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0
注册时间2015-4-24
威望1600
金钱12213
贡献9975
金牌会员
 
威望- 1600 点
贡献- 9975 次
金钱- 12213 枚
|
蛰庵诗存颂习序
(削足翁撰)
吾人家乘,若夫日颂一诗,则三百篇不须一年课程,全唐诗亦不数年而就,孙洙之编岂足道哉。然“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又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又或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则其言虽草木虫鱼,风月星辰,其于诗则未必止于斯也。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即沧海之日、赤城之霞、峨眉之雪、巫峡之云、洞庭之波、彭蠡烟月、潇湘雨雾、广陵涛声、庐山瀑布,于诗家笔端,又岂只是烟月波涛、云日瀑布哉?况屈灵均之芰荷,陶靖节之篱菊,刘宾客之陋室,李太白之敬亭,杜少陵之岳阳,李商隐之锦瑟,王摩诘之辋川,孟浩然之素巾,直至周敦颐之莲花,关乎其人,涉乎其世,系于六艺,风耶?赋耶?比耶?兴耶?所谓“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也。可知读诗之不易得,言诗之难切,为诗之难工也。当是“有此人,便有此诗;无此人,则无此诗”乎?李杜于前,苏辛而后,庶几可知矣。吾侪群结,端坐颂诗,往往想见其为人,当如是乎?或不若是乎?欲知其诗,须知其人,欲知其人,须知其世,欲知其世,须知其事,则河间献王之实事求是必焉,则考订斟酌,摩挲吟咏,无不煞费苦心,可能难至幽微,至若性灵、神韵、格调、肌理之说,执乎一念而不计其余,如武林之斗技,门户之见殊深,则失之偏颇也甚,不如方学正之独尊《风》《雅》,吾则肆言《诗》《骚》矣。至于读诗,亦如涉水之譬,云深云浅,各得其宜。要之,若文正之言“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则荀子之言信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功成不必在此,但须积聚久久。
今者北南诸君,微信结群以读诗,每日择一作者,选其精思妙造者共习之,亦是见贤思齐之一法也。本次颂岭南蛰庵之篇什,为察清末民初之诗况也。蛰庵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之际,能洁其身,不至与波上下随俗流转,求田问舍于京畿,耕读渔樵于畎亩,而乃数拒公衙之聘,东篱采菊,南山种豆,不改其乐,即困顿鬻书,未尝乞食于人,可知其志节,非凡夫俗子可比焉。蛰庵之诗,梁叶所论恰当,予不复赘。吾读蛰庵,典雅厚重,其伤世变,怜旧而无恸哭之状;其哀交游,感时而少寥落之思,或以其人偏宜“顺世缘”故也,此亦尼父哀而不伤之旨乎!惜浏阳之慷慨,嗟南海之虚诞,则蛰庵之中和冲淡,比之于玉溪深蕴,曾诗得其款曲而失其绵密,比之于欧公之简拔,曾诗得其温润而失其明丽,或竟为后世之赓续者乎?略撰数语,一孔之见,以管窥豹,纵不免偏全之诘,权当阐述幽怀,稍记其事,甚或以为听讲之束脩也,可乎?是为序。
己亥正月长沙削足翁
草于岳麓山下千牧斋
读蛰庵诗存有作四首(欧巴)
(一)
閟宫石马久封苔,百杵沉钟静响来。平谷遗民耕节烈,岭南宿望筑风雷。
清严重睹千金字,磊砢犹凭八斗才。除却编珠声掷地,更深尘处碧崔嵬。
(二)
羡君一世好才情,文轨多端学不成。窥管豹斑欺在望,撞锺莛寸愧难鸣。
珠愁合浦惜人去,墨曝昆池豁眼惊。悔向遗编嗅诗气,香销雨晦恨分明。
(三)
遗编欲问称心无,失据穷途更负隅。採蕨未容寒骨摺,避春端作老枝枯。
倚庐北首哀牢落,幷世南山隐若愚。铸鼎横波字多少,完完歌哭泪连珠。
(四)
金石文华错眼帘,入君怀袖识秾纤。少从春色描丰致,老向秋声倚凛严。
沧海波深珠善隐,曲池香散影尤兼。燕申风雨百年后,领略湖楼三万签。
读蛰庵诗存凑句四首(削足翁)
(一)
谁痛时艰埋狗豕,忍看帝胄走兰舆。空中翠裛堪吟句,日下风摇好蛰庐。
欲断魂人翁太傅,频惊梦夜李中书。同知百岁诗何用,剩倚楼台独叹歔。
(二)
乱世红尘那得知,浮家海上此心疑。多情不免无情误,国色诚非草色欺。
共语人多争易马,投渊事少载传诗。军机转作孙山寨,建得茅庵鬼不嗤。
(三)
躬耕只道解虫沙,死国何如报晓笳。渰渰春山偕吏隐,翛翛暮鸟落云斜。
几曾缱绻溪桥月,一片荒芜野寺花。尽日诗情醯醢屈,隔年忠悫一泥洼。
(四)
辽天杳杳空怜旧,海国茫茫独忆翁。楫倚迢迢星斗北,诗吟绰绰大江东。
秤薪每叹枝枝叶,采菊时闻片片鸿。隽誉驰然百年在,佳人比句夕烟中。
读蛰庵诗存有作四首(方天画戟)
(一)
久眠花色不能胜,一纸清风翻露庭。彼日蛰庵犹屈贾,当时帝阁已伶俜。
洋枪夕下昏鸦乱,残杵陵东沸浪听。圣教难询唯自僻,幸留鱼脑惜惺惺。
(二)
月过花丛许不任,支颐偏惜露华沉。适来谶报鹦哥闹,自昔津门夷炮侵。
版筑弄人诚可恨,调羹夺鼎几能喑。激流难杵儒生梦,换衽今秋泪左襟。
(三)
南台月照欠伸眉,残局回光弗忍悲。欸乃声中夷浪谲,朱离风上帝车移。
恧颜学佛儒何用,反袂偷生死不欺。容看丘山流翡翠,眠听花絮落杨枝。
(四)
春去桃花秋露井,江湖一郡蹈烟汀。百年烦乱梦先觉,八部经书佛不灵。
嵇鹤成仁国恩浅,梁鸿狂走劫灰青。一瓢分与鹓雏饮,栖在梧桐共戏町。
曾习经三首(周南)
(一)
燕南岭北事兢兢,天禄徐归大府丞。不以文章亏象阙,听由经济负崇陵。
芝田生莠徒何奈,书阁效贫雄亦曾。十五年间遗老句,微吟孤脉体相仍。
(二)
欺寒眉月珠帘湿,南海鲛人垂老泣。放赏宫灯寂寞红,摩挲琥珀惺忪熠。
江湖深隐就闲田,陵谷未移眠小邑。偶见簪缨旧箧中,德宗章句怆然习。
(三)
体异同光格不经,侧身南粤感伶仃。心哀拳勇烽烟后,笔尽京华草木腥。
隔岁观屠谭许辈,应时奔命雀蓝翎。故园梦下多消息,京广驿稀长短亭。
读蛰庵诗存有作三首(亓魛)
(一)
鸾舆断绝禁城辙,玉殿斜阳锁庙乌。翁傅清仪真误国,贾生芹策究愚儒。
可怜铜泪帝何在,不死黍离春更腴。退食多余感时事,柴桑芋蕨学农夫。
(二)
沉鳞羁羽两萧瑟,叶落秋风老侍臣。沧海退潮知蟹窟,深宵明月照鲛人。
淮王鸡犬若为死,平谷桑田到底贫。生计瓜蔬有馀碧,道穷蕉鹿始当真。
(三)
圣女灵旗春梦雨,女床鸾鸟学安排。玉溪辞藻便宜句,刚甫花笺沿袭来。
自我风流方不忝,同人赝什究堪哀。曾郎省识瓜葫道,老去文章庾信才。
读诗感曾习经两首(忆梦晓林)
(一)
侍才打马近皇州,心许国艰多事秋。牍上探珠空旖旎,鼎前佐策欠风流。
身随浪迭萍飘雨,天逐时来水覆舟。骨扣铜声湮巷陌,荒烟寥落草莱悠。
(二)
骨带崚嶒气,身兼去国忧。有庐归野老,无力抵中流。
浪下离群雁,霜寒落日秋。苦芦添鬓白,看尽水云浮。
夜读蜇庵诗草题两个(楚如姬)
(一)
断续深宵隐辙迟,客中无赖擘君诗。沉钩冷落浮萍迹,梦鸟殷勤琢藻丝。
冲淡呢喃沉醉后,修真旖旎失望时。终枯白骨林泉处,掩卷沉吟有所思。
(二)
山河摇荡雾程遮,宦絮十年风露斜。空使致身涵学富,聊因濡墨得名嘉。
刀头血雨良朋祭,笔底林泉罂粟花。数百遗篇忧复乐,温凉种种待人嗟。
读蛰庵诗存有作(黎墨涵)
乱世春秋曾习经,五车金玉共飘零。感时无奈沉浮险,捉笔徒嗟风雨腥。
月隐茅茨怀独抱,情催更漏憾谁听。羡君今卧林泉上,夜散湖楼千颗星。
读蛰庵诗有作(燕敏)
画角听闻垂老泪,青鸾可上暮云亭。章台翠幄堪迷眼,有梦无涯忍削翎。
晓月遣谁惊鹊起,世人独我与君囹。此生已被浮名误,春去秋来一卷经。
曾意适居(大道无人)
生涯陶令差相似,意气弃繻究乖违。半世拗肠千种折,一庐阴雨十重围。
人邀旧社赁乌樏,燕换新雏承紫衣。除却寒温无可话,当时潘岳尽痴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