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9-1-13
威望124
金钱1007
贡献853
高级会员

威望- 124 点
贡献- 853 次
金钱- 1007 枚
|
本帖最后由 涂鸦之评 于 2019-3-24 11:15 编辑
(一)
风过山头草渐青,黄花径里雨初停。
儿童折竹搜墙眼,巧逗春虫入小瓶。
“草渐青”到“黄花径”,草才正渐青之中就已经跳到黄花成径了,跳度太大,扯着身了,就算有“黄花成径”的盛况,也是坏了“草渐青”的格调。“径里”就是往里关注,为继续描写“径里之事”作伏笔,但是之后完全跳开了这个场景。“巧逗”的巧不能轻易用,主观太靠前,想抢占读者之思实为败笔。春天来了,儿童不去春景中捉虫,偏对着个土墙操作,多不应景啊。所以“春虫入小瓶”作结,既不应题入点也弱,这是不懂结法。
这几个毛病都是比较初级的,应该是初级手所作。
(二)
承平故事渐沉沙,影像依稀识岁华。
三月谅山风又起,年年吹老木棉花。
“故事沉沙”比喻失当,记忆总是消散的,因此往事如烟可以。“像”为实,往事既然渐消,忽然实出大不当,应作合理过渡。故事中的人物是不会老的,所以影像中“识岁华”是蛇足。“谅山木棉”应视作越南人所种,只适合用作纪念越南人的英雄,我不知道作者是否越南人,无法置评。
总体看,这几个毛病比较中级的,所以作者是有一定写作经历了,比前一首的作者要老成很多。
春寒
一枕诗书至夜阑,轻帘漫卷觉衣单。
谁听窗外绵绵雨,也共春风说嫩寒。
这首很好,不跳脱,顺势而下,因“觉衣单”而得第三句的回思,上下句句关联,没有主观语示强,反而更能体现幽情,是为知诗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