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9-1-13
威望124
金钱1007
贡献853
高级会员

威望- 124 点
贡献- 853 次
金钱- 1007 枚
|
本帖最后由 涂鸦之评 于 2019-3-3 12:52 编辑
一个人评诗能力必然弱于其写诗能力,因为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了解,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选用意象的目的何在,这些无不需要深厚写作经历中高端创作时的思索经验。
进阶是有过程的,开始是无知,然后是接触,再后是摸索,再到了悟。但是并没有结束,熟练地学以致用之后,才是理论建立的开始。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却不影响他的中端层面的使用,没有建立理论一样可以写诗,只是进步到更高级别的难度增加而已,就如中国古代的科学。
当在一个境界完成熟练阶段时,就可以开始建立这个境界的理论了。建立理论也是有过程的,第一阶段先得出架构,第二阶段逐渐丰满,最后阶段再精细化归纳合并减去赘余。只有在第三阶段才是熟练阶段。
一个境界圆满之后,或面临瓶颈停滞不前,或因人生经历、悟性等拥有更高境界的入场券而继续进步。
从理论到具体实评,还有一个转化过程,从悟到到做到,这个过程从建立理论的第二阶段开始。因此可以看出,只有在理论完善后,评诗才会评得好。
所以仅仅诗写得好而不研究理论的人,其实诗评也是做不好的,很多人能感觉到哪里好哪里不好,但是不能真正说清楚,只能含糊其词,虚语点评。
当然也有评诗能力强于写诗能力的例外现象,但是这个例外只存在于很低端的理通字句的层面,所以不提也罢。
评诗的一些基本工作程序:
意象属性的分析(基本项),语句过渡的分析(基本项),前后意蕴的分析(中级项),表达适度性的分析(高级项),另面可能性的分析(异类项,不是必须,基本不会有)。
加:
进步的次序:认知提高,诗力跟上,创建理论,转入实评。考虑到总有难说尽和说不明的部分写诗能力,可以看出诗力必高于实评能力。
如果实评能说出诗好坏在哪里,那他自己就可以按照标准写了,并回避缺点。
至于一些人貌似理论很好,写诗却很差的人,说明他的理论对写作无帮助,是虚的理论(虚的理论就是认知停留在表面),只能用于虚评,实评时搭不到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