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9-1-27 21:49 编辑
诗人与考据家是两种不同审美观的人群,诗人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你如问他某句字义,可能是为难他。考据家如郑玄,“诗家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的诗因无题,而郑玄又不在,于是纷纷乱猜,有说爱情诗,有说悼亡诗……
今天说的杏雨与旧坰,是清诗中的两个词,诗人信笔写来,只求读者意会,并不求实录,却难倒了二百年后的一群郑玄,何以故?因为这两词义的索解,事关曹雪芹卒年,自民国至今,已争论近百年。下面简述:
曹雪芹卒年,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胡适的壬午说(1763年),一为周汝昌的癸未说(1764年),虽只相差一年,但六十年代事关曹雪芹二百周年纪念,到底应定在1963年还是1964年,引起了红学界激烈大辩论,甚至官司打到当时文化部长郭沫若那里。红学家确定曹雪芹卒年的主要材料就是曹雪芹的诗友敦氏二兄弟的两首诗:
一为敦诚署年甲申(1763年)《挽曹雪芹》诗: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一为敦敏列于癸未年(1764年)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上已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由于有关曹雪芹的文献极其稀少,红学家便把目光聚焦于这两首诗的考证上,企图有所发见,真可谓挖地三尺,上穷碧落下黄泉,反复咀嚼,反复争论,目前焦点似乎集中在“杏雨”,“旧坰”两词的含义上来,这时红学家大概真想把不负责任的诗人敦诚敦敏来个掘墓鞭尸——你们当年写诗难道不能把事情说的稍微明白确切点?少用点比兴手法,少讲究点平仄押韵,以致今天造成历史悬案。
关于杏雨,据辞典解释是清明节雨,但有人考证,唐宋诗里,杏雨确实含有春雨的意思,但到明清诗里,已变为杏花如雨飘的含义了,如清诗“笑予却是拘名象,杏雨桃霞岂不同”,杏雨,桃霞对举,则杏雨应为杏花飘落。那么敦敏诗中杏雨亦应是杏花飘落,红学家查时宪历,发现这景象不可能发生于壬午年,只能在癸未年,那么癸未年敦敏还在小诗代简邀请曹雪芹赏花饮酒,则曹雪芹不可能卒于上一年壬午除夕,因此断定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另有红学家则认为下句说落花辰,则上句不可能再说杏花飘落,于是直解为清明雨,又查乾隆晴雨表,癸未年春天北京干旱无雨,于是定此诗作于壬午年,则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的脂批可信。
下面再说敦诚诗中的“旧坰”争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