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9-1-27 09:20 编辑
一首重复十九个字的七律
自沾益出宣威至东川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 这是清代郑珍的诗。郑珍(1806-1864),贵州遵义鸭溪人。道光十六年(1836)春,郑珍到云南,一为探望舅父,二为到云南平夷县署作幕宾。平夷县属云南曲靖府,在今富源一带。其时郑珍舅父黎雪楼任平夷知县。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每句重第二字与第六字。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每句重第三字与第六字。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每句重第二第三字与第六第七字。 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两句重复三个“东”字。全诗五十六字重复十九个字。 第一联与第二联重复字的位置不同,第三联重复字增加到八个字,尾联又转为不规则重复三个字,使人读来丝毫没有雷同感!这种写法到目前为止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云南滇东北地区,过去少水源且贫脊,因郑珍的舅父在这个地区任平夷知县,他去任幕宾自然是一件苦差事,因此有“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之句。郑珍因差事前往东川,只能是“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路上荒凉到难见一棵树,好容易遇到一棵树便停下来歇一歇,晚上只能睡在牛圈猪圈旁边。身上的跳蚤和苍蝇,那是“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最后一联写到达东川府之感慨:“任诩东坡到东海,东川若到算出能”,形容到东川去比苏东坡流放途中更恨难。
现在我们再来看重复字的内容:第一联重复的是幕僚感受最深刻的衙门和差事。第二联重复字内容是路上的行动“便”、“同”。第三联重字内容是讨厌的跳蚤和苍蝇。这一联十四个字就重复了八个。尾联以目的地东川府的东字联想到苏东坡的被流放之苦,以比喻在出差途中比苏东坡更苦。用反复重字来表达作者的经历和感受,这就如崔颢的《黄鹤楼》,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写法。所不同的是,崔颢是唐诗比兴的写法,而郑珍却是宋诗喻理的写法。大约也只有喻理写法,反复重字才不至于句式刻板呆滞,如果用比兴写法,反复重字那怕是要陷入难堪境地的! 钱仲联在《论近代诗四十家》中论郑珍:“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郑珍“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