我十分钦佩,向你学习。问好。”
某版主则回复说:“先生虚怀!太过客套了吧。谬赞了,实在是不敢当啊!
凭君我之间这短暂的交流沟通,先生堪为我师,也堪为我友啊!向君学习!欢迎交流!
问好!新年快乐!”
......
以上除隐去当事人网名和作品名外,其余全是对话原文。我认为这样的交流沟通对双方都是有益的~~~未知常管先生以为然否?”
昙园伊人再度回复: “我认为这样的交流沟通对双方都是有益的~~~未知常管先生以为然否?----容偶细酌、诗握、多交流!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吟者再度作答: “十分感谢常管先生不吝赐教!先生的意见我会认真对待并继续认真思考的。再谢!
深谢先生提及“诗境”一词,类似的名词术语在很多版块的点评中真是难得一见啊!
个觉首联出句“悲已滞”应是雷打不动的,没有沅湘悲已滞,便不会有汨水遏龙舟,后边也便失去了根基~~~
请恕在下愚钝,先生所谓“结联结意,容酌。” 是容我酌呢,还是容先生酌呢?若容在下酌,可否指教一下结联结意该如何进一步优化调整呢?谢谢!
再拜!问新年好!顺致冬安!” 【记者感叹】 唉,与匠人朋友们切磋交流真是费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