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1

如何看待旧体诗写作中的新旧韵之争?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2-15 08:2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看待旧体诗写作中的新韵旧韵之争?

关于旧体诗用韵问题,想说这样几句话(这里只说观点不说论据,更多论据容易使文字无限增多而淹没主线。如有不同意见一定要问,可以有针对性地作专门回答):

第一,古人写作,对声韵律则的认知一直在摸索中逐渐完善。平水韵是中国诗词创作领域最近期的规律性总结,自然优于其前律则。要想理解了解古人创作的情境,理解古人用声用韵的奥妙,应该弄懂平水韵。尤其喜欢深入研究的人,更应掌握平水韵的机理。历史遗产理应有所传承,历史前行的某一段落,凡有物在者皆应尽其所用。

第二,平水韵是前人认识声韵规律的历史性产物,其最大的局限是,声律韵律的确定无法遵循一元化依据。如说随心所欲,好像过分了,但在确定规则上确实多有随意,多有地域方言局限,最明显的也是大家都熟悉的,如东冬二字不同韵,支垂二字反同部,职德食三字亦同韵,此类弊漏举不胜举。尽管有相应解释,皆难于说服人,一时一地读音难道要延续千年?这是历史条件下的缺憾,也是认识局限性的一种必然,唯一结论是于根本上纠正之。

第三,新韵研求,是近代旧体诗创作领域的一贯努力,自清末民初以来,贤者皆有共识。目前中华诗词学会确定的新韵称《中华通韵》(16韵),对100多年来新韵探求作了集大成式总结,它的最大依据是普通话规则,研求中努力去伪存真,极求科学简约(亦非一成不变,随世势变化也会继续完善),堪称成果成就。在推广普通话大势之下,旧体写作不应该成为特殊区域;以普通话规则来确定声韵,容易获有坚实的一元化依据,好接受、好理解,更便于掌握,不至于造成思维上的无端混乱。

第四,今人写旧体,可以依照新旧韵自行选择,不必做刚性统一要求,更不应有偏见性歧视。习惯旧则即用平水韵,习惯普通话即用新韵。依平水韵写作可能会增强接近古人的某种外在感受,但同时也会让一些人在糊里糊涂中以为自己也进入了古人行列。究其实,影响写作格调的因素,关键还在思想、襟怀、眼界与意境创造以及词字句的锤炼,尤其须在主题情怀上下功夫。用韵只是一种工具,比如喝水,用什么形状的杯子区别不大,杯子决定不了水的质量。中华诗词学会主张新旧韵双轨并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值得提倡。

第五,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应不断完善不断前行,诗韵亦是。学古不泥、布新有道,乃为正道。平水韵之最终形成,系在前人用韵基础上的提炼和总结,共106韵;《词林正韵》,应实际写作需求,又在某些基础上再次简约,仅归纳为19韵,二者皆是声韵发展完善的阶段性典范。如果说平水韵还存有简约与显示高深的自我纠结,而《词林正韵》则坦荡直率、颇具求实之风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永无止境,前人没有认识到的领域乃为历史性局限,恰如日心说和地心说。没有日心说之前,人们只能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被普遍认识后,地心说自然就成了笑谈。在旧体创作声律的认知上,也会出现这样的过程,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由之争论不争论,没有什么大意义,历史前行终有自己的把握,大浪总会淘去泥沙,浩瀚江流自会永远保持正向而奋勇前行。

3976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280
贡献
122451
金钱
14128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5-22 2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