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3-3 17:0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淡月扫花 今日偶阅大作《七律五韵记开封洛阳游》,颇惊叹于此作气象不凡,佳句迭出,大有红楼女儿不让须眉之概。本群之@文馨 等亦然。但不知是否因一气呵成、不尚雕琢之故,在格律规范上还有些瑕疵。望能以古人“拈断数茎须”之严谨,再作一些斟酌润色。纵观历来佳作,除了天分和灵感外,多来源自于反复推敲修改而成。贾岛、韩愈的推敲之典不用说了;诗圣杜甫名句“新诗改罢自长吟”,强调的也是一个“改”字。诗成之改,以律诗论,首要的便是要检查平仄、粘对及是否犯孤平、三平调之类。只有平仄粘对等皆合格了,方可轮到内容、意境、词采的进一步加工完善。您的这几首气象意境皆不俗的七律诗,草拟而成之后,亦须首先检查一下平仄粘对等是否违规。若有瑕疵,是很容易察觉的。如:开篇第一首的首联便失对,兼有平仄出律处。主要在首句“春寒料峭路迢遥”有误。只须颠倒一下词序,改成“料峭春寒路甚遥”之类,就对了。但其对句“上河园内忆宋朝”的“宋”字仍出律,此处应作平声,如改“天”字即合。名画《清明上河图》,尽人皆知乃宋人佳作,此处不点宋朝亦无妨。若改用古人统称皇帝所执掌的朝庭为“天朝”,也是勉强可通的。又如第二首,从颈联开始,便失粘、失对,且有孤平。以下的第三、四、五首,孤平更多。如:“盛唐气象”的“唐”,“最豪放”的“豪”,“进门望邑”的“门”,“惜因误导”的“因”,“漫行栈道”的“行”,“堪叹石雕历劫身”的“雕”。邵琳此诗“孤平”迭出,是否受了王力教授讲律诗的误导?何谓“孤平”?王力教授称:律句中除协韵之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叫“孤平”。此乃大错。若依此说,则五律之正宗律句“仄仄仄平平”,岂不也犯孤平?正确的孤平概念应为“两仄夹一平”。即:一个律句中,不论有多少个平声字,只要出现一处——两个仄声字把一个平声字夹在当中,就算犯了孤平。其余处于律句开头的单独平声,或与句尾韵脚字相邻的单独平声,皆不属孤平。当然,话又说回来,古人(尤其初唐诗人)作律诗,亦不乏孤平案例。一是初唐时格律诗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像孤平、尾三平之类的避忌,尚未严格形成。二是古人作诗,即兴口占之风盛,偶有格律差池而迅速流传,也是常事。三是产生孤平或其他出律情况的某些诗句,若遇词藻极美或极偏僻,实难更改者,为了不因词害义或因律害义,这样的特殊情况在任何时代及任何大诗人的作品中,都是可以容许存在的。但这绝不能成为作律诗可以任性而为、随便破坏规矩的借口。对不起,以上所述的这些纯属基本常识或曰基础知识的“多余的话”,并非完全针对邵琳这几首诗而言,是为了顺便提供这个诗词群的其他朋友参考、讨论的。[愉快]
哇!饭后稍息,翻看微信,品味诗词,有感而发,竟信口雌黄写出如此冗长的一大篇赘语,聊供一哂可也。见笑见笑![抱拳][玫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