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1

【转贴】经典咏流传:请问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复制链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6
贡献
16851
金钱
29596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2-23 1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经典咏流传:请问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文/白藏阁
央视“经典咏流传”,用现代音乐重新演绎古典文学,这个形式非常好。然而,本来是很有文化的一件事,却不知为何有些地方处理得没有文化。比如,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这首赵照版的《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成书于清代,作者车万育,是一本帮助儿童掌握对仗、平仄的感觉,以及积累词汇和典故的书籍。该书按韵分编,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等门类,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字对或十一字对,层层叠加、声韵协调。除此书外,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也属此例。
顺便说一句,《声律启蒙》属于蒙学,我们现在经常视之为“经典”的《弟子规》同样属于蒙学,严格地说都不算“经典”。当然,在当代语境下,把它们归入宏观的“经典”也未必不可以。
我们先把央视节目中演唱的《声律启蒙》歌词扒下来(中间省略了一些重复演唱的部分):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颜巷陋,阮途穷。白叟对黄童。
沿对革,异对同。冀北对辽东。两鬓霜,一客行。新绿衬酒红。七颗星,一袍风。尧舜对苍生。
天浩浩,日溶溶。弯月对长虹。我对你,嘴对心。九夏对三冬。
歌唱得很好听,配乐也不错,但是但凡读过《声律启蒙》原文的,就会发现歌词很不对劲——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可以看出,歌词基本改编自《声律启蒙》中“一东”这部分,为了便于对比,这里把《声律启蒙》的原文摘抄如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至少从形式上看,《声律启蒙》的原文更整饬,也更富有韵律。
《声律启蒙》可以改编吗?至少我觉得如果节目叫“经典咏流传”,这样的改编越少越好,不然“流传”的到底是什么,还是所谓的“经典”吗?
我们这里姑且退一步,认可节目的“改编权”,那么这样的改编到底好不好,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第一段的文字全部出自《声律启蒙》,不必多说,第二段、第三段就开始让人哭笑不得了。
我们先把改变的这几句摘抄出来,再慢慢分析:
两鬓霜,一客行
新绿衬酒红
七颗星,一袍风
尧舜对苍生
弯月对长虹
我对你,嘴对心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要明确《声律启蒙》编写的三个原则:对仗、平仄、押韵:要形成对仗,由于是蒙学,对仗一般尽可能工整;要平仄和谐,至少尾字肯定会平仄相对;最后一字要押韵,具体到这一段就是押“平水韵”里的“一东”韵。
两鬓霜,一客行
这句应该摘自“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先不说意境上的单薄,只从编写原则分析:“鬓”和“客”不够工整,“霜”和“行”严重不工;“霜”和“行”都是平声;更严重的是,“行”属平水韵的“下平八庚”,根本不押韵。
新绿衬酒红
把原文的“对”改成“衬”有点莫名其妙,姑且不管,至少平仄和押韵上没出问题。但是对仗上,用“新”对“酒”虽然勉强说得过去,但严谨的对韵一般不会如此处理,换成“茶绿”就好得多。
七颗星,一袍风
《声律启蒙》的句子往往会有来历,“七颗星”或许可以理解成“北斗七星”,“一袍风”不知出自何处?不过好在意思还算通顺,只是“颗”对“袍”还是不够工整。“风”押韵没问题,但是“星”和“风”都是平声,又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尧舜对苍生
这是最无语的改编,“尧舜”是中国古代的两位圣明君主,工整的对仗肯定是以两个人物来应对,这里把“苍生”搬出来是什么意思?就好像《夜航船》里那位不知道“尧舜”是二人的文盲秀才一样,“且待小僧伸伸脚”吧。
弯月对长虹
这个改编没有问题,应该是从原文“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摘取了最后两字,这样的改编比起前述那些自作聪明的就好得多。
我对你,嘴对心
这是凭空加出来的,文字粗鄙,一眼便能看出,这些暂时不说,“心”字属平水韵的“下平十二侵”,又是一句不押韵的,即使按照汉语拼音也不押韵。
此外,“九夏对三冬”一句中,“冬”属“上平二冬”,也不押韵。
统计一下,一共改编了六句,其中五句出了大毛病,还有一句摘也没摘对地方的,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
“经典咏流传”,传唱的应该是经典,通过音乐让经典走入老百姓的视野应该是节目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还要这样胡乱改编?
即使担心有些典故理解有困难(其实我觉得根本不必担心),适当删减也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自作聪明的胡乱添加一些东西?
即使要添加,也应该在符合平仄、对仗、韵律的基本原则下,力求文字的通顺和美感,与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节奏保持一致,而不是胡乱拼凑上一些即可。
一个本来应该很有文化的节目,做成了这般没文化的效果——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6
贡献
16851
金钱
29596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1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一帮评委们旧体诗词水平实在太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19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