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9-1-13
威望124
金钱1007
贡献853
高级会员

威望- 124 点
贡献- 853 次
金钱- 1007 枚
|
本帖最后由 涂鸦之评 于 2019-3-6 18:00 编辑
自古来,诗词理论也是有年头了,所以一些重要手法的名称很多人都知道,以至于现在一些人在理论坛唠叨时很能振振有词,然而知其名未必知其用。
如果是自己实践出的理论,其诗必然水平能相匹配。但如果是拿了别人的理论,却写不好诗,就说明没有吃透别人的理论,夸夸其谈或尚可。
如何分辨呢?只要记住一点,只须看看他们的诗便了然了,吃透理论必然能够写出水平相匹配的诗。
实评和改诗也能看出水平。
如一首“传说虎威猛,一声百兽惊。天然赋神瑞,石亦欲生风。”被傻子改为“传说虎威猛,一声百兽惊。天然赋王气,顽石亦生风。”赋神瑞改成赋王气,典型的换汤不换药,根本连要点都看不出。不仅用了不适之词“顽石”,“亦生风”更要坐实不可能之事,难逃诟病。
诗不仅要有辞,还要有脉络有结构。这诗明显是承接不畅,折了。前两句说的是虎不是石,所以对石来说是虚的,只有在第三句化虚为实,才能借到意,并保持流畅,所以第三句语气上要有明确的接应。如“传说虎威猛,一声百兽惊。如今神(魂)在石,石亦欲生风。”若是新韵不用石做句尾,也可“传说虎威猛,一声百兽惊。如今神(魂)在此,做石亦威风。”因为没有“欲”,所以不能用“生风”了,改用“威风”。
傻子看见我讲虚实,也学步讲起虚实,但那没有用,知虚实之名不知虚实之用,不仅是扯淡,其改诗也早见水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