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9|回复: 41

诗词曲之用韵

[复制链接]

1423

主题

418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384
贡献
4759
金钱
1089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2-27 18: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曲之用韵
一,     什么是韵
就是韵脚,是诗词格律中基本的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的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即使是民歌也会押韵。在古代,对韵的理解非常复杂,但是现代汉语中出现了拼音和字母,韵就容易理解了。一个汉字一般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韵母又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比如a,o,e前面常会出现i,u, ü 等介母,共同构成ia,ua------iang,uang-----等,在上述这些韵母中,i,u, ü 叫韵头,其余中韵腹和韵尾。凡韵腹韵尾相同的都叫同韵。
比如:   出效  王安石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着,初回光景到桑麻。
此诗中的加,花,麻,韵母是ia,ua,a 。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其中的期和儿在古代qi和ni有相同的韵母,是押韵的。
作诗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当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时,就会出现一种优美的回环乐感。但在诗中,并不是每一句都押韵,因为韵脚的过于密集,就会使全诗显得呆板。不押韵的那一句最后的字,我们称他为白脚。
上述两首的着,贾和信就是白脚。
二,     诗韵的发展
经王力先生考证,【诗经】时代,古韵分十一类,二十九部。【楚辞】时代,古韵分三十部。
南朝梁时,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的四声,即平上去入,并创立四声八病之说。
隋朝陆法言编纂【切韵】一书,以当时洛阳音为主,酌收古音及其它方言。专家考定,【切韵】应分为一百九十三韵。
唐代有唐韵一书,据考证,应为【切韵】的增字加注之作。
北宋真宗1008年,陈彭年等人将隋朝的【切韵】扩编为【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增到二百零六韵,是现存汉语音韵学著作中时代最早,最具研究中古语言价值的著作。此后出现的韵书在韵目和删改方面,皆以此为基础。
金宣宗无光二年1223年,负责印书的官员王文郁刊印了【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其韵部合并为一百零六个,与前代韵书相比,大为简便。自此后代韵书基本以此韵目为标准。
在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即1252年,平水人刘渊以王文郁【平水韵】为原本,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此书分为一百零七韵。平水韵虽然南宋时才出现,但它是从【切韵】,【宽韵】简化而来的,所以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代人们作诗用韵的实际发音状况。
元初,阴时夫编【韵府群玉】,黄公绍等编【古今韵会举要】均师法【平水韵】。元末周德昌编著【中原音韵】,共十九韵部,分平上去声。此书为音韵书的开端,是研究‘近代普通话‘语音的重要参考资料。
明末清初,【十三辙】出现 ,它主要记录北方官话地区的语音系统,在北方戏曲,曲艺办中广泛使用。
清康熙,张玉书等人编 写的【佩文韵府】。其书师法【平水韵】。
民国末年,国语推行委员会编纂【中华新韵】,共分十八韵部,在押韵效果上,进行一种合理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新旧韵共存。2018年6月,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发表了十六韵的中华通韵。
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平水韵和中华新韵。
1,   平水韵。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平声含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总共106个韵部。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拼音中没有入声字的;另外相同韵母不在同一韵部,比如东冬,寒覃却分在不同韵部。还有韵母不同却在同一韵部,比如四支,十灰等韵部中的不少字。在使用平水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特殊情况的辨别和应用。
2,   中华新韵。它将汉语拼音分成十四个韵部。其中每个韵部中的韵母都属相近韵母。只有十三支的-i和十四姑u为一个韵母独用。注意十三支的-i标为零韵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它被称为zhi,chi,shi,ri,zi,ci,si七个章节的韵母,为-i表示,与十二齐的i不同,使用时要加以区别。与平水韵的106个韵部相比,它减少到14个韵部,减少了查找使用的难度。把相近的韵母列为同一韵部,这样就不存在邻韵和通押的问题。提倡新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提倡入声字。
三,     律诗的诗韵
律诗对押韵有较为严格的规则,简述如下。
1,   偶句押韵。律诗要求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要求二四句押韵。首句都可押或不押。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诗一二四句押韵。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达 陶弘景
山中和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五言诗首句不入韵较为常见,七言诗大多首句入韵。
2,   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诗词格律中的一条铁律,韵脚押仄声字读起来会感觉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这一规则。当然我们也能看到押仄声韵的,很少。
3,   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风允许的。
4,   忌重韵。不允许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
5,   忌复韵。避免同义字相押。比如花葩,芳香,忧愁等同押。
6,   避免出韵。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是指在律诗偶句韵脚上不用本韵之字而用邻韵或其它韵字,一旦出韵,无论诗韵怎样高超,都是不合格的。
7,   避免挤韵。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处照我还。
山字属同字挤韵。也称犯韵,冒韵。
8,   避免撞韵。诗中的白脚字用了同韵字。
上首诗中的岸字,跟间,山还都是an韵。
9,   避免连韵。相邻两句的韵字,押了同音字。
使次安陆寄友人 刘长卿
新年草色远萋萋(qi),久客将归失路蹊(qi)。
暮雨不知涢(yun)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其中萋和蹊两个同音字就是连韵。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hun),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hun)。
其中昏和浑属于同音字入韵。诗中最好也避免一下。
10,  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关联,而勉强凑和者。
11,  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如乾坤,玲珑,缥缈----
12,  戒僻韵戒别韵。僻韵也就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别韵是同一字因音韵不同,意义不同。如重。降,三江作顺服,三绛作下落解。
13,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首诗中,不能出现混押,即新旧韵混杂使用。
四,     首句用邻韵或尾句用邻韵。
        邻韵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术语,指韵音相近者。并非是排列相邻。首句借韵,孤雁出群格,这也是常用的一种。尾句借韵叫孤雁入群格,这不常用。但不能一首诗中同时存在。
         题本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冬韵。同和中为东韵,这就是首句借邻韵。
         故行宫  元稹
         寥落故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谈玄宗。 宫和红为一东,宗为二冬,此为尾句借邻韵。
         应该指出的是,近代,鲁迅等诗人将邻韵的使用扩大到全诗各句,不再限于首句,王力也认为现代人写诗不必拘泥,只要朗诵越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五,      词韵。填词之大要有二,一曰律,一曰韵,律不协则声音之道乖,韵不审则宫调之理失,二者并行不悖。词韵,指的是词中的韵脚或者押
韵的字。
1,   词韵是诗韵的合并
词韵不同于诗韵,但又与诗韵密不可分。词韵宽。所谓【平仄从严,用韵放宽】,是在填词上,用韵是比较宽范的。宽指的填词时,即可用本韵,也可用邻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可以互押,但诗是不可以的。一开始词韵多押现实的口语,甚至李渔说,词有意求俗。词韵的制定一是取大家之作,二是存大同而舍小异,诗韵来自于官定,词韵来于推定。清初沈谦研究了宋词的用韵情况,编成【词韵略】一书,后来道光时代的戈载在沈谦的基础上又编成【词林正韵】,就是我们现在都在用的。词如何用韵呢?a.选定词牌后,先分析哪些地方用韵。   b.然后填词人按词谱填好第一句(有可能不是第一句),如该句用韵,就查出该韵脚所在韵部,要注意平仄。
     2,词韵的一韵到底。
        就是说词中的每一句的最后一字全用的相同的韵母,中间不得换韵。比如渔家傲,满江红,沁园春----。
3,   一首多韵。
就是一首词中运用了多个声韵。比如薛昭蕴的【离别难】,用了七部韵。实际上初学者一词多韵是最难填的,越多越不好填。
4,   一韵为主,间叶他韵。
所谓主韵,是指一首词某一片的首句韵脚字之韵,或某次换韵之首个韵脚字之韵。所谓宾韵,相对于主韵而言。即在一首词中,主要押一个韵(主韵),其音偶尔押其它韵(宾韵)或叫叶韵。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中楼钩秋愁头五韵为主,押ou韵,间入断an仄韵,乱是断同部的叶仄韵。
5,   叠韵。
在词的押韵规则中,叠韵是不容忽视的。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其中的流和悠就是叠韵。词本来是用来唱的,叠韵的使用可以让音韵和谐。再比如李白的忆秦楼,都有叠韵。
六,     曲的用韵与词用韵相同。从元曲的用韵来看,以【中原音韵】语音基础的。
七,     现代写诗词用韵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1,   分韵太细,不易分辨。
在平水韵中,平声部的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等一个韵目相近,在普通话中,这五个韵目的字应该可以通押的。用了平水韵写诗,就不能通押,这往往很别扭。
2,   有些字的平仄与现代读音不同。
天末怀李白 杜甫
文章憎命达,魑魅(chimei)喜人过。其中达字读入声,过字读平声,若按普通话,这两个字的平仄就不对了。用平水韵写诗词时就必须特别注意。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同的字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 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
【醒】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听】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看】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过】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望】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忘】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3,如今,有人主张放宽诗歌的韵脚,写诗时可以参考词韵,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因【平水韵】分部过细而造成的写作困难,这一主张已被诗界大多数人接受,这里说的词韵就是【词林正韵】。但我觉得,如果,不是用平水韵的可以注明新韵或者词林正韵,这样可以减少读者的麻烦。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7 18: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诗词格律中的一条铁律,韵脚押仄声字读起来会感觉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这一规则。当然我们也能看到押仄声韵的,很少。
============================================
【只押平声韵】?这是哪家的歪理?唐朝试律诗,根本不听【只押平声韵】这一套:
豆卢荣的试律诗《春风扇微和》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池影动玄沦,山容发葱蒨。
迟迟入绮阁。习习流芳甸。树杪飏鸎啼。堦前落花片。
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文客拂尘衣。仁风愿回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2-27 18:4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2-27 18:25
2,   只押平声韵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诗词格律中的一条铁律,韵脚押仄声字读起来会感觉非常拗口, ...

你并没有活在唐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7 18: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9-2-27 18:42
你并没有活在唐朝啊!

北山啊:你活在唐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7 19: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9-2-27 20:22 编辑

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只是个普适性的说法,因唐朝--尤其是晚唐之前留下来的八句四仄韵较少七言则极少且无一定之规,晚唐及其之后七言仄韵四韵体才渐多见,如韩偓的仄韵律诗在白脚句中全用平声收尾,但仄韵绝句却较寻常

把仄韵律绝悉归为古风虽方便了说明近体之声律,但应是不够科学的

仄韵律被基本抛弃可能跟不适宜于低吟浅唱有关,平声直而安,比较适宜于中正平和的情绪表达和曼语低吟,人们大多选择和缓的平声作韵或与中庸思想有关,仄韵声势高昂激越,声情郁勃,适宜于拗怒情绪的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7 19: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豆卢荣的试律诗《春风扇微和》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池影动玄沦,山容发葱蒨。
迟迟入绮阁。习习流芳甸。树杪飏鸎啼。堦前落花片。
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文客拂尘衣。仁风愿回扇。

其是六韵体,白脚句既可平声收尾也可仄声收尾,今人有喜欢定所谓的仄韵律之平仄谱的则几乎是照套韩偓的白脚句全用平声,试律诗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定时期的声律概貌,白脚句全用平声,这也跟唐仄韵试律的白脚处之平仄灵活运用是不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7 19: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曲的用韵与词用韵相同。从元曲的用韵来看,以【中原音韵】语音基础的。
-------------
这点可榷,曲韵是另辟蹊径的,北曲依中原音韵,其入派三声,南曲多依中州音韵或洪武正韵,中州音韵仿中原音韵,洪武正韵在编排上也仿中原音韵,但其入声已重新独立出来了,韵部归类较诗韵宽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7 19: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2,   有些字的平仄与现代读音不同。
--------------
这点也可榷,现代汉语语音跟中古汉语语音根本上就是两个音系,强扯不到一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7 2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朝陆法言编纂【切韵】一书,以当时洛阳音为主,酌收古音及其它方言。专家考定,【切韵】应分为一百九十三韵。
---------------
这点也可榷,陆法言之切韵并无直接证据能证明是以当时洛阳音为主,酌收古音及其它方言,姑依颜之推的说法其基础音是金陵、洛下,余参见切韵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1: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2-27 19:41
比如豆卢荣的试律诗《春风扇微和》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池影动玄沦,山容发葱蒨。
迟迟入绮阁。习习流 ...

晚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霓裳羽衣曲》【状元帖】李 肱209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嵗。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鳯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曵。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谁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8 1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2-28 11:50
晚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霓裳羽衣曲》【状元帖】李 肱209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嵗。梨园献旧曲。玉 ...

此首两处失粘,不具近体声律规范而有初唐遗风

点评

这试考的是齐梁体(古风)。羊连古风也不懂。别理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8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2-28 12:02
此首两处失粘,不具近体声律规范而有初唐遗风

唐诗试律诗,并不在乎失粘的律诗,虽然失粘的律诗很少,但还不是没有的,不然为何试律的律诗,不但进士及第,何况还是状元及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2: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2-28 12:02
此首两处失粘,不具近体声律规范而有初唐遗风

《春雪映早梅》庾敬休试律诗
清晨凝雪彩。新候变庭梅。树爱春荣徧。窗惊曙色催。
寒光添粉壁。积润履青苔。分明六出瑞。隠映几枝开。
闻笛花疑落。挥琴兴转来。曲成非寡和。长使思悠哉。【折腰体】

庾敬休,中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8 12: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2-28 12:21
唐诗试律诗,并不在乎失粘的律诗,虽然失粘的律诗很少,但还不是没有的,不然为何试律的律诗,不但进士及 ...

唐试律诗并不一定是考近体,近体跟格律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应厘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8 12: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2-28 12:30
《春雪映早梅》庾敬休试律诗
清晨凝雪彩。新候变庭梅。树爱春荣徧。窗惊曙色催。
寒光添粉壁。积润履青苔 ...

哪是折腰体了,尾联也失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2-28 12:34
唐试律诗并不一定是考近体,近体跟格律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应厘清

试律诗,近体诗!
这个没有争论的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8 12: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2-28 12:36
试律诗,近体诗!
这个没有争论的必要!

那是你的事,我管不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3: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2-28 12:43
那是你的事,我管不着

近体诗,唐朝人并未句数限定!
白氏文集第十八卷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2-28 13: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2-28 13:06
近体诗,唐朝人并未句数限定!
白氏文集第十八卷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

什么理解能力呀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律诗懂么,凡讲究一定的声律、句律、篇律规则的都可称为律诗,近体是格律之下的一脉,明显的是格律的涵盖要大于近体

近体止二韵之绝、四韵之律及排律,凡多于四韵并适合其排律规则的都可为排律,排律就有排律的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4: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2-28 14:06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2-28 13:28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律诗懂么,凡讲究一定的声律、句律、篇律规则的都可称为律诗,近体是格律之下的一脉,明显的是格律的涵盖要大于近体
近体止二韵之绝、四韵之律及排律,凡多于四韵并适合其排律规则的都可为排律,排律就有排律的规则

【排律就有排律的规则】,与近体诗有何不同?排律难道不是近体诗吗?排律难道不是律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4: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2-28 13:28
什么理解能力呀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近体【止二韵之绝、四韵之律及排律】?这是你的规定吗?这可不是唐人的律诗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2-28 15: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2-28 12:02
此首两处失粘,不具近体声律规范而有初唐遗风

这试考的是齐梁体(古风)。羊连古风也不懂。别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5: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2-28 15:15
这试考的是齐梁体(古风)。羊连古风也不懂。别理他。

皇帝诏令:“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

这难道是靠【古风】吗?幸亏针叶林说得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5: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试律诗,可以混押所谓106的【东/冬】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2-28 15: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9-2-28 16:05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9-2-28 15:22
皇帝诏令:“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 ...

永明体有永明体的“文律”。连古风也不懂的羊看不懂什么叫“文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6: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2-28 16:0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2-28 15:52
永明体有永明体的“文律”。连古风也不懂的羊。。。

首先说明,永明体不是古风,因为王力的所谓古风是不讲究声律的!霓裳羽衣曲》,显然不是永明体!请问针叶林,在【永明体】与【近体诗】之间,是决然不存在第三种律诗的!
【永明体】与【近体诗】,二者选一。不是永明体,必定就是近体诗。近体诗,包含【换头体】与【折腰体】。律诗《霓裳羽衣曲》,则是属于仄韵折腰近体诗!
顺便提及,针叶林不在否定仄韵不是近体诗了!渐入佳境,少有进步。

晚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霓裳羽衣曲》【状元帖】李 肱209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嵗。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鳯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曵。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谁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2-28 16: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2-28 16:05
首先说明,永明体不是古风,因为王力的所谓古风是不讲究声律的!《霓裳羽衣曲》,显然不是永明体!请问针 ...

这是一首古风。
古风也有自己的“文律”。
你啥也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2-28 16: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2-28 16:07
这是一首古风。
古风也有自己的“文律”。
你啥也不懂!


古风也有自己的“文律”。
请问:古风的【文律】是什么玩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2-28 16: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2-28 16:10
古风也有自己的“文律”。
请问:古风的【文律】是什么玩意?

自己查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